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4篇】

发布时间:

物理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难,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坚定信心,持之以恒的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学好,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物理的学习方法 篇一

1、把一些琐碎的时间抓起来

比如,等车的时候,坐车的时候,咱们能不能把这节课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在心里过一遍?睡觉前,能不能在床上想一想今天老师都讲了哪些重点习题?只有平时多想,常想,多琢磨,才能熟练知识,才能把解题思路梳理清晰,以后遇到题才能游刃有余。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诫学习应踏踏实实,要下功夫,不断去积累。物理学习尤其如此,考点多,又抽象,题目难,短时间内突击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学好物理要尊重客观规律,讲究积累过程。

2、理解重要概念

无论中考物理再怎么变,考察的绝大部分总会是基础知识。尤其是易错概念,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很多同学觉得“速度就是快慢”“密度就是疏密”“压强就是松挤”,这种理解太感性,而且偏差很大。其实理解这三个概念,只要抓“单位”这个关键词就好。

3、重视画图和识图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4、重视物理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很多地方都需要学生掌握实验知识,实验的很多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中考的一个考点,而且如果初三学生能将实验的原理都掌握熟练,那么做到相关的练习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听老师强调重点,如果可以动手实践,要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严格遵守每一个实验步骤,仔细思考各个实验的原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篇二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 1、 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公式:1、 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 分式

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 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 相似图形

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则 =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 那么 。5、反比性质:若 那么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

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

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

第六章 证明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物理经常丢分怎么办 篇三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你是初次接触物理,或者物理基础很差,也不要放弃,物理中有很多看起来很难的题其实有解题技巧和方法的,但这个技巧有时是一句朗朗上口的简单口诀,有时这个技巧是一个好理解的图,但需要好好理解并记忆会应用。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2、务必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初中物理试卷有70%的基础题,20%的中等题,不管你的目标是及格还是优秀,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掌握基础知识,把常见的基础题型做明白了,多总结规律反思不足,肯定会有效果的。要“过三关”:记忆关、基本方法关、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3、做好挑战重难点的准备:

光学、质量密度和力学三大部分是初二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拦路虎。要深入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这是初二期末必出压轴题,同时也是中考的考察重点。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出题特点是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要一步一步跟着老师认真踏实的学。

4、易错点不要错:

光学做图是考试必出的题目,然而在光学作图中,同学们经常出现乱用虚实线、不标垂直符号等不规范行为,以及透镜特殊光线记不清楚等情况。在平时学习时要多练习、多积累。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四

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

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

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

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式物体的物理属性。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所受的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297 3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