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通用8篇

发布时间:

很多小伙伴都说八年级的地理太难了,每次考试都搞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是没有复习好的原因,那么你知道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怎么写吗?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章 发展与合作 篇一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

一、国家和地区

(1)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居民和管辖的领土范围,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主权,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

(2)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3)人口上1亿的11个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巴西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

(2)发达国家的分布(洲和半球位置):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人口占世界的15%,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占世界的80% 。

(3)发展中国家的分布(洲和半球位置),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 ,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4)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

(5)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二节 国际合作

(1)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

(2)安理会: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也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构。中、美、英、法、俄为常任理事国。

(3)主要国际组织

章 居民与聚落 篇二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

一、三大人种:

(1)划分依据:体质特征(人种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肤色)

(2)三大人种分布:(掌握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及少数极端贫穷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

(2)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洲是非洲 ,最慢的是欧洲 。

(3)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为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就要有计划的生育。

三、人口分布:

(1)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

(2)四个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C、南部和东南部B(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A、北美洲东部D(经济发达)

(3)四类人口稀疏地区:过度潮湿的雨林地区E、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F、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H、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G。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主要语言:

(1)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法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

二、主要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

(2)伊斯兰教在中国新疆宁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

(3)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4)地方性宗教:(以色列)犹太人的犹太教,日本的神道教,中国的道教 ,印度的印度教。

(5)麦加--圣地(其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耶路撒冷--_、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共同尊称为"圣城"。

第三节 聚落

一、聚落:

(1)人类生活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居住、生产、社会活动的场所。

(2)基本类型是:城市、乡村。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3)不同类型聚落景观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4)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西班牙的托莱多、意大利威尼斯、中国云南丽江古城。

(5)地名作为聚落景观的一种标志,并不都随着聚落的规模和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二、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因素。

(1)在古代,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2)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聚落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文荟萃、商业发达的地区。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篇三

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北半球)

2、我国的纬度位置是?(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的海陆位置是?(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南北跨纬度大——50度)

5、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的原因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广——60度,5个时区)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多少?(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第三),第一和第二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与哪个洲差不多?(欧洲)

7、我国领土四至,最北在哪里?(漠河县北端)属哪个省?(黑龙江);最南端在哪里?(曾母暗沙)属哪个省?(海南);最东端在哪里?(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属哪个省?(黑龙江);最西端在哪里?(帕米尔高原)属哪个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我国的陆上国界线长多少?(2.2万多千米)有多少个陆上邻国?(14个)要重点掌握的是?(蒙古、俄罗斯、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教材4页图上找)

9、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多少?(1.8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几个?(6个)哪6个?(教材6页图上找)

10、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内海有哪些?(渤海、琼州海峡),琼州海峡位于哪里?(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11、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多少海里?(12海里)

12、我国的领水面积是多少?(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是多少?(300万平方千米)

13、我国的领土包括哪些?(领陆、领水、领空)

14、我国面积第一和第二的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

15、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哪三级?(省、县、乡)

16、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多少个?(34);其中有多少个省?(23个);多少个自治区?(5个),它们分别是?();几个直辖市?(4个)

17、我国最北的省是?(黑龙江);最东的省是?(黑龙江);最南的省是?(海南);最西的省是?(新疆)。

18、我国面积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多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多的省是(海南);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哪个省?(青海省);长江入海口是哪个市?(上海),它是我国的工业城市;台湾省隔海相望的省是?(福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黄河入海口是?(山东省);临海的自治区是?(广西);我们所在地是哪个省?(四川省)。

19、我国最东部的直辖市是?(上海),渤海沿岸的直辖市是?(天津),祖国内陆的直辖市是?(重庆)

20、记住各省的位置、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用空白图记)。

人口

1、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多少?(13.4亿),居世界第几?(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印度、美国)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我国的人口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43人),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多少倍?(3倍)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我国人口的分界线是?(黑河——腾冲)见教材13页

6、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是?(河南);最少的是?(澳门)

7、我国人口密度的是?(香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

8、人口增长的原则是?(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民族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

2、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3、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

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6、汉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是?(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7、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8、以下节目或风俗习惯分别属于哪个民族?泼水节和孔雀舞?(傣族);摔跤和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集体舞和献哈达?(藏族);长鼓舞?(朝鲜族);喜欢弹奏冬不拉?(维吾尔族)

9、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回族)

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产生的影响是?(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产生巨大水能)

3、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见教材27页图

4、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我国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点分别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7、我国的四大盆地中,最北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最南的盆地,最湿润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8、我国的三大平原从北到南,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9、天府之国指的是?(成都平原);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10、我国东部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丘陵);西部的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盆地、山地)

11、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多少米以上?(4000米)

12、我国第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高原);第二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高原、盆地);第三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平原、丘陵)

13、我国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平原?(东北平原)

14、全部位于第一阶梯的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祖国内陆的盆地?(四川盆地);海拔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最暖湿的盆地?(四川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15、我国东部的三大丘陵从北到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

16、我国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17、我国的弧形山脉是指?(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属于什么走向?(南北走向);阿尔泰山属于什么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图见教材23页

18、“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指的是哪个省的交通?(云南)

19、横断山西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巫山西侧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东侧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兴安岭西侧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天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

20、五种地形指的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其中占地面积的是?(山地),最小的是?(丘陵)

21、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崩塌、泥石流、滑坡)

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情况是?(温差大),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情况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县的北极村)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有“火洲”之称;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气温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5、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还和哪些分界线吻合?:①与哪个月多少度等温线吻合?(冬季一月0℃),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冬季气温情况?(0℃以下),以南呢?(0℃以上);②这条线还是全年降水量多少毫米经过的地方?(800mm),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以南的地区在(800mm)以上;③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也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

6、我国从北向南分部的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图见教材32页

7、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8、暖温带的水果是?(苹果、梨);亚热带的水果是?(柑橘);热带的水果是?(椰子、香蕉)

9、我国农作物的熟制情况是?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三熟)

10、北方房屋的墙?(厚),原因是?(保暖);南方房屋的墙?(高),且高大宽敞,原因是?(便于通风、透气)

11、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图见教材34页

12、我国年降水量的是?(台湾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新疆的托克逊)

13、一个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14、我国的干湿地区以及对应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别是?(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干湿图见36页

1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6、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的原因?(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17、造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18、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分布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在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图见教材38页

19、夏季风的来源是?(太平洋、印度洋);风向?(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温暖湿润);其影响是?(带来充沛的降水),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冬季风的发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风向?(西北风、东北风);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对我国的影响?(加剧气候的严寒)

21、在黄土高原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民居叫?(窑洞),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22、在我国南方的湿润地区,耕地以什么为主?(水田),在北方的干旱地,耕地以(旱地)为主,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

23、在饮食中,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24、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内有丰富的?(降水);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其内(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大致是沿着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6、夏季风带来的气候灾害是?(旱涝),主要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

27、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8、“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地形)

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篇四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一、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影响因素:纬度)(最高气温并非在赤道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所以不能说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相反(影响因素:海陆)

(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影响因素:地形)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高(增温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低(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炎热中心:撒哈拉沙漠;世界寒冷中心:南极洲(世界的"寒极")。

注意:等温线的分布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主要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

(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

(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多(增湿作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偏少(影响因素:洋流)。

世界"雨极"--- 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世界"湿极"--- 怀厄莱阿莱 (在太平洋中的夏威夷,海陆因素)。

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西侧,秘鲁寒流经过,洋流因素)。

四、降水的类型:

(1)全年多雨型(2)全年少雨型(3)夏季多雨型(4)冬季多雨型(5)全年湿润型

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与农业:气候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决定饲养的动物的种类。

(2)气候与生活: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高架屋、冰屋、牦牛、骆驼、雪撬等)。

章 认识区域 篇五

第一节 东南亚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半岛:A中南半岛。

(2)群岛:B马来群岛。

(3)国家:C中国、J新加坡、K马来西亚、L印度尼西亚、M泰国、N菲律宾、P老挝、R文莱。

(4)河流:G湄公河、H萨尔温江、I伊洛瓦底江。

(5)海洋:D南海、E印度洋。

(6)海峡:F马六甲海峡。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

(2)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3)中南半岛的山河分布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是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注入南海。

(5)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群岛国和著名"火山国"( 地处亚欧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地区。

(6)两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a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

b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三、人文环境:

(1)人口: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以黄色人种为主,也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新加坡华人比重最大。

(2)宗教: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佛教,马来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伊斯兰教,菲律宾群岛上大部分国家信仰_。

(3)主要国家及首都

四、物产:稻谷和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1)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马来西亚---油棕(产量世界第一);菲律宾---蕉麻、椰子

(2)世界最大产锡国-----马来西亚,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3)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缅甸、越南

第二节 中东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1)五海:A阿拉伯海、B红海、C地中海、D黑海、E里海。

(2)三洲:I亚洲、G非洲、H欧洲。

(3)四通道:M霍尔木兹海峡、N曼德海峡、L苏伊士运河、K土耳其海峡。

(4)海湾:F波斯湾。

(5)产油国:O沙特阿拉伯、P伊拉克、R伊朗。

二、范围与位置:

(1)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地区(包括了非洲的埃及,但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

(2)"五海三洲"之地:a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b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有"地下油海"之称。

(2)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科威特、卡塔尔等。

(3)北回归线穿过本区,气候炎热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极其匮乏(无流国:沙特阿拉伯;约旦河北部的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水塔")。

(4)海湾国家为解决缺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有: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最多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兴修水利、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5)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图

西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见图中的航线B,是运输量最大的一条线路)。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 (即图中的航线C,是波斯湾沿岸石油输往西欧路程最短的线路。)

东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中国(即图中的航线A)。

四、宗教:

(1)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白色长袍是其男子的传统穿着;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宗教圣物为"哭墙"。

(2)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_、犹太教的"圣城"。

五、农业:

(1)主要农作物:小麦、香料、萱麻、纸莎草等,埃及的长绒棉、伊拉克的椰枣十分著名。

(2)中东畜产品主要有土耳其的安卡拉羊、土耳其和伊朗的地毯。

第三节 欧洲西部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半岛: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亚平宁半岛、D巴尔干半岛。

(2)岛屿:G大不列颠岛、H冰岛。

(3)临海:J波罗的海、K北海、L地中海、M黑海、S大西洋、I北冰洋。

(4)海峡:N英吉利、O直布罗陀、P土耳其海峡。

(5)山脉:E阿尔卑斯、F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6)河流:X莱茵河、Y多瑙河。

(7)平原:W西欧平原、Z波德平原。

(8)港口:Q鹿特丹。

(9)洋流:R北大西洋暖流。

二、自然环境:

(1)范围:波罗的海J东岸和黑海M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和岛屿。

(2)分区:南欧、西欧、北欧、中欧。

(3)地形:以平原为主,(七大洲中最低平的洲)。

(4)地形区: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中部有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

(5)位置: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

(6)主要气候类型:自西向东海洋性越来越弱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形成原因:受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b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欧、北欧地区。

(7)河流:

a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且为欧洲第二大河的是多瑙河(Y) ,注入黑海(M)。

(欧洲最大的河流是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b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是莱茵河(X),注入北海(K)。

三、海洋对欧洲西部的影响:

①曲折的海岸线使该地有许多优良的港湾(荷兰的鹿特丹(Q)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②为该地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远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亚欧航线;内河航线:多瑙河、莱茵河。

③形成了该地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畜牧业发达,牧草被称为"绿色金子" 。

④为该地沿海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渔产品,渔业发达 :北海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四、经济的发展:

(1)欧洲西部,特别是西欧,是世界资本主义发源地,是近代科技文化发展最早的地方。经济发达,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的50%,其中德国经济实力最强。

(2)工业以制造业为主。(3)旅游资源丰富:"风车之国"、"低地之国"---荷兰,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水城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斗牛,挪威---峡湾风光,英国伦敦----塔桥等。(4)欧盟:全称为欧洲联盟,总部在布鲁塞尔,欧盟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形成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三足鼎立之势。

第四节 萨哈拉以南非洲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特殊纬线:A赤道、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

(2)临海:D印度洋、E大西洋、G红海、海湾F几内亚湾。

(3)河流:L尼罗河、M刚果河。

(4)山峰:N乞力马扎罗山。

(5)岛屿:H马达加斯加岛。

(6)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疏林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东北临红海;赤道横穿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南北穿过过本区,热带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

(2)气候: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为主。

b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地形区:高原:东非高原(其上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5)河湖: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6)裂谷带: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形成的)。

三、物产与经济发展:

(1) 矿产: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J:刚果民主共和国(誉为"中非宝石")。

黄金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是:M:南非。

铜矿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非洲第一的是:N:赞比亚(号称"铜矿之国")。

K:尼日利亚的石油较多。

(2)有"富饶大陆"之称。

(3)农林产品:这里是咖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

(4)经济特点: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长期受殖民统治)。

(5)从气候的角度看,当前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荒漠化 。

(6)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环境问题。有"饥饿的大陆"之说。

四、人口与文化:该地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称为"黑非洲"。

如何学好初中地理 篇六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

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

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

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做到“心中有图”。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好地理要注意什么 篇七

1,地理就是地+理,意思就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加上足够的理解。

2,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你无法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理解就难了,用起来更是难。再说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话,社会地理那块肯定过不了关,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你不得不去服从于它,这是无法避免的。

3,足够的理解,理解在于去发现和归纳那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都是可以推理出来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这点政治书上的哲学也告诉你了,只是可能你没注意到而已。这个部分最关键得就是去看地图了,看地图不是背,当然你要是能背下来那也是很虎了,但是用处不大而已,而且费事。地图你要多张相关地图结合起来看,理解,去弄清楚里面的逻辑联系。

4,上课注意听,比你下了课自己啃书效率高多了,如果你上课真认真听了,听进去了,以后遇到了,就会有个潜意识,另外你平时在学习复习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印象在里面,自然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历史和政治,单靠背累死人,上课听比课后背书来得划算多了。

章 认识国家 篇八

第一节 日本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四大岛屿: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

海洋:I日本海、J太平洋、K濑户内海。

邻国:L韩国、M中国、N俄罗斯。

工业区:①京滨工业区、②名古屋工业区、③坂神工业区、④濑户内海工业区、⑤北九州工业区。

首都:E东京。

山峰:G富士山。

海港:P神户、F横滨。

渔场:R北海道渔场。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由北海道岛(A)、本州岛(B)、四国岛(C)、九州岛(D)四个大岛和附近许多小岛构成,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3/4。平原狭小,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3)地形区: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最高峰:富士山。

(4)气候: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夏秋季节在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5)多火山地震:处在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6)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三、经济发展:

(1)发展经济的条件:A有利条件:①丰富的人力资源,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岛国,多优良港湾(神户P、横滨F,其中横滨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B不利条件:①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2)世界上最大的原料和燃料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为"外向型"经济。

(3)最大的贸易伙伴为美国,其次是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原因:日本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产品要大量出口

(5)五大工业区:①京滨(东京、横滨)、②名古屋、③阪神(大阪神户)、④濑户内海、⑤北九州。

(6)渔业: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日本海洋捕捞量居世界首位。

(7)农业:日本农业发达,农业机械注重小型化。

四、人文环境:

(1)文化:日本传统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近代以后日本文化受欧洲影响;二战以后,日本文化受美国影响。

(2)民族:日本民族单一,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国花是 樱花 。

第二节 美国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濒临的海洋:C太平洋、D大西洋、E墨西哥湾。

邻国:B加拿大、A墨西哥。

主要山脉:H落基山脉、I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外州:a阿拉斯加、b夏威夷。

河流:F密西西比河。

湖泊:G密歇根湖。

城市:M芝加哥、N纽约、L洛杉矶、K旧金山、O休斯敦、J华盛顿、P底特律。

二、自然环境:

(1)组成:美国的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北美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属于大洋洲 北回归线穿过)。

(2)位置: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地形区:东部山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平原区(中部平原);西部高原、高山区(落基山脉)。

(5)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北美第一大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境内)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三、经济:

(1)地位: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均居世界首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的1/4;美国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也是科技大国)。

(2)美国的工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90年代前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当今,微软、IBM和英特尔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三巨头。

(3)农业与特点:

①美国的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②农业两大特点:实现了地区生产专业化和生产过程和各环节实现了机械化。

③农业带:A乳畜带、B玉米带、C小麦带、D棉花带、E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④农业带分布的影响因素:乳畜带-五大湖及东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靠近消费地区)

四、人文环境:

(1)人口:11个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之一,居民大部分为欧洲移民的后裔。

(2)人种:白人为主体,有色人种有:黑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通用语言为英语;美国是一个种族和民族都很复杂的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的称号。土著人是印第安人。

(3)面积:937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4)美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被誉为文化"大熔炉"。

第三节 澳大利亚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临国A:新西兰。

纬线B:南回归线。

岛屿C:塔斯马尼亚岛

首都D:堪培拉。

城市E:悉尼、F:墨尔本。

山脉K:大分水岭。

河流G: 墨累河。

大洋H: 太平洋、I:印度洋。

盆地J: 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半球,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岛屿。

(3)地位: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4)地形:东部:山地为主,大分水岭南北纵贯(东北部有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中部:平原为主,平原北部为大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

西部:高原为主,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一半,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草原和沙漠,

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石山--艾尔斯山。

(5)气候:以草原沙漠气候为主,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东部:大分水岭东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大分水岭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中、西部: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

南部:地中海气候。

(6)河流: 墨累河 ,注入印度洋。

三、资源与经济发展:

(1)珍稀动物: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ér,miáo)、鸭嘴兽(卵生哺乳动物)----澳大利亚大陆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其国徽上两种特有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2)原因:澳大利亚的动物呈现出 古老性 和 独立性 的特点,原因是大陆位置长期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的肉食动物,动物演化慢。

(3)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主要出口到 日本 等国家,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4)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羊肉产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美利奴羊著称;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5)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国家,目前,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6)主要城市:

①堪培拉:首都,有"花园城市"的称号,全国的政治中心。

②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市内有世界闻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

③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四、人文环境:

(1)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及西部人口稀少。

(2)人口与语言:地广人稀的国家,多为英国移民的后裔,土著人是毛利人,通用英语。

第四节 巴西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两大地形区:A巴西高原、B亚马孙平原。

濒临的海洋:C大西洋。

河流:H亚马孙河。

纬线:I南回归线、J赤道。

水电站:D伊泰普水电站。

主要城市:E巴西利亚、F圣保罗、G里约热内卢。

二、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绝大部分位于热带(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东临大西洋

(2)地位:南美洲面积最大(居世界第五位)、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3)地形: 南部: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北部: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

(4)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有"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有拉美特有的动物--美洲豹、树懒(lǎn)等,全世界都希望巴西重点保护的自然资源是:热带雨林 。)

②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居世界第二。

三、经济发展:

(1)农业:巴西盛产咖啡、甘蔗、天然橡胶等,是世界主要的咖啡生产国。

(2)矿产: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缺乏。

(3)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4)服务业、工业和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在南美洲国家中居首位。

(5)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

四、人文环境:

(1)城市:

①圣 保 罗: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②里约热内卢:全国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海港,也是最大的旅游中心。(旧都)

③巴西利亚: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2)人口和人种:上1亿,白种人为主,其次是混血人种,土著人为印第安人

(3)语言:葡萄牙语。

(4)人口分布:90%的人口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广大的内陆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特色文化:狂欢节与桑巴舞

第五节 俄罗斯

一、识图(图片对应课本)

(1)位置:A太平洋、B北冰洋、C波罗的海、D黑海、G北极圈。

(2)邻国:a日本、b中国、c蒙古、d哈萨克斯坦。

(3)河湖:E里海、F贝加尔湖、L伏尔加河、M鄂毕河、N叶尼塞、P勒拿河

(4)港口:I圣彼得堡、R摩尔曼斯克、S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5)地形区:1东欧平原、2西西伯利亚平原、3中西伯利亚高原、4东西伯利亚山地

(6)工业区:I圣彼得堡工业区、H莫斯科工业区、J乌拉尔工业区、K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7)资源:T库尔斯克的铁、W库兹巴斯的煤、Y秋明油田、Z第二巴库石油

二、自然环境: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

(2)面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欧洲部分,所以它是一个欧洲国家)。

(3)地形地势: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4)地形区: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5)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6)河湖: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最终注入里海,被俄罗斯人誉为的"母亲河伏尔加"。

鄂毕河:中国境内为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分界线

勒拿河:高原与山地的分界线;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三、经济发展:

(1)资源: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2)农业:耕地面积广,产量不稳定,粮食要大量进口(气候条件:热量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黑麦、玉米、亚麻、甜菜、向日葵等,主要集中在北纬60度以南的东欧平原地区。

(3)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民用工业落后(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尤为突出)

(4)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位于亚洲)

(5)交通:长途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铁路有:西伯利亚大铁路(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6)主要港口:圣彼得堡港(波罗的海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太平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7)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

圣彼得堡: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最重要海港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乃至世界的重要门户。

四、人文环境:人口与民族:人口上1亿,俄罗斯族为主。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297 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