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故事大全(最新6篇)

发布时间: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差异网为您带来了6篇《高考励志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考励志故事 篇一

身后缺少了一只狼

一位年轻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记者围住他,不停地提问:“你是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

年轻的冠军喘着粗气说:“因为我的身后有一只狼。”

迎着记者们惊讶和探询的目光,他继续说:“三年前,我开始练长跑。训练基地的四周是崇山峻岭,每天凌晨二三点钟,教练就让我起床,在山岭间训练。虽然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进步却一直不快。一天清晨,我在训练的途中,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了狼的叫声,开始似乎还很遥远,但很快叫声就急促起来,而且就在我的身后。我知道自己被一只狼盯上了。我不敢回头,没命地向前跑。那天训练,我的成绩好极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教练很惊讶,问我原因,我如实回答。教练意味深长地说,原来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后缺少了一只狼。”

后来,我知道那天清晨根本就没有狼。我听到的狼叫是教练让人装出来的。从那以后,每次训练时,我都想象着身后有一只狼。

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的话,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像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作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前线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当时他在德国留学,目睹了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对此事感叹不已,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因为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因了这两个字,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再讲一个关于德国人认真的小故事。

熟悉柴油机制造业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音在数公里外都听得见。柴油机周围数十平方米都是油迹;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则可以放在办公室的地毯上工作,根本不会影响隔壁房间的人办公。

于是,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企业家格里希任厂长。

格里希上任后开的第一个会议,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列席参加了。没有任何客套,格里希便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清洁度就是气缸的质量及寿命的关键。”说着,他当着有关领导的面,从摆放在会议桌上的气缸里抓出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个气缸是我在开会前到生产车间随机抽检的样品。请大家看看,我都从它里面抓出来了些什么?在我们德国,气缸杂质不能高于50毫克,而我所了解的数据是,贵厂生产的气缸平均杂质竟然在5000毫克左右。试想,能够随手抓得出一把铁砂的气缸,怎么可能杂质不超标?我认为这不是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心问题,是工作极不认真的结果。”一番话,把坐在会议室里的有关管理人员说得坐立不安。尴尬至极。

两年后,格里希因种种原因卸职时,武汉柴油机厂生产的气缸杂质已经下降到平均1000毫克左右。回国后,格里希又几次来中国,每次都要到武汉柴油机厂探望。在厂里,他有时拿着磁头检查棒发现气缸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时,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厂长,仍然生气地向周围陪同的人大声咆哮:“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认真!”

如果说强大的德意志是一个可怕的民族,那么,认真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个国家强盛,小能使一个人无往而不胜。我们实在该好好学习德国人认真得近乎刻板的精神,将认真贯彻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行为中。一旦“认真”二字也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奋斗的青春

人们常常沉迷于形形色色的网络游戏,往返于空虚迷茫的空洞之中。但是,是苍鹰就应搏击长空,笑傲苍穹;是汪洋就应抨斥礁石,启明晨曦。青春的旋律,高低迭起,抑扬顿挫,有时候你会被刺得遍体鳞伤。无知,暴躁,迷茫会如巫婆一样和你死缠烂打,但是你一定要目标明确。不管是学习上的积极进取,还是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抑或是步入社会的实践之初,都要高瞻远瞩,学会纵观全局,摆正心态,调整战略政策,达到你的期望值。绝不要认为你会在坦途上收获你所要的“庄稼”,因为各种挑战,困难和挫折会扑面而来,千万不要藏着捏着,你要学会勇敢面对。

鲁迅先生说:“伟大的成绩和辛酸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小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年轻的我们应该有百折不饶的坚韧性格,只要坚持不懈,幼小的竹笋终能顶翻压在头顶的石头。我们要有勇气同梦想握手,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成功的向导。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一直活在走向梦想的道路上,哪怕脚下的台阶是金子做成的,也不应该有半点停留。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告诫我们,“人并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奋斗就是希望,命运全在搏击。我们要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而不是永远地依靠父母的血汗与社会的给予来生存,成熟地挺直腰杆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凡事都要尽心尽力,并坚信现在的付出就是将来的收获。

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励志与成长不会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它取决于你将以怎样的姿态来使你变得强大,变得与众不同,更加富有内涵。你投入一种热情,一种跳跃,一种澎湃,一种呐喊,一种拼搏,一种毅力,一种坚韧的态度在其中,你将慢慢沉浸在这种励志与成长的吸引之中,因为那里面有意志,有信念,有希望。励志是靠一种精神造就的,人就活这么一次,理应活得飞扬跋扈。

青春,志气腾飞的时节,怀揣梦想与激情,努力拼搏地黄金时段,我们就应该奋斗。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钢铁精神”,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能够驾驭你的生命,能够成就你的辉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可以用奋斗来储蓄知识,储蓄友情;你可以用奋斗创写不可能的故事。但是实践出真知,励志与成长更要靠实践。青春,励志往其中注入鲜活的血液,使其变得轻舞飞扬。当你有一天站在某个高度,回首往事时,这些励志与成长的不能淡忘的故事都沉淤为一份凝重,美丽,隽永的珍宝,永不消逝,永远珍惜。

十大高考励志故事分享 篇二

《哈佛图书馆训诫》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时间在流逝。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高考励志故事 篇三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了。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

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在马云高考的前一天,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对马云说,就你这个数学成绩,能考及格了我就把姓儿倒过来写。无论这老师是什么心态,马云是被刺激的够呛,他想出了一个绝招。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唉,也行啊,马云心想,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在家人的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理想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2010年4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

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

深圳大学在国内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身处深圳特区,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深圳大学受到改革开放思想影响,学校里实用主义思潮也是比较浓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学学校风气的影响,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在毕业之前已有了苗头。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马化腾表示自己学习编程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

在大学里面,马化腾也并不是核心,技术也不是的一个,然而马化腾会找到比较互补的一些伙伴做成一些事情。马化腾看问题比较中立,但他会尊重比他强的人的意见。马化腾在产品应该往哪个地方去做这个方面想法会多一点。

高考励志故事 篇四

经历六月战火的洗礼,于高考大军的人海中厮杀,我们攻城掠地,奋勇向前,最终在通往大学的这条独木桥中走下。回头望望,多少昔日的同窗挚友在这次大战中倒在我们脚下,坠入桥下。他们或已走入社会,或正在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回想起昔日相处中的欢声笑语,想起昔日同荣辱共福难,不禁有些感伤有些怀念。

而今,且抛开他们不论,想想我们这些高考中所谓的“胜利者”。

经过高考,踩着无数同僚,我们迈进了大学。且不论大学是否如意是否是自己之前那魂牵梦绕的地方,而今,站在大学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且喜且悲。喜的是自己12年的寒窗苦读之功终没有白费,走近了大学,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悲的可能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了父母的关爱,远离了亲人的呵护,周围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一切都那么陌生,会有些许的无助。

大学,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土,特别是在为其被压抑束缚了数十年之

后的我们,进入大学这个地方,更是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诸事充满了热情,一个个激情似火,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然而,正如英语老师所说的“老于世故”。作为刚进校的新生,作为刚刚挣脱高考束缚的我们,以喜悦燃烧着激情,以新奇引领行动,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各种学生会的工作,从来不翘课,课堂认真做笔记……

可是不久之后呢?当你对大学的一切不再有好奇之感,当你对诸事屡见不鲜之时,你的激情还在吗?你还会忙碌着各个社团和学生会吗?显然不会,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沉迷,厌倦无聊的生活,开始沉迷于懒惰,开始翘课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作为一个刚刚跨进大学刚刚结束军训的新生,对大学我也是报以美好的憧憬,我也同其他的新生一样,刚进大学,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诸事上心,充满热情,激情四射,也信誓旦旦的许下一个个豪壮的誓言。但是这一切的一切,是否都如前人那样如过眼烟云一般,缥缈无实,是否去流星一般一闪即式。我不敢嘲笑诸人,也不敢保证自己会如何,只

是希望自己能够让这份热情存的久些,让激情散发的更远些,让希望之火燃烧的更旺些。更久,更远,更旺!起码在以后的旅途上,还可以遥遥的观望,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可以骄傲的说:我的大学生活很丰富很美好!

在此,我的那些在大学漫步死党们!你们在大学都做些什么呢?大学啊大学,数十年的奋斗!不得不说,大学确实和之前的求学生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既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又是一个尔虞我诈的小社会。在这个舞台上,你可以尽情的释放你的激情,你可以酣畅淋漓的发挥你的长处和优点。然而,处在这个小社会中,你又要时时注意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等。虽说我们无害人之心,但却不可无防人之心。

虽说大学学习不比高中紧迫,但却也不是甚简单。还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而非人之传言那样。不论何时何地,知识就是力量是财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趁着当前激情尚在,热情尚高,养成好习惯!

最新高考励志故事 篇五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我每天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每次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不开、逃不掉。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这一年,它的魄力足以让所有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

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

成绩下来后,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

十大高考励志故事分享 篇六

《假如人生的列车只有一张站票》

成功需要什么?定不能缺少这种拿着站票就敢大步踏上人生列车的豪举。

那一年,她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她深深地喜欢上北京这座城市。可是,按照当时的分配原则,她却要面临着回原籍安徽的命运。“只要能留在北京,哪怕不让我做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干什么我都愿意。”在心底,她不止一次地决绝对自己说。于是,她开始用双脚丈量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

执着感动了苍天,她被北京的一个单位招聘做配音工作,实现了她最初的梦想。这是一份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喝茶、看报上的工作,并且专业不对口,如此种种都成了她的心病,让她可惜又惶恐。不安分的她,开始蠢蠢欲动。

她跑到一家电视台去应聘。虽然表现不错,但在人才济济当中的她还是名落孙山。或许是冷冰冰的主考官激怒了她,在离开的那一瞬,她又折身而回,请求留下来,不管做什么,只要能留在台里。她的真诚、她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主考官……从那天起,台里的传达室多了一个每天都带着浅浅笑意的女孩子。打水、扫地、取报纸、打杂,她每天都这样一边欢乐地忙碌,一边等待着幸运的降临。

终于,整天笑呵呵的她修成了正果。有一天,领导让她上镜试播。谁知,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她由勤杂工成了主持人,并且调到了中央电视台。  这个她就是如今的金牌主持周涛。

周涛的经历,不能不让我们沉思。假如人生的列车只有一张站票,面对车里那摩肩接踵的人群,你敢上车吗?你可能不敢,担心一路辛苦站到底。可周涛就敢。在拥挤的车里,她留意着座位上那些中途下车的乘客。结果,她不但上了车,还美滋滋地坐上了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考励志故事大全》,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297 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