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道德的论文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8篇《浅论职业道德的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职业道德论文 篇一

摘要: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并与自身职业特点相联系起来。为了更好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他们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在专业学习中加强职业素养训练,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和谐程度。

关键词:

学前教育;职业道德;培育

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过程中,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制定既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又从现实层面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和家庭养老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学前儿童量虽然不会出现量上的激增,但较比20xx年以前将会有数量上的递增,所以,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关注学前儿童的成长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入园的适龄儿童他们的成长又将成为离开父母襁褓必经的过程。此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能否从心灵上感悟幼师基本职业道德并化成点滴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内容中最基本的素养,但当幼师把爱岗敬业化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时,这一职业操守在平凡中将寓意着伟大。20xx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代课老师张丽莉就是最好的爱岗敬业的典范。张丽莉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代课老师,可是她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老师这一工作岗位,并由衷的敬重它。当她护送孩子过马路时,两辆大客车相继碾压过来,此时,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灾难留给自己。张丽莉老师尽管失去了双腿,却给孩子们插上了最美的翅膀,尽管她没有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奉献价值。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从业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中忠诚于自己的想法,信守诺言讲信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老师将是继父母之后新出现的启蒙老师,幼儿园老师的言和行将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行为发展。此时,幼儿园老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用自己良好的诚信人格引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无论对谁都按一个标准来执行。学前儿童也会像成年人那样渴望被得到认可,甚至他们被认可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所以,幼儿老师要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个孩子,不徇私情。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指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服务群众有利于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老师服务的对象有着相对的特殊性,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心行为发展都不成熟的学前儿童,他们在离开父母百般依顺的温室环境后,进入幼儿园后在短时期内很难形成良好的身心行为,这就要求幼儿老师要强化这种服务儿童身心和行为发展的意识,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指从业人员将自己个人的全部哪怕生命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既然讲奉献,那就是不计报酬不计回报,哪怕奉献自己的生命都是义无反顾的。在这个戾气深重的复杂社会里,我们特别愿意把幼小的儿童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甚至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载体

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是有意识的自觉地行为。幼儿园老师专业标准规定幼儿老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例如,有一个幼儿老师要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可是她却穿着露脐装,夹板拖鞋来到学生家。等这位幼师家访完后,学生的家长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的孩子转学,幼儿园园长非常不解,认为别的小孩想进都进不来,而他们为什么非要转学?待园长知道真相后,才知道正是这位幼儿老师的穿着和打扮这样的生活细节带来了问题,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培育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二)专业学习中的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强化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规范,幼儿老师岗位也不例外。作为幼儿老师他们的职业规范最基本的就是爱学生,奉献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诚心。专业学习是为了培养学前专业学生对待学前儿童的基本素养,基本素养的养成为进一步认识幼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强化这种意识做下了铺垫。同时,学生在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时还要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技能训练。例如通过考取《育婴师》证,培养能够照料、护理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工作。

(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是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落脚点

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职业情感,大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到某一岗位时,职业情感是很难在心里生根发芽的,因此,大学生在投入到工作岗位之前,进行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定期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孤儿院进行慰问演出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传递学生们的爱,同时又让孤儿院的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时的提高自身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感。总之,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情感的晴雨表,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必然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每个幼师的职业主人翁角色的提升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职业道德论文参考 篇二

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两点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员工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必备的素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职业道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技校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完成由尚未成年的青少年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成年人的转变。在这一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比成年人还要强大。他们在积累了一定文化知识的先决条件下,挑选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专业来进行继续学习,这样一来,技校的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将来工作岗位上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同时他们关于职业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开发。笔者对于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第一要说的是,职业只不过是在社会分工方面存在区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所从事的工作是哪一种,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从而使我国变得更加富强。想要让每一个技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观都合理高尚,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技校的学生不过分挑剔职业,了解明确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工种,只要不偷懒,凭自己的努力力争上游,最终都会得到很大的收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新型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由于市场化的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模式的成功建立,以前人们口中的“铁饭碗”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消失不见。而取代它的,就是在社会当中的人才的合理流动,就业单位和人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的情况。此外,在如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各个行业的无论新兴职业还是旧型职业相关的知识也都在进行着快速的更替和发展。

随着大力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实施,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这就要求在对技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意识,使学生树立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要认真学习的态度,从而不间断地认真学习并以此获得更多知识,学会更多技能,从而达到学习型社会在就业方面的要求。最后一点,就是技校培养学生关于职业方面的理想,它的实质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理智的世界观,从而完美的融合到将要从事的职业中,与其进行最大程度的统一。

技校的学生由此令自身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在自己身上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对技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过程当中,首先要教育学生保持冷静看待自身的客观态度,要对社会的现实情况有正确的了解,从而积极调动自己在各方面的潜力和工作能力,在从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企业的选择方面,要注意所选的职业是否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能让自己的潜能被无限程度的激发出来。在工作历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对所从事职业的不断加深了解来对自己在职业理想方面的偏差进行进一步调整,及时完善地将社会和个体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各个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处理。

2、培养学生高尚的求职道德

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用科学、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来对即将步人社会的技校学生进行教育,以此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先决条件和良好的基础。一个正确而且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将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整个行业协调发展的最有利的理论武器。在这方面要求技校的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了解体会邓小平的先进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马列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以此让自己的头脑更具先进思想们。

此外,在对技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还要结合在现如今这个新的时代中中国共产党所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将与八荣八耻有关的各个理论和内容,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教育工作有效融合,让它在对技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科学作用,从而有利于祖国的建设。

3、培养学生正确的财富思想

现如今的中国社会,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为目的。换言之,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加速我国的经济建设而服务的。在市场经济越来越趋向社会化的形势之下,有一小部分人在职业操守、道德观念和巨大财富之间由于一时的头脑不清醒选择了后者,从而导致的后果危害极大,也让国家和整个集体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对于技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目前还处在对就业进行选择的阶段,在理财方面的观念并不成熟,这些技校学生工作的唯一动力就是赚钱,这也可以说是他们唯一的奋斗目标。

针对目前这种并不算很好的实际情况,在对就业进行指导的工作人员就需要灌输既合理又适度的关于财富方面的理念给技校学生,做好防范工作,鼓励技校的学生在获取报酬的。时候采用合法并且符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勤勤恳恳的努力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尽最大的能力避免学生在赚取钱财的过程中走向歧途。

4、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中,根据社会各界对所需人才的各种要求的现状来讲,技校应该全面、完善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除了要将职业技能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他们,还要加强对技校学生在职业德观念这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以此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方面贡献力量,培养更多的拥有正确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的人才,以促进市场的经济建设的发展。

职业道德论文 篇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除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之外, 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了, 最起码的问题是没能客观公正而弄虚作假;至于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 放弃职守, 或者知情不举、出谋划策、通同作弊, 弄虚作假更是职业道德的低下和严重滑坡; 还有, 有的会计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 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以身试法, 就更是一种道德沦丧,不仅是道德问题, 而是触犯刑律的犯罪了。因此,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 对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

会计职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东北财大出版社的叶陈刚在《会计道德研究》系统阐述会计道德理论基础并构建了包括会计道德规范和会计道德范畴在内的会计道德规范体系,提出这种现象是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叶陈刚在《会计道德研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国及主要机构的会计道德进行了比较,提出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的有关建议。我打算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并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会计准则、加强学习教育、正确运用权力、注重克己自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

通过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作用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现状,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并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失范的原因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内容提纲

一、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1.1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1.2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3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二、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2.1.1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意识淡薄

2.1.2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

2.1.3 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2.2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的形成原因

2.2.1 会计职业道德法律体系尚未建立

2.2.2 影响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环境需要改善

2.2.3 政府监督体制不健全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3.2 营造良好道德氛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3.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4 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结论: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五、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无法正确理解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因为没有过多信息来源。在网上查可以查到一些与课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具体的有难度,只能从中获取部分信息,从而需要大量的网络资源。

无法规范提纲,只能借鉴他人的格式及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xx年4月;

[2]陈汉文,徐梦秋:《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xx年4月:512-536;

[3]何光军:《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因素辨析》,《中国农业会计》, 20xx年,第四期:12-14

[1]〔加〕埃里克 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311-315.

[2]陈培爱 覃胜南。广告媒体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56-160. ……

七、进度安排(参照本批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填写)

职业道德论文 篇四

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们,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们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们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们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而学生们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们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们,还要教给学生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们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们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们地就是说,要把学生们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们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此外,“凡是学生们都感到自己是学生们,都有一种‘向师性’,都会产生‘学生们感’,他要学习,要听教师的指挥。”这种属性,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起着主导作用,这有客观上也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起主导作用并不属于教师说的算,教师可以包办、代替,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当成“白纸”、“瓶子”、“罐子”,将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移植到他脑中去,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生们,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所以,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观点的重要标志。

可见,无论从教与学的全过程看,或者是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起主导作用。这就是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显然那种认为教师应该放弃主导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然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或发挥多大,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客观的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是和教育这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人类要把历代长期积累的社会精神财富,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等一代地传下去,不能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否则人类文化遗传的传递就在中断,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延续和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他感到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人类由于有了这个环节,才有光辉的未来。

但是,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因此,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教师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同样体现了一定阶级的要求。教师在客观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需要培养他们所需要的继承人。尽管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从总体上否定教师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在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成败,影响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

教师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永恒的,这是由教育的永恒所决定的。 列宁把教育现象称之为永恒的范畴,因为只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就需要教育,教师的职业出就不可缺少,即使阶级消灭,教师职业永存,教师的职业与社会其存亡。

教师的劳动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的职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模和道德准则,它是教育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的作用。教育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准则。如前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是长期复杂的,它不是单凭经济招待会手段、行政命令及立法措施所能奏效的,教师为认识自己的劳动对象并能掌握和改变他们,所需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是无法估量的,它的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时还要超越他们自身的负荷,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而所得的劳动报酬却往往和他们的劳动支出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充分认识自身工作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树立从事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们智慧的火花。

2、对待学生们的道德

热爱学生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体表现。热爱学生们与否是对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不热爱学生们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热爱学生们,是基于学生们是革命的后代,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祖国的未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热爱学生们应该表现在对学生们的全面关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们的身上,对他们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不侮辱学生们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们,使他们发展各自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们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们要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提高。

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一所学校要强而有力,首先靠的是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学生们的塑造也靠教师集体的劳动智慧。教师集体是一个由共同的教育任务组成复杂的整体,要使这一集体能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进行工作,所有成员力量的协调一致非常必要。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本份工作负责,同时,彼此之间还要对整个“事业”负责。如教师所教的每门学科都是形成学生们完美的个性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科教师就不能采取贬低其他学科的方式来提高本学科的威信,每个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钻研教材主要依靠个别劳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也往往是面对学生们单独进行,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工作的成绩仅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可是这种个别性劳动的形式更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产物道德观点,这样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心理相容,通力协作。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们,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都无法代替的。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们而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可见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业务的提高显得特别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一切行为举止中,以身作则地成为学生们的表率,成为其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广泛的文化修养和渊博的知识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学生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不屡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职业道德论文 篇五

《浅议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摘要:会计行业主要是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提供会计信息,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企业投资人、经营者甚至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还对社会的整个经济秩序产生影响。这里笔者先简单介绍了当前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然后对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与探讨,并就如何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规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在如何促进会计行业良性发展这个问题上给予一定参考。

关键字: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

在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少部分会计人员由于素质较低,没能抵挡住诱惑,从而丧失了原则。例如,对会计资料故意伪造、隐匿甚至是损毁,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及虚假经济指标,使得政府的相关决策受到了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受到了扰乱;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压根就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将会计工作简单地认为就是算账,以至于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却未能与之相适应,这是造成上述情况存在以及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关系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期间,树立的和需要遵循的,能够使会计职业特征得以体现,能够对会计职业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会计法规,则是对会计领域一切法律法规的总称。

(一)两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两者有着相同的调整对象,担负着相同的职责,还有着共同的目标。会计职业道德经过对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达到对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维护,进而更好地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理财、用财、聚财、生财。而会计法规则是通过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对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进行维护,从而也达到为企业或其他组织理财、用财、聚财、生财的目的。可以说两者都是对会计工作领域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对会计的行为进行规范。两者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维护的工具,都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为了搞好会计管理、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管理手段,都是为增加经济效益和加强经济管理而服务的。可以说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在对会计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会计法规的强制功能是互为依托、互相补充的。会计法规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会计行为进行强制规范,而当一些会计行为不宜或不需要用会计法规来进行强制规范的时候,会计职业道德就接过这方面的规范功能。会计法规只能规定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不得违法,却不适宜在会计人员要强化服务、提高技能及勤勉敬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定,而会计职业道德则能对这部分予以补充。

(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可以说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凡是会计法规中禁止的行为,都是会计职业道德要对其予以谴责的行为;凡是会计法规中规定的行为,均是会计职业道德所提倡的行为。因此,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会计法规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会计职业道德又是会计法规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思想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计法规在制定以及施行的过程中,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自我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守法、依法的会计行为予以奖励、表扬,对违法的会计行为予以法律制裁,能够让会计法规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议

首先,会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个人职业道德修养。要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里面的诸如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搞好服务等等要求,[1]就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行业的廉政性、保密性以及超然性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会计人员应当主动提高自身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严格按照规范办事,自觉对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予以抵制。其次,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会计职业品德教育、会计职业纪律教育、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等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使会计职业道德融入每位会计人员的深层意识中,增强其履行道德义务和工作职责的自觉性,并最终养成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完善会计法规建设建议

首先,要对现有的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现有会计法规中处罚与责任不明确的条款要予以修改,使之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宜;对法规中没有涉及的地方也要进行增加,做到有法可依。还有就是增加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因会计人员造假而造成的损失,按照责任大小对损失予以赔偿,尤其要加大企业责任人的赔偿比例。一旦会计信息使用者因为虚假会计信息受到了权益损害,就可以依照相关法规向司法机关提交诉讼,从而获得赔偿。其次,提高法规质量。一是要广泛征求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意见。二是要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学习经验,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再次,对会计法规中的举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对一些重大会议法规的实施进行定期检查,从而为会计法规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靠依据。最后,加快地方会计法规建设。一是各地区要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地方会计法规进行修改或补充。二是要加快基于地区会计调查研究的立法步伐。

三、结论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两者是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对会计法规的全面执行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会计法规的执行效果;而会计法规则能够促使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预见到,不断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将会为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有力的保障,将会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最终促进会计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路途。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阿兰。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08):87-90.

[2]王迎双。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01):126-128.

[3]王仙蕊。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xx(17):366.

浅论职业道德的论文 篇六

《谈会计职业道德》

【摘要】当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容忽视,本文以会计职业道德包含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分析会计职业道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体现了会计职业的特点和职业责任的要求,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利于维护《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IID,业道德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对待本职岗位能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2 减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执业谨慎,保守秘密。

3 廉洁自律。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要遵纪守法,公私分明,清正廉洁。

4 客观公正。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对待相关利益各方。

5 坚持准则。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6 提高技能。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7 参与管理。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熟悉单位的经营活动,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当参谋。积极参与管理。

8 强化服务。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展现会计人良好的精神与风采。

二、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会计从业环境的影响

会计人员造假等违法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很多会计人员出于自身保护的原因,在单位负责人的威胁下不能坚持原则,而是屈服于单位负责人,从这方面说,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主要是由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造成的。另外,政府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缺陷,一些地方政府为出政绩,往往盲目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使企业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这也造成会计职业道德缺失。

2 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对会计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管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会计造假、监守自盗等违法犯罪行为虽然都有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规定,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责任主体和手段不够明确,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造成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对会计行为监督较弱,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发生冲突时,为了企业的微观利益,放松了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再则,目前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会计监督、税务监督的标准不统一,各监督部门没有形成高效的监督作用,各方利益常常发生冲突。

3 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会计人员在单位利益与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依法办事,甚至故意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有的会计人员违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另外会计人员业务不精,专业知识贫乏或老化,不求上进,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议

1 以法治假,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的具体处罚标准,才能让部分心存侥幸的人望而怯步,从而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2,加强监管机制

监督机制包括会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性存在的偏差和错误,避免舞弊和造假,确保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加强会计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及时发现会计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社会监督一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三是单位群众和其他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随着以上监管机制的不断善。才能形成对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的长效机制。

3 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在宣扬遵守职业道德模范的同时,也要披露失信违法的典型。利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奖惩制度,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渗透到每个会计人员的心灵。

4 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同时,提高领导的道德素质,使其放弃做假意识,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被动做假,因为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不仅靠会计人员,还需要企业领导、负责人等多方面的的努力,从而营造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各高校对会计人才往往只注重对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但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我们应废清醒的认识到会计专业技能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一不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所左右,牢周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通过后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加强自我修养,用娴熟的业务技能和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扎实工作。

6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编制、人事、工资等关系全部转人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使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会计人员就不再依附于单位,便于提供真实性、完整性的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论文 篇七

1医学伦理学的内涵

现代医学伦理学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有三大原则:一是拥有人道主义医学观;二是敬畏与关爱每一条生命;三是患者的健康利益高于一切。三大原则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医学实践在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救死扶伤的医学伦理道德实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广大患者赋予医务人员的使命,给予医务人员的信任。医务人员要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保障广大患者的健康作贡献,做到医心赤诚。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医者的灵魂,是医务人员贯穿于工作始终的行为准则。

2当下医生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生作为“社会人”,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医生职业道德水平滑坡,医患纠纷问题频繁出现,医生这一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医学伦道德挑战。

2.1价值观扭曲,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开始被一些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医生经受不住这些不良观念的诱惑,价值观念扭曲,导致在医疗工作中做出了一些与医学伦理学道德标准相背离的事情。“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下,有些医生置医德、责任、原则与不顾,违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把治病救人的医疗过程变成了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由于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匮乏、对医生的信任以及对医疗行业奥秘的未知,使得部分医生有机可乘。有些医生为增加医院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个人提成,“开大处方、小病大治”、“开贵药、新药”现象屡见不鲜。“收受红包”更是已经成为某些医院的诊疗潜规则,在这种就医环境下,患者担心不送红包医生不给予好的治疗,而医生收了红包在诊疗过程中就会更细致、更认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2.2职业意识淡漠,责任心缺乏

医患关系紧张是现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医务人员职业意识淡漠、责任心缺乏、主动性差、耐心度不够等都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些医生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对患者的治疗过于程序化、机械化,盲目停在单纯的技术范围内,过度依赖生物医学技术,没有从人性的角度来实践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医学人文关怀。有些医生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为避开医疗风险拒绝接诊危重患者,使得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危及生命。这种漠视生命的行为有违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有违医生职业操守,对患者以及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有些医生对患者有差别待遇的情况,熟人或熟人介绍就医均可享受特权,不仅可以免去排长队的烦恼,还可以得到医生细致耐心的诊疗,甚至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就医费用。这种行为不但使患者心理产生不平衡感,更有违医学伦理学公平原则,不利于医患和谐相处。

3医生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3.1市场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些负面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选择都随之发生了改变,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道德真空的时代,人们处于道德的迷茫期,很容易走向歧途。当然,医生也不例外。有些医生受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影响,自身价值观发生严重偏差,违背医学伦理职业道德,把自己所掌握的医疗知识变成了一种谋取私利的工具。有些医生偷换概念,曲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等价交换原则,认为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所付出的辛苦与自己收到的回报不成比例,并以此为借口将灰色收入合理化。这种行为不但严重干扰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行业秩序,也严重制约医疗事业未来的发展。

3.2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

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内部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用来约束医生的日常行为。监督管理机制是依靠硬性制度条款来约束医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方式。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能单纯的靠医生的自律,还要辅助严格的、完善的制度监管。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医学伦理规范的有效实施,还能促进医生自身道德水平的建设和提高。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医生的日常从医行为,明确指出医生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具体案例根据情节来判定,情节严重者可吊销从医资格证。虽然我国法律对医生的执业行为进行了明文规定,但是实际处罚的案例却并不多见,这并不代表医生利用自身职位便利收取利益的现象就不存在,而是由于立案程序繁琐、取证困难等原因使得执行困难,也暴露出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机制仍然存在弊端。

3.3医学伦理学教育缺失

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过分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忽视伦理道德教育,重视专业技术的积累,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有些医学生对医学及医学伦理学的内在价值缺乏正确认识,不重视医学伦理学修养,错误的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医生拥有高超的医术是首要的,医生职业道德排在第二位”。在医学伦理教学中,传统的“说服”教育模式没有改变,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内容僵化,忽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迫使学生硬性接受所讲授的内容,毫无新意。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无法与学生内心的思想相契合,被动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往往会令学生反感,无法起到主观能动作用。长此以往,致使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却得不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为将来从事医疗工作遇到道德问题时埋下隐患。

4解决现阶段医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对策分析

4.1加快卫生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因素决定了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社会个体追求经济利益在所难免,医疗机构也以社会个体形式而存在,因此,想解决医生职业道德问题,首要任务是调整卫生经济体制。医疗行业属于公益性福利事业,以服务于社会,体现博爱与公益为宗旨。然而,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卫生经济体制下“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疗机构行业内追求经济收入的规则已经形成,现阶段国家应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出台相应的制度严格限制医疗机构医生的报酬与个人业务收入挂钩的做法,从源头上斩断医生灰色收入利益链。提高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保体系的覆盖面积,提高医保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医保病种范围改革,增加医保病种种类,将重大、特大疾病列入其中,并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

4.2强化医学伦理学德性教育

医学伦理学德性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坚持对医务工作者的德性教育既有利于医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个体“人”的完善。在医学伦理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将道德教育与被教育对象的自主意识和理性能力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正确引导为主,培养医务人员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完善的道德导向能力。强化医务人员道德自律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医务人员的道德观作为个体意识应该自觉地遵照社会形态下道德要求,不断地审度自己、磨练自己、改造自己,形成个体道德活动的内驱力。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要求医务人员应自觉地由“他律”向“自律”升华,形成完善的道德约束内动力。这是一个积极的自我完善过程,对医务人员来说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意义。

4.3完善医疗卫生行业法律制度

我国有关医疗卫生行业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甚至重建。立法原则应以坚持保障基本人权为前提,从而使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合理,更能体现公平、公正,以便可以更好地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目前,我国用以规范医师执业规范的法律仅有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已经无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应积极修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医疗卫生行业更加规范化,为医患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健全的法制不但能够强化医生职业道德理念,还能有效促进医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另外,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机制,加强执法能力,严惩违法行医行为,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以人为本,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4.4重建“以人为本”医疗理念

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的核心。现阶段医患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医患关系冷漠困境之中,如何走出困境?需要我们重建“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医患关系问题的存在绝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医学上。打破传统观念中医学即是先进技术的误区,重拾医学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应强调医学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尊重生命。医生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疾病而是复杂的“人”本身,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所以医生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服务,还应富有责任心,将心比心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温暖和人道主义关怀,从而增加患者信任感。“以人为本”呼唤着具有主体性的人抛弃机械、麻木、被动,回到医学实践中来。

5总结语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地进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我们要基于全国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用更加理性和崇高的思想来看待医生职业道德现存的问题,积极思考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医生职业道德的实践情况,满足时代发展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论文 篇八

1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职业院校数量的规模递增还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春夏秋冬式的历史变迁,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为求经济效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取消入校门槛;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要求,在社会就业岗位供需中出现“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岗位招不够人,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许多企业反馈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职业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吃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可塑性太低,无法胜任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岗位竞争的压力,部分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学校经济效益为主,不纠正以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欢迎,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职业院校又如何寻求长足发展?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能一方面大讲特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个方面又缺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育?这才是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不着急教会他们什么技艺,而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不是只顾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忘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不断掌握现代化职业技术,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以,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相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桎梏。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转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不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反而正是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真正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努力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做起,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坦诚处世、快乐生活;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育人观,但其基本内核却大同小异。从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人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做事做人应该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条。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职业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人的基本条件、是非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诚信、谦让、孝顺、勤俭、质朴、劳作等美德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时代价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劳作、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从重视自身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入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3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

在强调重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两者不可偏颇。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的标准,对德与才辩证统一关系的充分认识是处理好育人与用人之间关系的节点,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了,德才兼备的用人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只有将两者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一个有德无才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反过来,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职业教育成败之大事,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问题。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易走偏,要么只强调学生学好专业技术,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要么就是只强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不提倡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时刻铭记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不忘职业教育失败的例子,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明确育人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职业道德基本素质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职业技术本领,在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哪个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而掌控这一活动的引领者正是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在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之一。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统一性的认识,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之一,也是职业院校上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

4职业院校更有利于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职业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为主,在重视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更好地完成职业院校培育人才的历史重任。在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对从业者从事实践活动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落实到职业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通常所说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具体要求,以上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是各种职业道德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鉴定职业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在职业技术技能实践活动中磨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坚强意志品质,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离开社会实践活动,职业道德的践行就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了,失去了职业实践活动,就无法真正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道德落实在学生行动中。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检验学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和价值理念,促进学生从职业道德认知向职业道德行为的转化。通过工学交替、社会实习、为民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增强学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立足本职、踏踏实实、勤奋努力的意识;通过了解、学习先进典型,可以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可增强诚实守信、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情操。同时,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严格按照实习单位管理制度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通过习惯养成而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渗透到思想意识中去,进而落实到为岗位工作的实际行动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浅论职业道德的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0 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