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提纲【优秀5篇】

发布时间: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提纲》,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

工程学是一种融合数学和自然科学之应用学科,需经由研究、了解、实践并结合专业判断等过程,利用具经济价值之自然物质与能源,以改进人类生活与生命的发展。工程学又枝出许多领域,工程学范围限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与环境相关之学门,其他军业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则不在范围以内。

土木工程学是一种为社会服务且参与度高的学科,如住宅、公共建设、道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库、机场等工程皆包含在内。随土木工程的发展又划分出多项领域,包括结构工程、营建工程、基础工程(foundation) 运输工程、环境卫生工程(sanitation)水力工程等。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土木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涵义、特点、未来发展方向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一)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二)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三)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智能土木结构理论的体系构成

传统的土木结构是一种被动结构,一经设计、制造完成后,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这就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出了在线监测结构,它赋予传统土木结构以在线监测机制,从而为探知结构内部性能打开了窗口,使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结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情况,这就是结构智能化的第一层次。在在线监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使得结构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推理的能力,从而使结构实→www.chayi5.com←现了第二层次的智能化。进一步在结构中引入自适应及自动控制机制,即根据自诊断自推理的成果,由在结构中耦合的作动系统做出必要的反应,从而实现智能控制结构,这就是第三层次的智能化。比如,对结构的开裂、变形行为,结构的。锈蚀、老化、损伤行为,以及结构的动力振动行为做出抑制性控制,在更高层次上对结构起到保护和维修作用。可见,在结构智能化演化过程中,按其智能化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感知土木结构,它是智能结构的最低级形式;第二层次:自诊断智能土木结构,具有对前一层次结果的智能化加工处理,包括结构内部力学物理场的自我计算,对结构特定目标参数的自我诊断,以及以做出结构自身行为的应对策略为目标的自我推理等功能。第三层次:智能控制土木结构,它是智能土木结构的最高形式。

(三)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修复和加固的准备。

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国Commodore Barry桥和加拿大Confedration桥等。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土木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篇二

1、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

2、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

3、房地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研究

4、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及投资报价书

5、工程招投标市场环境分析与立法研究

6、工程项目成本计划、控制机制研究

7、工程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实例)

8、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理论(方法、手段、策略)研究

9、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10、工程项目规划(实例)

11、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13、关于软弱土判别与处理的问题讨论

14、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研究

15、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6、新型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7、砖混结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8、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9、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20、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21、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2、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全过程ANSYS仿真分析

23、钢纤维水泥砂浆钢筋网加固RC梁抗剪试验研究

24、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25、热棒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温控应用中的仿真数值研究

26、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

27、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及实证研究

28、基于图论的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

29、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楼宇结构的监测系统的研究

30、建筑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

31、嵌套式高冗余度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32、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剥离损伤监测的实验研究

33、大型水电站前期项目发包管理研究

34、坡积土长期抗剪强度以及边坡时变稳定性研究

35、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工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36、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地基处理与地基加固研究与技术发展应用

37、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38、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39、新型模板体系开发与设计

40、新型模板施工技术研究

41、新型脚手架开发与设计及应用研究

42、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3、新型钢筋连接技术与开发与应用

44、纵向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5、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46、土木工程随机风场数值模拟研究的进展

47、土木工程材料与结合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48、探究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

49、分析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

50、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51、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

52、分析土木工程测量

53、分析土木工程管理

54、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55、泡沫混凝土的性能

56、探究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57、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

58、高温条件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

59、分析新型防水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

60、探究通信工程施工组织

61、探究新型墙体保温材料设计

62、新型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

63、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64、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65、工程项目施工监理研究

66、办公楼建筑设计分析

67、公司办公楼的设计

68、探究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69、膨胀土判别与分类的B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70、软弱地基变电站沉降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71、施工现场安全分析

72、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

73、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

74、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75、建筑工程新型防水材料的使用

76、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77、商品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78、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

79、公路工程中的造价控制

80、分承包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材料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起到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改要求对材料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了改革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的方法,包括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关键词】材料实验;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属于土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概述性的特点,计算与理论推导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1]。为了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概述性工程材料知识,包括防水材料、金属材料、砂浆材料及胶凝材料等的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等,则需要应用实验课程对理论性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目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耗时较长,且难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可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对此,可以采用塔式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灌输式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基础设计、对比分析及后期处理教学环节中逐步了解材料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方法及巩固实验课程中学习到的工程材料知识。在实验课程的基础设计环节,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各小组根据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前需要求学生上交设计方案,待教师审批后才能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材料实验,可以将被动实验变为主动实验,这对于实验教学参与度的提升有重要意义[2]。在实验教学的对比分析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对相同批次的材料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验难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处理环节,教师需要及时公布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总结实验成果与改进不足。例如,在对胶凝材料基本性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标号不同的水泥,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随后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指导说明及方案完成相关实验,包括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用水量及细度实验等。在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记录对胶凝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以持续提升科研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探索能力

单项实验教学设计不利于优化课程中的材料实验性质,造成实验性质以验证性材料实验为主,研究性材料实验及综合类材料实验较少。对此,要注意积极改革实验教学的。设计形式,应用多方案设计形式实验取代单一方案设计形式实验,以便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升探索能力。例如,在进行钢筋实验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拉伸实验属于钢筋材料检测中的重要实验,进行拉伸实验后可以了解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在应用传统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时仅需要采用一种钢筋,这就会导致实验过程缺乏一定的比对性,也难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塑性钢筋、冷轧钢筋、冷拔钢丝及高强钢丝之间的性质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八种不同的钢筋让学生同时开展实验,对不同种类钢筋的伸长率、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指标进行分析,以便可以全面了解不同钢筋塑性性质及应用范围等[3]。再如,可以采用矿物组成实验、掺量实验、养护条件实验、水泥细度实验等方法检测水泥实际强度。此外,在改革实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实验方向,以便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系统化特征的实验教学设计全面分析材料性质的影响因素。例如,在对混凝土的性质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同时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设计,包括粉煤灰的活性与激发剂的关系,水泥性质及养护温度的关系,水泥性质与早强剂、缓凝剂之间的关系等,并在实验中选择多种早强剂或缓凝剂,如硝酸铵、三乙醇胺、硫酸钠、水杨酸、柠檬酸及酒石酸等。

三、改革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由于实验课程针对了多种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实验课程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验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应注意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对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便可以使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得以优化,从而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将混凝土强度实验、和易性实验与砂石实验结合在一起,同时增加配合比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在改革实验体系后,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再如,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可在沥青软化点、延度及针入度实验中增加混合料性质检测实验内容,包括车辙实验、马歇尔实验、物理指标的测定实验及材料制备实验等。对于城市规划及建筑学等相关专业,可在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实验的基础上增设陶瓷砖容重试验、表观密度实验、显气孔率实验、吸水率及外观质量实验[4]。此外,在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实验。例如,在进行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混凝土强度、性质实验时,可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次数、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验课程中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及提升质量验证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并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则应注意了解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应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法,以期全面改善材料实验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俊,程华,应卫勇。Internet环境下符合工程理念的在线工程实验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171-176.

[2]窦德宇,柳春燕,杨丽芬,方向。利用公共实验平台开设《生物分离工程》选修课的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4(11):73.

[3]韩延成,杜艳青。基于课堂、实验、科研项目、真实工程的多元水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164-165.

[4]杨永良,李增华,侯世松,左树勋。构建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1):153-155.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参考 篇四

三年的学习生活在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来说却仅仅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新的征程的开始。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倪修全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伟人、名人固然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迫切地想要把我的敬意献给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倪修全老师。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所最尊敬的老师。您是如此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您用心为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的论文更加的严谨。

同时,我还要感谢一下一起完成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倾心的协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最终能够让本文顺利完成。至此论文付梓之际,我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从开始选择课题到论文的顺利答辩,有无数可敬的师长、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里请您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特别向在百忙中参加我的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和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型建筑设施的出现对土木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求。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损伤及时进行有效检测,并针对出现的结构性损伤进行及时的维修,不仅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成果的寿命,同时还可以避免许多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检测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完善损伤判别的指标,提高检测正确性、优化传感器的布置,提高检测的可靠度以及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满足实际情况等具体的应用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1 土木工程结构的主要检测技术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构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涵盖了工程地质学、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学等理论,还和工程的施工工艺、评估标准以及质量要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在土木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检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主要从三种结构的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简要探讨整个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1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

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通常是采用钻芯法、超声法和回弹法。钻芯法比较可靠直接,但是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存在一定的损伤,通常没有得到业主认可和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前提下,都不会采用这种检测方法。而超声法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它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传播参数来对整个混凝土的结构进行检测,由于混凝土中的材料成分复杂,对超生波的衰减和吸收的差异性较大,当整个混凝土结构对整个超声波传播中产生的具体参数变化情况一定时,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监测数据进行内部结构是否出现裂缝或空洞的情况进行确定,检测出内部结构的缺陷状态。

钻芯法则是目前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它是通过回弹仪来测定整个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是采用专门的水冷式钻机,在整个混凝土结构构建上进行采样,然后在开始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的实验,进而推断出整个混凝土内部的结构缺陷情况。

1.2砌体结构检测

国内很多的土木工程都是采用的砌体结构,由于它本身的自重较大,加上强度和粘结度较低的缺点,当收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对砌体结构进行检测对整个砌体建筑的质量保证有着积极的意义。砌体结构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同时材料的不同也决定了砌体结构检测技术的不同,当砌体是石块,通常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当砌体是砖体是通常采用回弹法以及回弹发和钻芯法结合的方法。

自重砂浆轻度是整个砌体结构检测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都是采用的筒压法和推出法。筒压法通常是将样本砂浆进行碾碎、烘干,然后分成具有级配的砂浆颗粒,然后装到承筒中进行筒压法,然后再断定砂浆的强度是否达到质量的要求。推出法则是利用推出仪在砌体结构的墙体上面推出砖块,然后结合水平推力和推出砖块西表面砂浆的饱满度来进行检测,进而达到检测砌体结构的目的。

1.3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的检测通常都是指钢构件的性能会质量的检测。另外,钢结构的检测可以细分至构件的变形损伤。尺寸偏差以及构造和涂装还有构建材料的连接和性能测定等项目,

在检测过程中必要时可以对钢构件的性能进行实载检测和动力测试。和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材质均匀且韧性和塑性良好的优点,这样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就更加具有优势。

随着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钢结构的主要检测技术有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以及涡流检测等,结合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整个钢结构内部的缺陷情况能够比较精准地检测出来。但是钢结构检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还在不断前进中,不具备成熟的检测技术,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2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完善损伤判别的指标,提高检测正确性

现有的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损伤指标的判别上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体系,在主要检测参数的设置和分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国内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和国外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损伤判别的指标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提高整个结构检测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在选择特征量方面,通常都利用一些在损伤情况时结构中的一些变化参数来来进行诊断的,这些特征量能够反映出整个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压、抗剪以及材料的结合力等变化情况,进而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来诊断结构内部是否出现了裂缝或者空洞情况。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技术不断进步,在质量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整个检测技术应该围绕着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来进行改进,在损伤判别的指标选定和完善上面,要进行不断的完善,最终满足整个土木工程的建设要求,提高检测技术的科学性、准确性。

2.2优化传感器的布置,提高检测的可靠度

传感器的数量、位置和类型对整个土木工程的检测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土木工程的建设复杂性与日俱增,在结构检测的诊断过程中对传感器的优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的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传感器的布置应该得到有效的优化,进而提高整个检测技术的可靠性。传感器的优化应该在结构总体分析的模型基础之上,利用广义的遗传算法来进行,从而确定传感器的优化布置工作。

另外,在传感器的数量布置上,也应该进行科学的优化,利用噪声信号系统的正确运作来实现信息的最有采集工作,将优先的传感器数量设置进行最佳的合理安排,进而实现传感器优化布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在传感器的优化布置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检测技术的精良应用。

2.3 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满足实际情况

土木工程的结构大体上都是非线性的结构,在检测技术的应用上应该结合整个结构的非线性特点进行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从而体现整个结构检测技术的科学性。虽然目前在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中非线性诊断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相较于线性诊断而言,这种技术更加需要复杂的计算算法和技术操作,但是非线性诊断技术更加贴近实际。

在今后的结构检测技术发展中,非线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该成为一个重点,考虑到遗传算法、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分析和数据处理上所具有的优势,在结构损伤的辨识上面非线性结构诊断技术有着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非线性结构检测技术在发展中应该不断针对土木工程的建筑结构作出调整和优化,改进和完善整个非线性结构诊断技术的应用。

结语: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技术还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这些结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拓展整个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空间。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能够为整个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保障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祝彩霞;刘慧;浅析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5期

[2]李宏男,李东升;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提纲》,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0 1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