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最新5篇)

发布时间: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前状况分析 篇一

( 1)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将冶金,化工,煤炭,石化,电力,造纸,酿造等7个行业列为重污染行业。截至2012年底,这7个行业共有上市公司502家,笔者随机抽取样本数264家。因行业性质不同与环境的相关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重污染行业中不同类别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占比例大为不同。近年来我国重污染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重污染行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有203家,与2010年和2011年相比,有较小的增加。行业内披露比例也从2011年的71.21%上升到2012年的76.90%。在重污染行业中,化工行业的披露比例比其他行业的比例高,说明化工行业在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较为理想。重污染行业的总体披露比例都在50%以上。究其理由,主要在于国家环保局的强制力,政策要求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对其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披露。由此可见,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是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特征。

(2)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 统计结果显示:上述264家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涵盖有关环保投资、绿化费等。由此可见:我国重污染行业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不够完整,用于揭示环境会计的全貌还不够全面,也达不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标准。国家给予企业的环保拨款与补贴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表明国家对环保理由非常重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并且协助企业处理好环境理由。

( 3)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形式 环境会计信息可以以货币形式或者非货币形式。目前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形式,主要采取货币形式来披露资源费、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绿化费等内容;与以上内容相比较很难用量化指标定位的环境会计信息、环境相关认证、政策影响等内容用非货币形式披露;排污费、资源费、资源补偿费、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等信息则是由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形式披露。从以上描述中可看出我国重污染行业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披露价值形式。

( 4)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重要事项中反映的主要涉及公司当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项,此外,其他方式几乎很少采用。采用“独立报告”方式披露的只有一家公司,理由在于这家公司同时在香港上市,所以其年报按香港会计准则编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个文字说明形式的定性分析,无法提供实用性的定量信息。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篇二

[摘要] 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益升温,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国内外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本文回顾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过程,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建议

在经济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受其害,环保工作一直是各国政府努力的事情,而环保工作的实施也是逐渐的在进行中。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建立起环境会计体系,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有效信息,实现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阐述,了解到其中的现状,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过程

1976年Ullmann提供了一个完全针对环境的模型,即公司环境会计系统(CEAS),该模型通过社会影响报告来反映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1986年美国颁布的旨在确定清理受污染土地的财务责任的《环境反映和补偿综合法案》以及《超级基金补偿和再授权法案》。

环境信息披露的增加,促进了有关研究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如何进行报告、如何计量企业环境业绩等的问题。

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的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经过调查发现:在企业所提供的对外报告中,公司的环境影响未得到充分披露,从而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无法将企业的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联系起来。

为此ISAR给出了一些建议。

1995年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成为环境财务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于2000年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以财务指标、生态影响指标来表示,探求将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环境业绩相结合,规范企业对外报告的方式,并在20多家跨国企业进行了试验。

全球报告促进会计准则将环境报告融入可持续报告的范畴之中,并于1997年设计了指导编制可持续性报告的指南,以探求建立对外报告的通用框架。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从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的,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1992年首次向国内介绍了西方的环境会计。

此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包括对披露现状、披露必要性、披露内容、披露形式以及相关的建议上的研究,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上。

1、披露的现状

学者们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都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如林惠忠(2005)认为: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在公布环境资料方面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资料很少定量,且定性信息不附时期。

此外,由于看不出花费的`资金与取得的成果和规定的指标之间有何关系,故而无法评估公司的环境绩效以及公司的环境活动对财务成果的影响。

环境会计有关实务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摸索着开展的。

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会计披露理论与实务脱节比较明显。

2、披露的必要性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上,学者们有着一致的看法,如耿建新(2002)等学者认为应不断规范我国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了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相关的成功示范,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充分显示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优势所在。

3、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孟凡利(1999)认为应该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个方面;耿建新等(2002)认为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环境对策方案、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应当重点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耿春梅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包括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两部分;袁广达(2004)认为应包括环境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信息和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信息。

4、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及相关建议

骆良彬(2003)构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包括三部分:简单模式,应用叙述法,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非货币性信息、非正规的形式描述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中级模式,在现有的财务报表中添加一些新的项目,将与环境有关的项目单列出来,以一定的货币指标反映企业的环保情况,其他补充的信息则在附注中说明;高级模式,将环境报告纳入会计报告体系,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

郭静娟(2003)则从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披露的目标出发,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模式的思路;另一方面可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阶段的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单独的采用非独立的补充报告模式。

学者们还认为当前应突出重视上市公司以及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耿建新等,2005)。

三、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过程进行回顾,纵观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提出一下建议:

健全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准则。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

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

积极促进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

尽管目前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还处在初创阶段,但不可否认其有许多合理可资借鉴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初探[J]。当代财经,2002,(1),43~47

[2]Susanne・G・ScottVicki・R・Lane.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Identity.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篇三

试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环境问题在全球的日益升温,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国内外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本文回顾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过程,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在经济大战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受其害,环保工作一直是各国政府努力的事情,而环保工作的实施也是逐渐的在进行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建立起环境会计体系,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有效信息,实现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阐述,了解到其中的现状,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过程

1976年Ullmann提供了一个完全针对环境的模型,即公司环境会计系统(CEAS),该模型通过社会影响报告来反映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1986年美国颁布的旨在确定清理受污染土地的财务责任的《环境反映和补偿综合法案》以及《超级基金补偿和再授权法案》。环境信息披露的增加,促进了有关研究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如何进行报告、如何计量企业环境业绩等的问题。

国际会计与报告标准的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经过调查发现:在企业所提供的对外报告中,公司的环境影响未得到充分披露,从而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无法将企业的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联系起来。为此ISAR给出了一些建议。1995年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成为环境财务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于2000年提出了生态效率的概念,以财务指标、生态影响指标来表示,探求将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环境业绩相结合,规范企业对外报告的方式,并在20多家跨国企业进行了试验。全球报告促进会计准则将环境报告融入可持续报告的范畴之中,并于1997年设计了指导编制可持续性报告的指南,以探求建立对外报告的通用框架。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从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的,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1992年首次向国内介绍了西方的环境会计。此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包括对披露现状、披露必要性、披露内容、披露形式以及相关的建议上的研究,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上。

1、披露的现状

学者们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都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如林惠忠(2005)认为: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在公布环境资料方面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资料很少定量,且定性信息不附时期。此外,由于看不出花费的资金与取得的成果和规定的指标之间有何关系,故而无法评估公司的环境绩效以及公司的环境活动对财务成果的影响。环境会计有关实务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摸索着开展的。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会计披露理论与实务脱节比较明显。2.披露的必要性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上,学者们有着一致的看法,如耿建新(2002)等学者认为应不断规范我国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了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相关的成功示范,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充分显示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优势所在。

3、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孟凡利(1999)认为应该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个方面;耿建新等(2002)认为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其影响、环境对策方案、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应当重点披露环境支出和环境负债;耿春梅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包括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两部分;袁广达(2004)认为应包括环境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信息和环境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信息。

4、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及相关建议

骆良彬(2003)构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包括三部分:简单模式,应用叙述法,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非货币性信息、非正规的形式描述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中级模式,在现有的财务报表中添加一些新的项目,将与环境有关的项目单列出来,以一定的货币指标反映企业的环保情况,其他补充的信息则在附注中说明;高级模式,将环境报告纳入会计报告体系,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郭静娟(2003)则从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披露的目标出发,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模式的思路;另一方面可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阶段的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单独的采用非独立的补充报告模式。学者们还认为当前应突出重视上市公司以及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耿建新等,2005)。

三、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过程进行回顾,纵观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提出一下建议:

健全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

积极促进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目前西方的环境会计理论还处在初创阶段,但不可否认其有许多合理可资借鉴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初探[J]。当代财经,2002,(1),43~47

[2]Susanne·G·ScottVicki·R·Lane.AStakeholderApproachtoOrganizationalIdentity.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0,25,(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篇四

(一)抑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存在资源利用上的高消耗和低效率现象,大量排放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充分了解到企业在环境处理方面的有关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对抑制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满足企业信息使用者需要。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在于对外提供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充分满足判断和决策的需要。信息使用者利用环境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帮助企业树立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进而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基于以上分析,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已成为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强烈要求。

(三)促使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然而其生产经营活动随时都与环境发生着紧密联系,对环境的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企业不应只考虑自身利益,还要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视为己任,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导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努力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是企业对环境责任承担的表示,通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明确看到各企业为环境做出的努力,符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篇五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不深入。国内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相对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对环境经济业务的计量、确认和揭示不仅需要会计学知识,而且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渗透。正是由于环境会计自身的特殊性,环境会计核算和计量方法发展缓慢。国内的大多数会计和财务研究人员,通常不具备深厚的环境学相关知识,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制约了该领域理论的发展。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准则不够完善。截止到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对统一和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及会计准则,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没有可供一致遵循的标准,致使企业在实际披露相关信息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出现了诸如披露内容不完整、披露的信息在不同企业间缺乏可比性,披露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就披露主体而言,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发现,能够主动承担披露责任的企业比例较少,而且所涉及的行业面较为狭窄。中国证监会等机构并未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我国也未从法律上强制规定企业负有披露义务,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完全出于自愿。

(三)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局限性。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部分企业都只关注短期的利益,而不考虑环境问题造成的长期影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千方百计地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环境的支出必然会提高企业现有的成本水平,使企业面临降低市场竞争力的压力,这也是企业不愿意考虑环境问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根源。投资者在掌握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其资金流向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从而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公众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够强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更为正确的投资策略。理论上说,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关乎企业的长远效益,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但就现阶段而言,社会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也还没有形成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环境问题的意识,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相对狭窄的局面。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0 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