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论文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雾霾的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雾霾的论文 篇一

近一段时间,雾霾阴影笼罩全国十几个省份,空气质量急速恶化,PM2.5数据屡屡爆表。严重的雾霾天气,再度警示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难以持续――过去三十多年,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增长模式的高度依赖,一些地方一味发展GDP而罔顾保护环境,现在已经到了品尝经济苦果的时刻。

持续雾霾天气,与工业企业、发电站和供热厂烧煤的关系密切。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旧是以煤炭为主体,中国煤炭消耗量占到全球的40%,而且,巨大的消耗量仍旧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电力需求亦是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得到满足,而燃煤电站的新建步伐还在继续。

高度依赖煤炭消费,成为中国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直接因素。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而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

早在2009年,国际能源机构(IEA)就宣布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虽然国家统计局一直不承认这点,"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一直没有超过美国,仍居第二",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中国以与美国至少同等的能源消费数量,创造出来的GDP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的研究更为明晰――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仅有5%左右。环保部的绿色GDP核算结果也表明,从2004年到2009年,环境污染的代价已从5118亿元提高到9701亿元,显示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

环境不断被污染,与粗放式增长模式形影不离。尤其是过去十多年,中国GDP规模翻了两番以上,但是这段时期亦恰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

尽管早在好几年前,绿色GDP的政绩考核呼声很高,但最终囿于地方政府的阻碍,没能取得现有的GDP政绩考核体系。就连单位GDP能耗"十一五"降低20%的目标,都是勉强完成任务。而"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的2011年,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得更加不好,其中单位GDP能耗全年只下降了2.01%,没有实现下降3.5%的目标。

因此,接下来的环境治理,首先需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入手,提高天然气、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1.4%,这一约束性指标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么中国式环境治理或能成功一大半。

除了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跃进式的汽车发展,也成为近几年各大城市污染加速的核心原因。2008年之前,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稳定,但受益于汽车业振兴计划,2009年的汽车产销量一下子飙升到1300万辆,激增46%,之后的2010年和2011年都高居在1800万辆以上。而2012年的数据,中汽协预计至少会有2000万辆。

当年,振兴的十大产业,如今绝大多数都沦为了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领域。概而言之,今日持续的雾霾进一步警示中国经济到了必须要彻底转型的时候,再也不可能死抱"三高"逻辑不放,经济发展不可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代价。

雾霾的论文 篇二

那一天的清晨没有轻柔的暖阳,没有刺骨的寒风,没有叫卖的小贩。拉开窗帘,白茫茫的一片。记事起,这个城市从未有过这么大的雾。

出门的时候被套上了医用口罩,口罩上带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让我感觉很难受。因为那天住在了外婆家,我踩着点赶上了公交,习惯性地看向窗外,却发现连道路两边的树木都被雾霾遮盖住了,整个世界模糊一片,这让我的心情有点莫名的烦躁。重新将注意力移回车内,突然发现,在这冬日沉闷失色的空气里,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般的公交车上竟一反常态地没有任何声音,就好像被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唯有时不时晃动的车身提醒着我生活还在继续。人们用厚实的大衣和围巾把自己包裹得如同一只木乃伊,不知是不是雾霾的缘故,使得唯一暴露在外的眼睛透露出死气沉沉的感觉,麻木不仁。

打开教室的门,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室内与室外不正常的温差与四周紧闭着的窗户都透露出这个教室很久没有开窗通风的信息,让人不由得怀疑是否有一天真的会因为缺氧而窒息。我的座位靠窗,坐在位子上用余光扫到窗外的雾——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退。上课时听觉似乎被放大了数倍,时断时续的咳嗽声、不小心被挪动的桌椅声,四周越发浓重的呼吸声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杂声扰得我心神不宁。感应到后排的谁悄悄开了一点窗,一阵风刮过,混杂着雾霾的空气入侵进来,并没有预料中冬日清冷的空气。嗅到的,就像是沙尘暴和烧炭味的混合体,喉咙开始发痒,呼之欲出的咳嗽声被硬生生地抑制。无声无息的情绪暴涨起来,即使空间空旷也压抑得让人心烦,我暴躁的将窗户关上,头痛欲裂。回家的时候,我无意间听到两个妇女的谈话。大抵的意思是我们这儿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天灾”,一定会触霉头,应该去天宁寺烧烧香、拜拜菩萨。其他还聊了些什么,我却也不知道了。只是,烧香向神明祈求,占卜预知凶吉?先不论为什么要去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活在物质时代的人享受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却腐朽堪比封建,让人不由得想发问:你们究竟是在视而不见些什么,在痛心疾首地刻意忽略些什么?人类明明知道造成雾霾罪魁祸首的是自己,却总要装成自身也是无辜的受害者。明明知道该怎么避免雾霾的发生,却总要自私地忽略。等到天灾真的来了,却可笑地将希望寄托于神明,人类总坚信自己的生命是伟大的,却刻意忽略自己的自私伪善,理所当然地向自然索取。然后自然给予以人类打击,人类会反思会恐惧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再然后,不知悔改。

一周后,雾霾散去,人们又恢复了往常忙碌而一成不变的生活。清晨拉开窗帘,会有细微的暖阳,会有刺骨的寒风,会有叫卖的小贩。雾霾就好像是我一个人的噩梦,梦醒了,雾散了,世界还是没有变。

雾霾的论文 篇三

“又是霾!”我望着天空中灰色的霾,心灰意冷地埋怨,带上口罩。

我走出家门,行走在被雾霾包围的小路上,思考着雾霾形成的因由。

邻居王萌瑶刚从书店出来,手捧一本百科书,向我走来。我走上前去,向她道出了困解我已久的问题。

“霾污染主要人为污染源,一次和二次颗粒物的形成,霾污染的主要组成和去向。主要人为污染源是燃煤、工业和汽车尾气。秸秆燃烧是暂时和局部的污染源;扬尘和沙尘主要造成的是粗颗粒物的污染,容易重力沉降和干/湿沉积。沙尘暴有细颗粒物污染问题,但干燥且持续时间较短。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烟尘或碳黑类细颗粒物,被称为“一次颗粒物”,也较容易重力沉降和干/湿沉积。但有一部分可能通过其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和二次细颗粒物相关。

燃煤、工业和汽车尾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大量是VOC~易挥发有机化合物),会经历大气输送和化学过程。图中“hn”表示阳光辐射。夏日氮氧化物和碳氢在烈日下可以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O3)浓度高企和霾污染,灰色程度较轻。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为硫酸滴、硫酸盐、硝酸滴和硝酸盐,是主要的吸湿性强的“二次无机细颗粒物”。碳氢化物经过物理(凝并聚合等)和化学过程,会形成可溶性“二次有机细颗粒物”。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重霾污染中PM2。5的主要成分都是硫酸盐、硝酸盐和可溶性有机碳,它们是重霾污染的主凶。细颗粒物干/湿沉积效率很弱,大部分会因气流输送造成区域性污染问题。”

我点点头,望着远处的工业烟囱,陷入了无言的沉思。王萌瑶也许猜到了我的心思,继续道:

“治理雾霾最主要的方法是减少排放。目前各种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排放。大家想想,发电需要燃烧煤,而实际上被燃烧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转化成了电能,其余的都被排放了。汽车、轮船等机械需要石油,同样的,发动机也只是将不足30%的石油转化成了动力,其余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说我们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脚”的,利用的少,排放的多。减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现实的,而清洁能源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价格昂贵。如果现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话,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会同时得到解决,人类社会也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目前,网络上披露了一种非传统的发动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名叫“往复式转子发动机”,有望实现人类的这一愿望。期望这种机械能早日面世。还有,就是多植树,才能有效地治理雾霾。”

我再一次的点点头,当打开家门时,我将头一转,望向灰蒙蒙的雾霾,突然看到了一束阳光穿透了雾霾的束搏。我笑了,因为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蓝 m.baihuawen.cn 白云蓝天。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雾霾的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0 2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