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论文【精选4篇】

发布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4篇《内科护理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内科护理论文 篇一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恢复过程中,神经内科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抵抗力,通过运动疗法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血栓;康复运动;作用分析

脑血栓的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老年疾病。脑血栓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鉴于脑血栓病种接诊率较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本院于2012年1月引进了神经内科护理治疗方法,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护理程序的救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接收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女16例,男14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2.72±8.03)岁;重型脑血栓患者10例,中度12例,轻型8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64.86±8.24)岁;重型患者9例,中度14例,轻型7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患病程度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按照医生嘱托,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进行恢复情况检查,提示患者注意生活作息习惯,观察病情发展状况,及时将恢复情况汇报给医生。

观察组采取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添加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具体如下:①心理康复治疗。脑血栓发病突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众多不便,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脑血栓发病机理,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②康复训练。由于血管阻塞、破裂导致血块压迫脑神经,以至于血栓患者产生肢体行动障碍。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比如,发病4d后,要增强关节和肢体活动,通过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坐立行走练习,促进他们身体内的血液流通,提高康复速度。③观察和护理并发症。患者在脑血栓发病期间,易出现应激性溃疡问题,医护人员要按时对患者的口腔和导尿管进行检查,保证患者呼吸道和导尿管的通畅。

1.3疗效判定标准按照脑血栓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分为:痊愈(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思路清晰)、基本痊愈(能够借助辅助物自行走动,具有语言功能)、未痊愈(无生活自理能力、口齿不清晰、思维不受控制)。有效率=(痊愈+基本痊愈)/总例数×100%。由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治疗,判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好记录。或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100%收回,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等级比较通过神经内科护理治疗,两组脑血栓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和基本痊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未痊愈的人数少于对照组,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恢复运动缺陷的护理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神经内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恢复速度患者受病痛的折磨,情绪低落,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病情恢复。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强调心理疗法。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给患者讲解关于脑血栓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康复疗法、康复阶段以及积极的治疗态度对病情恢复的帮助作用等内容,鼓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建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饮食,减少食物对病情的刺激,配合家属对患者进行精心地照顾,及时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2神经内科护理降低了引起脑血栓及其诱发疾病的发病概率引起脑血栓发病的因素很多,病发种类也相当繁多,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临床证明,严重粥样硬化、血栓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可直接诱发脑血栓。糖尿病或急性糖升高易引起脑血管患者改变弥散方向,降低动脉血管弹性,同时引起高血糖,从而产生大量乳酸,导致酸中毒和脑水肿,扩大脑梗死范围。脑血栓易引起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学者发现,神经内科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糖等症状,维持患者良好的康复状态,遏制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娟。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健康之路,2014(1):88-93.

[2]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78-82.

[3]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1,32(9):45-55.

[4]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2,9(6):57-63.

内科护理论文 篇二

摘要:

目的讨和分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提升小儿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近2年以来在儿科就诊的168例患儿在护理方面的投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针对问卷中显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到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医疗费用较高、护理态度厌烦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应提出解决策略,使得护理沟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是实现医疗服务高效性的主要实施者,应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院内患儿护理工作,同时注意家长的情绪安抚,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小儿内科护理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护理质量;有效性

0引言

对内科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恢复来说,护理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恢复作用较大,还对科室乃至医院的名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患之间的沟通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小儿内科,患儿在就诊时往往会产生哭闹、焦虑,甚至是抵触行为,导致护患之间的沟通出现严重的障碍,再加上患儿家属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爱护,常常也会与护理人员产生冲突,难以与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1]。所以,促进小儿内科良好护理沟通的实现,是构建优质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近2年来发生的168例小儿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为例,投诉的方式以患儿家属的口头投诉、满意度调查以及院长热线为主,投诉人员均为患儿家属,被投诉者为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共计42人次。

1.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针对小儿内科患儿家属投诉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和整理,调查的内容包括小儿内科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是否擅离职守、医疗费用、护理差错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问卷回收168份,有效问卷16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共42例,所占比例为25.0%;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医疗费用较高,共25例,所占比例为14.8%;护理人员态度厌烦,共45例,所占比例为26.8%。

3讨论

3.1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小儿内科护理沟通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护理人员态度厌烦。这是因为在小儿内科就诊的患儿年龄较小,患儿哭闹现象非常频繁,护理人员对患儿态度容易产生厌烦,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欠缺,并没有做到工作中以人本为的护理理念,由此产生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技术欠缺也是造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常见原因,这源自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不高,当患儿发生突发状况时,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护理,或者是采用了无效的护理方式,还有的护理人员甚至擅离职守,这些都引起了患儿家属强烈的不满,从而产生家属的投诉行为。还有的患者因为医疗费用较高而投诉,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并没有提前将费用信息告知患儿家属,导致护患矛盾增加[3]。

3.2小儿内科护理的问题解决对策。

3.2.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应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患儿护理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改变护理态度,避免擅离职守和出现护理过失;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平时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护理知识培训和护理再教育,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从而为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最后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时时为患儿着想,一旦患儿出现突发状况,护理人员能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实现护理的规范化操作[4]。

3.2.2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小儿内科患儿一般自主性较差,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表现为哭闹、焦虑、抵制等行为,这种情况下应学会与患儿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还应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与交流,多以家属和患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做到理解和体谅[5]。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重要的护理治疗之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告知家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等信息,征求得到家长的同意或认可。

3.2.3公开收费标准:由于医疗费用问题导致护患沟通的现象很多,因此在患儿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就应该将医疗费用的相关收费标准告知患儿家属,在使用过重药品之前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患儿家属出现质疑,护理人员应予以耐心讲解,从而得到家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蓓。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1):88-90.

[2]叶晖。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296-297.

[3]李凤香。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138-138.

[4]杜燕华。浅谈护理干预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8):271+200.

[5]刘海霞。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17+122.

内科护理论文 篇三

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可能发生对患者、工作人员、医疗环境造成一定伤害或影响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称。由于肿瘤内科收治患者的特殊性,长期反复化疗,在精神和经济上均造成巨大压力,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不高,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心理负面情绪,给护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风险安全隐患,不仅影响科室医疗环境,而且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肿瘤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差错及纠纷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1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1.1化疗药物因素

1.1.1化疗药物对患者的危害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输注、体腔给药3种,其中静脉输注是最常用、最直接的给药方式,在输注化疗药物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一旦化疗药物未进入血管,在血管周围的皮下或组织中滞留,可造成外渗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1]。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在输注药物过程中患者肢体活动幅度太大,肢体做伸缩运动等,均可增加穿刺针刺破血管进入组织的几率;由于护士穿刺技术不佳、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等原因,输液穿刺成功率低或存在轻微外渗而未及时拔除针头穿刺等,也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皮肤穿刺处及血管穿刺隧道口收缩力不足,在输注药物时,血管内压力增高,药物容易随穿刺口渗入血管周围组织;另外由于护士置管技术不过关或患者血管条件差等原因,深静脉导管末端未达到要求位置,也可增加化疗药物外渗风险。

1.1.2化疗药物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肿瘤科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危害;化疗药物可通过护士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或消化道摄取等途径进入护士机体,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群低;淋巴细胞DN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形、微核细胞率明显增高[2],说明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科护士更容易造成化疗药物职业伤害,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1.2患者因素

1.2.1患者不配合治疗肿瘤患者反复化疗,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化疗药物对各系统的不良反应引发多系统多部位的不适。肿瘤晚期的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患者要忍受常人难以体会的癌痛,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癌痛、治疗费用的经济压力、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容易使患者产生绝望心理,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感觉活着是一种折磨,对亲人是一个累赘,死亡欲望增强,导致不配合治疗,甚至故意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破坏,如拒绝服药、绝食、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输液针头等,给护理工作增加安全隐患。

1.2.2患者心理不健康疾病的长期折磨,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绝望,不配合治疗之外,更多的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角色紊乱、愤怒甚至心理畸形,表现为表情淡漠,对事物不感兴趣,不与外人沟通交流,过分压抑自己情绪,对治疗既渴望又害怕,害怕疼痛,害怕药物引起的不适,害怕治疗效果差,害怕治疗费用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各种焦虑;有些患者长时间不能进入患者角色,对生活规律的改变不能适应,产生强烈的压力落差;有些患者会产生愤怒、仇视心理,把自己患病归结于其他人或事造成的,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对身边的人产生怨恨心理,甚至严重者会对医院、医疗水平、医务人员产生仇视,经常无理取闹,甚至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1.3工作人员因素

护士业务知识不熟练,缺乏安全意识:对于科室新进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肿瘤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增加安全隐患几率。比如,护士对患者病情缺少观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缺少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解答一些疑问,更不会主动规避一些护理安全隐患[3]。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认识不足,不能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的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执行医嘱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护理方法不当等护理缺陷的发生,增加差错分析。

1.4管理制度因素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监管,护士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或者护士不按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增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如科室缺乏直接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职业防护用具,且缺少对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的管理,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后未严格洗手;科室无洗手标准流程和接触化疗药物后操作流程。护士不能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准确记录,不进行标准的交接班;这些均是科室管理制度缺陷的表现,都可增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

2肿瘤内科护理风险应对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专科护理标准操作规程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的肿瘤内科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知识更新和具体情况改变,及时更新和补充各项制度内容。如“化疗药物管理制度、化疗药物配置标准流程、肿瘤内科护士各班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肿瘤内瘘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标准流程、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医疗事故防范措施”等,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实施。加强科室的护理管理,确保护理中的每个过程都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2.2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对新进肿瘤内科护士要严格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保证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患者健康教育等知识完全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开展病例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有计划的、分批次的组织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丰富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巧[4]。要求每位护士均应对该科室常用化疗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熟练掌握,保证严格按照要求给药,确保药物疗效。

2.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每位护士的学历、任职年限、进入肿瘤专科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将肿瘤内科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做好新老护士的搭配,有老护士,年资老、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强的护士带刚进入肿瘤专科的,学历低、年资低、临床经验缺乏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分房间、分床管理,患者包干到具体护理小组,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带领低年资,经验相对较弱的护士一起对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于疑难疾病或护理障碍,可上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全科各小组护士进行大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患者,保障整体护理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2.4重视化疗药物规范应用

工作人员应熟知每种化疗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方式、药理、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物要求进行配置,遵医嘱合理用药。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患者舒适。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发生意外。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在输注药物的时候,应加强穿刺部位及导管的观察,及时纠正药物滴入不畅等输液问题,保证化疗药物顺利输入患者体内。做好各班交接班工作,对于危重患者或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应实施床头交接班,按照工作内容逐项交接,使患者时刻都在工作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接受治疗[5]。

2.5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科室应向医院相关部门申请配备各种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加强个人防护的管理。工作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或密切接触化疗药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衣及手套,口罩应为专科防渗透口罩,有皮肤破损者应戴双层手套,规范隔离衣的穿脱方法,口罩正确佩戴方法,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尽可能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应先轻轻敲击药物包装瓶颈部和底部,确保没有药物滞留在瓶颈处后,方可打开,对于需要用手掰开的安瓿类药物,应在开口处衬垫纱布,以防止药物飞溅。规范化疗药物配置流程,接触化疗药物前后应规范洗手,避免不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加手部化疗药物的残留,间接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2.6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护患沟通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耐心向患者解释其心中的疑惑,告知患者疾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治疗费用能够大部分报销,只要坚持治疗,均可得到高质量的生活,消除患者的各种精神压力,避免引发心理障碍;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或者存在心理障碍隐患,均应立即采取有效心理疏导措施,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杀率,有利于患者树立与疾病抗衡的信心和勇气。对于严重的心理畸形及心理障碍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实施多科会诊,必要者由心理治疗师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肿瘤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专科,各种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各项管理措施,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才能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客观、仔细地分析肿瘤内科护理风险隐患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均可有效降低科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科室护理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涛。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21-123.

[2]陈霞。化疗药物对临床护士的危害与职业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15.

[3]贾巧玲。肿瘤科病房的风险管理[J]。包头医学,2013,37(3):191-192.

[4]陈金萍。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14-115.

[5]宁佳琼。浅谈肿瘤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38-39.

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21期

内科护理论文 篇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选择较为优质的护理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护理实际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法所谓的安全护理方法就是在传统护理方法之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护理的主动性,同时,在主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与患者相关的问题。通过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增强患者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此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识,全面的保证护理的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对于相关药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的数据采用了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根据P小于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小组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5名,较为满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满意的20名。满意率达到68%。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小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2人,一般满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得出,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临床护理效果要远大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实践中表明,呼气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是一个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内部内部的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对于护理的整体质量要求也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全面的实现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护理实际意义。笔者通过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发现,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方法和措施,对于提升呼吸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安全护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护理方式在较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我院呼吸内科自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以来,内部整体的护理质量相对与先前的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安全护理方式在整个医院内部得到医生及护士较好的反映,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我院研究比较数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选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内科护理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0 2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