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提纲怎么写最新6篇

发布时间: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毕业设计论文提纲怎么写》,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一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7-10

1.1 Motivation of the present study 7-8

1.2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8

1.3 Composition of this thesis 8-10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0-19

2.1 Language production 10-14

2.1.1 L1 Production 10-11

2.1.2 L2 Production 11-12

2.1.3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duction 12-14

2.2 Theories on oral output 14-15

2.2.1 Skehans dual-model system 14

2.2.2 Swains Output Hypothesis 14-15

2.3 Task Repetition 15-17

2.3.1 Task 15-16

2.3.2 Task repetition 16-17

2.4 Relevant studies on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on L2 oral output 17-19

CHARPTER THREE THE CURRENT STUDY 19-25

3.1 Research justification and questions 19

3.2 Hypothesis 19-20

3.3 Methods 20-25

3.3.1 Participants 20-21

3.3.2 Material 21

3.3.3 Research design 21-23

3.3.4 Measures 23-25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25-41

4.1 Results and Analysis 25-34

4.1.1 Quantitative analysis 25-27

4.1.2 Qualitative analysis 27-34

4.2 Discussion 34-41

4.2.1 Fluency 34-36

4.2.2 Complexity 36-38

4.2.3 Accuracy 38-39

4.2.4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path of learner L 39-41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41-44

5.1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41-43

5.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43-44

Acknowledgements 44-45

References 45-49

Appendixes 49-54

A. Instructions of the experiment 49-50

B. The same-content task 50-51

C. The different-content task 51-52

D. Sample of oral pre-task 52-53

E. Sample of oral post-task 53-54

F. Sample of writing repetition task 54

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范本。 篇二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为大家分享提纲模版:

1、提纲撰写范例一(列写简单提纲):

一、绪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2012年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2、提纲撰写范例二(列详细提纲):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具体市场分类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三

一、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题应尽力结合有关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具体业务活动,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应用课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文责自负。

5、论文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条例,注意技术、方法、模式等涉及专利的保密。特别是应用类论文,论文内容应当获得合作单位的许可。

6、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

7、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论文内容有抄袭的一律取消答辩资格,做不合格记录。不能按时参加论文答辩的作不合格处理。凡是不合格者在下一学年重作毕业论文,参加下一学年的论文答辩。

三、毕业论文的组织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

(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

(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2~3个专题的内容

2、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

3、其他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

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的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

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的组织2~3次报告会。

1、调查报告会和读书心得报告会(第4~5周)

2、专题研究报告会(第8~9周)

其中,专题研究报告会的成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对解决本专题有新的见解,新的论点或思路;

(2)对本专题的问题进行了新分析、新论证或新预测;

(3)对解决某项问题提出了新建议,新方案或新举措。

报告会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心得及经验,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与质量,培养与选拔优秀毕业论文,激发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会由指导教师与相关教师组成评议组,评出报告阶段的成绩,有关负责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四)撰写阶段

在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撰写方案的要求完成论文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等,运用有关素材写成初稿。

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课题名称、目录及页次;

2、中英文内容提要。扼要叙述内容与要求、原理方法,要求文字精练;

3、正稿。包括问题的提出、原理论述和论点说明、研究方法及成果、绘制图表等;

4、结论。总结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特色和新见解,得出结论;

5、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应注明资料的名称、作者、日期、页码、出版社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论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楚,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图、表格和图纸,并装订成册。

(五)定稿阶段

初稿撰写后,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定稿。然后按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最后送论文指导小组。

四、时间及阶段安排

毕业论文全阶段需要12周。

毕业论文时间进程表

阶段内容时间(周)

1熟悉课题1

2调研、收集资料、翻译资料4

3确定写作方案1

4写初稿、包括计算、绘图、并修改3

5送审、修改1

6定稿、调整1

7准备论文答辩0.5

8论文答辩与评定成绩0.5

合计12

五、毕业论文的内容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最终应完成下面几部分内容:

1、毕业论文约1.2万字

2、调研报告约3千字

3、读书报告约3千字

4、资料综述约3千字

5、外文资料翻译约1.2万个英文字符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篇四

Acknowledgements 4-6

Contents 6-10

List of Figures 10-12

List of Tables 12-20

Abstract 20-22

摘要 23-25

Chapter 1 Introduction 25-32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28-2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29-30

1.3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30-31

1.4 A note on terminology 31-32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32-51

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32-35

2.1.1 Defining coherence 32-33

2.1.2 T/TP as means to realize coherence 33-35

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35-42

2.2.1 T/TP and coherence in EFL/ESL writing 35-37

2.2.2 T/TP in EFL/ESL writing as compared to NS writing 37-42

2.3 T/TP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by EFL/ESL scholars 42-44

2.4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TP in EFL/ESL writing 44-47

2.5 Training in T/TP 47-49

2.6 Summary 49-51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ckground 51-70

3.1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51-55

3.1.1 F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s a semiotic system 51-53

3.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a functional system 53-54

3.1.3 Three lines of meaning from metafunctions 54-55

3.2 Theme and thematic progression 55-70

3.2.1 Theme 56-62

3.2.2 Thematic progression 62-70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70-88

4.1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70-73

4.1.1 Backgroun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participating school 70

4.1.2 The allocation of participants to the training 70-71

4.1.3 The sample sizes 71-72

4.1.4 The pilot study 72-73

4.2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73-74

4.3 The questionnaire 74-75

4.4 The training 75-80

4.4.1 Considerations behind the training 75-76

4.4.2 The training material 76-79

4.4.3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er as the trainer 79-80

4.5 Data analysis 80-86

4.5.1 Analysis of the writing 80-86

4.5.2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86

4.6 Ethical considerations 86-88

4.6.1 Informed consent 86-87

4.6.2 Anonymity 87

4.6.3 Harm 87-88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training writing 88-115

5.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88-102

5.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88-91

5.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91-95

5.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95-100

5.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00-102

5.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re-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re-writing 102-110

5.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02-107

5.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07-110

5.3 Summary 110-115

Chapter 6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ost-training writing 115-137

6.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15-129

6.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15-117

6.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17-121

6.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21-126

6.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26-129

6.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EEL post-training writing and CEL post-writing 129-132

6.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29-131

6.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31-132

6.3 Summary 132-137

Chapter 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55

7.1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37-147

7.1.1 Topical,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Themes 137-139

7.1.2 Topical Themes: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139-142

7.1.3 Textual Themes:continuatives,conjunctions and conjunctive adjuncts 142-145

7.1.4 Interpersonal Themes 145-147

7.2 Compariso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 in pre- and post- training writing 147-150

7.2.1 Linear,constant,summative and split progressions 147-149

7.2.2 Back,contextual and new Themes 149-150

7.3 Summary 150-155

Chapter 8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155-165

8.1 Findings from closed questions 155-160

8.1.1 EEL participants general attitude to training on T/TP 155-157

8.1.2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157-158

8.1.3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learnability of T/TP 158-159

8.1.4 EEL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TP in writing 159-160

8.2 Findings from open questions 160-164

8.2.1 The changes that occurred 161-162

8.2.2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TP in writing 162-163

8.2.3 The reasons for the perceive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163

8.2.4 EEL participant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163-164

8.3 Summary 164-165

Chapter 9 Discussion 165-195

9.1 Findings with regard to research questions 165-187

9.1.1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re-training writing 165-172

9.1.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in post-training writing 172-181

9.1.3 Effects of the training on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1-187

9.2 Positioning the study within the literature 187-190

9.2.1 T/TP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187-189

9.2.2 Effects of training o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T/TP 189-190

9.3 Implications 190-194

9.3.1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190-193

9.3.2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 193-194

9.4 Limitations 194-195

Chapter 10 Conclusion 195-200

10.1 Summary 195-197

10.2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197-199

10.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199-200

Notes 200-202

References 202-214

Appendix 1: Plan for th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214-215

Appendix 2: The post-training questionnaire 215-217

Appendix 3: Training material 217-229

Appendix 4: Teachers guide to the training 229-237

Appendix 5: Consent form for EEL group 237-238

Appendix 6: Consent form for CEL group 238-239

Appendix 7: Consent form for NS group 239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五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性的判定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 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 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提纲的范例 篇六

1.1研究背景

1.1.1突发公共事件扩散下对预警体系提出的要求

1.1.2现有突发公共突发事件扩散下决策管理存在的问题

1.2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2.1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2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3安全科学领域研究现状

1.2.4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的目的

1.3.2研究的意义

1.3.3突发公共事件扩散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地震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扩散路径及其扩散实证研究

2.1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分类和特征

2.1.1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

2.1.2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2.1.3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性

2.2震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及其扩散关系分析

2.2.1震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分析

2.2.2震区突发公共事件扩散关系的`初步分析

2.3震区突发公共事件扩散实证研究

2.3.1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2.3.2突发公共事件扩散实证研究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2.4基本结论

3.1震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特性

3.1.1决策时间的紧急性

3.1.2决策目标的动态性

3.1.3决策过程的协同性

3.1.4决策主体的自主性

3.1.5决策主体的层次性

3.2震区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模式的构建

3.2.1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模式的构建原则

3.2.2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模式的功能设计

3.2.3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模式的构建

3.3震区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模式运行研究

3.3.1决策模式的运行过程研究

3.3.2决策模式主体的动态性

3.3.3决策的目标分析

3.3.4决策模式运行程序

3.3.5决策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3.4基本结论

结论与展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毕业设计论文提纲怎么写》,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0 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