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的论文【通用3篇】

发布时间: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护理学的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护理专业论文 篇一

1影响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性的原因

①普外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更具特殊性。普外科患者的周转率较快患者数量、疾病类别及手术数量也比较多。

②普外科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当发生某些严重的突发事件时普外科医护人员若是乱了阵脚或者无法清楚、全面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就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

③普外科手术的范围较广、数量较多。

2应对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通过开展宣传和培训活动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肚其明确在护理过程中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②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肚其在护理工作之中做到细心周到,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聘请资历较深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培训,介绍工作经验、护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护理技巧等并在课后开展交流讨论会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

2.2完善护理工作的监管制度

①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做到有据可依。

②制定公平合理的惩罚制度,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负责任、用药错误、医嘱执行错误或其他不规范的行为时应严格按照惩罚制度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3结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探讨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总结分析了普外科自身的特殊性及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人为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分析结果证实加强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能有效提高普外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由此可见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理专业论文 篇二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人体解剖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基本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实施对以后护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以后临床护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难度系数高、专业名词多,课时相对又比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容易产生灰心厌学的情绪。因此,分析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帮助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课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几乎仍旧是“满堂灌”和“填鸭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负责听讲,很难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中有些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根本别无法真正理解,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极差,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兴趣。

2、缺乏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材。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仍旧采用的是与其他专业共通的教材,没有针对护理专业选取专门设置的教材,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护理专业的教学中。

3、解剖学设备落后。在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中,尤其是在进行人体解剖时,会发现实验室里既缺乏解剖的标本,还缺乏进行人体解剖的实验设备,导致人体家剖学的实践教学难以与护理专业有效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护理专业所要求的标准。

4、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全国各所学校进行大量的扩招,这种大范围的招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变低。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积极性不强、实践操作能力弱等问题。在很多方面,大多数护理专业的学生都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常常逃课、挂科,甚至有一些学生很难接受上人体解剖课,不愿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应对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高职护理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力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学习与试讲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课程中过多纯理论的内容应稍作删减,而加大实践操作和临床教学的力度。同时,作为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师,其必须在本专业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储备。教师不仅对于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人体解剖经验,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改革课程内容。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两点:一是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要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内容中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论内容加以改革。尤其是对于繁杂的教材内容加以简化,删掉人体解剖学课程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重复性比较高的内容,多增加一些护理方面和人体解剖方面的内容。当然,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还要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让教学内容更优化。3.改进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想要改变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必须对教学加以改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其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必须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形式将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直观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地看到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将解剖学课程教学软件发布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让学生与学生针对人体解剖学中的难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解惑。

4、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关于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必须针对护理专业的特色,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并对教材结构进行规范和调整,尤其是对于整本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对每一张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教材当中要选取合适的插图辅助教学,在每章节后面要增加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习题的解答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完善实验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在校内建立护理专业专有的实验室,并为实验室提供完整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熟练的临床操作。其次,学校要增加一定的人体解剖课实践操作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最后,高校院校要与各大医院建立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人体解剖实践操作。

三、结语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更好的人体解剖课课程的学习。

护理学的论文 篇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5例哮喘患儿,其中240例为男性,185例为女性。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于三岁的哮喘患者有130例,大于三岁的哮喘患者有295例,年龄在1~13岁之间。且全部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均于接受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前一星期停止使用激素类药物、白三烯调节剂等药物,且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皮炎发作时严禁执行此实验。

1.2操作方法

1.2.1试剂

实验进行检测时运用22种变应原试剂,包括香烟、粉尘螨、酵母菌、户尘螨、青霉菌、法国梧桐、羽毛、猫毛、草莓、狗毛、芒果、玉米花粉、牛奶、艾蒿花粉、花生、萑草花粉、带鱼、蛋黄、海虾、蛋清、棉絮、蟑螂等。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二盐酸组胺。

1.2.2方法

1.2.2.1评估

试验前对病人配合情况、理解能力进行认真评估,全面了解患儿目前的健康情况、过敏史等。

1.2.2.2告知

试验前与病人及家属认真沟通,使他们对于试验目的和操作具体过程有所了解,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以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1.2.2.3操作

操作时提前准备好抢救工具与药品。病人处于坐位,放松手臂平放于桌面,选取病人前臂屈侧的健康皮肤,试验前使用圆珠笔对抗原编号进行标记,编号间隔为2.5cm。对皮肤消毒时选用75%酒精,对酒精过敏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待干后取上述标准化变应原试剂,滴一滴变应原,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拿一次性点刺针,将针尖垂直点于液滴中,穿过皮肤表面的变应原试液,快速且准确地刺破皮肤,令变异原试液浸润皮肤。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二盐酸组胺。十五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1.2.3结果判断

判断阳性结果标准:使用直尺测量变应原导致的红晕及风团的大小。若变应原风团的大小与阴性对照相一致为(一);若组胺风团半径为变应原风团半径的4倍及以上为(+):若组胺风团半径是变应原半径的2倍为(++):组胺风团半径与组胺风团半径相等为(+++):若组胺团半径小于变应原风团半径一倍多为(++++)。

1.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校正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儿童哮喘皮肤点刺试验结果:425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经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据统计268例为总阳性,总阳性率63.06%。

3护理体会

3.1主动向患者解释变异原检测试验的特点,告知其检查方法、意义等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2点刺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近期用药情况,受试前4~8h停扑尔敏、5~14h停非那根、7~10h停西替利嗪、8h氯雷他定、28h地氯雷他定、22h酮替芬、19天息斯敏、18天西比灵等,哮喘发作或荨麻疹发作时期不可进行试验。

3.3点刺时应严格遵照操作流程,避开瘢痕、皮炎、丘疹、破损等部位,避免影响结果,点刺时用力应均衡,使局部受力深度均一。

3.4点刺结束后告知患者在休息室观察30min,休息室内准备肾上腺素、氧气等抢救物品,密切观察皮肤的局部反应,是否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密切注意是否出现全身反应,如全身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临床症状,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结果证明,本组无一例出现全身反应。

4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当特异性抗原侵犯机体后,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球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表面,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此抗原与介质细胞的IgE“桥联”,并刺激细胞膜引发一系列变态变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物增多等变化,从而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准确找出变应原,阻断其与个体的特异性结合,对于变应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皮肤点刺试验作为目前诊断I型变态反应最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可靠、痛苦较小、灵敏度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可作为目前小儿支气管哮喘寻找变应原的首选方法。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哮喘因变应原作用于特异性个体出现的过敏反应,变应原经吸入、食入途径进入机体,因此,明确变应原,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变应原侵犯机体,必要时应针对变应原对患者行脱敏治疗。针对食入性变应原导致的儿支气管哮喘者,可通过避免食入,以取得不治而愈的效果,但对不可避免的接触性或吸入性过敏原,如粉尘满、花粉等,可行特异性脱敏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护理学的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0 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