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论文3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电子政务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一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技术市场;问题分析;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创造了世界奇迹,却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代价。据统计,2008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为7.3%,而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市场中所占比重为17.7%,居于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二①。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严重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市场,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1 中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78~1984年为技术市场形成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完成了技术市场的观念转变、初步尝试的工作。1985~1991年为技术市场的形成时期。

在这一阶段,随着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技术合同法》出台和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的论断,我国完成了技术市场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1992~2001年为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逐步由重点培育商品市场转移到重点培育要素市场,《科学技术进步法》出台,我国技术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管理日益法制化。加入wto以后,技术市场进入深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任务主要是把我国的科技水平从纯学术研究、技术引进过渡到以提高自主原始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发展阶段。目前,技术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的纽带。

1.1 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多年来,我国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从1988年的72.5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2 665.2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0%。其中,1992年增长率为历年来最高(38.1%)②,这与当年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此后技术市场增速减缓,尤其是199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出现负增长(-8.6%);1998年又有较大的增长,这与科研机构的市场意识加强、企业和技术中介日益活跃有关;

“十五”时期,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速逐渐稳定,年均增速为15.2%,超出同期gdp增长率(9.6%)近6个百分点。同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gdp的比值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991年为0.44%,1993年上升至极值点0.59%,1996年由于经济形势变动降至最低点0.42%,随后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最高值0.89%。

1.2 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技术市场管理体系。一是管理监督体系。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已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1 000多家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3 000名左右;共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1 200家左右,从业人员2 000多名,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市场管理监督体系。二是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据调查统计,全国网上技术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技术交易网站,如“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网”、“中国技术联播”、“中国技术交易网”等;另一类是由省市政府部门主办的技术交易网站,如“北京技术市场”、“江苏省科技成果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中国海峡技术交易网(福建)”、“创业网(重庆)”、“安徽省技术市场”等。2006年6月14日,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启动全国技术合同网上认定登记系统。

1.3 技术市场运作规范化、法制化

市场经济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技术市场也不例外,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促进了技术市场运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合同法》为主要框架的法律体系。为保持技术市场法律政策的稳定性我国又重新发布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和《技术合同示范文本》。2008年7月起施行的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将新时期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方针、战略上升为法律,对技术市场有了更多更全面的描述,将使技术市场的管理有法可依、工作更加有序。另外,各省(市、区)陆续出台地方性的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1.4 技术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加强

近几年来,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和地方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多次组织人员赴国外考察技术市场和中介机构发展状况,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与此同时,《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发布,促使国际技术贸易不断增多,技术出口额连年增加。到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4 156.11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达29.1%。

此外,技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推动技术引进。

技术市场为国际技术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大力引进技术发展本国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技术合同10 170项,金额为271亿美元;同时,技术引进主要涉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信息和化工等领域,而这些行业都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2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市场的发展滞后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十四大 差异网 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建设好技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20多年来,技术市场在市场体系的法律、法规、政策监管等方面有了不少进步,但比技术市场起步晚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可谓后来者居上。

相比之下,技术市场有些滞后了。据测算,2006年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程度仅为57%③。而根据国家商务部认可的测算结果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2003年为73.8%⑤。可以看出,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步伐,因此,虽然我国技术市场已经形成,但发展尚需完善、水平亟待提高。可以说,技术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技术市场的发展不是自觉的,而是不规范的,属于跟进型和被动型。

2.2 企业作为技术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我国技术市场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既是技术供给方,又是技术需求方。但由于企业制度等原因,很多企业在技术市场中的行为有很大的短期性,追求的是短期受益,企业对国内技术需求的动力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⑥。另外,据统计,我国企业的消化吸收强度(用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值表示)2008年仅达0.242,而世界发达国家消化吸收与引进的经费投入一般为3∶1,韩国消化吸收与引进的费用比例更是达到5∶1⑦。在技术供给方面,由于企业投入的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的资金和力度不足,科技型的企业占的比例太少,制约了企业的技术供给,其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虽然我国国内企业专利数量占国内申请总量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15.5%上升到2008年的41.2%,但仍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2.3 技术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

价格是技术商品交易的核心,技术商品价格决定技术商品的供求关系。我国技术价格调控管理缺位,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定价不规范。技术商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技术产品的价格评估带来了一定难度。而我国目前技术价格评估管理不规范,技术要素的价格评估、知识产权管理隶属不同部门,造成市场分割、价格信号失灵,导致技术市场效率低下。我国技术商品交易价格突出存在着“一低、一高”的问题,即:“一低”是国内技术商品的价格远低于国外引进技术,比如2008年前者为每份合同为117.75万人民币,而后者为每份合同266.80万美元,以2008年的平均汇率6.95人民币元/美元折算,技术引进合同的价格约为国内技术价格的16倍;“一高”是指我国技术交易的成本过高,由于我国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中介机构的功能和服务水平较差,增加了技术交易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

2.4 技术市场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技术市场的法律规章,技术市场的政策法规在国家层面上缺位,导致各地的技术市场监管不统一、交易行为不规范,技术交易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增加了技术交易的风险成本,影响了技术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

另外,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进行的,在管理上依旧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烙印,如地区封锁、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等。与此同时,技术市场监管呈现弱化趋势,在国家层面上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仍然存在,但各地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多数被精简或者合并,人员减少,并且多为兼职,致使技术市场监管不到位和不规范的交易行为普遍存在,使得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和规范。

2.5 技术市场缺乏与其他要素市场的深层次互动

我国要素市场发展不平衡,技术市场遇到了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尤其是资本市场。要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首要任务是建立风险投资的金融体系,并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发达国家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风险投资的方式解决从技术开发到商品化过程中的`资金制约,而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我国风险投资环境建设一开始就采用了政府主导型的运作模式,表现为风险投资机构多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基本按照国有企业模式运营。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在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合理性逐渐暴露,非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培育功能。因此,如何使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满足创业型高新技术与创业资本的对接,以及创业资本以转让超过收益权方式回收投资的现实需要,是技术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将促使技术市场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和全面提升。

3 促进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技术市场的发展仍需完善,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有效地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本着“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具体而言,技术市场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发展的动力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政府发挥其宏观指导的职能,依靠市场协调完成微观的技术经济活动。

3.1 完善技术市场价格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国际惯例,又符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技术市场价格机制和服务体系,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一方面,针对大多数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技术商品,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宏观调控,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价。为此,有必要出台与技术价格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价格行为,逐渐完善技术价格形成机制,并最终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技术资源。另一方面,完善技术评估机制。一是健全技术评估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技术评估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必要加强立法促进技术评估工作规范化,为技术评估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二是制定完善、科学的技术评估方法,有必要对经评估的技术商品的价格进行跟踪、监测,并对需要评估的技术成果所有者提供咨询服务与定价指导,以保证技术商品价格能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增加技术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既要对技术评估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监督;又要建立完善的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团52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28卷 体和公众的监督力量,提高我国技术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四是加强技术评估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技术商品价格服务网络,为技术市场主体获取信息提供便利,也为技术评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要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完善企业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

有必要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培养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意识,促使企业行为长期化,从而激发企业对技术的内在需求。其次,设立研发机构,加大企业技术投入。企业的研发机构可以最大效率地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不能仅限于被动地吸纳科技成果,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研发,强化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再次,慎重选择需引进的技术,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当前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数量和金额不少,但关键问题是要加快消化吸收的速度,以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通过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最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小企业,特别是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政府应在税收、审批和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放宽限制;同时,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技术活动提供便利,促使其发挥巨大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3.3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规政策环境政府的宏观调控、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技术市场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因此,要建立公平、公开、等价的交易原则,促进技术市场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政府应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原则,明确技术市场监管、行业管理部门职责,加强技术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分工明确、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富有活力的技术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加大技术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技术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以非法手段侵害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权和以假冒伪劣技术欺骗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合同登记制度,强化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加强技术市场运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技术安全。

有必要加快技术市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以下4个层面: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现有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技术市场的活动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深入贯彻《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专利法》等法律,健全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并出台《全国技术市场条例》,形成系统配套的全国性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为技术要素市场运作和司法运作提供依据,为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技术要素市场提供进一步的法律保障,使我国技术要素市场步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3.4 加强技术市场与其它要素市场之间的互动

3.4.1 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完善风险投融资机制 一是进一步拓宽风险资金来源,除了加强政府和企业投入建立的风险基金外,还要积极吸引国外风险资本和国内民间闲置资金加入。二是完善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建立或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组织,加强对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与监督,为创业风险资本提供进入与退出的通道。三是在发展商业性创业基金的同时,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以协助商业性创业基金对企业的投资。四是完善政策支持,政府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通过建立专项技术项目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3.4.2 促进技术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吸纳高素质人才 技术商品的转移利用,要辅之以劳动力的流动,与各种形式的专业人才流动相结合,因此,技术市场的发展,必须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为保证,这就必须有劳动力市场的支持与配合。

有必要不断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机制,为劳动力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便利,有力推动技术流动与人才流动的结合,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战略格局。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bp世界能源统计2009》.

②技术合同交易额的增长率按其可比价格进行计算。由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为当年价格,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根据gdp缩减指数对其进行缩减。

③张江雪从技术市场主体发展程度、技术市场运行的完善程度、技术市场法律政策环境的保障程度和技术市场的效益等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程度进行了衡量,该指标体系得到技术市场领域权威专家的认可。其相关论文《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程度的测度》发表在2010年的《科研管理》杂志。(下转第63页)第4期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53势。上述现象表明,中国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积极参与态度使其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产出数量增长喜人,在发展速度上是一种快速奔跑的状态,而同期日本则维持了一种稳定中略增的态势。

5.2 中、日两国通过sci国际合著论文反映出的近年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均是一种宽领域覆盖、学科力量分布广泛的格局两国各自sci国际合著论文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每年均在200个左右。但是,中、日两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学科分布既有共性又有差异。sci国际合著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学科中,两个国家相同的学科有7个,这说明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具有互为支撑的基础。sci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统计和学术影响力水平统计显示,目前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中均未形成绝对强势的学科。相对而言,多学科材料科学在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是比较优势的学科,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则是日本国际科技合作中较为优势的学科。

5.3 中、日两国近年来均已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了全球合作网络,各自的合作国家/地区数量每年均已超过100个,分布遍及五大洲根据sci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表现,中、日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具有较多共性。两国各自的重要合作伙伴均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地区。尤其是美国,在中、日两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布局中均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中、日两国与美国合作最多的学科领域同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这清楚反映了美国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的科技竞争力。

5.4 根据5年来sci国际合著论文统计,可以清楚看到中、日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科研主体均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科研院所,尤其是具有科研能力的大学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参与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最多、成果最为突出的机构代表。但是,将中、日两国的大学相比较可以发现,日本的大学无论是在sci国际合著论文数量上还是在论文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总体要好于中国的大学。尤其是将进入两个国家各自sci国际合著论文数量排名前5位机构的大学进行比较,这种差距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我国的部分科研机构在sci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④中国商务部2003年曾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成为中国商务部向欧盟要求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所提交的重要材料。同时,该报告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研究奖和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因此,本文将该院的研究成果作为相对权威的测算结果。

⑤数据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200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3.

⑥汪建成,毛蕴.技术改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机制〔j〕.

经济管理,2007,(3).22-27.

⑦傅正华,林耕,李明亮.我国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71.

参考文献:

〔1〕arora a,fosfuri a,and gambardella a.markets fortechnology: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strategy〔m〕.cambridge:mit press,2001.

〔2〕安玉琢.国外技术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3).

〔3〕陈晴,傅正华,高宁.我国技术市场的成就和新时期的主要任务〔j〕.科学管理研究,2004,(1).

〔4〕傅正华,林耕,李明亮.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6,(2).

〔5〕李志军.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3).

〔6〕林耕.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柳卸林,方新.18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j〕.新华文摘,2004,(12).

〔8〕马彦民.新时期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主要方针与任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5,(5).

〔9〕秦宛顺,刘学.中国技术市场的形成、发展与运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参考文献:

〔1〕caroline wagner and loet leydesdorf.mapping the net-

work of global science:comparing international co-au-

thoships from 1990to 2000〔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2005,1(2):185-208.

〔2〕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

珠海市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篇二

珠海市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珠海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旅游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已确立其在珠海市的支柱产业地位,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环境,还是旅游业所涉及的各个行业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在珠海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根据区位特点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作 者:王树林 扬迅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商业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OMMERCIAL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资源   发展对策

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篇三

电子政务发展及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摘要: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阐述了电子政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平台; 作者:寇杰 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建立政府网站,依靠网络服务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以达到密切政府与企业及公民的关系。截止到上。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阐述了电子政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平台;

作者:寇杰

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建立政府网站,依靠网络服务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以达到密切政府与企业及公民的关系。截止到20上半年,我国各级事企业单位都已经开通了电子政务网站。目前来看,无论是从范围还是从质量来看,这些网站的功效得到了普遍认可,给企业和公民办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种全新的、虚拟的政府形式即“网络政府”或“电子政府”已经成型,不久将改变各国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的格局。

全球电子政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围绕电子政务的各种创新和问题不断涌现,既为未来的数字化政府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虽然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就现况来说,各国的电子政务基本都有如下特点:

首先,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很不均衡,各国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而且差距在日益拉大。这几年,有关机构对联合国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比较。此项调查将各国电子政务的现况划分为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阶段以及无缝链接五个阶段。根据该报告的分析,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主要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占到总数的50%以上;而处于在线处理阶段的高度发展的国家则主要是那些经济发达国家。显而易见,南北差距在电子政务领域再次体现。

其次,从那些电子政务高度发展的国家现况来看,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政府级别越高其开展的电子政务就越成熟,这也是需要重视的一点,发展的不均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应当提早解决。

现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点,各国政府在努力建设为企业和公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全世界的四全服务。例如,英国政府在各种政策文件中都将“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使英国成为世界开展电子商务的最先进国家。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目前的一个大体趋势是,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提供政府服务的惟一的电子政务网站。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走出相互独立、单独发展的路子,很多国家开始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不同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美国是现在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认识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和趋势有助于我们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尽管美国具有世界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但是在电子政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面,美国仍然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由简单到复杂,将电子政务划分为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所采用的技术的复杂程度也比较有限;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和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的业务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业务服务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阶段,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交互式业务交流与服务。美国的电子政务网站功能层次分明,前台后台相互合作,政府网站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每一级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有自己的一个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在联邦一级的政府则建立了,该网站作为联邦政府惟一的政府服务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网站都有链接。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可以找到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的网站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很多小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申请专利与商标、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了,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当前很多国家都已将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举措,不惜投入巨额资金、采用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除了美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提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这预示着新世纪的起点就是围绕着电子政务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竞争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面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电子商务的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发展还很不均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的问题有:

1)不合理的体质从根本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部门分割,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多数部门建立的信息网络还不够完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难以在网络上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给后期发展留下了成本隐患。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政府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更关注某一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也有人指出,电子政务标准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扩张。2)陈旧的观念使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形象工程

很多领导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了解也不会用,故对其不重视;要么就是重电子轻商务,平台做出来但不在上面做事,或者是办事效率极低。

3)资金上的困难和专业人才的缺失

电子政务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是多买些电脑,多安排几个人手就能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的建设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配套软件到网络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这都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一点,政府事企业单位里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甚至有些部门连一个懂电脑的人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怎么能正常运行呢?所以个单位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和人才招聘培养问题,不能持有建起后就不管、随便运行的'态度。

4)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法律法规还十分滞后,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还不足以解决现阶段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新事物遭遇层层阻挠,同事现有的法律在犹豫不决中举步维艰,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但这是一种必然现象。电子政务的出现亦然如此,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电子政务的建设没有太大帮助,但是随着问题的出现,相关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健全,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一一重视。以下谈谈笔者的见解:

1)深入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不只是用电子的手段履行政府的现行功能,而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一次深入的本质性变革。我们必须要以改革的精神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但是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历练,而且不可能一帆风顺。虽然这条道路充满艰险,我们还是要坚持,哪怕只迈出一小步,也会对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摒弃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一切的创新体制的推进都还得依赖人的控制,如果政府官员们不在观念上彻底改变,做再多的工作也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客服传统的行政观念和重“电子”轻“商务”观念,减少政绩工程和和形象工程,扎扎实实的做到实处。

3)努力解决资金问题,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目前,以经济作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很不均衡,这个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按照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电子政务的建设同样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富起来的要带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要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而对于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要按时定期的对现有人员对其相关技术学习培训,持之以恒。

4)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立法这一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关于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还要不断的完善。

尽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还不是很乐观,但总体来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还是在进步中。总之,电子政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电子政务的出现必定会影响21世纪的发展,我们坚信电子政务一定会有一个无比灿烂的明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电子政务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0 3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