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控制论文通用10篇

发布时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质量管理控制论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质量管理论文 篇一

西药在临床针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较为频繁的被使用到,其药物使用后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机体情况,同时对于治疗 其相关疾病起到不同效果;因此在临床工作的过程中,西药调剂的工作量往往较大,同时加上西药种类繁多,极其容易在管理环节出现疏漏,对于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均产生影响。本次我们针对其质量管理情况积极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针对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调剂,并归为对照组,针对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西药调剂的质量管理,并归为观察组。研究前我们已经对患者和相关部分说明了研究概况,且均表示同时支持并配合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8例,患者年龄均值为(38.35±3.21)岁,患者年龄区间为23.5至4.5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9例,患者年龄均值为(38.24±3.12)岁,患者年龄区间为23.0至5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1.2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西药调剂工作流程进行药物调剂;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相关的质量管理。

(1)药品的质量管理:药品的质量和治疗效果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应该从源头上对其质量进行把握,确保药品采购的合理性,目前假冒伪劣的药品可谓琳琅满目,选购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对其相关资格证进行审核;药剂科要严格保管药品,建立药物有效期表做到“先进先出”,并以此形成制度落实执行;医院领导不定期对西药的购进养护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哪个环节发现问题,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药品的摆放管理:西药种类较多药品名称、外包装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使西药在调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药物的药理性质、剂型、使用频率以及内服外用等进行划分和摆放,使得药物调配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混淆情况的发生[1];

(3)处方的审核管理:医师录入错误造成的处方问题是导致处方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应进一步加强电子处方的管理,降低错误处方的发生率。认真做好“四查十对”审核处方,建立相应的处方点评制度,定期通报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方,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提高处方用药质量。

(4)药剂人员的素质管理:西药调配的整个过程中,药剂人员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调剂工作的质量。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药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完善激励措施,改善工作环境[3],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3观察指标。观察和统计组间出现差错的例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用于评价其工作的质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统计计数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如果检验后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

对照组20例患者差错现象所占比例为10.0%;观察组无差错现象,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详细情况见下表1。3讨论在临床针对于西药调剂工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调剂工作的开展质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水平,与此同时良好的药品调剂能够减少用药出现的疏漏,对于临床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必须引起临床注意[2]。西药房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电子处方审核管理,完善药品管理制度,开展用药咨询活动,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结合实际临床经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降低错误处方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医院西药房药品调剂的工作质量,为患者及时、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本次研究中我们共计选择40例相关患者,分组决定是否进行相关的质量管理,结果中对照组20例患者差错现象所占比例为10.0%;观察组无差错现象,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同时说明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4]。

综上所述,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管理分析发现,其能够保证临床调剂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差错的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借鉴,意义在于通过干预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5]。

参考文献

[1]史继山,王秋娟。药品调剂工作全方位质量管理的要点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13-14.

[2]张梦希,姜媛,刘华强,等。西药门诊调剂工作的风险管理探讨[J].首都医药,2013,(11):10-11.

[3]宋君。品管圈管理法对西药房服务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57-159.

[4]赵继红。探讨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5):206+211.

[5]佟玉芳。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8):152-153.

质量管理论文 篇二

【摘要】农村电网工程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安全质量管理,其质量直接决定整个电网建设质量的好坏。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介绍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其次研究农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农网工程施工前、中、后的安全管理措施。最后,研究农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农网工程的招标工作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农网工程验收管理工作质量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县公司;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网工程的建设范围逐渐提升,目前在农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在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农网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在实施农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安全质量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其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农网工程建设展开全面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进而保证农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在县公司的层面上,重点研究农网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1、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在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多数电力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不重视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甚至部分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而影响了最终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效果。

②电力企业的运行环境变化,近几年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逐渐提升,为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困难。例如台风、强降雨以及冰雹等,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为农村电网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③农网工程设备运行质量有待提高,在实际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设备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保证设备的运行质量。但是部分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使用陈旧的设备,没有执行设备维护检测方案。这种设备管理方式,不仅会影响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效果,同时还会提升农网工程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进而降低整个农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2、农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2.1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在农网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要想保证安全管理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根据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内容,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施工行为,进而提升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安全性。

②检验施工工具以及工具的配备情况,避免出现安全工具缺失或者安全工具不完整的情况,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大大提升施工人员的伤亡概率。

③对农网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展开全面记录,在此过程中对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展开全面调查,确定其中的危险点以及安全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安排合理的施工方案。例如,在正式农网工程建设施工之前,与设计人员展开深入交流,确定每个单项工程的施工时间以及施工进度,为农网工程建设施工提供良好条件[1]。

2.2农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在农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①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展开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展开检查,保证每个施工人员具备相关证件,无证施工人员坚决不允许参加施工。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实名挂牌,这种方式有助于施工责任的划分。②使用手机APP“农网工程现场安全监督管控系统监督应用”录入施工作业信息,制定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周报,对农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章事例展开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惩罚和开除。③在拆除旧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旧工程展开分级管理,不同阶层的管理人员对每个层次的工程展开分级管理,在此过程中严禁出现断线、高空坠物等现象。同时制定工作票双签发制度,避免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出现擅自更改工作范围的情况,如果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实际施工与施工方案不一致的情况,则需要施工设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测之后,共同决定更改方案。

2.3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后的安全管理

在农网工程建设施工结束之后,施工的负责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展开全面总结,确定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能够在下次施工中,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总结经验,找出本次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展开针对性的完善,达到提升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的目的,为今后农网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3、农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1农网工程招标工作管理

招标是农网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必须对招标工作展开全面有效的管理。例如,对施工现场展开全面的安全审查、设计,设计单位需要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资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农网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设计人员在展开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入设计的新思路,保证整个农网工程建设施的创新性。在选择监理单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经验较为丰富的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展开全面监督管理。例如,在对农网工程建设施工隐蔽工程展开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提升管理标准以及管理力度,坚决避免实际施工中出现安全质量管理隐。例如,在对施工单位展开资质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展开全方面的检查,避免出现挂牌现象出现。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较为专业的施工技术,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保证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够对该施工单位展开合作。在对农网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物资展开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物资展开统一保管,根据种类展开分类存储,同时安排专业的物资管理人员管理物资、发放物资。每一次物资发放或者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对物资情况展开记录,在下一次物资发放之前核对物资数据,进而保证最终物资的管理质量,避免出现物资丢失的现象[2]。

3.2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在对农网工程建设展开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将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农网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原有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全面有效的管理。例如,工程开工前即编制创优实施细则,细化各工序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控制采取“三阶段”的控制方法,即:事先规划,主要在图纸核对会审、施工物料准备、员工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方面进行控制;事中控制主要为材料、工器具质量控制,分项交底,分部、分项检验测量,三级验评,图纸变更修改,工程薄弱点严格把关等方面进行控制;事后完善主要是验收、质量检验、质监检查、工程验收、竣工移交后,及时获取运行单位的评价反馈意见,总结提高工程建设管理。

3.3提升农网工程验收管理工作质量

在农网工程建设结束后,需要对农网工程建设中的资料展开收集、整理,由于农网工程建设工程的规模较小,但是其中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实际施工验收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验收机构展开验收,保证每项施工工程都能够符合相应的建设标准。①施工单位展开三级检测,最终检测结果合格之后,对相关的验收部门提交验收申请。验收小组在验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规范章程、设计标准展开工程验收,确保每项工程项目达到优质工程标准。②在验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验收小组的工作,保证每项验收工作的完成质量。例如,在对施工材料、设备、型号展开验收的过程中,需要将实际情况与各项数据相互对比,保证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并将验收结果记录下来,为最终的工程结算、财务决算等提供准确数据,保证最终农网工程的建设质量[3]。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农网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如何保证农网工程建设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农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大大提升农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保证农网工程建设质量。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农网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措施,能够为今后农网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继强。推行“三个项目部”建设全面提升农网工程管理水平[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8):59~60.

[2]陶世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112~113.

[3]文屹。乐山电业局控股、代管公司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6):234~235.

质量管理论文 篇三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提高了对房屋质量的要求,所以管理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中,应保障其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但是这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会涉及很多施工方面,直接影响房屋质量的好坏。现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是建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管理人员应明确这方面内容。在房屋整体的建筑施工中,应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例如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施工方案规划和技术规范等,明确材料质量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遵守施工规范,避免施工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质量,因为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这种情况会影响施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做好质量、安全、进度这三个方面的控制,充分利用有效手段,保证施工质量,这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内容。管理人员应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可能会阻碍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

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水平,其施工质量管理应进行适当调整。人们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促使建筑行业改变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创新。比如政治相关部门在质量管理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所以没有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造成施工质量得不到改善。一些施工企业在制定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中,没有明确规定质量评价标准,导致管理人员在房屋建筑进行施工质量评价时,缺乏有效的标准,导致管理工作没有依据,进而影响质量管理的进展。

(二)质量管理工作安排不合理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包含整体施工环境,例如施工材料管理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单位并没有重视施工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施工材料的买进和检查环节不够认真仔细,所以导致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质量不达标会导致整个房屋建筑质量受到威胁。

(三)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够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的影响。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且质量意识不适,并没有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性。这些管理人员没有树立起质量规范意识,没有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遵守质量管理规范,在施工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该房屋建筑留下了安全隐患。在我国的建筑物建设中,针对建筑施工的技术和质量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但很少有单位认真执行。这种情况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威胁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

(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缺乏监督

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监督工作不完善会导致施工管理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实际施工中,体现为质量管理工作过于松懈,质量管理形同虚设等等。监督工作无法顺利落实,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管理人员的力度不够,无法解决所有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力度,解决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

三、解决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健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让管理工作有明确的参考依据,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包含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进展更加明确,将其落实到实处。管理人员要针对细节和具体环节,做好质量管理,时刻遵守其管理体系,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规范质量管理工作安排

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确保其能够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方面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这些内容,确保管理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例如针对建筑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仔细检查,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为施工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让房屋建筑施工得到顺利开展。

(三)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识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其管理与质量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水平。所以相关单位对质量管理人员的意识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充分掌握质量的重要性,让施工管理体现质量管理的相应要求。例如相关单位可以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应以一些法律法规为依据,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拥有明确的标准。管理人员应掌握国家的有关规定,并严格遵守相关调节进行管理,灵活运用质量管理标准,做好管理工作,保障房屋施工的质量。

(四)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监督

相关单位应做好施工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将这个内容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开始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开始施工后,严格对施工环节和施工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改正,避免留下安全隐患。监督工作还要在施工完成后,对房屋建筑进行检查,从而保证其施工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施工速度,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平。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很多技术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通过这些技术力量,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例如在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有效的检验技术,针对材料质量和项目质量进行检验,通过这种方法节省人力支出,加快管理工作进程,确保建筑物质量不受影响。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施工管理,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相关单位因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他们不但能够加快施工速度,还能提高施工质量,有效减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这些工作在房屋建筑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施工情况的评价。所以施工质量水平具有越来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树立质量管理意识,掌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规范,降低质量管理问题的出现几率,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

质量管理论文 篇四

1 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哲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并建立全员参与的一种管理方法,其是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利益为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最先提出时,其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的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其是将各部门研制、维持和提高质量的各项活动整合起来,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作为基础,其作为一种管理途径,以让顾客满意及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作为目的。

通俗一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全体员工及有关部门参与,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满意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其不仅与各工序具有直接的关系,还与各个部门的人员息息相关,所以要想确保质量,则需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2.1 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要对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

通过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能够及时确保进行供货,提供周到的服务,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2 全过程控制。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市场调查、开发设计、生产、采购、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输、销售及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3 全员性。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单位内的全体人员都在参加进来,而且还要对产品质量担负起重要的责任。

2.4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全面为用户服务及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不仅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还是其根本性原则,特别是在生产现场,需要严把质量关,避免将不合格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3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涉及庞大数量的套件,而且还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说产品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又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其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提高和改进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吸收各种科技成果,将其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同时还要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动态的质量信息,合理对生产系统进行调,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4 以人为本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4.1 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与质量方针。在企业内部形成“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氛围,使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有效引导、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质量行为,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促使产品生产工程中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效地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用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赢得顾客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企业要把顾客至上作为一种经营理念,作为企业的责任融入企业的质量方针中。

4.2 有效的质量激励措施和贯穿始终的质量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从根源处控制质量。培训是提高质量管理最为有效可靠的方法,通过各种培训能使员工的工作能力迅速提高,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工作效率及质量管理的效果都会有所提高。激励措施是提高质量管理成效的关键,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激励措施,充分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

5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5.1 认真贯彻落实 IS09000 系列标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需要以质量为中心,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体系,所以需要充分的利用 ISO9000 系列标准,使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保障。在管理活动中通过对诸多结验进行总结,从而形成 IS09000 系列标准,使其在企业生产作业中能够有充分的依据,并以 ISO9000 系列标准作为目标标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损失。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管理好企业并确保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则需要实施 IS09000 标准及认证,对企业质量体系进行规范,为企业质量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建立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的全部观念意识和管理运作方式的表现。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并把这项工作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树立质量企业生命的观念。企业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质量观念。

5.3 开展形式多样的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民主管理工作中来。由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可以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技术质量和管理方面的有用人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利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来解决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更重视对顾客质量要求的识别,强调真正的经济效益,确保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对人、机器和信息的协调活动进行指导,以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成果作为出发点,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解决,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在当前我国企业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其生存和发展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质量管理论文 篇五

摘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特点探讨国内供应商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的更大压力和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强大已经不能再以其自身的优秀来衡量。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过多年的转制和改革的过程中,供应商的管理已犹如水桶效应,构成了企业供应链中比较薄弱的一环,甚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本文将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特点探讨国内供应商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战略合作互利双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快速增加,使得企业必须面对一个无法预测且瞬息万变的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从毛坯生产、零件加工、装配、包装、运输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具有企业自己承担的组织机构,已经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供应链的管理视同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着力培养和开发供应商。一种由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的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双方彼此结成利益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共同强大。

1.2稳定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及通过对供应商的技术沟通和协作,才能使其供货质量满足要求并保持长期稳定。实施供应商管理,不仅是提高产品整体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更能够促进供应商整体技术和质量保证能力的提高。尤其在新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够选择技术实力雄厚的供应商介入,共同研究设计所采用的新材料,新产品,并共同参与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控制,那么还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产品,大大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3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大多企业采购完全依据产品订单进行,因此生产进度主要根据交货期采用倒推式排产法确定,严重压缩了采购周期,给及时准确地保证供应增加了难度。如果在日常工作中能与主要供应商及时沟通信息,能够实现信息对称,那么供应商就能够能根据企业的生产紧急程度,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缩短响应时间,为企业缓解供应紧张局势,为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2、供应商选择

在供应商管理的的诸多环节中,供应商选择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粗放型的供应商管理大多有三条原则:一看供应商能不能生产企业需要的产品;二看供应商是否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是比较产品价格。而且一般来讲,价格更多的会成为是否能成为合格供方的决定性因素。鉴于在供应商选择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和弊端,供应商的选择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a.具备国家法律规及行业要求的相应资质、信誉高、资金实力雄厚;b.具有持续稳定的质量保证能力及履约能力;c.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可靠,能够满足顾客要求;d.产品性价比合理;e.能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按照以上原则初步选择供应商后,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交货期、过程保证手段等甚至包括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进行调查,就其是否可能成为公司的供应商做出基本评价。

3、进货产品的质量控制

对供方产品实施进货检验共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产品在供应商生产现场进行检验。主要是对制造过程的人员、装备、材料、工艺方法,现场环境以及检验手段等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对供应商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加以控制。此种方式的检验主要适合于下列情况:a.因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性不能进行分解检查的;b.进货检验不具备检验手段的;c.对最终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关键产品;d.唯一供方且保证手段不强的;第二种方式是在供方提供的产品进入公司后,对产品实施检验。该种方式是进货检验的最常用也最普遍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检验方式,都要根据产品特点和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供应商的保证能力而定,既要考虑检验的便捷性又要考虑检验的经济性,更要考虑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4、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供方,只能说明供应商有能力制造出满足要求的产品,但是,质量控制过程是波动的,一旦质量保证能力下降,就应当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调整。对合格供应商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编制采购规范。编制采购规范,对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的关键过程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包括进货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检验装置的配置,不合格的控制,文件与记录的管理,样品的试制以及外包管理等。将产品的技术要求与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通用要求,以便指导供应商更有效地理解组织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4.2重要供应商管理。针对供应商数量较多的情况,应针对供应商的类别不同实施分级管理,以抓住主要供应商,提高管理效率。不论供应商能力的大小,不管采购产品的重要与否都采用同一模式的管理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既浪费了管理成本又不能发挥管理的效能,另一方面有可能出现“捡了芝麻丢西瓜”的结果。通常的做法是按照采购产品重要程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实现过程中,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增强采购柔性满足生产需求来说至关重要。

4.3供应商业绩评价。为对关键供应商进行及时准确绩效评价并提升重要供应商的管理水平,以形成企业的战略供应商,企业应对关键重要产品的供应商实施年度绩效考核。企业每年组织对供方进行业绩评价。评价内容至少包括:年度供货的合格率=检验合格批数/进货总批数;交货准时率=准时交货批数/交货总批数;售后服务质量,供货的价格等情况。最终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是否继续采购或保持合格供方资格。

5、供应商的激励与考核

对供应商的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对供应商的激励与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5.1激励上采取如下方面的措施

5.1.1优先付款权。每月付款时,A级供应商的付款额度占所有付款总额的50%,B级供应商的付款额度占所有付款总额的30%,C级供应商的付款额度占所有付款总额的20%。A级供应商每两个月有一次绝对优先付款权;B级供应商每三个月有一次绝对优先付款权;C级供应商不享受绝对优先付款权。

5.1.2采购份额优先权。各级供应商具有同等的竞标机会,但在同质同价的情况下,A、B、C各级供应商具有依次的优先中标权。

5.1.3技术支持。公司对A级供应商实施技术扶持,协助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培训。从中选择战略合作伙伴。

5.1.4优秀供应商评选。每年组织一次优秀供应商评选活动,从A级供应商中选出数家供应商,作为本年度优秀供应商,享有本年度独家供应权。每年召开一次供方经贸洽谈会,对优秀供应商给予表彰,颁发证书,签订本年度独家供应协议。

5.2对合格供应商的合作业绩实行考核机制。

5.2.1年内在质量、价格和交货期方面出现三次违约行为,取消一切优惠政策和待遇,降低合格等级。

5.2.2当年度评审时被评定为不合格供应商以及连续三批交付均不合格,且供应商不采取纠正措施时应取消供货资格。

作者:戈文君 单位: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物资部

质量管理论文 篇六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道路交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下公路隧道的发展当中,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生命,因此,在工程建设当中,加强公路隧道的施工建设质量控制对于提升公路隧道工程的综合把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从对于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管理角度出发,来分析质量问题管理的提升,通过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和对于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认识,来进一步的分析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优化。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整个公路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日趋于长大化,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需求,而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1公路隧道质量问题

当下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的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起步较晚,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管理方面,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在公路隧道工程质量控制当中,还有诸多的不足。

1.1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周期短

在当下我国的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当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从管理还是监管立法等方面来看,都存在诸多的不足,而导致其原因形成的关键就是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没有经历过太长的发展历程,建设周期较短,从而导致在发展过程当中,处于一个积极探索的阶段。但是,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在质量风险能力控制上面,处于一个探索发展阶段,通过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和不足,但是其中行业内潜在的一些问题还没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便会导致在综合管理的发展之上,我国的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2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发展水平欠缺

在我国的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发展当中,由于发展方向不均衡,从而导致在发展过程当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往往在工程建设单位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过分注重工程本身,而忽略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轻管理,重建设,是导致公路隧道工程在建设发展当中,一直被行业制约的关键。这样,长时间发展下去,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能力便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职责模糊化,也导致在对于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当中,质量控制能力有名无实,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系统来加强管理和监测,没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来应用,没有强制力保障的环境下,加强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无异于空中楼阁。

2加强公路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在加强公路隧道工程质量管理的探究当中,要想提升管理的效率,需要切实的立足与实践,从加强和完善公路公路隧道质量检测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入手,因为起步晚,发展周期较短,因此,要想制定出可行性高的管理办法,就需要从监测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入手。

2.1加强公路隧道工程建设材料的管理

在加强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当中,加强对于材料的管理是所有工程施工的基础。也是质量确保的关键。因此,材料检测材料检测主要针对公路隧道可能用到的各种材料,在借鉴现有相关规范、规程的基础上,制定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给出相关质量检测表格。这样,保证施工材料的科学性安全性,才能够保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有充分的保证。

2.2保证公路隧道建设施工程序的科学

在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要想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落在实处,就需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一些列程序的监管。施工检测依据公路隧道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开挖质量检测、初期支护质量检测、防水系统施工质量检测、二次衬砌质量检测、仰拱施工质量检测、明洞施工质量检测。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当中,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也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职能。

2.3提升道路隧道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

对于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而言,竣工工程的检验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因为,竣工检测公路隧道竣工验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前的一道重要程序,针对目前中国公路隧道竣工验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公路隧道工程竣工后的洞口工程、洞身衬砌、隧工验收工作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了详细划分,是切实保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对机电工程相关项目的检测划分更细。这样,通过全程的参与,才能够保证在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当中,质量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每一部分工程又划分若干个分项工程,同时,对相关施工资料的检查验收工作也被单独列为一项。从而切实保障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价值性。

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对于工程建设而言相当重要。因此,加强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对于有效的提升施工工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当中,加强立法,提升相关管理人的质量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对于切实有效的提升公路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具有诸多的积极意义。伴随着我国工程隧道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当中,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立国,董小昆.公路隧道防渗漏质量控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

[2]刘庭金,朱合华,夏才初,李志厚,李国锋.云南省连拱隧道衬砌开裂和渗漏水调查结果及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4,(02).

[3]王贺武,刘浩学,王生昌.公路隧道环境对车用柴油机排放影响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04).

[4]邹正明.隧道施工质量检测与监控量测综合管理[J].公路.2006,(10).

[5]姜云.控制公路隧道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公路.2012,(1).

质量管理论文 篇七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成为业内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规范建筑企业管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伴随着整个建筑程序而产生的,从可行性研究到建设方案的决策阶段都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可以出现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如宁波大桥的坍塌事故,就是由于设计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九江城区长江大堤决口,则是因为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使用伪劣建筑材料而造成的。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2.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的共识。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个施工企业乃至项目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好坏,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日后发展。不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不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就不可能赢得市场,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3.工程质量是国家经济建设效益的基础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工程质量差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增加返修、加固、补强等人工、机械、材料、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还将给用户增加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改造费用,同时,低劣的质量必然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使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因此,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农民工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让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较多,甚至有些农民工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偷工减料,片面追求工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

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的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现行的管理人才结构将受到极大冲击,其主要表现在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才能结构、素质结构的不合理。

施工设备与技术水平落后。长期以来,建筑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偏重于铺摊子,上新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开发和投入较少,论文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缺乏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建筑法律、规范、专业技术标准缺乏准确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给建筑物未来的质量埋下隐患。

2.建设与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施工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致使资质不够的施工单位流入建筑市场;二是建设单位从施工单位接受贿赂,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敢管、不能管,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腐败工程”;三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序和技术等监督不力,特别是对隐蔽工程没有跟踪检查到位;四是盲目赶工期,造成有的工序没有足够养护时间,造成质量隐患;五是业主单位管理混乱,设计要求朝令夕改,使施工单位疲于返工;六是竣工验收把关不严,使不合格工程蒙混过关;七是要求施工单位带资承建项目,拖欠工程进度款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建设监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是监理收费过低,影响了建设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制度不健全,制约了监理单位的监督权力,影响了建设监理效果的发挥;三是建设监理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匾乏;四是监理单位自身管理模式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监理的一线队伍往往专业不对口,没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证书等。

3.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存在的问题

政府质量监督性质与现行监督方式不相适应。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包办式的监管方式的惯性思维仍在延续,监督人员习惯于过去那种质量检查员的角色,习惯于签字认可,习惯于对实体质量评头论足,习惯于发号施令。因此现行的质量监督方式仍停留在对实体质量直接监督为主、参与大量隐蔽工程检查的层面上,政府质量监督的执法性质没有体现出来。

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其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不相适应。质量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监管的执法机构,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是通过对建设活动或其活动结果的随机检查、纠正和查处各方主体违反质量法律法规的行为,通过规范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而现有监督人员虽然技术素质较高,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和认识上的习惯,往往把自己定位于技术管理角色,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的水平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综合素质离依法行政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体系

建立严格的建筑许可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准入和许可制度,使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制度落到实处,这是工程建设的保障和前提条件。

实行严格的建筑工程招投标制。招投标制的实行既体现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竞争原则,也为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改革经营管理、推动技术进步提供外部动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领域的腐败行为、净化建筑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国建设业的振兴和发展。

完善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制。建设监理可以改变那种建设项目成立庞大的工程指挥部或工程部的做法,避免了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的低水平建设的弊端,避免了项目指挥长既是行政主管领导,又是建设管理的“一肩挑”现象。有利于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建设

质量教育培训。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有不同的侧重。对于管理者而言,应侧重于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及管理方法与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则侧重于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教育;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员工,则应加强技术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关于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应用方面的教育。

质量责任制。将质量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确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责任,使事事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网络。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措施,一旦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即可查清责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与以解决,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

标准化。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它使组织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以保证组织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活动能够高效、准确、持续正常地运行。通过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合理化,改进质量,提高效率。

3.完善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职能

保证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政府的作用应该完善立法,公平执法,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能够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建筑市场环境,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根据国外的经验,可以通过设计审核制度、资质评定和审核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工程咨询制度来保证建筑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的具体工作。一是根据国家和部门(地区)颁发的有关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本地区的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二是监督工程承包单位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检验与项目各有关的单位上报的工程项目质量评定报告;三是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承建工程的资格;四是监督对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的正确执行,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五是督促本地区建设企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六是审定和考核建设企业质量检验测试人员的资格和按规定应配备的检测手段;七是抽验或查验本地区建设项目的器材,供应出厂合格证明或化验单是否符合规定。

4.规范建设市场主体各方的市场行为

规范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一是规范业主的发包行为。对规定限额内的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应由第二方公正单位主持招投标工作,组织独立的专家组进行评标,质量管理论文严禁业主私自发包、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以及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等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业主建设资金的监管。当前,许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往往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垫资。这种情况是造成目前许多质量和安全问论文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监督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的资金到位率,资金不到位的一律不准开工,严查施工过程的垫资现象,杜绝拖欠工程款。

规范设计施工企业的市场行为。一是规范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加强市场监督,严禁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承包、层层转包、以包代管等,禁止设计和施工企业以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对于违法行为予以严惩。二是健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制定工程质量的控制程序,每一工序都应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严格设计审核和施工工序交接检验手续,在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操作。对于施工企业,在施工中还应该做好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试验检验、现场自检、工序交接检查等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提倡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质量管理论文 篇八

摘要:随着财产保险行业规模的扩大,加强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也是重中之重,促进财产保险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财产保险的经营活动中,例如理赔业务、防灾业务、承保业务等各项环节中的管理。本文就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加强业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财产保险业务主要包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财产损失保险等以利用和财产的各种保险,一般为财产损失保险。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具有偿付能力,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对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挥保险职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经济效益提高。

一、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承保类业务,第二类是理赔类业务。承保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核保、承保决策、保险单证、复核签章及收取保费等方面。而理赔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报案、查勘定损、签收审核及索赔单证、理算复核、审批和赔付等方面。而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承保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保险单证管理问题。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是一种有效的凭证。财产保险中的相关部门对于有价凭证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办事处还存在自己印制保险单证的现象,对保险单证的领取及返回单证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作废的保险单证缺乏完善的处理。其次,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作为有效凭证,可以根据保险单号对保险业务进行查询,从而找到保险公司的承保科室。但在保险单证的管理中,保险单证的单号并不统一,对于当地承保和异地出险的货运险项目,被保险人难以根据保险单号找到相关承保科室,延迟了保险人的提货时间,给保险工作带来不便,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1.2保险费率不合理。承保类业务中保险费率的收取是按照大数法则的原理,依据市场保险风险概率进行科学的计算而选定。随着财产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业务,采取降低保险费用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其他同行业公司的经济效益,给企业自身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财产保险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1.3保险标的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保险标的概念模糊、保险财产的地质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在保险理算中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将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书写,不利于核算某一项标的的保额和市值,不利于判断保险是否足额,与被保险人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议,增加了保险理算的时间。

2.理赔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理赔机构的机制存在弊端。理赔机构中部分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身兼多职,对财产保险中的管理,理赔及展业多种职业负责,不利于理赔业务的专项研究,理赔业务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时间,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开展理赔业务。部分保险公司的检验部门不具备独立的决策权力,难以支付理赔费用,对于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申请上缺乏自主权和有效性。

2.2重复保险。理赔业务的开展,需要检验部门对于被保险人的各项投保情况进行了解,并按照相关顺序对限额责任负责,通过比例分摊赔偿的方式赔付,防止赔款的多付。但在投保过程中,投保人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了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责任,同一保险期限的保险合同。例如,某化工厂发生火灾,经检验和理算等多方调查发现,被保险人在人保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均投保,属于重复保险,因此双方按照保额的比例进行分摊赔偿,减少赔款。

2.3骗赔,骗保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随之提高。部分人钻保险法律法规的漏洞,想凭借保险业务进行索赔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冒名顶替或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投保的方式进行骗赔,骗保,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1.树立以财产保险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初具规模,保险业务的质量管理是公司发展中重要的问题。提高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质量管理首先需要让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不同环节进行协调,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进行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在业务质量管理中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体制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参考依据,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改善传统业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使财产保险业务中展业、防灾、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条款费率和保险费率,对险种的开发、签发单证、保管、流转、评估风险、建立放在档案、查勘理赔业务,定损及审批等各项流程实现规范化,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对于经营效益好,业务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深入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在每一个管理环节中抓质量,出效益。

3.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现有的考核制度采用平行并列指标,导致保险业务人员极力争取保单,完成保费的收入指标,追求保险费用获得的提成,忽视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中虚假现象时有发生。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是将平行并列指标改为梯级排列指标的考核方法,建立第一梯级指标,第二梯级指标和第三梯级指标。其中第一梯级指标指的是利润指标,而第二项梯级指标指的是保险费收入,赔付率及营业费用指标,第三项梯级指标是将赔付率与保险费收入按照险种进行分解,实行单险种的考核制度,对于业务员的考核实行双向考核制度,在对业务员保险费收入的指标基础上考核业务员的保险费收入和赔付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财产保险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公司的规模效益,使公司内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处理,相互促进,相互配合。除此之外,还要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根据梯级排列指标对财产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级别进行考核,对于业务员实行双向考核,综合提高财产公司的保险业务质量,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春。浅谈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151-152.

[2]赵桂芹,高奉玉,胡皓南。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杜邦分析方法[J].上海金融,2013,09:33-38+116.

[3]赵明浩。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财产保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质量效益发展的途径选择[J].中国金融,2010,05:50-51.

[4]周延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财产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J].保险研究,2010,04:3-9.

[5]李春梅。浅析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外资,2011,17:103.

[6]曾内耀。浅谈财产保险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几个关键过程的控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30-32.

质量管理论文 篇九

一、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

1.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教育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原则。高等学校的教育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修养,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继续,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紧密的联系。要实现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主要在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发展,而要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主要在于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在数量规模方面与质量效益方面和理论教学相协调。

2.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要求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已经逐步从“精英化阶段”发展为“大众化阶段”,而教学质量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为了保证高等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实施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大举措,而伴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实践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统一的重要共识,即“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要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的统一和谐,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发展实践教学的客观要求

虽然近年来高等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的高等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起点较低,因此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①针对实践教学的个体管理来说,新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和实践教学之间形成有机结合;②针对实践教学的整体管理来说,很多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还处于经验时期,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运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变数较大。③针对实践教学的本质来说,和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在数量增长和教学质量方面都比较低下,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还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

虽然近年各大高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但是在全新的教学趋势下,实践教学怎样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怎样根据教学规律确定改革内容和目标,怎样科学展开教学工作等都是实践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高等教育对于这些工作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实践教学缺乏可持续性的和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思路。

2.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热点之一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例如:革新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教学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实践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改革缺乏长远和系统的规划,且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很多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依然使用的是传统模式,而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高等教学的培养计划与教学效果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要求相差甚远。

3.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较差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一直较差。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和理论教学的教学评价是同一标准,虽然这样易于操作,但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存在很多不同,尤其是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更是难以监控质量管理。

4.实践教学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需要提高素质

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他们是高等学校中的重要管理队伍,并长期承担着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任务,但是这支重要的队伍目前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业务培训,甚至有些还存在着待遇不公、不受重视的现象,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

5.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就要多开展教学管理的探索、研究、实践,并不断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更新。由于缺乏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所以部分管理人员仍然按部就班,而在教学管理的申报课题和研究方面,很多高校缺乏对管理人员的积极引导和政策鼓励,所以实践教学的专项研究较少,且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

三、高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1.人才设计模式

(1)人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创新和继承相统一,处理好否定性和肯定性的关系。只有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从整体上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正确把握。②个性和共性相统一,处理好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责是服务地方经济,伴随着地方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的主导技术群和岗位群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在坚持共性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个性培养。③要素和系统相统一,处理好部分性和整体性的关系。要设计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在着眼系统的过程中重视要素。

(2)人才设计的思路。①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实行量体裁衣,只有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能在实际中做好可行性的设计,因此要把高校人才设计的模式转变为具体的质量指标,并把质量指标落实到教学管理中。②结合高校教育的特色,对高校人才进行合理的分层次设计,人才设计过程中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科研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指在校期间对学生培养的质量管理,其中包括学习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人才培养阶段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可以从以下方面落实人才培养:①对学生、教师、教学设施的质量管理、质量评价和改进进行重视,其中教学设施要涵盖教材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硬件等。②重视生源进口、教师进口、教学设备和教材进口的关卡以及学生的升级留级。生源进口方面,即使高校生源紧张,也不能招入素质极差的学生,否则在损害学校声誉的同时还会增加人才培养的成本和加大学校的财务压力;教师进口方面,不仅要对新任教师进行严格的检测评估,还要对新开课的老师进行严格的检测评估;教学设备和教材进口方面,在教育部高校规划教材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特色学科和专业的教材进口严格把关;学生的升级留级方面,绝对不能放任不合格的学生正常毕业,在考核学生时可以以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检查标准。③建立测评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套量化指标的建立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工程,是保障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和科学的必要要求,而能力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力素质是指学生必须具备能适应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研究创新能力、学习拓展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等。

3.人才使用模式

人才设计和人才培养的最终检验是人才使用。人才使用是指对毕业生的使用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人才设计和人才培养中进行再设计的过程。目前,人才使用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人才使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把不定期走访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相结合,对毕业生的分配进行统计,以测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计与目标设计是否吻合。

②对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检验学校所教知识与培养的能力是否和工作与社会竞争的要求相适应。

③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毕业生的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工作业绩等。

质量管理论文 篇十

1、钢铁产品的质量管理

1.1质量管理的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控制,增强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有效的生存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质量管理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和深化。而对于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则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存亡。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手段,可将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1.2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建国后很长时间处于各种工业产品都严重匮乏的状态,因而质量管理水平整体偏低,钢铁企业也不例外,其质量管理主体上仍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主要通过严格检验来保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的产品质量,但统计工具使用的欠缺、先进统计方法的应用很不深入,对质量因素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实际上并未真正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的牢固基础。因为真正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高度结合,而目前很多企业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时都存在偏废一个方面的情况。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虽然也包含一整套管理方法,而更注重的是管理思想,但并不排斥质量检验与质量统计,相反,还需要质量检验与质量统计为其提供有力支撑,在其数据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协调性,实现各环节、各层次的系统优化组合使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驶入有效的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传统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使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本质上来说,我国钢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实际上大多数都处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

我们知道,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对过程控制只能使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由设计过程决定的质量水平,并不能对质量产生创新和突破,而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当使全体人员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解决质量问题不能仅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应当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质量管理,解决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当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强调全体人员和全部过程中对质量的保证和创新。因此,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质量管理的重大进步。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也依赖于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只有在过程控制稳定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改进,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完备的过程数据、检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手段。

3、以信息化技术实现质量管理的创新

3.1信息化技术与检验质量管理的结合

信息化技术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平台。目前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比如ERP系统就是其杰出代表之一。目前有多个公司提供了企业开发ERP系统的软件,国内也有专业的软件公司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开发。从目前各厂开发情况来看,所包含的内容与开发深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总体来说,质量检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发在各大钢厂的ERP系统中都是完备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就物流服务而言,质量检验数据不可缺少;二是质量检验数据作为一种需要进行流转的信息,也便于和ERP系统进行结合,可以很方便的开发产品评审、质量设计、产品标准、原料管理、工艺规程、检验规程、自动判定、质证书异地共享等一系列功能。作者所在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也进一步优化完善ERP、MES和检化验系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全系统分析与管控,大大提高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执行率。

3.2质量管理流程创新

流程创新,首先在于观念的转变,为了再造高效质量管理流程,首先要树立以下几个基本观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采取系统的、根本的方式改善质量。由单纯的质量管理提高到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与文化相结合,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根本转变;质量管理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质量管理已经国际化、标准化、体系化,198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的ISO9000族标准经2000年、2008年改版后,目前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新的质量管理流程应当适应这种要求,将相关的管理流程纳入;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克服短期利益行为达到技术标准并不是质量要求的终点,质量持续改进,流程的设计就要体现这一要求;树立“在设计和工序中创造质量”的经营思想将质量保证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新产品调试、开发、研制、设计、外协、采购,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试验,正式生产,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及流通阶段,这些内容在流程中也要进行考虑;把工序视为用户,相互之间提供完善的质量服务,突出相互之间的协作;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流程设计就要追求各个环节工作“零缺陷”。

3.3质量管理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体现

与一般信息管理软件相比,ERP系统的突出优势之一就是对流程的构建与管理,通过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管理流程创新,这个管理流程不仅仅包含产品生成过程的质量管理,而是包含产品设计、质量策划、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市场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市场需求信息收集与加工、产品评审、质量策划、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检验策划等环节是流程设计基础;工艺执行、产品检验、质量判定、产品发货、质量反馈等环节是流程运行实体。而产品销售后市场信息反馈、质量评价、市场同类产品对比将作为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驱动力,实现产品质量在控制稳定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竞争已成为竞争的重心,只有取得质量领先,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要取得质量领先,仅仅靠现存的质量管理手段已远远不够,必须将质量管理提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追求卓越绩效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谋得企业的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质量管理控制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