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论文(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设计方案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篇一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防灾救灾通道。在汶川大地震等灾害事故中,街道两侧建筑物倒塌后造成街道堵塞是地震的重要次生灾害,对灾后的救援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适当加大重要街道两侧的建筑退线,也是为了确保一旦建筑物倒塌后,倒塌建筑物不致于阻碍城市应急交通的疏散。建筑退线区域为未来城市发生灾难时疏散人群提供了预留空间。

现阶段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原有的道路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不堪重负,需要通过拓宽或是渠化、高架等措施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建筑退线区域也是为将来城市道路拓宽或升级预留空间。

事实上,对城市街道日照的考虑源于美国纽约市城市设计中对街道的日照保护控制,重点在于保证城市街道在白天有一定的连续的日照时间。然而,纽约市出台该法令,源于城市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相对寒冷,需要一定的日照时数,避免街道出现24小时的阴影空间。我国南方城市尤其是福建省南部城市,阳光充足,太阳高度角高,气候炎热,街道考虑的重点是遮阳而非日照。因此,我国的一些城市并不一定适用该控制要求。

建筑退线控制也是保证城市景观营造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城市的主要景观道路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建筑退线,否则失去人性尺度的街道界面往往成为割裂城市空间的鸿沟,对城市景观的整体性造成破坏。

现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运用误区

一般而言,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于城市规划管理起到了规范统一、管理一致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阶段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对相关规定的较多误解,使实际的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偏离了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制订的初衷。

误区一:盲目尊崇管理技术规定的退线控制由于管理技术规定为地方性法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很多实际工作中出现盲目按照管理技术规定中的退线要求进行规划编制及管理的现象,殊不知,这恰恰偏离了管理技术规定制订的初衷,导致城市出现千篇一律的街道界面。实际上,管理技术规定在制订退线规定时,考虑到城市建设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必然会选择相对折衷,或者说通用性强的要求。具体项目由于其城市景观、街道界面、建筑功能等情况千差万别,一味地按照管理技术规定确定退线,反而会对城市景观造成破坏。如图1所示,红框范围为某项目的拟开发地块,其周边已形成完整的“街墙”效果,如一味地照搬管理技术规定中的退线要求,则将对已形成的“街墙”效果造成一定的破坏。

误区二:按建筑高度的比例后退道路红线按建筑高度的比例后退道路红线如上文所述源于美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街道采光、通风,避免建筑物对城市街道造成过多的压迫感,以保证日照时间。然而在实际中,这一控制却成为标准规范为我国大部分城市所引用,并逐渐演化为按一定的建筑高度后退道路红线的强制性规定②。这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土地浪费,同时也造成了锯齿形街道界面的出现,与管理技术规定制订的初衷相去甚远。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南方城市地处低纬度区域,不同于北美高纬度地区需要较多的阳光照射,需要的不仅仅是阳光,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遮阳场地,因此是否必须按照建筑高度的比例后退道路红线,值得规划师深入思考,而非简单地对规定照搬使用。

正确对待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运用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初期,由于经费少、建设时间短等多方面原因,城市规划编制往往无法及时跟上城市建设的进程。在这一时期,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可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审批,并可基本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城市中心城区已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经费及建设时间不再成为城市规划编制滞后的主要因素,各个城市完全有条件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规划尤其是城市设计,来取代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千篇一律的控制。这里应特别强调规划的编制应从实际出发,以城市景观为着眼点,确定退线控制,避免仍按照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编制规划的情况出现。

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对建筑退线的控制是针对各大城市较为普遍的情况,无法预料更多、更复杂的实际建设情况。因此,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于建筑退线的控制应兼具刚性与弹性:①刚性控制,即在考虑建设项目的一般情况下,因工程施工、市政管线、道路拓宽等因素所必须预留的建筑退线空间。此类控制为最低限度的控制,即一般建设项目的建筑退线需至少大于或等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的建筑退线控制要求。在特定情况下,对于工程技术经过充分论证或采用新技术、新理念的建设项目,允许其在论证后采用较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低的建筑退线控制要求。②弹性控制,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并不对所有类型建设分建筑高度、类型提出具体的建筑退线控制要求,而是让规划管理者进一步编制具体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是城市设计,并对具体项目提出建筑退线的控制要求。其中,对于城市的重要街道,必须编制城市设计或详细规划以指导规划管理控制。在上述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下,一方面城市重要街道景观根据弹性的控制要求,不会因为盲目遵守规划管理技术的规定而被破坏;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规划滞后或是建设时间短,城市规划者可根据刚性的控制要求提出具体的退线控制要求,以保证建设项目的推进。

建筑退界范围内的规划管理与控制

建筑退界范围是在某种意义上介于城市公共与私密空间之间的空间。在土地权属上,它归属于土地所有权者,同时,其外部属性又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景观,体现出公共属性的特点。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中,通过建筑退线、建筑贴线率的确定等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沿街建筑布局;通过对建筑外立面色彩、材料、屋顶等元素的控制,控制街道的整体性。但是,建筑退界范围的规划设计却甚少受到关注,一些土地所有者认为该区域为自身所有,便随意地按照自我意愿布置绿化、停车设施、雕塑小品等元素,导致城市外部空间的无序性。而城市规划管理者重点关注城市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缺乏对该部分空间的重视,认为建筑已按规定退足红线,那么该怎么建设就由业主自行确定,缺乏整体性考虑。

事实上,建筑退界范围是城市外部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整体性、一致性的重要体现。城市规划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规定建筑退界范围的控制要求。

(1)建筑退界范围内的土地使用要求。建筑退界范围内的土地使用类型大致包括停车、广场、绿化、车道、步行道五类用地。从城市景观看,首先,绿化带应尽可能沿道路红线一侧布置,以增加城市道路的绿量,同时形成城市道路与建筑物间的有效隔离;其次,广场或是步行道应紧邻绿化带布置,形成舒适的生活步行空间,特别是各地块的步行道应尽可能连续,避免出现人为的步行障碍;最后,车道及停车空间应尽可能接近建筑,并应通过绿化进行遮挡。

(2)建筑退界范围内的绿化规定。绿化是建筑退界范围内常见的景观元素,应相对统一同一街道绿化的布置模式,有意识地营造连续的绿化景观,使之成为城市街道绿化的重要补充。

(3)机动车出入口设置的规定。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免对连续步行道的穿越,当机动车出入口确需穿越步行道时,应采用避让步行道的做法,一方面保证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机动车驾驶员在出入口处降低车速,保证行人安全。

结语

对建筑退线要求的探讨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它看似只是几个简单的控制数据,但却对城市建设带来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不可能也没必要提出简单、唯一的控制要求,要求各项建设都必须遵守。本文仅对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离界距离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思考,至于如何从建筑类型、街道空间、城市景观等角度更为科学地制订建筑退线的控制要求,还待业界同仁共同探索。

设计毕业论文评语 篇二

1、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3、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4、优秀: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良好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加工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周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该同学工作作风严谨务实,论文格式标准,层次清晰,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结论具有一定创新性,实验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

5、良好: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一定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结论正确。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

6、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7、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

8、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比较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基本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9、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铁路联锁软件的安全性,研究成果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结论可靠。论文层次分明,格式正确,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明作者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技能和从事研究的能力。

10、论文选题比较适当,观点正确,但缺少独创性的思想,论证内容比较充分,但缺乏论证深度。英语表达比较通顺,但存在少量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11、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具体例证较少,老生常谈的内容偏多,引用他人观点的比例偏大。英语表达基本达意,但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论文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12、 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13、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4、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15、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路线。在学习方面,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认真研读了课内外有关书籍,查阅专业文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顺利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在生活中为人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取得更大的成绩。

建筑设计论文 篇三

摘要:近年来,绿色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不仅提供了更有益健康的建筑和居住环境,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急剧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绿色建筑的应用必定会推动我国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绿色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阐述,以及绿色生态理念在各方面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建筑业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功能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也影响着生态环境。由于我国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的同时,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发展绿色建筑,既能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也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

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它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生活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工业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而对于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则可归结为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建筑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力争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更新建筑材料,采用新能源。能源的有效利用是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高效无污染能源是首要考虑问题。高效无污染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当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依据,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通过对建筑群落的布局、朝向、体型的选择,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营造良好的建筑群的微型气候。就建筑群的朝向而言,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地朝向,一般以朝南或偏南为主;就布局而言,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风压对空气流通的作用,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应当错落有致,同时考虑到夏季季风的渗透,竖向布局宜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夏季迎风面的前端。同时,由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是由墙、门窗等围护结构的热传导造成,维护结构材质的热传导系数高,会增加建筑物的制冷以及制热负荷,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控制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尽可能采用合适的结构以及热传导系数小的材料来降低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

此外建筑设计还需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绿色生态建筑应大力推广新能源,这样才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出一个使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建筑各个方面都要控制污染,施工与原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建筑不仅要传造出良好的使室内居住环境,还要在建筑周边要有良好的绿化及配景,甚至有田园的生态气息,营造出清新的氛围,使建筑周围处处透着绿色生态的气息。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要求:

1、坚持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循环使用、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2、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确保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不会影响环境,将生态污染减少到最低。

3、建筑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最大范围地推广扩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范围。同时加大科研力度,为绿色生态建筑做好科技保障。

4、建筑工程建设中要节约能源,尽量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的天然材料

二、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的建筑发展的方向,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更和谐,并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让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空间的空分利用。建筑环境领域中,其发展方向是多元的、科学的。

为有利于社区的社会生态的发展,提倡多阶层、多类型、多元化混合居住,提倡居住与工作、商业、文化相综合的居住社区,在社区内建立集中活动空间和方便交往的邻里空间。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做住区规划是一个新领域,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空间的充分利用还要最大限度的扩大绿化植被的种植面积,加强绿化设计。绿色建筑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建筑要与生态相协调。

建筑本身要与区所在之地的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动植物与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建筑的同时要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创造生态型绿色空间,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共存。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遵循这一设计原则与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尽量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和共生。

为此,在设计时必须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日照、风力与风向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设计时,必须尊重和保护这些自然因素,考虑建筑物对这些因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科学地施工,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建筑类型,选用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少的建筑材料,减少污染,全方位考虑建筑及周围绿化,降低能源消耗,以使得设计出的建筑物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尽量保持生态环境原状,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和谐统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持以人为本。建筑的主体是人,目的是使人的居住更舒适,追求绿色建筑,绝不是降低材料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而是在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融入绿色发展观念,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实现环境、建筑与人的良性循环。

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原则有四个方面:首先,绿色生态建筑要讲究节约能源、资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构建一个无污染的健康的生活与生态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绿色生态建筑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建筑当地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不盲目的照搬西方发到国家的建筑模式,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特色,及气候、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建筑设计的论文 篇四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传统建筑主要在设计上考虑挡风遮雨,在建筑设计上并不考虑对环境所产生的后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筑对环境及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倡绿色建筑的理念,加大绿色建筑的设计。绿色建筑是今后建筑的必然趋势,建筑设计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表现。因此本文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在既考虑到我国国情的条件下,还能结合我国的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气候条件来进行绿色的建筑设计,逐渐实现节约能源、水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设计的舒适度是现如今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绿色节能设计理念作支撑作为建设基础的“绿色建筑”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来合理化布局来有效的改善环境,从而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降低能耗。

1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化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其实这是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最终目标就是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最大化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节能、舒适的使用空间。建筑的具体措施是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并且合理的安排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关系,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结合体。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及特点

2.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师依据建筑领域的发展而形成一种的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它把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在建筑的设计中,考虑用户的不同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材料优化设计的建筑,从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回归自然,为人们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它需要多方进行,采取适当可行的设计策略,以加快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2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并无伤害。绿色建筑必须依据建造的地理位置,设置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设计完全满足当代人们居住的要求,不但节能环保,并且绿色建筑把环境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不仅提高了人民居住地的环境,而且提高了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行绿色建筑有以下几点意义:(1)节约能源。节约能源、使用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利用。(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3)绿色循环。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循环性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要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住户及环境因素,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且具有能充分包容未来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应用,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可循环的系统。

4绿色建筑设计的策略

4.1合理利用太阳能

对于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立节能环保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经被各国设计师所关注,对于这种绿色能源而言,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充分实现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以及太阳能制冷等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将集热板以及发电源装置与屋面进行结合,在住宅建筑顶部大规模铺设太阳能集热板以及发电装置,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节省电力能源。太阳能照明主要是在白天完成能量的收集,通过照明技术广泛的利用在居住区道路的照明、地下室以及车库等场所的照明,使用高节能LED面光源,从而充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太阳能制冷技术主要是通过太阳光源转换成电能,驱动电冰箱的制冷,具有造价低且结构简单的特点,这一技术能够更多的适用于北方城市等中小型城镇住宅建筑使用。

4.2安装节能窗

作为整个建筑中除墙体意外占建筑面积最大的部分,窗户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由于现今建筑的高度在不断上升,这就导致建筑所需承受的风力、气压值也在逐渐升高。用户对于窗户的各项性能,包括隔声、防风、抗压等都有了新要求,为了有效地避免强大的光污染产生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安装合适的节能窗必不可少,同时,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窗户材质。

4.3添加遮阳“伞”

在如今的高层民用绿色建筑设计之中,大多数都会选择挑出式阳台作为设计方案。这种设计具有很多优势,它不仅能够节省建筑面积,同时还能够很好地给每户住宅形成一定面积的遮阳区域,这把额外的遮阳“伞”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室内中各个常规能源的消耗,同时达到了促进建筑内部的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4.4充分融合地域文化的特点

现阶段居住环境应将改善人力的居住环境、提高舒适环境的建立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充分考虑适度消费的理念,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模式,从而为整个环境可持续化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针对现代化城市绿色住宅设计,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战略内容,实现科技、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全面性发展,对于不同的地域而言,存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例如在北方城市,由于冬季过于寒冷,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所以,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厚墙体表面,在室内安装地热、暖气等供暖装置,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温暖的居住环境。所以在充分的将地理因素融合在设计过程中的同时,实现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热能的转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为了在根本意义上实现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理念,应根据地域性及文化性特点,将相关因素融入到绿色住宅建筑设中,从而为建筑环境绿色理念的建立树立正确性的发展方向。

4.5加大采用节能新技术

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其使用周期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增大其使用效率,最终能够建立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绿化情况等条件,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并且在后期的设计中,与给排水以及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密切合作和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设计体系,并在技术保证下尽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大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效率。

4.6发展建筑新材料

建筑材料的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对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建筑的环保节能效果。由于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在制造时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应尽量选用能源消耗少、制造工艺相对简化的建筑材料,相关企业也应在研发新型环保建材上加大力度。

5结语

总之,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降低了建造和使用中的能量消耗,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环境的负荷,在提高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体现了很大作用。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要求建筑人员具备全新的视角,寻求全新型的设计手法,将科学发展作为基本的理念,绿色持续发展作为建筑中的核心内容,在居住环境建立的同时不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该重新对建筑内容、基本结构等进行充分性的诠释,从而使整个环境的建立可以充分展现绿色建筑理念,为人类的生活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同时为国家的持续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桂兰。我国亟待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J]。宁波节能。

[2]沈鹏。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与改进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3]陈文静。基于绿色理念的寒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6.

[4]常红航,朱江南。谈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篇五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供参考)

1、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毕业设计有何创新之处?

3、设计的思路,设计的步骤,以及目前处理方法有哪些?

4、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你是如何理解“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个概念?

2、 尺度是空间环境设计中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我们对空间环境及环境要素在大小的方面进行评价和控制的度量。那么尺度在整个空间设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用尺度去规范空间设计?

3、谈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4、谈谈论室内设计中的人情味。

5、 环境艺术设计并不单纯是设计外观形式,也不是简单地将使用功能罗列起来,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呢?

6、 当下有很多的设计趋势,其中有一种是生态设计,也就是自然元素的运用,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中你是如何运用生态设计?

7、 公共空间都包括哪几个具体的空间区域?

8、 空间是否具有节奏性?你是如何理解空间的节奏性?

9、 设计师如何辅助施工人员做好设计项目的施工?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否具影响性?从哪几个方面具有影响性?

11、 一个良好的室内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哪几方面的因素?

12、 符号在设计中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在你的毕业设计中你是否运用到符号呢?

13、 家具陈设是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是如何选择家具陈设去彰显空间的特色呢?

14、 在居室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性化”设计?

15、谈谈时尚与设计

16、你的设计方案的难点?如何解决的?

17、你的毕业创作参考了那些画家的作品?这些画家对你有哪些影响?

19、谈谈招贴设计中的字体、色彩的运用?

20、谈谈包装设计中的继承和创新。

21、谈谈现代标志设计的要点。

22、谈谈你眼中的绿色包装设计。

艺术设计论文 篇六

摘要:室内设计在建筑环境之中属于一类较为特别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通常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较为缜密的关联。持续至今,因为社会大众审美水平大幅度提升,生活需求全面扩张,使得室内设计工作人员不得不强化环境创新改造力度。而进行合理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则可以获取民众愈加深刻的好感,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理念。在此类背景下,笔者决定针对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以及日后发展趋势等内容,加以有序论证,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启示性功效。

关键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最近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同步状况下民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理念得以全面强化,无形之中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面临愈加深刻的挑战危机。尽管说在该类领域之中已然存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始终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总结,特别是关于环保和生态理念的融合。尽快理想化处理这部分问题,将直接决定今后城市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前景。因此,针对当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并做出富有针对性的改革适应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现代室内设计工作的存在意义,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渐严格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包括起居环境的舒适美观、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等需求。基于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设备和原材料性能等因素,因此如今室内建筑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尤其是在环境设计层面上,该类设计活动将细化出工程技术、视觉环境等因素。可偏偏因为设计人员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素养低下,往往忽视以上诸多元素,使得设计过程中出现诸多弊端。具体细节将表现为:

1.1室内装修设计合理性重视程度不高

须知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工作,不单单关注室内设计整体性的合理把控结果,同时还要注意维持室内和室内环境的协调状态,最为理想的设计效果,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奢华和尊贵气息追求,可经过社会持续改革发展之后,现代居民对于室内设计的追求已然逐渐偏离室内设计的宗旨,即透过传统的实用理念开始过渡转接到雍容华贵方向,而广大设计工作人员为了迎合这类风尚,在设计环节中会一味地进行高端技术、原材料堆积,营造出绚丽奢华的气息,使得室内环境设计步入一类完全错误被动的深渊。

1.2盲目地进行抄袭和模仿,创新意识过度缺乏

现阶段我国室内设计工作中,涉及抄袭和模仿状况已然是泛滥成群,主要透过设计风格、装修原材料、结构造型等层面予以呈现。当一类区域衍生出一类新生代设计风格、原材料,或是室内造型模式之后,其余行业人员便会纷纷予以效用。整体表现出当前我国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创新能力的匮乏状况,如若此类消极状况无法尽快予以遏制,相信不久之后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就会丧失原有的生命活力。

2日后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化发展趋势

2.1尽量满足使用者一切精神功能需求

室内环境设计的精神功能,能够直接影响使用主体的情感、意志和行动,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前期,需要针对相关使用主体的认知习惯、情感意志特征,以及其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加以深入性研究,之后配合不同理论和模式,进行使用主体情感适当程度地冲击和影响。如若室内环境可以愈加突出地进行特定构思或是意境表现,便会衍生出愈加强劲的艺术渲染能效,进一步在精神功能层面上发挥出合理的推动功效。

2.2室内设计要尽量遵循自然化的艺术控制理念

经过民众环境保护理念持续强化之后,室内环境开始被要求塑造地愈加天然和绿色。主要是因为在全面推崇高度现代化设计理念之后,尽管人们起居生活质量得以有机改善,但是却发现失去了以往传统的民族气息。因此日后室内环境设计要同步贯彻现代、自然和传统化规范要求。特别是经过社会物质财富日渐完善之后,民众开始主张透过屋的堆积弊端之中挣脱出来,进一步想方设法激发出各类物件之间的统一整体美感效应。具体来讲,作为现代专业化室内环境设计人员,要持续研习掌握最新高端科技,令室内环境彰显出声、光、色、形绝佳的匹配效果,最终过渡成为高速率、多功能且值得人们称赞的环境。如今国际诸多高端的室内设计,已经开始朝着高技术、高情感化等方向过渡延展,所以我国室内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态度基础上,注重凸显人情味。相信长此以往,势必能够设计出高端技术和情感交互式融合的室内空间作品,进一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确保建筑室内空间同步彰显出合理的美观、环保和舒适特性,就必须要求设计人员预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最近阶段,我国艺术设计领域获得持续性地改革发展成就,并且一一地贯穿融入至最新的建筑室内设计项目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作为现代化室内设计人员,要不断创新艺术设计形式和理念,科学研究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势,进一步竭尽全力促进建筑设计工作的长远与科学性发展结果。

参考文献

[1]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xx,25(06):137~168.

[2]曾扬君。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xx,26(21):144~158.

艺术设计论文 篇七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同社会进行交流的行为,其一直在不断再现艺术和文化,并受新材料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发展,所以,材料也是承载艺术设计作品语言的一个支点。因此,对材料在艺术设计这一科目中,基础教育部分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将其全方位的导入到基础设计环节,对于提出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构想,完善其基础教育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

1、材料介入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将新材料的实验和课题制作介入到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工作中已经成为了必然。材料的介入,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艺术设计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可以引导和带动学生在观念与生态上拥有有序意识。此外,由于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更新,不仅为材料的应用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也为材料在基础教育中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2、材料介入的具体方案

2.1在素描教学中的介入方案

对艺术设计来讲,素描是确保各类造型艺术可以顺利展开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融入材料,可以提升素描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其表现形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素描不应当仅是通过质感、明暗与体积的描摹,而是应当突破“自我”,提升素描的表现深度。首先,教师可以施行材料素描这种教学形式,将材料本身具有的生命力与素描的黑白灰形式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员获得对新表现形式与视觉方式的体验与感悟,进而从速表中获得新的东西。其次,因为新手段与材料的使用会提升人们的表现欲和好奇心,而从素描的具象、意象到抽象来看,不同人创作的素描其表现对象和反映的气质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人们可以利用材料为素描手法服务,用手法来构造画面,便可以为其他人带来更好的感受。此外,借助素描这种最为简单的语言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艺术本身的表现力,为材料在后续艺术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在画面构造上的介入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材料作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突破口,寻找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综合利用方式,以便确保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能够拥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艺术生本身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从而为日后相关设计知识教学实践工作的进行提供新的途径。学生在面对一些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时,应当细心观察和感受,敢于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使用工具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将自己心中的艺术体验借助材料和画面被充分传达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材料,对学生展开基础性的艺术训练,提升画面语言的构成和形式的张力,从而更好的将画面主题完整的传递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活跃。此外,教师在现代化设计教学中,还应当要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应用,确保其基本特质都能够被准确表现出来。如果材质本身的表现效果对作品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时,材质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就能够极大的提升艺术作品画面对关注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2.3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

有关材料的课题实验一旦接入到基础教学中,必然会引发该部分教育从教学工具到教学方式、从教学课件制作到教学观念的变革。但受艺术设计这一学科本身特殊性的影响,使得其在教学期间不仅重视技能、形式和材料等内容的教学,还关注艺术作品的精神负载与文化内涵。作为人们社会日常生活中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艺术设计同社会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会受其所属国家的而民族文化影响,这种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艺术设计的构思和材料的选择等其他活动的进行都会带有社会文化的痕迹。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材料造型原理与色彩观念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文化背景会对艺术设计发展产生的影响,以便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风土、美学理论、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的融汇各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兼容互补的方式,创造出更多带有综合性特点的艺术作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范围内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从而为开发自身的艺术潜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进而为创新艺术教学模式提供新途径。

2.4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按照美的原则与规律来审视和表达所有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其次,培养学生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缺少情感和发现美能力的人,其对于艺术材料的表现和所表达的作品是无法打动观众的。而且,拥有坚定意志力的人,可以利用不懈的精神毅力为材料艺术性的表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柱。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受观念思维的影响,材料在我国艺术设计课基础教学中的介入,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不可以单一传授有关材料技术的相关问题,而是要让材料同文化、社会、时代间的转换产生较为密切的关系,让艺术设计可以将人类精神更好的'表现出来,从而帮助人们认识到设计本身具有的价值观和人文意识,提升基础教育教育对于艺术设计本身可以起到的作用,让艺术与设计能够真正的统一起来。

作者:农家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2]钟妍。桂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与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xx.

[3]李欣洁。室内设计中的纤维艺术的表现与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xx.

艺术设计论文 篇八

摘 要:三维构成主要研究立体形态如何在三维空间中组合构成。目前数字化已经是设计领域的必备手段, 不仅广泛应用于实体空间的立体构成研究, 还实现了虚拟空间的立体构成探索。本文主要对游戏动漫设计领域中三维构成的数字化应用路径进行总结并对设计的空间、动态变化等拓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数字化; 三维构成; 游戏动漫; 应用路径;

1、数字化三维构成概念与应用

1.1 数字化三维构成概念

三维构成即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真实的世界里, 任何空间、形体等, 都包含着点、线、面的组合, 不同的构成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立体。三维构成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并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任何三维造型除了包含形态要素, 还包含色彩、肌理材质等要素, 这些要素也是三维构成所包含的内容。

目前三维构成的思路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 例如传统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等领域, 而电脑辅助设计已经是目前最主要的设计手段。作为三维构成研究, 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 如三维设计类软件辅助构成三维形体, 也能通过3D打印等方式把数字化的三维模型实物化。而目前新兴的媒体视觉艺术、动画游戏设计等, 完全就是虚拟的三维世界。在这些数字化互联网等领域, 三维构成就是数字化的。因此, 可以这样说, 数字化三维构成主要研究电脑辅助立体构成和数字虚拟立体构成。

1.2 数字化三维构成应用优势

传统的立体构成设计受制于现实, 有一些局限性。首先, 立体构成设计先要在二维的纸面上绘制设计草图, 而立体形态本身是在三维的空间里构成的, 但这种草图绘制是会产生三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翻译过程, 部分制约了人的想象力。其次, 在进行立体构成设计过程中, 常需要对形体进行反复尝试推演, 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会耗费大量时间完成制作, 没有更多精力去设计思考。再次, 受制于生产工艺和材料成本的限制, 很多工艺复杂的造型和材料昂贵的质感也难于实现。

应用数字化方法来完成三维构成, 就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优势, 迅捷虚拟实现三维形体, 大量演算推理三维结构的不同组合, 不受限制的实现各种材质视觉呈现, 从而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也拓展了三维构成设计的思路。

2、游戏动漫艺术设计中的数字化三维构成应用路径

2.1 游戏动漫中的三维构成

游戏动漫主要有二维和三维两种类型。对于三维游戏动漫, 不论是模拟真实还是虚拟幻想的空间, 都可以把空间和形体概括为点线面的组合。这些元素按照不同的美学规律, 可以构造出不同节奏美感的造型。例如写实风格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 里面的各种中式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感, 都是三维构成的形式法则在指挥。而虚拟幻想的空间, 其三维构成的创新拓展更加广泛。还有许多简约风格的游戏动漫, 例如最近流行的手机小游戏《跳一跳》里每个基石都是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的几何体, 而他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又构成了一个大的空间, 如何呈现正是三维构成研究的领域。

对于二维动漫游戏, 虽然不是每个空间每个造型都可以用3D的方法再呈现, 但它们很多也是把三维立体的空间和形态用二维的视角来呈现, 例如很多被称为2.5D的游戏, 就是用三维软件先把场景或者角色做出来, 然后选取一个视角用二维的方式渲染呈现, 作为游戏的背景, 再把带有三维动画效果的角色放在场景里活动。2.5D游戏多利用2D的sprite来模拟出3D环境, 免去纯3D图像出来所涉及的大量计算工作, 从而使模拟出来的立体图像得以更快显现。以游戏《德军总部3D》为代表, 看似立体的画面全由演算法构成, 和多边形技术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用二维的图形图像算法解决三维的形体在固定视角的视觉呈现, 也是数字化三维构成不同于传统立体构成的特点之一, 即虚拟的三维构成。并非需要实物真的做出来, 只要能让人视觉观感是真实的就可以。三维形体就可以用数字化的方法模拟出来, 三维造型的各种构成, 可以借助数学公式等方式来设计。还特别要指出有一种矛盾空间的研究, 即二维画面上是合理的空间, 实际三维空间是无法实现的。例如《纪念碑谷》这款游戏, 里面借鉴了著名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视错空间画作《观景楼》、《瀑布》等等, 其基本要素是著名的没有尽头的“彭罗斯三角形”。这些为数字化三维构成的创新开拓了不同的方向。

游戏动漫的三维造型虽然只是在视觉上呈现, 但是也有色彩光感和材质肌理感受, 仍旧需要把这些要素用软件表现出来。尤其材质肌理触感, 是需要用视觉的观感来模拟真实的触感。因此, 三维构成的结构形态、色彩光感、材质肌理几个要素, 都在数字化的游戏动漫世界里有数字化呈现。

2.2 数字化三维构成常用软件方法

数字化三维构成, 主要是用电脑辅助设计方法来模拟立体的空间和形体。首先要用到三维建模软件, 有maya、3Dsmax、Rhino、Zbrush等, 里面的poly (多边形) 建模, 就是由点、线、面来形成体积, 完成形态的构成。而里面的材质、灯光模块, 则是色彩和材质肌理效果的实现。很多时候要把实物用3D扫描仪扫描建模或者反过来把数字化的三维模型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实物, 这里就需要用3D扫描软件和3D打印机辅助软件, 以及配合数字化三维模型修改的上述三维软件。当然, 对于二维画面来表现三维形体, 还辅助使用Photoshop、AI、等软件表现色彩肌理, 绘制不同视角造型等。

对于动态的三维构成, 还要用到动画制作软件、特效软件如AE等, 还有游戏引擎软件如Unity、Unreal Engine等。这些又增加了时间轴向, 三维构成具备了流动节奏美感。对于二维动画游戏, 可以用二维呈像数字化方法来模拟三维的形体, 还能实现矛盾空间的视觉呈现, 这些设计要借助数学公式, 需要用到脚本语言如MAXScript等。

2.3 游戏动漫艺术设计的数字化三维构成路径

利用电脑辅助三维构成设计, 可以跳过传统的路径, 不用草图、和草模, 直接用三维构思的空间思维, 用三维软件把所想表达出来。数字化三维形体塑造和空间构架在建模比实物草模制作要快, 便于反复修改, 而且不受材料限制, 可以尽情发挥。同时, 三维软件可以结合程序脚本语言, 对造型的排列、重复、渐变等空间规律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创造出数字美感韵律的构成。因此, 数字化三维构成方法节省了设计表达所需时间, 也不需要实际使用材料, 既提高了设计的速度, 也拓宽了设计思路。

游戏动漫本身就是数字化的,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 已经用数字化的方法来实现三维空间和形体了。因此, 在设计各种风格的产品作品时, 从开始的原画脚本设定, 到三维场景、三维角色、三维道具等内容的制作完成, 整个设计思路都是按照数字化的方法来完成, 这样省去了实物样品制作的中间过程, 可以不受材料费用、物理力学等限制, 只要观众和玩家认可, 就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制作出来。三维造型的色彩光感还有肌理质感, 通过材质设定绘制和灯光渲染等路径来实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动画和游戏都要有一个简模测试, 即在角色模型等制作过程中, 由导演和动画部门先用简单的形体代替场景中的房屋、道具、角色等等, 然后设定动画和镜头变化, 即用三维构成的语言来设定后期完整动画的空间格局和形体运动, 这也涉及到三维构成的动态变化, 使其在时间的维度上得以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固定的三维空间形体。

对于二维动画、游戏, 还有模拟三维结构和形态的另一种设计思路, 例如之前提到的2.5D游戏。这可以更加发挥数字化的优势, 创造出不可能实现却又好似真实的三维形态结构, 如矛盾空间。这是用三维立体思维再借助二维图形图像数字规律这条路径来创造更多的模拟三维构成。

对于游戏动漫的周边产品设计, 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样品制作, 将实物展示变得便捷。运用3D打印技术, 原画设计师们的设计可以制作出来, 曾经的概念图现在变为实物模型, 尤其是复杂造型设计都能实现。还有数控切割、数码雕刻等方式, 可以创作多种材质的周边产品和艺术品。这些都是数字化三维构成应用于动漫游戏周边产品设计制作的有效路径。

3、结语

数字化三维构成已经普遍应用于游戏动漫设计的各个环节, 设计过程也是三维构成的创新创作过程。数字化方法的三维构成设计也为设计开拓了更多的发展轴向, 例如动画制作时时间轴向上的形态变化。

参考文献

[1]田培。立体构成数字化教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 20xx.

[2]沈时。浅析3D打印技术对立体构成教学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xx (01) .

[3]于舒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字化立体构成教学的启示[J].艺术科技, 20xx (07) .

设计毕业论文评语 篇九

1、 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 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3、 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

4、 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5、 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

6、 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7、 论文思路比较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层次清晰,观点表达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党内监督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针对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建议,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与主题结合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和有说服力,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部分内容与主题结合的还不是很好,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8、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9、 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0、 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1、 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2、 作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展开讨论。选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点正确,论据确凿,论述清晰,论文符合规范化要求。整个论文设计与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治学态度极其严谨认真。

13、 该同学的论文从分析英语教学的本质及特征入手,对英语教师的角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文章论点明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14、 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5、 本文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潜在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交际效果的建议。作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作出了思考。全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总来说,研究不够深入,分析比较抽象,实证和实例不够充分。

建筑设计论文 篇十

一、生态建筑概述

1、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顾名思义是将生态学中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入到建筑学中来,使建筑设计理念能够符合生态学中的资源循环再生、反馈平衡以及自然调节机制等内容,意即在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的整个流程能够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作为依据和标准。一般而言,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认识等同于生态化建筑,其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对建筑学进行重新的诠释,最终使设计成果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为了使这一生态系统得以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转,需要对建筑内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利用,使得建筑系统成为耗能低、健康无污染且能实现资源二次利用的绿色舒适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建筑的特点

与普通建筑相比,生态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可归纳为节能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态建筑将主要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生活需要,如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海洋能等等,从而尽量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这样,通过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就极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能源损失,并达到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例如:烧水时可选择太阳能,减少对电能、煤气及天然气等能源的过度依赖;在墙体装饰时可选购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材料作为外墙涂料来使用,减少空调的开放时间;废气废料应得到妥善的化学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另外,室内环境的营造对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应积极思考的内容之一。

二、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生态建筑应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其应用的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自然,应用于自然,以及最终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筑回归自然。由于生态建筑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实现循环发展的有机系统,因此,应当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作用,而生态建筑也会处于自然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牵制之下。

(2)技术环境

生态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以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依托,科技能够为生态学中的种种理论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前提。其重要作用贯穿于建筑的设计、施工等许多重要环节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购上,应选用生态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在生态建筑中体现得较明显,同样也需要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支持。

(3)人文环境

生态建筑的设计目的就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利于身心健康、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设计思路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符合人们追求舒适、自然及环保的需要。换句话说,生态建筑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建筑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相互作用就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运用生态学理论为建筑设计进行指导时,应对各项措施对当地人文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充分地研究。应力求生态建筑在完成生态环保使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发挥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和独特风土人情的作用,从而使生态建筑符合当地的人文内涵,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

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略

(1)优势能源在建筑中的高效利用为了使生态建筑的环保理念得以真正落实,应注意从建筑所在地的特点及优势这一角度完成应用方案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对当地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以资源优势带动生态优势。例如:建筑位于滨海地区,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及风能就构成了其最大的资源优势,建筑设计者可在建筑的楼顶位置设置

多座风车,并同时在前方以矩阵型排列多组太阳能电池板,使天然的太阳能得到最大程度地采集。为了配合太阳能的使用,还可另设智能电网,使电能得以储存。

(2)建筑材料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生态建材的应用既能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真正达到节能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材料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因地制宜,从而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3、不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由于对生态建筑的需求是没有地域之分的,但所在地的环境特点和原有建筑风貌却是有地域的分别。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时,要首先对所在地的环境和建筑进行考察分析,使建筑的设计能够与当地原有景观完美自然地融为一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建筑适应环境,追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另一种是环境适应建筑,力求建筑生态化程度提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对建筑设计融入的分析,指出在环境效益备受关注的当今时代,应加强建筑的生态化建设。本文对生态建筑的含义进行了简要地概述,并以生态建筑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对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的运用方略。希望这些应用方略的提出,能够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有益的思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设计方案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3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