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最新5篇)

发布时间: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一

帮奶奶分米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奶奶从超市买回来1千克大米后,就愁眉不展的盯着1千克大米。我正好做完电脑作业,从房间里走出来,撞上了这一幕,于是我走过去问:“奶奶,发生什么事情啦?”奶奶说:“我买回来一些大米,想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放冰箱里,一份放外面吃,可是我不知道怎们分,你有办法吗?”我听了奶奶的话,拍着胸脯大声说道:“没问题,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让您满意。”

向奶奶保证完后,我环顾四周,把目光定在了一个能装500克东西的空桶上,又找了一块木板和两个塑料袋。我先把大米倒进了桶里,直到倒满为止,紧接着拿起木板把桶面铲平,然后再把多出来的米装进一个塑料袋里,最后把桶里的米装进剩下的一个塑料袋里。分好米后,我按照奶奶的要求把一袋米放进冰箱里储存,另一袋放进厨房里吃。做完这些事后,我把奶奶喊过来,对奶奶说:“奶奶,事情办好了。”奶奶听闻,检查了一遍,笑着对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说“:你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总有一天会找到它。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有3篇) 篇二

连乘的简便运算

今天,我做完作业,打开妈妈让我做的一册练习本。一翻开要做的那一页,就看见许多简便运算题。看到一题是这么写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忆起老师讲过的方法:25和125无论哪一个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这两个数拆开来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这样做肯定不对的,那只能把32拆开来,拆成什么呢?我想:老师教过,25×4=100,125×8=1000,这样算起来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过来的,所以只要把32拆开来,变成25×125×(4×8),然后再把小括号去掉,把数字换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这样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这应该就是这题的简便方法了。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这个星期天,我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用高斯定律。

这天,妈妈看我整天在看电视,就出了一道题给我:0.1+0.4+0.7+„„+3.7+4,还告诉我,不能用计算器,而且要用简便方法。这不是刁难人吗,我发起了牢骚。妈妈提醒到,你可以参考数学书32页的高斯定律。我一看,从1加到100,真难呢,不过我发现了规律:

1、头加尾的和,乘以所有个数的一半,最后是正确答案,就是:(1+100)×(100÷2)。

2、头加倒数第二个数正好等于最后一个数时,可以把它们加起来乘所有个数的一半,最后加上中间的数,也是正确答案,就是:(1+99)×50+50。依照这些结论,我把妈妈出的那道题的头和尾,即0.1和0.4加起来,再乘以个数的一半14÷2,最后答案是28.7。

那天,妈妈奖励我去看书。

装灯问题

那天,徐老师叫我们做数学书的122页,我翻开来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题上。第四题的题目是这样的: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装几盏灯?我想:圆形应该怎样求出段数呢?因为徐老师在教这些内容,特地给了我们一句口诀,叫做:封闭路线求段数。只要求出段数,就可以求出东西的数量了。我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圆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装10盏灯,然后再在圆形的边上画了10个小圆圈,一数,正好有10个间隔。我这才知道,原来圆形中盏数和间隔是一样的。最后,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盏)。

后来,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在做这种圆形路线的题目时,可以在一盏灯的旁边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条直线了。因为是末尾端没装灯,所以每一盏灯对应的就是后面一段路,因此盏数和间隔才会相同。”我恍然大悟。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原来如此 篇三

哦!原来如此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张雨吉

老师在教你做除法计算时,肯定强调过:0不能做除数,这个算式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为什么呢?当被除数不是0而除数是0时,比如:1÷0,2÷0,3÷0等,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1=0×(),2=0×(),3=0×(),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个非零的数,此时商不存在,故0作除数无意义。

当被除数是0而除数也是0时,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0=0×(),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是0,此时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数无意义。

再比如“2/0”假如让0作除数,设2/0=A,那么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数与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数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这样的A是不存在的,对0/0怎么办呢?同样可以设0/0=A,根据同样的道理,0=B×0,在这个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当中的任何一个数,因此0/0等于多少还是不能确定,所以,0不能当作除数。

哦!现在我明白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了。

指导老师:岁 丽

运算律的学问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马宽宽

今天,岁老师教我们新的知识 — 运算律,它让我们的计算更简便。

晚上,我回到家,打开数学作业,打开练习题满眼都是让我简便计算的题目,我回忆起老师讲的方法,于是,我开始在脑海里想第一题怎么写,第一题的题目是这样的:25×7×2,我想,25×14不是整十数,这样就不简便,而25×2却是整十数,于是我先利用乘法交换律交换了7和2的位置,然后再把25×2用小括号括起来,写在前面,再乘14,接着,我又往下看第二题,第二题的题目是这样的:3×8×25,我认为,8和25应该在一起乘,所以又利用乘法结合律把8×25用小括号括起来,3写在(8×25)的前面,这样就简便多了。我再往下看,看到了25×16这道题,我就想,16可以分成4×4,而25×4正好是100,于是我就把25和4先相乘放,再乘4,这样是不是简便多了?

通过做这两道小题目,我又学会了一个解题方法。做数学只要细心、肯动脑筋,发现数学规律,还是很有乐趣的!

指导老师:岁 丽

数学的奥秘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周文韬

今天,我们上数学课时,老师教我们学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课。大家都乐翻了天,因为这不用自己计算。

在学习这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在计算器上按自己最喜欢的数字,按9次,然后再除以1、3、5、7、8、9,我按了9个2,所以结果得18。我把结果告诉了岁老师,谁知,岁老师竟一口说出我按的是2。我觉得老师就是老师,非常聪明。于是我就想:老师怎么知道我按的是2呢?于是就随便用了18除以9,结果还真是得2。然后我又用5、6、7、8试了一下,果然只要用所得的结果除以9,就是一开始所按的数字。于是我便告诉了岁老师,岁老师说我猜对了。我想:没想到学数学竟然有这么多奥秘。

就游戏规则看,按了9个2后显示的是222222222,它除以1、3、5、7、8、9绝对不可能得到18。至于学生后面用5、6、7、8是怎么试的,也没看明白。老师告诉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学习数学主要训练我们手算、心算的能力,学习中还不能使用计算器,但生活中它可以又快又准地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复杂的计算问题。还有计算器上那些我现在看不懂的按键后面,还隐藏着许许多多数学的奥秘等着我去学习呢!

指导老师:岁 丽

生活中的数学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高阳

今天,我做完了数学作业,便拿给了爸爸看。爸爸看了,皱起了眉头,说:“你再联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题看看!”那一道题是这样的:一根长20公分的木头要锯成5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4分钟,锯完一次休息3分钟,那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我是这样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钟),3×3=9(分钟),12+9=21(分钟)。我仔细地看呀看呀,还是没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着头皮问爸爸。爸爸笑着说:“傻孩子,每锯完一次,要休息3分钟,这根木头共要锯三次,三次中间只有两个间隔,也就是说,锯三次只要休息两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间休息时间不是3×3=9(分钟),而是2×3=6(分钟),这样,锯完这根木头总共要花12+6=18(分钟)。

从今天这个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生活里就蕴藏着有趣的数学呀!

很显然,文中“三次中间只有两个间隔”不准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第三次锯后,这根木头就被锯成“5分米长”的一些小段了,这时,就不需要考虑“锯完一次休息3分钟”了。

指导老师:岁 丽

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意义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8)班王楚嫣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要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意义,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平行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两者缺一不可。

“在同一平面内”是确定平行线的重要前提,因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虽然不相交,但不一定是平行线。如教室中前后黑板的两条边,虽然延长后永不相交,但由于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他们不是平行线。另外,有些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表面上看是不相交的,但把它们延长后却是相交的,这样的两条直线也不是平行线。

同学们,请你拿出一个数学书数一数,数学书上一共有多少对平行线(每对是两条平行直线)。。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上图火柴盒中的a与c是两条平行线,就应说直线a平行于直线c,或说直线c平行于直线a,而不能单独地说直线a是平行线,直线c是平行线。

指导老师:岁 丽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模版 篇四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摘要]在21世纪这个知识信息激增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作者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探索,从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备课、上课、课堂作业、课外交流入手,结合数学教学的特性,对目前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 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等)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已成为当前形式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重要基础课之一的数学,为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的将最精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和学的效率,教师在信息技术上应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下面就我们在备课、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起同行就此课题的讨论,提高我地区学校的基础课教学水平。

—、利用丰富的电子资源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题,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的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人们常用“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来形容教师为上好一堂课所应具备的广博知识和丰富内涵。因此我平时注意对互联网上信息的查阅和保存。逐渐建立自已的资源库。以提高备课效率,增大信息量。

1、电子化的备课笔记

采用计算机排版的备课笔记,其优点是有利于在教学法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同时保证教案的完整性。并可以更好满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方便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而可通过适当的排版,在打印稿上可以如传统的备课本一样予留足够空间用于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方便课堂讲授。教案还可以适当调整后拷贝给学生,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听课而不是记录上,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也可以适当减轻次年的备课工作量。原则上只需要根据上年的各种记录及学科的发展在计算机上适当增加或减少内容即可。

2、丰富多彩的数码影像资料

数学所涉及的常为一些抽象的、描述性的内容,按传统方式进行授课学生不易直观理解和接受。为此我利用空余时间用powerpoint等工具制作了许多教职工学课件,用图象,影音文件等资料丰富课件内容,同时,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数学的FLASH小游戏,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互动。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三角形全等”这一章时,首先让学生按已知两边和一夹角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看是否能重合。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形象的FLASH游戏,例如输入三角形的夹角和两边,电脑便会自动生成三角形,输入两次数据后,便得到两个三角形,拖动鼠标,看这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叠。成功后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一种颜色。而没有成功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不要着急,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断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能、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

论 文

努尔尼沙。阿不拉

四年级 数 学

数学小论文 篇五

数学小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小论文1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数学小论文2

今天数学课上,黄老师让我们做了一道思维题,我一看到题目,就马上开始埋头写了起来,我心想:这次一定要做对,如果做对了,我就有机会去学校的籀园杯参赛了。我是多么的渴望去参加的,只要我努力……

我想啊想啊,分割性不行?我试了试,不行。添加辅助线行不行?可我在怎么添加,就是行不通。就当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心中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可试试,还是不行。

“时间到!”黄老师说了一声,黄老师请了徐可笛上来讲解,她在那个图形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后来,听了她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中点在于那个画上去的三角形!我原先的想法全错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都没想到?”可是后来,我又很快的说服了自己。

从这次做题中,我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我对自己说:“相信自己,没错的!这次做错了,还有下次,总有一次能行的!”

数学小论文3

怎样才算是聪明的人的呢?嘻嘻,聪明的人是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人。古人云:“此话怎讲?”那好吧,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们事情的一五一十吧!

记得有一天,我们家要熬粥吃,因此,妈妈就让我去专门卖粉的店铺买东西。我一走进门口,就看到许许多多的粉,我问老板:“阿姨,你们这里有米粉卖吗”“有有有,要多少有多少,小朋友,你要多少啊?”阿姨说道。“恩…… 阿姨,我想要1斤。”我说道。“好嘞!”阿姨笑着说道。“阿姨,多少钱啊?”“恩……2块钱”

阿姨说道。啊哟,我没有零钱,只有5块钱,我把钱给了阿姨后,等待着阿姨找回我钱,可能是顾客多的原因,阿姨就找给了我4块钱,我心想5——2=3呀!我马上把钱还给了阿姨。阿姨还夸我是个好孩子呢!

看吧,数学真的很有用呐!

数学小论文4

有一次,猎人在森林中绑架了白雪公主,刚刚醒来的白雪公主看到陌生的周围,不禁东张西望。

猎人见白雪公主不肯吃下毒苹果,便生气地说:“白雪公主,我来出一题,如果你答对了,我就放你走,如果你答错了,哼,你就得吃下这苹果,怎么样?”白雪公主点了点头。

猎人说道:“有一个人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好看成了减号,得26,你能算出正确结果吗?”

白雪公主在手上写了写,突然大声说道:“7.44,对吗?”

猎人惊呆了,便问:“你是怎么算的?”白雪公主回答道:“错误的算式是”5.1——()2.6,那么我们先算括号里的数,用5。1—2.6等于2.34,那么用2.34+5.1等于7.44,所以答案是7.44。“

猎人恍如突然知道了其中的窍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高兴地回答道:”我遵守我的承诺,你可以走了。“

白雪公主高兴地回家了。

数学小论文5

这学期我学习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就是把单位1评均分成若干份,并且知道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运用,下面的便是我生活中的分数。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麦当劳。妈妈点了份全家桶,因为是星期六的原因人特别多,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大桌子。刚坐下没多久,妈妈便问我,”这有12个鸡腿,我们一共3个人,每个人应该评均吃几个?”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我学过了除法,那不就是平均分么,于是,我用12除以3,很快得出每个人应该吃4个,妈妈又问我,“那我们每个人吃了几分之几啊”?这时候,妈妈话音刚落下,我便回答了,“三分之一啊”。妈妈笑着拍怕我的头说,“恩,儿子真棒”。

这时候爸爸来了一句,说:“如果还有一个人和我们一起吃,那我们每个人能吃到几分之几啊?”我脱口而出,”1除以4等于四分之一呗“。爸爸笑着说:“儿子反应真快,真棒。”

我开心的笑了笑说:“这没什么,我还会好多,老师教了我们好多呢。“爸爸开心的拍了拍我的`头。

从那次开始,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觉得数学好有意思,以后一定更要好好学数学。

数学小论文6

今天,我和爸爸坐地铁来到油坊桥去玩,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先来到地铁,发现地铁有19站,每一站每一站要2分钟,中间停车的时间是1分30秒,这时爸爸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如果从经天路到油坊桥一共需要多少分钟?我想了一会儿:“19减去1等于18,18乘以2等于36,18乘以1分30秒等于1小时12分钟,1小时12分钟加上36分钟等于1小时48分钟。”爸爸听后笑了笑说:“你的算法不太简便,先把19减去1等于18,这样就知道一共有18个停车时间,然后用2分钟加上1分30秒等于3分30秒,再用3分30秒乘以18个站就等于1小时12分钟了!你说这种方法是不是比你的方法简便?”我点了点头

通过这次坐地铁我明白了生活中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数学,但是有些数学题不简便,等着我们去简便的算它,以后我必须认真的学习数学解答更多的数学难题。

数学小论文7

今天晚上,我瞅着桌上的20块糖,馋的直流口水,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想吃糖啦?”“嗯。”“那我们先来玩个游戏,你赢了你就吃吧。”我想都不想,直接答应了。

妈妈把糖放到我的面前,说:“这里有20块糖,每次最少拿一颗。最多拿三颗,看谁能拿到最后一颗谁就赢。”“好啊好啊!”我好不容易把目光从糖上移开,“一言为定,我先拿!”我们两人你拿一次,我拿一次,每次都是妈妈拿到最后一块糖。

“怎么每次都是你拿到最后一块?”我特不服气的说。

这时在旁边观战的爸爸忍不住发话了:“你妈妈每次都拿到第16块糖,所以肯定能拿到第20块糖啦!你没有注意到是有规律的吗?”

我仔细一想,还真是,每次我拿一颗,妈妈就拿3颗;我拿两颗,妈妈就拿两颗,我拿三颗妈妈反而拿一颗,我和他每次一共拿4颗,照这样算,妈妈稳稳地拿到了第四,第八,第十二,第十六,第二十!我不输才怪!

经过老爸的提醒,我终于想通了。“不公平!这样每次都是后拿的人赢!”

“这次你先拿!”我想吃糖的心依然不改。“愿赌服输,再说睡前不吃糖,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学,上床睡觉吧!”我恋恋不舍的看了糖最后一眼,睡觉了。

数学小论文8

星期天的晚上,北风呼呼的刮着,没办法出去散步了,正感到没劲的时候,奶奶拿出了扑克牌,要和我玩二十四点。

只见奶奶取走了牌中的大小王,把其余的五十二张分成两份,每人手中都有了二十六张。规定每人出两张,运用加减乘除的方法来计算谁最快算出来,那么四张牌就给对方,谁最后手中的牌没了,他就胜了。

出牌了,奶娘拿出了两个五,我拿出了两个一,我看了一眼就得出了答案:5*5=25 25——1=24 24*1=24,奶奶只好把四张牌拿到了手中。第二次我拿出了五六,奶奶拿出了七八,我一下子难住了,看着奶奶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更加着急了,把四张牌摆来摆去,突然灵机一动,原来是这样做:7——5=2 6÷2——3 3*8=24终于算出来了!

啊,二十四点真有趣!

数学小论文9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兰州,到了兰州当然要吃兰州拉面啦!于是,我们点了三碗牛肉拉面,吃了起来。

我是个好奇心十足的孩子,无论什么问题都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次也不例外。我想看看兰州拉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就向“取餐处”走去。

我看见师傅把一团揉好的面拉长,“咣”的一声摔在案板上,重复多次。我好奇地问:“师傅,这是在干嘛呀?为什么要这样呀?”“这主要是提高面的韧性。”

然后,师傅把长长的面反复地折叠、拉长、折叠、拉长,一个面团变魔术似地变成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了。

我反复琢磨,发现秘密就在于“乘2”。面团先拽成一根面,经对折后就变成了两根面,再拉长后对折就成了4根面,于是有了1×2、2×2、4×2、8×2、16×2、32×2、64×2、128×2、256×2、512×2、1025×2……

原来数学无处不在,只是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数学小论文10

有一天,我在玩一个游戏,碰上一道挑战题,只要题目做对了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题目是这样的:从1+2+3+……100=?我心想这样要加到什么时候啊。我赶紧请教爸爸,爸爸教了我一个好办法:例如从1加到6,可以组成1+6=7、2+5=7、3+4=7,再将三个7相加或者是3×7,得数就是21。计算方法是将第一个数1和最后一个数6相加得7,再和最后一个数的一半相乘,即和6÷2= 3相乘,3×7 = 21,这样就方便多了。我试着算了一下,从1加到10就是1+10 = 11,10÷2 = 5,11×5= 55;那么从1加到100就是1+100= 101,100÷2= 50,101×50= 5050。

哈哈,加法变乘法,算起来又快又准,数学真奇妙,数学无止境,数学真是快乐的天堂!

数学小论文11

在一次奥数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目,“小红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放两只饼。煎一只饼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两面各需要1分钟),小红煎三只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我想:第一锅需要2分钟时间。好了,再换一只没煎过的,还需要2分钟,2+2=4(分钟)。可老师说:”注意要节约时间,你前面放了2个饼,后面饼只放1个饼太浪费电了,再想想。“说着老师拿出3个盒子当饼,再拿出1本书当锅。老师让我把2个饼放在锅上,1分钟后,一个翻身,一个拿出,再把第三个放入锅内。再过1分钟一个好了拿出,第二个放入锅内,煎另外一面,第三个翻身。再过1分钟就全部好了。所以1+1+1=3(分钟)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等着我们发现。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数学小论文12

老师在教你做除法计算时,肯定强调过:0不能做除数,这个算式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为什么呢?当被除数不是0而除数是0时,比如:1÷0,2÷0,3÷0等,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1=0×(),2=0×(),3=0×(),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可能是一个非零的数,此时商不存在,故0作除数无意义。

当被除数是0而除数也是0时,根据被除数=除数×商,那么0=0×(),而任何数与0相乘都是0,此时商不是唯一的,故0作除数无意义。

再比如“2/0”假如让0作除数,设2/0=A,那么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可以看出2=0×A,任何数与0相乘都的0,不可能得2的,此数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这样的A是不存在的,对0/0怎么办呢?同样可以设0/0=A,根据同样的道理,0=B×0,在这个式子里B可以等于1,2,3,4,5……当中的任何一个数,因此0/0等于多少还是不能确定,所以,0不能当作除数。

哦!现在我明白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了。

数学小论文13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

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小论文14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杭州旅行。旅行怎么能少了水呢?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买水。

到了商店,我亮着嗓门对服务员阿姨说:”阿姨,我要买三瓶水。“爸爸指了指挂在墙上的牌子。我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牌子上写着:”装修清仓,每样物品买2送1“几个大字。我想:买2送1,2+1=3瓶,那我不是只要买2瓶就够了!我又对阿姨说:”阿姨,我只要买2瓶。“阿姨笑眯眯地给了我3瓶水,而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5角,我买两瓶水那就是:1。5元+1。5元=3元,我花3元钱可以买到3瓶水,比平时便宜了1。5元,平均下来每瓶水的价格是1元。我给了阿姨一张5元的纸币,阿姨找我了两个一元硬币,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走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吧!

数学小论文15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三级训练上的重点难题: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广场中间留了宽4米的人行道,把广场平均分成4块,求每块的面积是多少?

看到题目后,有的人开动脑筋,寻找方法;有的人望着天花板干瞪眼;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终于思考出一种方法,于是赶紧举起小手,老师便叫我起来回答,我大声地说:“100-4=96米;96÷2=48米;80-4=76米;76÷2=38米;38×48=1824平方米”。

“你能说说你的思考方法吗?”沈老师问。“先把长减去4,算出两块的长,再除以2就得出一块小广场的长;宽也用同样的方法,最后长和宽相乘便得出一块的面积了。”

沈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夏雨航站起来回答,他连说了好几个算式,可我们却不懂。

老师又让大家想其他方法,大家看起来信心十足,但又害怕不对又都低下了头。

于是沈老师就带着我们一起理解了各个算式,这困难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肯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0 3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