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文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国学经典论文》,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国学经典作文 篇一

古往今来,上下千年。这其间,多少将士至死不渝,征战的嘶喊最终被邦国争逐的马蹄声所湮没;又有多少书生忧国忧民,弱不禁风的文笔最终被朝代更替的屠杀所吞噬?或许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之中,又有一些发着耀眼光芒的存在,突破历史的层层包围,历经岁月的重重打磨,穿越时空,遇见你,遇见我。

何谓“经典”?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历久弥新的价值典范。国学是经典,但它又不局限于经典。它可以一气呵成,出口成章,还可以精雕细琢,字字珠玉;它可以是一针见血的讽刺,也可以是温婉柔和的说教;它可以有气吞山河的壮志,也可以有含蓄娇羞的情结;它可以体现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更可以体现酣畅淋漓的个性张扬。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写道:“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强的山脊所练成的天际线。”国学,让我们重起文脉之思,重探文化良知,疏朗空间,洗净耳目,沉浮于其中。

甲骨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种文脉潜流,追溯至远古,你会发现,最先浮出水面的,是那朴素得有些拙劣,却开启了中华文明先河的'“文脉之始”——甲骨文。它虽没有颜筋柳骨的端庄雄浑,更比不上张旭草书的控如泉流;它不需要流光溢彩的华丽辞藻,更谈不上义愤填膺的家国之书。它只是默默地刻划着平淡无声的信息,繁衍着传承后世的文明。至此,它还只是一些刻画符号,而它一经发现,从中国大地上不断涌出的古迹,却浩荡了世界。今世今时,在这片持续五千年繁衍着传世文化的大地上,又有许多人像一个个的甲骨文,远离浮华,在阒寂无声中,传承者中华美德。

《诗经》:蒹葭苍苍,千古华章

《诗经》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其中最出色的,还是那些尽人皆知的漾着悠悠情怀的诗篇。《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如同熹微晨光之中女子的姿态,娉娉婷婷却不虚无缥缈,搽脂抹粉却不争富夸豪。一句“关关雎鸠”,一句“雨雪霏霏”,鸿蒙诗意中,叠章反复地歌颂的,是那大胆又羞怯,温柔又敦厚的爱情。

陶渊明:归去来兮,安然自立

“结庐在人境”却“心远地自偏”。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陶渊明了吧。他的诗是干净的诗,没有一丝一毫对功名利禄的争逐,一切都只是依顺自然。即使为贫困所驱使,做官几日,最终也能发现此非本心之所向而“归去来兮”。“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一句诗如一泓清泉滋润着脸庞和心田。只因如此,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不正是一种朴素、纯真吗?陶渊明的诗宛如那条不知远近的溪流,引领着你走向心灵的桃花源。读着陶渊明的诗,你仿佛听到内心深处蓦然响起一个声音:“田园何处有?诗中自可寻。”

苏东坡:浩然之气,纵横天下

苏东坡,这个尽人皆知的文学巨匠,竟不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宠儿。他一次次被卷入莫须有的案件中,回回喊冤,却次次贬谪。“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是他中年人生的真实写照。贬谪黄州的痛苦,他独自忍受。困顿的处境,让他想起已逝的妻子,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千辛万苦带出去的信,却换不回一点友谊的信息,他写下“缥缈孤鸿影”“寂寞沙洲冷”。他被凄寂所包围,却在凄寂中日渐成熟。他悟出了磊落襟怀,悟出了清纯与空灵,他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他经历了脱胎换骨,以坚韧的心态完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读书可以明理,国学之中多真理。但诵读国学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急于求成。它细细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心田上,又节节延伸到国家,乃至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中。它或许能成为一个国家生存下来的圭臬,亦或能成为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韬略。国学如葳蕤草树,植在国人心上;而随着国学口口相传的美德如滋滋春雨,为我们提供庇护和濡养。

【【精选】国学经典作文3篇】

浅谈国学与语文教育的论文 篇二

浅谈国学与语文教育的论文

一、国学和国学热

关于国学是什么这个概念问题,学术界至今仍众说纷纭。“国学”一词到刘师培撰写《国学发微》后就成为了国人对中国传统学术的通称。现大多学者比较认同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一观点。国学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国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近年来,国学逐渐升温,热度居高不下。国学热表现在:传播范围上,不仅中国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热潮,甚至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接受人群上,不光有学者和专家积极研究,普通民众也在热情学习和弘扬;手段途径上,网络、电视剧和电影等电视节目、书籍杂志、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和参与国学热。袁行霈教授曾指出:国学作为固有文化传统的部分,已经渗进民众的心灵,直接间接地参与现实生活。

二、国学的当代价值

国学的使命价值。国学的使命价值在于其为中国的现代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侵略来势汹汹,如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让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的国学的价值立刻凸显出来。作为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凝聚中华民族情感,更自有一套独特的理念,是以文化不息,而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学中儒学讲求积极入世,儒者学而优则仕,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以民为本,开盛世之太平,使命感强烈。

国学的文化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源远流长的国学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我们民族的标志,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国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深刻的内涵上,上至春秋经典诸子百家,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同时还有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思想学术体系,文化研究价值极高。

国学的教育价值。国学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三字经》、《百家姓》、《尚书》等国学经典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道德支持。《大学》中提出“三纲八目”,讲求格物致知,强调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据悉,大部分幼儿园教育已经加入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启蒙读物,小、初、高中也相应的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国学经典教育。大学中的国学与人生课程更是将国学与人生教育结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国学教育的意义

随着国学教育越来越被不同阶层重视,并逐渐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国学教育意义重大。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增强对中华思想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持。国学教育进一步的完善了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素质教育水平,提高民众思想境界,有助于人文精神的深化。结合当今时代和社会,国学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前的国学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国学与语文教育相结合

结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国学教育的联系,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做人的教育,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粹也正是对人进行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在于唤醒教育,这也就与国学优秀传统文化不谋而合。所以说,国学与语文教育相结合是正确的,可持续的。在,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与语文教育结合的举措重点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围绕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等四个阶层,多管齐下,将国学顺利的加入语文教学。首先,将国学教育系统化,将国学教育纳入了学校语文教育体系,编写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学习要点明确化,学习内容统一化,注意将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协调统一。其次,对语文任课教师进行了国学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师资力量,教师按照自主性原则、鼓励

性原则以及知行合一原则组织学习。初期以渗透教育为主,采用吟咏诵读教学、情境化教学、趣味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国学。培养起学生兴趣爱好,教育学生理性和辩证的学习,科学的认识国学。再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新型国学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辨真伪,不能成为国学的机械复读,有自己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强调自主性。

国学经典语录 篇三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满招损,谦受益。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5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6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6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6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7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国学经典作文 篇四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七篇】

国学经典作文 篇五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推荐】国学经典作文锦集6篇】

国学经典名句 篇六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8. 满招损,谦受益。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2. 多行不义必自毙。

2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国学经典作文 篇七

一说国学,我就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地读着。当然却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魅力所在。

“入则孝”讲的就是亲情。“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人们要善待、照顾父母。现在家里有暖气空调,不需要我们扇扇子暖被窝,但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

关于学习,孔子也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这个最好的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而且要做到学了新知识不忘旧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

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良好的优秀品质。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三字经》和《弟子规》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严肃的启蒙老师,教给我怎么做才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愿我们这一代在这些经典的文学的熏陶下,能拥有许多优良品质,能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在其陪伴下健康成长。

【【精品】国学经典作文合集6篇】

国学经典作文 篇八

当我进入一年级后,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行为规范。

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常常惹妈妈生气,做错了事也不认错。学习了国学里的名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现在我已经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了。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学习了国学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我明白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把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尊老爱幼从我做起!

我会继续在国学里学习和体会做人的道理!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7篇】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国学经典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0 3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