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论文的(最新5篇)

发布时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外齿旅游,各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旅游论文的》,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旅游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

目前,旅游行业已经被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线旅游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线旅游行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文章中对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线旅游创新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 :

在线旅游 创新模式 开发研究

前言: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的发展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线旅游行业以网络技术为发展平台为我国旅游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目前比较流行的在线旅游行业主要有去哪儿网、携程旅游网等。在线旅游行业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会随着外界环境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对线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能够促进在线旅游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在线旅游的基本概念

在线旅游是以网络为技术依托,为满足消费者信息查询、产品预订及服务评价而建立的,涵盖了航空公司、酒店、景区、租赁公司、国内国际旅游局等旅游服务供应商及相关的搜索引擎、旅游咨询、电信运营商和社区网站等在线旅游平台,消费者能够实现在线分享旅游经验和乐趣。

二、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行业应该在为消费者提供旅游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综合性、经济性、服务性等方面发展。在线旅游企业的出现能够实现消费者提前预定旅游服务的需求,将旅游服务项目变得更加的细致化,缩短了旅游服务的周期,同时,在线旅游企业还促进了自助式旅游和商务式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旅游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的影响下,旅游中介在分工上更加专业,附加服务的质量也得以提升。旅游行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在线旅游行业作为一种网络化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促进了传统旅游行业服务方式等的变革。在线旅游具有旅游信息资源丰富、服务质量高、对旅游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等特点。

三、在线旅游行业创新模式研究—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旅游的构成主要可以分成两大模块:供应商和企业、消费者和企业,一些消费活动都使用在线支付的付款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服务行业来说,在线旅游的固定投资更少一些,现金流主要包括佣金收入、广告收入以及人工成本,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支付构成了企业的收入;消费者的消费还由供应商分配一部分。在线旅游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采用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这种经营模式为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民众基础。在线旅游企业继续对商务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有效的促进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

(一)创新途径

对商业模式进行适当的创新是为了增加在线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的创新路径,积极的构建与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将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服务传达给供应商,再向消费者提供供应商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全面、系统、高质量的服务,以实现双赢的目的。

1、保证旅游资源的实时性

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企业的利润收入,在线旅游可以凭借促销等手段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同时还应该及时的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其合理的分配到各个销售渠道中,使其附加值得以提高,以提高销售收入。旅游资源的整合应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整合方案。

2、创立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是对在线旅游进行创新的重点。电子商务平台的创立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向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合理、真实的信息,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市场调研提供一定的便利,在线旅游企业可以直接在网上做市场调研,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有助于网络分销模式的实现。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的推动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为在线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二)创新策略

1、提高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想要得到高度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此,提高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在线旅游创新模式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加大对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的研究,制定相应的使用规范,以推动在线旅游企业模式的创新。

2、对现有的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创新

对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创新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策略,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过程中,企业应该对消费者进行调研,分析最新的市场动向,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信息资源快速、准确的传送,进而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应该对信息的管理进行适当的创新,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实时性可可靠性,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相关制度,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总结:

目前,网络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趋于成熟化,在线旅游行业应该及时把握时机,尽快完成服务策略的调整,根据现代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以及网络的发展速度及时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整和整合,构建合理的商务运行模式,提高供应链的集成度,完善商务模式的运行制度,为在线旅游行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在线旅游行业健康的发展。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周玲强,冯晓虹。 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2(11)

[16] 李瑛。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 2004(04)

[17] 郑斌,刘家明,杨兆萍。 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 旅游学刊。 2008(09)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1]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3(33)

[2]程岚,段渊古,殷晓彤,孟宇轩。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03)

[3]邵春艳。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8)

[4]刘峘,江权,孙广懿。度假型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四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黎启国,郑伯红。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斌,刘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

[8]涂海丽,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4(04)

[9]邓祖涛,毛焱,梁bin.居民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北省新店镇的调查数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

[10]许子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地居民:不可忽视的目的地营销力量[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12]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许振晓,张捷,GeoffreyWall,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淼焱,张静。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卢松,杨兴柱,唐文跃。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刊。2011(08)

[16]马强,段渊古,王min.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陈亚颦,徐丽娇。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感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梁登,李明路,夏柏如,李海学,高永坡。矿业遗迹分类体系的建立[J]。现代矿业。2013(12)

[19]唐玲萍。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的地方感培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保继刚,杨昀。旅游商业化背景下本地居民地方依恋的变迁研究--基于阳朔西街的案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1]李德万,杨乐,华建民,马传亮,廖云平。重庆江合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特征及建园意义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9)

[22]张俊玲,任昭。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3]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

关于旅游论文的范文 篇四

摘要:青岛的海洋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阻碍因素,因此海洋旅游业想要继续发展,就需要发挥其海洋特色,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搞好优质化服务,以提高青岛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策略

现如今,全国上下都出现了“旅游热”现象,而旅游业的发展俨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青岛作为一个海滨城市,其旅游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作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海滨城市,青岛应该着重于海洋的开发,将其打造成为旅游名牌城市,从而促进青岛城市的经济发展。

一、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意义

海洋旅游深度开发是指在原有海洋旅游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市场所需,重新评价海洋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以及可开发利用度,不断丰富其内容,以此来创建新游玩设施以及创建新兴领域,来吸引到更多的顾客。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步,需要准确的掌握其市场动态发展,及时捕捉到更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项目做到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对海洋旅游所带来的人流、利润、信息效益都是无法估量的。

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以资源为基本条件,以市场为领导核心,依照海洋旅游的资源以及现在市场的需求,以此确认开发的发展方向。

二、青岛海洋旅游深度开发必要性

(一)海洋旅游资源具有可替代性,海洋旅游业竞争激烈

海洋旅游对于我国的沿海地带城市来说,旅游风景资源同步,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在旅游竞争中也存在着可替代性。国外比较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例如,加勒比海、巴厘岛、韩国济州岛等和国内的大连、青岛、三亚等同样都是以海洋旅游作为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极易给游客造成旅游景象雷同的效果。

近年来海洋旅游竞争越来越强烈,从如此多的海洋旅游地以及客源组合来看,青岛海洋旅游并未在竞争中有过多的优势。虽然青岛海洋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本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社会开放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缺少较近的客源市场,旅游淡旺季差距明显,对国际游客并没有强力的吸引力,而且国内同样有秦皇岛、厦门等旅游城市。因此,海洋旅游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想要突破这一恶性循环,青岛海洋旅游业就应该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创建独树一帜的海洋旅游形象,设计出独特海洋旅游的产品,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走上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道路上。

(二)发挥其海洋特色,发展海洋旅游业,对海洋旅游进行深度开发

从青岛旅游业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按照数据统计,近几年的国内外旅游人数已由423万增长到1523万人次,年增长率均为13.05%,旅游的总收入也由人民币5.68亿元连续增长到110.6亿人民币。即使这样,还是相对于落后厦门等主要旅游城市。尤其是游客的游玩天数以及人均消费,一直是停滞不前,基本保持同一水平。而同时,海外游客在青岛旅游时间远远小于在其它城市旅游时间,消费水平远低于大连等主要城市。这严重说明了青岛海洋旅游产品的单一,没有高消费的旅游设施等问题。海洋旅游深度开发的主要依据就是人员逗留天数和人均消费,因此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能够使青岛海洋旅游达到质的飞跃。

(三)旅游产品开发处在初级阶段,无完整结构

在青岛的海洋旅游中,除了观光旅游发展的'较好之外,并没有其他相关的旅游产品。从近几年来能够看出,来青岛旅游的游客基本以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为主,体育、文化等专项旅游发展速度较缓慢。传统模式的旅游线路内容单一,很多新式的景点并未出现在包价旅游线路中。海洋旅游还仅仅只限于观光阶段,大多数团队客人参观景点的停留时间较少,只是单纯的观看景点的风景,同时可供娱乐的活动项目少之又少,不能够吸引顾客的停留。海洋旅游并没有利用良好的资源,没有尽最大限度进行深度开发。

(四)旅游形象定位不准,宣传力度较小

青岛,作为海洋旅游城市,一直缺少对自身形象的准确定位。提起青岛单单只用“蓝天、大海、绿茵”这6个大字就可以概括其城市的形象,但是这并不代青岛的旅游形象。而曾经青岛市所定义的“海上城市,欧亚风情”却因为各种阻碍因素,一直都没有得以实现。因此,在游客心中,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立个性。同样是北方海洋旅游的城市,大连以自身现代化的城市风景以及广场文化而逐渐形成了以国际海洋花园名城的形象定位。由于没有准确的定位以及一定的宣传力度,青岛无法形成总体的优势,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

(五)海洋旅游规划不合理,景区布局不完整

在海滨城市中,无论是在城市规划中还是在城市建设中,都应该利用与海的关系,突出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够建设出有魅力的海滨城市。在车站,机场等主要集散地要特别突出海的特点。如果在城市的规划中,忽略了海的存在,那么整个城市会失去色彩。

从青岛在前海的分散景区能够看出海洋旅游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从而也就达不到完整的规模。从空间上可以看出,景点的区域跨度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联系以及规模,使游客形成了一览无遗的思想,从而阻碍了游客的消费。

(六)海洋旅游设施落后,管理体制混乱

海洋旅游码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集中的站点,正规码头处在偏远地区,而小艇站点虽然地理位置好,但是设施落后,没有成熟的运营形式。同时个体经营者随意拉拢游客,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使青岛的旅游形象一落千丈。而现在青岛无法提供综合设施的中高档游艇。在海洋旅游中,只有小游艇所获得经济效益比较可观。但是存在个别压价问题,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青岛海洋旅游的深度开发战略

(一)海洋旅游产品多元化和精品化相结合

海洋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与精品化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推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在大力推广的同时,展示出其独特产品。多元化是基本保证,而精品化是打造特有的品牌,两者相结合从而完善其产品结构,增加了海洋旅游的内容。

在青岛,新老城区俨然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在层次结构分明的老城区有着浓重的欧陆风情;而新城区环境优美,拥有现代建筑,无处不展现大都市的繁华。

(二)市场细分化营销网络化

以市场定位来看,青岛的海洋旅游业应该在国内市场中下手。在青岛旅游业中,国内收入一直高于国外收入。而在国际中可以看出青岛旅游起步较晚,存在低层次产品,因此缺少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在国内应该树立“想要海洋旅游,就到青岛来”的目标,建设独特的海洋旅游项目,例如创建海上运动中心以及海上体育设施,以此来吸引游客们消费。

(三)服务优质化与环境舒适化

明令禁止个体商家欺客、宰客、乱要价等现象。完善海洋旅游管理体制,建立服务监督体制,及时准确的处理游客的投诉及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向国际化标准迈进,使城市标识国家化。道路指示牌,路口引导牌不单单要有中国字,还应该相应的配上英文、日文、韩文等,减少游客迷路、走错路的现象。并且完善每个景点的解说系统,打造一个旅游咨询平台,并设立专门的客服人员。提升城市的美化、亮化力度,用宣传手法提升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青岛作为中国海洋的核心城市,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能使海洋旅游业逐渐成为青岛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青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带动青岛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出海的特色、积极开拓海洋旅游业的内在和外在,实现海洋旅游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郑健。浅论青岛旅游核心竞争力[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10).

[2] 郭先登。关于全方位发展文化旅游的研究――以青岛市为个案[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1).

[3]刘军晓。青岛鳌山湾岸线及海域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篇五

[1]赵登华。 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07年05月28日。

[2]谌强。 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9日。

[3]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06年01月04日。

[4]孔晓宁。 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xx日报海外版,2006年07月20日。

[5]张国胜。 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年第7期。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旅游论文的》,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0 3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