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论文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案例分析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案例分析论文 篇一

摘要:针对实际的政策活动中,由于政策效果的长期性、潜在性以及附带效果的存在等原因,导致政策效果评估陷入困境这种情况,要更加确定评估标准、建立评估项目、引入多元主体参与。

关键词:效果评估;困境;实现路径

英国撒切尔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私有化领域由最初的经济领域扩展到教育、卫生、住房、医疗保险、公共服务等政治和社会领域。这使得80年代英国经济逐渐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状况明显改善,政策财政赤字逐年减少出现盈余,通货膨胀率降低[1]。但是,把国有企业全盘出售形成新的私人垄断,私人垄断企业以较低的服务质量向民众索取尽可能高的价格,人民生活困难而社会矛盾尖锐。可以看到,一项政策效果的显示有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则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界定

公共政策效果即为政策执行后的对政策客体及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定义公共政策效果评估,要将其与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区别开来: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政策绩效评估则是指基于结果导向、运用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流程、相对统一的指标及标准,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性测量与分析的活动[2]。政策效果评估只是政策评估的一部分,绩效评估与效果评估也是不相同的,而学界当前对于政策效果的评估也少有涉及。

二、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困境

(一)评估标准不明

政策评估标准是政策评估者在评估过程中据以对政策方案和政策效果进行优劣判断的准则,其实质是一种价值判断[3]。效果评估标准则通常包括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前者是能够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的数量值、比率关系等一些可测量的客观指标;后者是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所坚持、依据的倾向性准则和原则,反映主体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追求[4]。实践中效果评估往往出现两种标准的失衡问题。

(二)效果自身性质

陈振明教授将政策效果分为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意外效果、潜在效果和象征性效果[3]。效果自身有长期性、隐藏性、潜在性等特征。政策常常有明显的短视效应,即其在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正向或负向效果,但更多的政策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见其成效,如对环境进行的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并不能一蹴而就,又如撒切尔夫人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政策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但是长远来看,英国人民生活愈加窘迫。

(三)政策效果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5]。外部效应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政策效果的外部效应是一种附带效果、间接性的政策效果,其存在加大了对政策效果评估的困难,主要原因是附带效果的不可量化,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的存在不可能清楚明确,因此我们很难清楚明晰地判别效果到底如何。

(四)利益相关者

政策效果评估的利益相关者大抵包括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评估推动者、评估执行者、受评估影响者等各方主体。其困境主要有:一是领导者的不重视,政府往往更加热衷于制定、宣传政策,却忽视政策效果评估[6];二是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因自身偏向于维护政策而可能会在效果评估的过程中过分夸大政策的作用;三是决策者与评估者由于自身政策立场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参考框架理解问题[7];四是评估者与实际受政策影响的人认识不同导致评估受阻,这其间又包括政策直接影响的人和间接影响的人。此外,政策与政策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确定[8]。引起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果多因、多果多因的情况在效果评估过程中难以排除,这也给评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实现效果评估的路径

(一)增强评估重要性的认识

从思想意识上巩固提高认识是实现效果评估的第一步。特别是作为国家领导核心的政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不仅要放在制定执行政策方针上,更要关注政策产生的系列效果,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政策质量的评估态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总结,收获成效、汲取经验,推动地方政府对评估工作的重视,从而自上而下地促进全国性的效果评估。当然,普及政策评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了意识的支持还要实践的助推。

(二)评估标准:事实与价值标准

坚持事实标准,用经济学知识对政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政策执行结果对政策制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反映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产出。但同时,价值标准是评估标准中绝不可抛弃甚至应给与更多关注的内容,包括公平性、回应性、充足性等,政策是否有利于人民、政策是否惠及一般民众、政策是否对群众的迫切需求做出了回应,这些都应该是在评估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建立评估项目

“项目建立起一种手段-目的的关系,借此可以打造问题的初始条件和导致变化的未来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链’”[9]。为了长期而有效地掌握政策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估,需要构建评估项目,即针对某一政策进行立项研究,设置独立的评估机构、制定评估过程规范和原则、配备相应的专业评估人员、以预先设定的评估标准,长期动态地实地考察情况,寻找“因果关系链”。

(四)多元主体参与

提倡公民参与、社会媒介、社会组织等的参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评估是适应当代公共行政民主理念的必然趋势,罗森布鲁姆将“代表性”作为衡量政策评估的一大标准,斯图亚特。内格尔从政策过程评估的角度提出了“公众参与度”大标准[10]。同时,公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热情已经觉醒,参政议政的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拓宽公众参与政策效果评估的渠道并给与法律保障,建立政府与公民互动的评估机制,接受公民的监督、批评和信息反馈。

参考文献:

[1]李俊江。英国公有企业改革的绩效、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3)。

[3]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润泽。形式、事实和价值: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三个维度[J]。湖南社会科学,2010.

[5]高培勇编,公共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申喜连。试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境及制度创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36(5)。

[7]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谢明编。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9]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张为波,张鹏。试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5)。

案例分析论文 篇二

摘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出了某一类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实证性跟踪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失败 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组织与文化背景不同的组织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员工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员工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现象一旦发生,就会对组织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组织绩效。

一、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案例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中午,河南财专外经系教师甲把接外教时需要交付外籍教师的资料(课程表、学校班车时刻表、桃李园附近地图和新校区地图)交给教师乙,嘱咐教师乙在经过老校区时让司机停下车把班车停车点指给外教看,并嘱咐外教班车可能停在家属院门口也可能停在门后面的路上也可能停在操场里,到宾馆后先要让外教把护照交给前台扫描后还给外教,跟前台要上网号,签下自己的名字,留下自己的电话,要教外教开门、取电、开灯、用上网号上网,并记下房间号告诉教师甲。

2011年12月4日星期天,河南财专外经系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市场营销课外籍教师Clare Hawkins乘坐CZ3116航班于中午12:00抵达郑州。外经系派出教师乙与司机丙赶赴机场接机。14:43,教师乙给教师甲发短信:“一切都安排妥当!”教师甲回复:“好,辛苦了啊,在哪个房间?”教师乙回复:“407。”

次日下午1点20分左右,河南财专外经系市场营销教师丁打电话给教师甲说在班车上没看到Clare。教师甲打电话给教师乙问是否按要求去做。教师乙说汽车没走农业路,走的丰产路,他给Clare说了一下出了桃李园往右拐,到路口再往右拐就到了。教师甲给教师戊打电话说明情况,教师戊碰巧带着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去看老校区和桃李园,正在桃李园呆着。教师甲嘱教师戊一会儿走农业路如果碰到Clare把她捎到新校区。过了一会儿教师戊看到有女外宾走进桃李园,便问了一下,果然是Clare。原来Clare不知道到底在哪等车,宾馆服务员出于好心,问了一下,认为Clare找公交车站,让她去了丰产路。Clare上了另一个学校的班车,却被人家给赶了下来。她只能又回到桃李园。

晚上,外经系招待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专业课教师Mike Hulks和Clare。结束后教师甲与教师乙送三位外教回住处。教师甲提出带Clare再看一下班车停车点,Clare说不用了,教师戊已经指给她看了。教师甲坚持要再让她看一下顺路送她回桃李园,Clare说她和Rachel有很多事要谈,不便久等。教师甲就要求Clare把桃李园附近的地图找来在地图上指给她看。Clare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教师甲要求Clare把教师乙给她的资料袋拿过来。四份资料都在资料袋里,Clare只在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

二、案例分析

此次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有六:

一是教师甲事前只是嘱咐教师乙如何做。信息的接收者对这种口头上的嘱咐可能会不放在心上,也可能会忘记。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重要的信息,为了让信息的接收者能够重视起来并记住,既需要口头上强调,又需要做好书面的指导。

二是教师乙信息反馈不准确。在教师乙把外籍教师安排到宾馆之后,给教师乙的信息反馈是“一切安排妥当!”,并没有告诉教师甲没有按他的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她看,也没有按照教师甲的要求把外籍教师的房间号告知教师甲。信息反馈准确与否,对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都很大,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也很大。

三是教师乙未按教师甲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外籍教师看,而只是口头上说了一下,而且说的也不清楚。对一个初到异国的人来讲,有关地点的事项,最好亲自带她看看,因为一个陌生的城市对她来讲是不会那么容易就了解的。

四是语言存在障碍。该外籍教师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而宾馆服务员的英语也不够好,所以就认为她要找公共汽车站,结果就指错了路。语言不通是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一大障碍。

五是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外籍教师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而地图就在教师乙交付给外籍教师的资料袋里,而且外籍教师只在学校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而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足以看出该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中方交付给她的地图上清楚地标着班车停车点在哪、桃李园在哪、丰产路在哪、东三街在哪、农业路在哪,如果外籍教师看了地图,定然不会跑到跟班车停车点所在方向截然相反的丰产路上去。

六是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没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也不会出现外教找不着班车停车点的情况。

三、所有可选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可选对策:

第一,教师甲不但要在口头上安排工作内容,又要做好书面的指导。可以采取如下表格作为管理工具帮助教师乙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教师乙要客观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不要主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教师乙在工作结束后,要把上表交给教师甲,以便让教师甲知道哪些工作可能做得不到位,从而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第三,提高宾馆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如果宾馆服务员的英语足够好的话,就不会把学校班车停车点理解成公共汽车站,就不会指错路。

第四,外籍教师来中国出差前,外方需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汉语培训。如果外籍教师稍微会一些生活中必需的汉语的话,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五,外籍教师需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如果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的话,她很容易就能找到班车停车点。

第六,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外教也能很容易就找着班车停车点。

四、最优对策

结合工作实际,以上可选对策中,对策三、四的可行性不是太大;而对策一、二和对策五可以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方案,就是教师乙以外经系专业课外教接待(送行)工作检查清单作为工具,按照要求去做,对外教强调所交付资料的重要性并如实汇报工作情况。而这一工作方案和对策六不是平行的关系,采用这一工作方案就无需采用对策六,而采用对策六必须有对策一的支持,所以从人力成本考虑,笔者认为由对策一、二和对策五综合形成的工作方案是最优对策。

五、最优对策应用效果

河南财专外经系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专业课外籍教师行程表如下:

其中Mike Hulks由教师甲接待,教师甲有5年的接待外籍教师的经验,没有出错;案例中的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接待Clare Hawkins的过程中,教师乙没有很好的接待经验,是河南财专搬到新校区后第一次接待外教;以后各次接待均由教师甲按照最佳对策安排执行工作,未再出现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9

[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3]Business Communications Student Manual[M]。Victoria University, Australia, October 2004

案例分析论文 篇三

摘要: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西方国家颇为重视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在法学教育中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引起了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解读

案例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对各层次属性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学概念,也反映出对该教学法不同的认识程度。

大多数对案例教学的界定着眼于它的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并写出有关案例分析报告。”[3]这些界定对案例教学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强调,侧重面不一样。

下面是一则比较完整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它也代表本研究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

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商法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中国高校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还是有其优越性的,如传授的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作笔记和掌握。但是,讲授式方法存在着其特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主要是书本法律知识和经过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具体、充分地讨论实际案例。虽然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式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局面。但在这方面我们同其他国家相比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商法》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单调的法律条文和基本概念众多,专业性强,内容庞杂,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商法》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国际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于国际商事交往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式的理论知识,却难以获得运用该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由教师事先选择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个具体案例开展的分析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便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学会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一个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团体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单个人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中很难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专业知识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应该会涉及很多问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部分的内容去分析整个案例,必须对学习的整体内容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前后融通、综合运用。所以,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将课程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系统化方面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选择典型的案例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所选用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教师应精选并提炼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现实典型判例充实国际商法案例库,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也应特别注意选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应注意及时更新案例

国际商法的案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国际贸易活动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适应国际商法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需要。

(四)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5]。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案例教学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

总而言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在国际商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 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xx,(2):38-39.

[2] 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6(8):44.

[3] 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6):13.

[4] 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增刊:98-99.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1.

案例分析论文 篇四

摘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出了某一类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实证性跟踪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失败 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组织与文化背景不同的组织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员工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员工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现象一旦发生,就会对组织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组织绩效。

一、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案例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中午,河南财专外经系教师甲把接外教时需要交付外籍教师的资料(课程表、学校班车时刻表、桃李园附近地图和新校区地图)交给教师乙,嘱咐教师乙在经过老校区时让司机停下车把班车停车点指给外教看,并嘱咐外教班车可能停在家属院门口也可能停在门后面的路上也可能停在操场里,到宾馆后先要让外教把护照交给前台扫描后还给外教,跟前台要上网号,签下自己的名字,留下自己的电话,要教外教开门、取电、开灯、用上网号上网,并记下房间号告诉教师甲。

20xx年12月4日星期天,河南财专外经系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市场营销课外籍教师Clare Hawkins乘坐CZ3116航班于中午12:00抵达郑州。外经系派出教师乙与司机丙赶赴机场接机。14:43,教师乙给教师甲发短信:“一切都安排妥当!”教师甲回复:“好,辛苦了啊,在哪个房间?”教师乙回复:“407。”

次日下午1点20分左右,河南财专外经系市场营销教师丁打电话给教师甲说在班车上没看到Clare。教师甲打电话给教师乙问是否按要求去做。教师乙说汽车没走农业路,走的丰产路,他给Clare说了一下出了桃李园往右拐,到路口再往右拐就到了。教师甲给教师戊打电话说明情况,教师戊碰巧带着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去看老校区和桃李园,正在桃李园呆着。教师甲嘱教师戊一会儿走农业路如果碰到Clare把她捎到新校区。过了一会儿教师戊看到有女外宾走进桃李园,便问了一下,果然是Clare。原来Clare不知道到底在哪等车,宾馆服务员出于好心,问了一下,认为Clare找公交车站,让她去了丰产路。Clare上了另一个学校的班车,却被人家给赶了下来。她只能又回到桃李园。

晚上,外经系招待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专业课教师Mike Hulks和Clare。结束后教师甲与教师乙送三位外教回住处。教师甲提出带Clare再看一下班车停车点,Clare说不用了,教师戊已经指给她看了。教师甲坚持要再让她看一下顺路送她回桃李园,Clare说她和Rachel有很多事要谈,不便久等。教师甲就要求Clare把桃李园附近的地图找来在地图上指给她看。Clare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教师甲要求Clare把教师乙给她的资料袋拿过来。四份资料都在资料袋里,Clare只在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

二、案例分析

此次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有六:

一是教师甲事前只是嘱咐教师乙如何做。信息的接收者对这种口头上的嘱咐可能会不放在心上,也可能会忘记。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重要的信息,为了让信息的接收者能够重视起来并记住,既需要口头上强调,又需要做好书面的指导。

二是教师乙信息反馈不准确。在教师乙把外籍教师安排到宾馆之后,给教师乙的信息反馈是“一切安排妥当!”,并没有告诉教师甲没有按他的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她看,也没有按照教师甲的要求把外籍教师的房间号告知教师甲。信息反馈准确与否,对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都很大,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也很大。

三是教师乙未按教师甲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外籍教师看,而只是口头上说了一下,而且说的也不清楚。对一个初到异国的人来讲,有关地点的事项,最好亲自带她看看,因为一个陌生的城市对她来讲是不会那〈WWW.CHAYI5.COM〉么容易就了解的。

四是语言存在障碍。该外籍教师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而宾馆服务员的英语也不够好,所以就认为她要找公共汽车站,结果就指错了路。语言不通是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一大障碍。

五是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外籍教师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而地图就在教师乙交付给外籍教师的资料袋里,而且外籍教师只在学校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而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足以看出该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中方交付给她的地图上清楚地标着班车停车点在哪、桃李园在哪、丰产路在哪、东三街在哪、农业路在哪,如果外籍教师看了地图,定然不会跑到跟班车停车点所在方向截然相反的丰产路上去。

六是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没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也不会出现外教找不着班车停车点的情况。

三、所有可选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可选对策:

第一,教师甲不但要在口头上安排工作内容,又要做好书面的指导。可以采取如下表格作为管理工具帮助教师乙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教师乙要客观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不要主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教师乙在工作结束后,要把上表交给教师甲,以便让教师甲知道哪些工作可能做得不到位,从而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第三,提高宾馆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如果宾馆服务员的英语足够好的话,就不会把学校班车停车点理解成公共汽车站,就不会指错路。

第四,外籍教师来中国出差前,外方需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汉语培训。如果外籍教师稍微会一些生活中必需的汉语的话,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五,外籍教师需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如果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的话,她很容易就能找到班车停车点。

第六,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外教也能很容易就找着班车停车点。

四、最优对策

结合工作实际,以上可选对策中,对策三、四的可行性不是太大;而对策一、二和对策五可以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方案,就是教师乙以外经系专业课外教接待(送行)工作检查清单作为工具,按照要求去做,对外教强调所交付资料的重要性并如实汇报工作情况。而这一工作方案和对策六不是平行的关系,采用这一工作方案就无需采用对策六,而采用对策六必须有对策一的支持,所以从人力成本考虑,笔者认为由对策一、二和对策五综合形成的工作方案是最优对策。

五、最优对策应用效果

河南财专外经系20xx-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专业课外籍教师行程表如下:

其中Mike Hulks由教师甲接待,教师甲有5年的接待外籍教师的经验,没有出错;案例中的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接待Clare Hawkins的过程中,教师乙没有很好的接待经验,是河南财专搬到新校区后第一次接待外教;以后各次接待均由教师甲按照最佳对策安排执行工作,未再出现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9

[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4

[3]Business Communications Student Manual[M]。Victoria University, Australia, October 20xx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案例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3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