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小论文 勾股定理小论文100字(优秀4篇)

发布时间: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勾股定理小论文 勾股定理小论文100字》,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勾股定理小论文(精 篇一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多媒体动画展示,米老鼠来到了数学王国里的三角形城堡,要求只利用一根绳子,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方可入城,这可难坏了米老鼠,你能帮它想办法吗?预测大多数同学会无从下手,这样引出课题。只有学习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后,大家都能帮助米老鼠进入城堡,我认为:“大疑而大进”这样做,充分调动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动漫演示,又有了很强的趣味性,做到课之初,趣已生,疑已质。

本环节要围绕以下几个活动展开:

1、算一算: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长。

1a=3b=42a=5b=123a=2.5b=64a=6b=8

2、猜一猜,以下列线段长为三边的三角形形状

13cm4cm5cm25cm12cm13cm

32.5cm6cm6.5cm46cm8cm10cm

3、摆一摆利用方便筷来操作问题2,利用量角器来度量,验证问题2的发现。

4、用恰当的语言叙述你的结论

在算一算中学生复习了勾股定理,猜一猜和摆一摆中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在问题1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推测和猜想,这样分层递进找到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面向不同层次的'每一名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最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得到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整个过程的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小组活动中,倾听意见,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摆一摆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

2)是否清楚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关系是因,直角三角形是果。既先有数,后有形。

3)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归纳能力。

八年级正是学生由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过渡的重要时期,多数学生难以由直观到抽象这一思维的飞跃,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不同于以往的几何图形的证明,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才能完成,而构造直角三角形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直接抛给学生证明,无疑会石沉大海,所以,我采用分层导进的方法,以求一石激起千层浪。

1.三边长度为3cm,4cm,5cm的三角形与以3cm,4c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2.△abc三边长a,b,c满足a2+b2=c2与a,b为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何关系?试说明理由?

为了较好完成教师的诱导,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给学生在组内交流个别意见的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指导与帮助,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小组成果,取得阶段性成果再探究问题2.这样由特殊到一般,凸显了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亲自体验参与发现创造的愉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勾股定理小论文(精 篇二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及一般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用前面学习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全等证明逆定理是本节课的关键步骤,同时本节课又丰富了三角形的性质,是后面几何问题的基础理论性知识。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处于由几何内容的初级向高级行进的过程。他们的几何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对几何题目具有一定的分析、想象、概括能力,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和探求欲。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能力的不成熟,教学中鼓励与引导并重。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应用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理解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关系及二者真假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得出猜想、推理证明的过程,提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几何的魅力。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以适量的教师讲解和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采用复习旧知与创设情境相结合的导入方式。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复习勾股定理并明确其题设和结论,为后面提出逆命题、逆定理做铺垫。接着提问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三角尺或量角器。此时我会要求学生不能用绳子以外的工具,借助学生的困惑,给出古埃及人利用等长的3、4、5个绳结间距画直角三角形的情境。以古埃及人所用方法中蕴含何道理为切入点引出课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奠定好基础,同时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好地展开教学。

(二)讲解新知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新授环节。

请学生思考3,4,5之间的关系,结合勾股定理的学习经验明确

出示数据2.5cm,6cm,6.5cm,请学生计算验证数据满足上述平方和关系,并画出相应边长的三角形检验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将三边换成其他满足上述平方和关系的数据,如4cm,7.5cm,8.5cm,画出相应边长的三角形检验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在得到肯定结论后,引导学生基于以上例子大胆猜想得出命题。

勾股定理小论文(精 篇三

时光稍纵即逝,转眼间一个新的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已逝的教学时光,可谓百味俱全,其间有一节课我上得最投入、最值得回忆与反思。

记得那是期末的展示汇报课,(主任说可能会有校外的教师来听课。)我当时很有压力,晚上也难以入睡。我选的是《勾股定理》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反复研究了去洋思学习的一些记录,努力用新理念新手段来打造我的这节课。当我满怀信心地上完这节课时,我心情愉悦,因为我教态自然得体,与学生合作默契,基本上获得了教学的成功。

1、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勾股定理”这节课中,一开始引入情景:

平平湖水清可鉴,荷花半尺出水面。

忽来一阵狂风急,吹倒荷花水中偃。

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翁始发现。

花离根二尺远,试问水深尺若干。

知识回味:复习勾股定理及它的公式变形,然后是几组简单的计算。

2、走进生活:以装修房子为主线,设计木板能否通过门框,梯子底端滑出多少,求蚂蚁爬的最短距离,这些都是勾股定理应用的典型例题。

3、名题欣赏:首尾呼应,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1141-1225年)提出的“荷花问题” 比我国的“引葭赴岸”问题晚了一千多年。“引葭赴岸”问题,是我国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道名题。《九章算术》约成书于公元一世纪。该书的第九章,即勾股章,详细讨论了用勾股定理解决应用问题的方法。这一章的第6题,就是“引葭赴岸”问题,题目是:“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荷花问题”的解法与“引葭赴岸”问题一样。它的出现却足以证明,举世公认的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传入了印度。《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定理应用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之广,解法之精巧,都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为推动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知识。

4、在教学应用勾股定理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即折竹抵地问题。并且将问题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将问题形象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实际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又鼓励了学生能够看到身边的数学,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5、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历史,并且推荐了一些网站,让学生下课之后进行查阅、了解。这是为了方便学生到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知识宝藏,利用网络检索相关信息,充实、丰富、拓展课堂学习资源,提供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选择、整理、重组、再用这些更广泛的资源。这种对网络资源的重新组织,使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由窄到宽,有力的促进了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还让他们有了怎样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就达到了新课标新理念的预定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能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渗透数学思想给解题带来的便利;感受人类文明的力量,了解勾股定理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先激发兴趣,再合作交流,最后展示成果的自主学习。这堂课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有利于创设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把数学课堂转为 “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不足之处: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讨论气氛不够活跃;计算不熟练,书写不规范。

勾股定理小论文(精 篇四

本课时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4章第二节内容,是在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对勾股定理的应用之一。 勾股定理是我国古数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勾股定理为我们提供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间的数量关系,它的逆定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三角形是否属于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也是判定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了解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正确使用。

教学关键:在现实情境中捕抓直角三角形,确定好直角三角形之后,再应用勾股定理。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置如下: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ab等于4厘米,底面周长等于20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c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课本p57图14.2.1)

①学生取出自制圆柱,,尝试从a点到c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思考:那条路线最短?

②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c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得对吗?

③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c点处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思路点拨:引导学生在自制的圆柱侧面上寻找最短路线;提醒学生将圆柱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两点之间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兴趣高涨,气氛异常的活跃,他们发现蚂蚁从a点往上爬到b点后顺着直径爬向c点爬行的路线是最短的!我也意外的发现了这种爬法是正确的,但是课本上是顺着侧面往上爬的,我就告诉学生:“课本中的圆柱体是没有上盖的”。只有这样课本上的解答才算是完全正确的。例2.(课本p58图14.2.3)

思路点拨:厂门的宽度是足够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观察当卡车位于厂门正中间时其高度是否小于ch,点d在离厂门中线0.8米处,且cd⊥ab, 与地面交于h,寻找出rt△ocd,运用勾股定理求出2.3m,cd= = =0.6,ch=0.6+2.3=2.92.5可见卡车能顺利通过 。详细解题过程看课本 引导学生完成p58做一做。

1、课本p58练习第1,2题。

2、探究: 一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是否能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紧紧抓住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透勾股定理的具体应用,那样就能很轻松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课本p60习题14.2第1,2,3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勾股定理小论文 勾股定理小论文100字》,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0 3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