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论文【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随着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商品国际化革命、信息产业化革命的推进,许多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必将产生一次生物技术革命,而这一革命的主战场就是农业。现代生物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的营养品质。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基因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即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技术,设计好不同来源的基因顺序,在体外成功构建杂交DNA分子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表现出人们需要的表现型,产生出人们需要的物质。在农业领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优质、高产、抗性强,还可获得畜、禽新品种及具有特殊作用的动、植物。例如,经过7年的努力攻关,2011年胜利突破了大面积示范(即6.67hm2示范)平均产量为13500kg/hm2的超级杂交稻第3期目标,达到了13899kg/hm2[1];运用转基因技术将相应的基因导入油菜中有望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油菜新品种[2];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农作物能够不受除草剂的影响,目前已生产出多种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应用广泛[3]。

1.2细胞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细胞工程是指在体外培养细胞,以改变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为目的将不同作物或动物进行细胞杂交,使植物或动物个体繁殖速度加快,以获得优良品种或新品种及某些具有特殊作用的物质的一门技术[4]。细胞工程技术在植物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应用较多,如可以将马铃薯细胞和番茄细胞进行杂交,可获得上结番茄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将豆科植物与向日葵进行细胞杂交,可培育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向日豆”[5]。

1.3发酵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利用微生物具有的特殊作用生产出对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将微生物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的一门新的技术。发酵工程主要可应用在农业领域的2个方面,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果酒、茯砖茶、食醋等;二是生产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茯砖茶的制作过程中就运用到了发酵工程技术,通过调控渥堆时间、使用接种剂、发酵剂等方法可以改进茯砖茶的加工工艺,进而可生产出“金花”饱满、品质优良的茯砖茶。

1.4酶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酶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酶工程可应用在农业领域中的制酒、制酱等方面。例如,随着我国粮食的不断增产,一些地区出现了粗粮过剩的问题,需要解决粗粮的淀粉利用。解决办法之一是生产葡萄糖,但由于葡萄糖甜度不大,难以在市场上应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运用酶工程技术的手段,将葡萄糖转变为甜度大的果糖,果糖不仅比葡萄糖甜度大,其比蔗糖的甜度还高50%以上。

2、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1微生物肥料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是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殊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该种肥料可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6]。生物肥料的定义分为2个方面,从狭义上讲,生物肥料就是指微生物肥料,是由具有特殊作用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活性高。施入该种肥料能够产生活性物质,能够增加作物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作物的生长环境变得更好,使作物生长更优、产量更高。从广义上讲,生物肥料泛指各种具有特定肥效的生物制剂,包括特定的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此种生物体不限定,既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7-8]。

2.2生物肥料的应用优势

微生物肥料具有其他化肥和农药没有的优势,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目前微生物肥料已应用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9-10]。微生物肥料本身无毒害作用,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同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因而可节约农民的施肥成本。此外,微生物肥料还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营养流失和富营养化的产生,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化利用。

2.3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

目前,微生物肥料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也得到了农民以及社会的逐步认可。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理想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但是如何合理的使其替代化肥并更稳定地发挥其生态作用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生物技术论文 篇二

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和实践

生物技术论文摘要

【摘要】 毕业论文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断下滑。本文结合笔者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对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参考。

生物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技术 选题 扁平化学习

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的检验,也是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具有其它教育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生物技术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毕业论文的完成往往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完成通常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1]。最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从大四上学期就开始奔波于各个城市参加求职面试。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许多学生通过复制、粘贴的办法,拼凑出一篇论文,甚至通篇抄袭,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断下滑[2]。如何指导毕业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已经成为摆在生物技术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指导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作为切入点,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 选题是关键

1.1 尽早确定论文题目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多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开始。调查表明,学生更认同从大三开始确定论文题目,因为大四学生要面临考研、面试、实习等多方面的压力,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完成实验和撰写论文[3]。我校的做法是,向大三学生公布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指导老师。学生和老师确定指导关系后,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或者由指导老师为学生确定论文题目。确定题目之后,学生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学习要用到的实验技术,这就为他们完成实验,撰写论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2 选题依托科研项目

学校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经费少,完成实验操作的试剂、耗材的费用往往要远远高于论文经费。特别是目前很多论文都要做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试剂都比较昂贵,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毕业论文所需。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指导老师可以将自己科研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工作安排给学生来做。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毕业论的经费问题,另一方面减轻了指导老师的工作负担。另外,由于学生的实验结果会影响整个课题的进展,指导老师必然会加强对学生实验技术的培训,对学生严格要求,从而保障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1.3 因材施教

学生临近毕业,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同学选择考研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则直接就业。考研的同学往往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扎实,为了研究生复试有突出的表现,同时为以后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基础,他们通过做实验完成毕业论文的意愿比较强,希望通过毕业论文来锻炼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对于这些同学,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可以选择系统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端正科研态度。在设计实验流程时,可以根据需要多设置几个检测项目,从而让学生熟悉多种实验技术,同时增加论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于找工作的同学,由于他们要经常参加各类面试,面试通过后,公司还要求他们尽快进入实习期,导致他们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所需实验操作,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一篇综述。撰写综述并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一篇高质量的综述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掌握该领域发展的进程和前沿,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查找相关文献,完成综述的写作,同时不耽搁学生的求职。

2 扁平化学习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由多学科综合的新兴科学,就生物科学而言,它包括了微生物、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学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挂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生物物种伦理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思。

关键词:生物技术;伦理问题;思考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深远。而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已成为世界的焦点议题。如何合理的应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和社会,是众多学者和科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生物技术的发展至今已经揭示了许多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但生命现象极其复杂,目前仍有许多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在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组织工程等研究和实际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成果。

(一)克隆技术。克隆原意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克隆技术首先用于动物,动物克隆就是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由动物细胞产生的遗传形状相同的动物个体。克隆羊多莉是首例克隆成功的动物。动物克隆为我们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妙及人类的自我认识展现了全新的视野。

(二)胚胎干细胞。干细胞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干”作用的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分为三大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之所以全能,是指它可以分化成人体全部细胞类型,进而构建心、肝、肾、肺等多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全能干细胞再进一步分裂、分化中又形成了各种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是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三)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以这种生物为原料,加工出来的食品都被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在欧美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资料表明,在欧洲,玉米钻心虫每年要毁坏4000万吨玉米,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但是如果把分离出来的抗钻心虫基因植入玉米中去,就可培育出抗虫害的玉米,这种玉米就是转基因食品。

二、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

(一)关于克隆人的争议。从“多莉”羊的克隆成功,待几年来其他克隆动物的尝试,克隆技术正不断发展。目前科学界把对人体的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科学界和伦理界对治疗性克隆普遍支持。但生殖性克隆,即克隆完整的人则遭到很大的抵制。克隆人给伦理道德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乃至颠倒,进而冲击传统的家庭观以及权利与义务观。

(二)胚盘干细胞研究中的生命伦理问题。由于胚盘干细胞的制备是离不开人类卵子、胚盘以及克隆技术的,而卵子与胚盘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宗教界被视为是生命的起源,与活着的婴儿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在许多国家是被严格禁止的。坚持认为可以用人类胚胎做实验的人认为:

1、早期胚胎仅是一团细胞,尚难称其为人的一条生命,从胚泡内细胞培养成人的胚胎干细胞,并没有杀死细胞,只是改变细胞的命运;

2、培养胚盘干细胞是用于治疗现在还无法治愈的组织坏死性疾病,让病人恢复健康,完全是合乎人类伦理道德。

(三)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对转基因食品发展有两种态度:支持者极力宣传其带给人类充足的粮食和新型抗病虫策略;反对者则强调人为地用基因技术改变神武,会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基因表达调控是个复杂的生命现象。目前,人类对基因的活动实施了解还不够透彻,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中组后的结果。1993年英国的一份报告列出了一些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应用的来努力方面的主要担忧:

1、人类基因转入食品动物,如将人类基因因子与凝血的蛋白质的基因转入绵羊中;

2、某些宗教团体禁止食用的动物基因转入他们通常食用的动物中,这可能触怒犹太人和穆斯林,列入将猪的基因转入绵羊;

3、动物基因转入植物中,可能会引起一些素食者的特别关注。

三、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存在的伦理问题对策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发人深思。为了促进生物技术的和谐发展,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科学预言,21世纪是生物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普及大众伦理学知识尤为重要,设置伦理学咨询机构,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伦理学知识,增强大众的伦理学意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伦理水平。同时,我们还应改变传统伦理观念,发展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总体上,生命伦理学应和国际生命伦理学保持一致,但又要保持中国的特色。另外,培养生命伦理专业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局面。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任道重远,生命伦理学人才匮乏问题需要解决,设置生命伦理学专业,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势在必行,特别应注重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

四、结语

现代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再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导致的伦理问题尤其受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的发生,并应用学习的科学知识尽力将其引导到好的方面发展。因此,我们任道而重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实惠。

生物技术论文 篇四

GTR技术在根尖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技术论文摘要

膜技术的应用对根尖病变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在植骨术中没有显著意义,但是ADM的应用能否提高成骨速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生物技术论文内容

关键词:GTR技术在根尖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根尖周病变造成的根周骨缺损 是患牙后期修复与充填的禁忌之一,良好的根管治疗对于复杂的根管外形及多个副根管周围的病变所造成的骨缺损,并不能有效的恢复根周骨组织,而骨和骨代用品移植的疗效也不能让人满意,在国外有大量应用膜技术治疗根尖病变的研究,但其对根尖外科术后的骨愈合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膜技术在根尖病变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对根尖外科手术后骨愈合是否有积极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02月,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牙体牙髓科、特诊科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年龄不限;无全身系统病史,口腔卫生良好,病变区无明显咬合紊乱及外伤史。植骨材料选用天津瑞达国际产异体骨诱导活化材料(OAM),胶原膜应用福建博特BME-10X胶原膜及北京清源伟业脱细胞真皮基质(ADM)

(二)实验对象纳入条件

完善的RCT(根管治疗)、根尖仍然有较大骨缺损的单根牙,牙周探�不能表明根尖病变与牙周有交通,PD≤4mm生物论文,病变大小介于4~10mm间。根尖对应牙槽脓肿、瘘管持续4周以上(RCT后)。骨缺损局限在根尖区,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盖,有完整的舌侧骨皮质

病例分组

实验组:GTR(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植骨;

对照组:植骨术;

手术方法

牙周手术准备,位于根尖处行半圆或三角切口,术中根尖部截根约1.5-2mm去除病变根尖,如有病变位于根尖以上、以该区域对应根尖处为截除位置, 已形成根端囊肿者完整摘除,根尖外科用反光镜下预备根管,反复用庆大霉素液冲洗,银汞充填材料进行倒充填。植入人工骨OAM,在膜治疗组于人工骨表面覆盖可吸收膜(BME-10X或OAM)。术后加压包扎,服用抗生素一周以防治感染,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检查临床情况,拍摄x线片检查骨愈合情况。

统计方法:数字化成像术前后对比

(三)结果

共收集病例46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24名,术中应用膜技术的为(BME-10X者8例、ADM8例)14名,其余为对照病例,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 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显示根周骨质缺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术后6个月比3个月的骨缺损修复均有明显增加,且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表现上,患牙的松动度和瘘管情况都显著改善, 但两组间对比未得出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实验组中,应用ADM组较BME-10X应用病例者成骨时间及骨密度有所不同,ADM应用者成骨时间短,与周围骨密度相近时间短。

(四)讨论

膜技术最早应用于牙周病所致骨缺损的牙齿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Parashis等对膜技术在牙周病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中,通过数字成像硬组织的改变的评价,认为引导性组织再生的治疗中使用生物性可吸收膜可明显改进骨内袋缺损 [1]。Sallum通过动物试验评价膜技术对牙周病损治疗的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在降低牙龈上皮退缩和促进结缔组织增生方面生物性可吸收膜有积极作用,但是没有发现在骨反应方面有差异【2】。Mastromihalis 等应用膜技术在根尖病变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3】。通过本研究对根尖手术中骨移植和引导组织再生治疗后根尖和牙周的愈合的术后12个月后的随访发现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治疗根尖病损的应用中得到了根尖和牙周的良好治疗效果,并做为根尖外科的附加治疗手段。对使用或者不使用引导性生物吸收膜进行的根尖手术的研究中,通过测量根尖周骨组织密度的改变,来评价不同时期根尖手术的骨缺损治愈率。对46例非手术的根管治疗失败,并且有根尖病变的患者进行根尖手术。研究对象的骨缺损局限在根尖区生物论文,冠方牙根的表面完全被骨覆盖,有完整的舌侧骨皮质。用数字化成像和可提供数字化评价骨愈合的骨密度测量率来对比术后即刻成像和3,6,12个月复查时的成像。结果显示在使用引导性可吸收膜和不使用膜的病例间愈合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应用不同的膜技术,Simion M【5】与Edward B【6】研究发现,ADM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牙槽骨的再生。Froum S【7】实验结果显示无论骨替代材料是什么,用ADM比用聚四氟乙烯膜均有利于骨愈合。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和一些国外学者相似的研究结果,即可吸收膜的应用并不能显著提高根尖病变的骨愈合,但这一结果因为试验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对根尖病变大小的测量中,虽然采取x线片密度目测及减影,但对形成骨密度及成骨速率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测量方法,其在临床中亦无实际的临床价值,但仍可做动物试验予以证实。应用ADM亦显示获得的成骨量及成骨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ADM作为新兴的膜替代品,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

膜技术的应用对根尖病变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在植骨术中没有显著意义,但是ADM的应用能否提高成骨速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生物技术论文文献

1.Parashis A, Andronikaki-Faldami A, Tsiklakis K et al, Clinicalapplication of a new bioresorbable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device: caserepor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Aug;18(4):389-402.Sallum EA, Sallum AW, Nociti FH Jr et al, New attachment achieved by guidedtissue regeneration using a bioresorbable polylactic acid membrane in dogs. Int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Oct;18(5):502-510.

3.Mastromihalis N, Goldstein S, Greenberg M et al, Applications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in endodontic surgery. N Y State Dent J. 1999May;65(5):30-2.

5.Simion M, TrisiP, Piattelli A. Vertical ridge augmentation using a membrane techniqueassociated with ossointegrated implants.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1994,14:496-511.

6.EdwardB,Fowler,Lawrence G.Breault.Ridge Augmentation with a Folded Acellular DermalMatrix Allograft:A Case Report[J]。J Contemp Dent Pract,2001,2(3):31-40。

7.Froum S,ChoSC,Elian N,et al.Extraction sockets and implantation of hydroxyapatites withmembrane barriers:a histologic study.Implant Dent,2004,13:153-164.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简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预防、诊断、药物制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从该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发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领域;实际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最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医学领域,也是现在这种技术在应用上发展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这种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被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之中。

1、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

这种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生物组织、细胞的特性的利用进行加工生产的技术。其主要包括基因、细胞、发酵以及蛋白质工程等[1]。这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逐渐运用到各个领域。其中最为主要的应用就是在医学领域。

2、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检测和净化。现代生物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对预防医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如生物农药和肥料的生产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基因探针能够对病毒含量进行快速的检测、基因跟踪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流行病的产生。其次是对传统疫苗的改造。传统的疫苗主要是对活的致病物质进行毒性消除或减弱,这在医学中的应用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以生物技术为基础进行的疫苗研发,也就是核酸疫苗。这种疫苗是将与免疫原相关的基因复制到真核质粒的表面上,然后通过重组的DNA对动物进行注射,从而使动物体内的产生抗生抗体,从而使其能够激发免疫反应,进而达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通过生物技术应用而产生的核酸疫苗具有高效性、安全性以及便于运输等优点,因此受到医学领域的关注,并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在诊断医学中的应用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诊断医学中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使通过这种技术产生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治疗。对其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现代分子诊断技术以及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等。首先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既可以进行遗传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产前诊断。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早的发现疾病,从而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目前常用的现代分子诊断技术方法包括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生物芯片技术等。通过对遗传病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用于很多遗传病的检测过程,从而使遗传病的防止和治疗更加有效目前,我国尚未有较成型的基因芯片问世,但据悉已有几家单位组织人力物力从事该技术的研制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其在乙肝、艾滋病的诊断上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效果[3]。

4、在药物制造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与过去的化学制药比较,其有着针对性强、疗效更好以及副作用较小等优势,并且能够对蛋白质药物充分的改造,在提高其药物的疗效的同时还能对其毒性降低,从而使药物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并能使有效生物的活性物质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系统化的生产建立起高效快速的分子诊断技术,以及能够进行新药的开发,而且还能够对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应对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目前在其中的主要应用包括生产基因工程药物、DNA重组制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天然药物的加工以及从生产核算类药物等。首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物开发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重组胰岛素,其就是一种基因工程药物。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大约有五十个药物种类。如常见的胰岛素、尿激酶、生长激素、干扰素以及乙肝疫苗等等。其次,是DNA重組的应用,在药物制造的过程中利用DNA充足的技术可以更好的进行开发和生产。其主要的种类有胰岛素、生长激素以及抑制剂等激素;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疫苗、蛋白酶、糖化酶、溶菌酶等酶类;胶原蛋白、血清蛋白等蛋白质类。这些都是通过DNA技术应用在医药制造过程中所呈现的效果。并且我国在DNA重组技术上已经逐渐的完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在治疗医学中的应用

在治疗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纳米技术治疗等。首先是干细胞治疗。在医学上,干细胞的应用主要是在白血病和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中移植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白血病和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能够更加有效,同时干细胞治疗的方法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次是基因治疗,这种技术主要是在一部分因为基因缺陷产生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主要的治疗手段使利用健康基因替换那些有着缺陷的基因,从而使遗传性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使一些肿瘤、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为一些现在没有相应治疗手段的病毒性病、恶性肿瘤以及各种老年病的治疗开拓了非常广阔的前景。最后,是运用纳米技术进行医学治疗。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是利用分子齐聚对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够使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发展[4]。如,通过运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颗粒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人体对药物进一步的吸收,减轻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预防、诊断、药物制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该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发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性。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可以使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进行治疗的疾病,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可以使医学中的预防、治疗、诊断、药物制造等过程中有着更好的效果,并能使现在的医学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绍涵,徐蕾涵。现代生物技术五大分支及其医学应用[J]。生物化工,2016,2(04):7 3-77+86.

[2]杨慧,丁良,岳志莲。纳米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6,32(01):49-57.

[3]贾敏。浅析分子生物技术在现在医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4):114.

[4]赵东旭,谢海燕,李勤。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辨析

兼论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的区别[J]。生物学杂志,2017,34(01):113-118+125.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摘要】现阶段,现代生物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环境检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环境检测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内涵以及常见的几种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检测;应用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常见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酶技术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等,这些监测技术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操作简单快速,因此在目前的环境检测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环境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其分析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简介

现代生物技术其主要包含有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种理论,而且与化学、计算机以及微电子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综合性较强,因而,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操作过程简单快捷,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代生物技术所开发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高的安全性,产品质量可靠,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实现了连续化的操作,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环境。现代生物技术目前主要在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

3、环境检测中常用的几种现代生物技术

3.1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器的技术基础是固定化酶技术,能够将识别与感知的信息转化成电子信号,并通过电子信号装置对其进行控制,最后被检测的物质可以通过电子器件检测出来,然后将其转化成已被检测的电子信号。目前生物传感技术是环境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

3.2基因探针与PCR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中的非放射性核酸探针可以应用于环境检测中,主要应用于环境中细菌或病毒的检测,且非放射性核酸探针对病毒及细菌的检测还十分灵敏,核酸杂交技术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监测中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还十分快速有效,目前核酸探针及PC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3.3酶免疫检测技术

酶免疫监测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而研发的,该技术将酶进行标记,然后再将标记过的酶与待检测的抗原进行检测,根据其出现的免疫学特征反应通过比对确定待检测病毒或细菌的种类。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酶免疫检测技术,其主要应用于水质检测中。

3.4生物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是利用微电子技术研发的一种微加工技术,可以将作为探针的分析固定与于固定相表面,然后根据构建的生物化学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细胞等生物学组成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其主要应用于水污染中的化学物质毒性的检测。

4、在环境检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

4.1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

数字科技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学科也都实现了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学科的相互交叉和融合。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具有高度集成化、微型化以及自动化的特点,因此在环境检测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传感器能够实现生物反应与电信号的转换,为环境检测提供了大量快速有效的分析手段,实现了食品工业以及环境检测的技术革命。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理论基础是实现传染物与生物层之间专一的固定化作用,作用原理就是通过被测对象与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利用电子元器件将对被测对象的监测转化为比较容易被识别的电子信号,最终再通过电子信号设备和装置对电子信号进行识别和分析,实现对监测对象的有效控制。生物传感技术具有测定速度快、操作简单、反应灵敏准确、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的环境检测中一定会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4.2基因探针和PCR技术的应用

不同的微生物病原体具有不同的致病剂量,因此确定水样中病原体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显得异常重要水体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确定自然水体或污水水样中受病原体或化学类污染物污染的程度和快速确定污染源是一个难点问题。饮用水样品中只有不到1%的微生物可经实验室培养。因此,用传统培养方法研究微生物群落,不能反映环境的真实情况。DNA损伤评价污染物遗传毒性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生物指标,PCR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分子水平分析DNA损伤之一DNA突变有了很大的进展,提供了一种在分子水平上分析环境生物DNA损伤和检测病原体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更利于提高环境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PCR有许多不同种类,如实时定量PCR,多重PCR等,用PCR得到的母的片段可用于微生物检测。目前已有将PCR技术用于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用于制备基因工程中的目的片段;用于DNA杂交技术中DNA探针的制备;用于环境生物多态性的分析。DNA探针是用生物素、荧光素等物质进行标记的能够与待测基因进行特异性互补产生杂交信号的DNA的片段。荧光探针、寡聚核苷酸探针等已被应用于监测水中的大肠杆菌,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为了更灵敏、快速的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目前DNA探针技术多于PCR技术结合使用。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一退火一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一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min,2~3h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Plateau)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基本原理见图。

4.3生物酶技术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的环境检测工作中另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生物技术就是生物酶技术。

①生物酶技术的处理功效高。生物酶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将微生物与酶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污染物的降解,从而增强环境检测过程中的污染处理功效。

②生物酶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适应性更加广泛。生物酶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微生物的生存要求,为微生物创造了更加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大大增加了微生物的作用效果。

③生物酶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具有针对性。生物酶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环境,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充分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采取更具有针对性和效力的方案进行监测。

④生物酶技术的污染治理成本也较低。生物酶技术的应用不需要引进庞大的设备和装置,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和投资成本,并且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在此,主要就生物酶技术在处理水污染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内滞留污水总水量约为1.5万t;外观呈现黑色,并散发臭味。

经环保部门对滞留污水进行采样监测,监测数据如表1。从表1可知,滞留污水中的COD、NH3-N、硫化物等均超标,最高超标达10倍以上。该滞留污水中混有大量制革废水及化工废水。制革废水由强碱性的浸灰脱毛废水和弱酸性的鞣革废水组成,前者含有高浓度的氯化物、硫化物、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油脂、蛋白质及SS等污染物;后者含有高浓度的鞣料、化学助剂及染料等。制革混合废水呈碱性、有毒性、难降解物质含量高,外观污浊,气味难闻。而对滞留污水投加高效复合生物酶药剂进行应急处置后,高效复合生物酶对于滞留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催化降解,逐步改善滞留污水的水质状况。投加高效复合生物酶药剂后,一周即可使其中的污染物降解30~50%。由表2可以看出,高效复合生物酶对滞留污水的应急处置有明显的效果。投加高效复合生物酶药剂一周后,经相关环保部门对污水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见表2。

4.4生物芯片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环境检测时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时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检测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我国环境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生物芯片技术可以自动、快速、准确地监测出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环境因素对基因的影响作用。生物芯片技术目前所采用的载体主要有组织芯片、蛋白质芯片以及基因芯片等,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对细胞基因组的详细分析,准确筛选DNA的多态性变化和突变过程,从而确定出环境污染对生物基因水平的影响,实现对污染的科学监测。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环境检测过程中逐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概念,未来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5、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环境检测工作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 篇七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具有重要作用,能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并创造可再生资源。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污水处理、土壤污染处理、白色污染处理、化学农药处理等。为提高环保水平,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今后应该推广该技术,提高科研和成果转化速度,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为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需要综合利用技术、管理、资金、制度等措施,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环境。现代生物技术以DNA为基础,通过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原理的应用,达到有效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包括酶、基因、微生物等。这些技术不仅在工业、医学、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1、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意义

1.1降低环境保护成本

传统环境污染治理方式工序复杂,需要很多设备综合发挥作用,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而现代生物技术能转变这种情况,例如,酶技术、细胞技术等显著降低环保成本,同时还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利用降解技术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占地面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生物降解后的垃圾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成本,综合效益良好。

1.2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不受场地、气候等条件限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实现对污染物的处理,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些化学反应不受场地、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随时发挥作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正是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达到提高环保水平,美化周围环境的目的。

1.3能创造可再生资源

对某些污染物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可以将其转化为新的资源,并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沼气池改造能实现对人畜粪便的有效利用,不仅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还能产生沼气这种清洁能源,既环保又节能,综合效益良好。

2、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对策

2.1污水处理的应用对策

污水处理工艺复杂,难度大,投资高,是环保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而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很好解决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微生物活动能将水中的重金属、氰化物分解,使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近些年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污水处理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能有效分解和固化水中有害物质,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分解。研究表明,该技术除去水中农药、化肥污染的成功率达95%以上。

2.2土壤污染处理的应用

主要是农药残留和土壤板结沙化,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农药的磷、氯等是土壤污染主要来源,现代微生物技术能有效分解这些物质,除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保证土壤良好性能,避免出现污染现象。同时微生物技术还能彻底根治土壤污染,不会出现新破坏,满足农业种植需要,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3白色污染处理的应用

主要是对塑料制品污染进行处理,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而现代生物技术能有效降解塑料制品,破坏其中的聚酯分子结构,实现对白色污染的有效处理。不仅有效处理白色污染问题,同时还能节约成本,加快白色污染处理速度,并生成与塑料制品功能相似的产品,作为塑料制品的替代产品,有利于其综合效益提高。

2.4化学农药处理的应用

农业种植过程中,有80%的化学杀虫药物遗留在田地,污染土壤,破坏整个生态系统。而微生物能有效分解这些物质,将农药稀释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效果良好,有利于保持土壤良好性能,避免化学农药对其带来不利影响,也为农药种植创造良好条件。

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展望

为推动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达到有效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综合采取以下完善对策。

3.1推广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充分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意义,综合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例如,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生物农药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同样也能起到除草和杀虫的作用,并且可以避免污染周围环境,防止影响人体健康。需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生物技术实用性,促进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3.2提高科研和成果转化速度

健全并完善生物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加大技术攻关,并且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支持,给予适当补贴。理顺现代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注重增强产品的环保性,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应用范围。

3.3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发达国家在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成为重要产业,要善于引进和吸收新技术,加大科研力度,借鉴新经验,促进生物技术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

4结语

环境保护领域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泛应用空间和领域。应该结合具体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推动现代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更好发挥作用,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为人们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朱将伟。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J].生物技术通讯,2010(1):145-148.

[2]刘晓娟。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5(5)上:19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0 4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