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优秀7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篇一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本文围绕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介绍了两者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分析了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内部控制,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企业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不少企业在管理中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控工作不到位,正是由于风险管理的薄弱,常常致使企业日常运营受到影响,甚至面临困境。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引的制定对于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完善企业风险长效管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风险评估的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关系也难以理顺,制约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效率。

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对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及风险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并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整个过程,它要求企业以尽量低的成本来确保企业的运营安全,规避风险。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者以专业控制作为管理基础,依靠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关键控制点并通过流程的形式来直观地表达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系列管理规范,以此来确保企业实现有效管理、防范风险。对企业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二、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在企业实际的管理运营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都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区别,目标、作用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及时识别和发现企业风险,并防止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则是通过规范化操作,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科学评价,通过事中及事后控制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施。风险管理注重风险防范,将机会风险作为资源加以转化利用,并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强调企业的遵循性控制活动,防范管理层的决策风险。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组成要素上有着较大的重合,都包含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管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控制跟风险管理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内在关联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假若企业风险不能够有效规避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就难以保障。同时,不管是企业风险管理还是企业内部控制,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施的主体上两者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以及实施过程也是一直的。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内部控制的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协调一致性。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企业在生产运用中常常面临着内外两种风险,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及环节中,有效地识别、评估以及防范内外风险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通过收集整理企业风险信息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全面管理。而企业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内部控制关键点,直观表述企业管理过程的一系列规范。正是基于此,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整理收集风险点,对于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企业风险管理也离不开内部控制的有力支持。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对于可能遇到或者发生的各种风险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监管等,并保证企业管理的安全性。从这个角度上讲,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确保企业可以及时规避潜在风险,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之一,要想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必需内部控制的支持。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建议措施

基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企业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首先,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要想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离不开企业内所有职工的参与,这就需要管理者积极构建内部控制良好环境和氛围,注重企业风险文化的培养。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及职工都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网络,并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这也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其次,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责任,构建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控制的起点和基础,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识别过程就难以保证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正是由于风险识别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及作用,企业有必要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追粗企业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企业要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持续、广泛地收集和识别跟企业本身风险或者风险管控相关联的企业内外风险信息,及时发现各种不确定因素。

再次,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断进行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想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管理特点,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和规范,确定各个管理岗位的具体责任,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的各项责任都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的严格落实,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黑下一,保障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讲,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体制和机制的关联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仅有风险管理而缺少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也就失去了具体的管理手段,很难保障风险管理有确切的收益。同样地,只有内部控制而缺少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就缺少具体的控制内容,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也就很难落到实处。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切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企业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

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改旨在鼓励高职教师购建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模式,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理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其对实践性的高要求也亟须进行教学过程再造。从笔者所在单位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角度及完成的整体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比对了教改前后的异同,发现问题的同时产生思考。

[关键词]

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教学

一、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岗位是工业企业财务岗位中重要的一环,相应的,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也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一直被高职的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程中公式繁多、核算枯燥、相对复杂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性等特点也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常规的讲授等方法经过验证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开展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紧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教学条件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通过面向岗位的分析、开展项目的设计、设置具体连贯的任务。通过仿真的教学环境、工作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技能得到真正提升。

二、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实践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对应的实际岗位,确定工作流程,开展整体教学设计,以三个教学项目开展课堂主线教学,一个课外实训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成本核算综合项目作为主要考核项目。重新制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等,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效果。依托三个典型企业的课内成本核算项目、一个企业1个月经济业务全流程账务处理,对课程内容模块进行重新整合,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蕴含在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前后对比

(一)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1.教改前:教学内容按照选用的教材来进行安排,一般是按照总论、章节的顺序授课,辅以课后习题和实训。知识点的讲解碎片化,会计业务的内容不连贯,无法再现成本会计工作流程。

2.教改后:找准本课程理论支撑,设计包含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开展的教学项目和考核项目;将知识点蕴含其中,并辅以实训,边学边做;课赛结合。以三个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为背景的教学项目作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将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任务融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按顺序开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辅以成本核算的知识点学习并能应用。用一个具体企业某月的综合业务项目作为课外项目,考查学生了解成本核算在整个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占的位置,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一个企业成本核算综合考核项目以及知识点理论考核开展对学生知识、能力目标的考核和验收。以“江苏省高职会计技能大赛”成本岗位实际赛题做专项训练,课赛结合。

(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1.教改前:学院会计类课程已基本实现了“岗位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名称由成本会计变为成本会计实务,使用了高职项目化教材,但经过几轮的使用,发现与本次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中项目的概念、项目化教材的概念仍有很大差距;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先讲后做、理实一体、习题载体、反复训练”。

2.教改后:尝试使用“任务引领、先做后讲、易错精讲、学做循环”,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和情境,学生完成成本核算岗位的全流程工作任务。

四、成本会计实务项目化教改的思考

(一)项目化课程教改在会计类课程实施上有难度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都需要教师去克服和适应。尤其是会计类课程已经习惯了先教后学的模式,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项目化教改设计对成本会计课程来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轮次的在授课中改进。

(二)“双线并行”模式中课外项目如何设计

课外项目的设计在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颇受推崇,对于“会计类”课程来说,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对于课外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考核,成为教师考虑的重点,一个综合的、有难度的、可行的、有趣的能排除学生相互抄袭课外项目的设计,是课程组成员下一步将要解决的问题。

(三)注重引导学生的方法

就以往教学情况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课堂注意力集中,任务完成较好;项目化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有些学生难以接受先做后学,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有抵触情绪,需要教师悉心的引导。此外,课堂教学时间被拉长,更多的知识学习内容需要放在课外,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增强,那么对课外的知识点学习需设计有效的考核和控制方法,否则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课程组需要考虑的环节。

(四)课程再学习给教师提出新要求

经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系统地学习了职教院校整体教改、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等辅导教材,听取了专家关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的重点点评和辅导报告,学习了其他项目化改造课程的先进之处,使我们对本专业、本课程有了深入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在课程再学习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看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处,如项目的选择、课程趣味性、考核项目的实施、课外项目的设计这些问题。课程教改也对教师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下企业锻炼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五、小结

为进一步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将在以下一些方面继续探索。第一,整体教学设计的项目进一步推敲和落实,不断改进课程教学项目的合理性和合适性,考虑可行的课外项目,争取能做到双线并行的项目化教学。第二,围绕知识点,制作微课,辅以课堂教学,期望能实现翻转课堂。第三,课程单元设计需要细化,落实到每个授课环节。第四,注重课程授课积累,做好教学效果的学生调查,将项目化课程设计落实到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婷。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20xx(3).

[2]梁彩霞。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通讯,20xx(4).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篇三

浅析会计电算化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得到普遍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我们不可小觑的弊端。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 缺陷 对策和建议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信息科学,会计学为一体的学科。

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广,不但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管理创造奠定了基础。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推广也给企业带来了与传统手工会计不同的风险,因此,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寻找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财务软件固有的风险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受到威胁

人工会计系统的核算工作依靠职责分离、互相牵制、证帐表的钩稽关系等控制手段,从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帐到报表每一步都有记录并且有制单人、复核人、出纳签字、主管签章以示负责,步骤清晰,条理分明。

而计算机证帐表信息来源于以人机交互方式输入的记帐凭证,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访问权限,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会计信息。另外,在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数据高度共享,相互联系。在输入环节出现的错误可能会被不断放大,最终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的危害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影响力上都要远远超过人工会计系统。此外,会计电算化“省略了会计过程的信息重组和分类等诸多繁琐细节,并且使程序之间的技术性核对化为乌有”。

(二)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导致审计人员在对人工记账阶段采用的审计方法(包括检查法、盘点法、观察法、查询及函证法、记算法、分析性复核法等)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报废。在复核,审核等环节,财务人员采用电子签名形式(可能被人伪造)。即使发现重大舞弊,也不能像人工记账那样凭借墨迹和笔记,恰当的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权责分明。

(三)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困扰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原手工制作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阳光体育论文则由计算机会计系统通过打印机规范打印保存或采用磁盘、光盘等磁质来保存。磁性存储介质具有的易损、易删、易改、易磁化,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计算机硬件缺陷、软件设计错误、运行冲突、电脑病毒、黑客攻击、存放环境的不合格等,任何意外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磁盘中信息的丢失,丢失后又极难还原。

另外,现在市场上具备很完善的数据保密功能的软件较少。多数软件对其系统存在的各类数据文件未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具备较好数据库知识的人,完全可绕开会计软件的各类控制措施,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读写这些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盗取,偷换等操作,使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1、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并且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操作。在进入系统时应当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2、 相互制约原则。即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职责分离,相互牵制。

在记账过程中,保证制单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管理员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操作时间,方式,内容等也应当详细记录在系统的“操作日志”中。

3、 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以及网络安全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数据加密和系统监控等。此外,系统还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

4、 内部防范原则。主要针对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要防止管理层凌驾于整个系统之上,使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形同虚设。

5、 人适其职,人尽其职原则。即企业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既具备良好的财务会计才能,又精通信息技术,同时还能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职业道德的指导下,遵守执业准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

6、 岗位责任制原则, 通过对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来落实其职责与权限严格执行轮岗制度,定期调整内部控制人员的监督权限, 防止内部人的合谋串联作弊。

(二)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加大事先审计和事中审计的力度。

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同时,审计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应当与之保持同步,以适应其变化,同时又可以达到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范围,强化审计质量的目标。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能够进行追查,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电算化给审计带来的难题。另外软件开发公司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当加强审计软件的分析功能, 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大型企业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加快联网审计软件的研发等。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加注重事先审计和事中审计。通过对系统是否建立了安全可靠用于防止有意或无意差错的程序控制;系统是否充分保留了方便今后进行审计工作的审计线索;系统是否建立了用于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等问题的审查,注册会计师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找出系统内部的薄弱环节,提请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加以调整,改进,为期末审计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

1、 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各类设备处于温度、湿度适宜,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的环境中,定时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如果有条件,企业应该设置相关的岗位,由专门人员加以保管。

2、 建立健全对电脑病毒,黑客攻击的防范措施。比如:购买正版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等。

3、 完善会计信息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并记录下档案形成时间、会计数据所属时间、数据内容及备份人所有资料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包括文档资料、源程序清单等,以避免因意外或人为的原因造成数据丢失。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手工会计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对问题的研究,探讨,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同时这对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推进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昕 王晓霜 会计电算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欧阳俊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探析[J] 老区建设 2009-04 (23-24)

[3] 唐勇军 时薛原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研究[J] 财会通讯2003 (10)

[4] 钟杏梅 熊瑛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东档案论坛 2008 NO.3(10)

[5] 王正义 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思考[J] 现代商业 2009 (233-234)

[6] 刘红英 李茹 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04 第31卷第一期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篇四

摘要: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各界均提出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观点,但受现实情况限制,管理会计不适合目前实证研究的导向,很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泄漏自身的重要信息,最终导致财务会计转型方面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工作中,财务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局限在众多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无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财务服务,也几乎是丧失了提供创意决策的能力,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要认清当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实需求,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释放会计人员的工作潜能,从而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人员处理信息和数据的服务能力,培养其决策能力,从根源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论述,从国内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转型;管理会计;问题;途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财务会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会计人才也逐渐受到企业倚重,尤其是在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做好基层财务管理和大方向的战略决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这就要求企业完成传统财务工作人员朝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的工作,不仅要求具备记账、算账、核算的基本能力,而且还需具备资本运作、价值管理、风险管理、决策规划等多方面能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社会价值,有效克服经济压力,把握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并适应市场竞争。如何实现核算型财务工作人员朝业务型、战略型、管理型财务人员的转变,并实现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这些都是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重心更多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是否能被合理配置,力求让企业在各方面约束条件下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满足内部管理和外部投资所需。二者在财务数据方面也有较大差异,财务会计所反映的均为历史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需要运用大量的预测数据为企业未来经营状况进行描述,从而用于决策支撑。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背景和意义

传统财务会计侧重于满足企业对外部信息的需要,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频率多为一月一次,不仅时间滞后,且内容也比较浅薄,主要包括权益变动表、资产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等,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背景下,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金融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现象逐渐增多,因此企业更应该将财务数据信息积极贯彻到业务运营和决策管理方面,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企业参与海外市场角逐的趋势愈发明显,但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国内产业结构处于升级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的转型风险和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只有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抓好绩效评价、风险管理、战略决策等工作,才能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促进企业经济稳步发展。

三、当前财务会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和大数据给传统财务人员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云服务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存储量,但仅仅只是将数据信息存储起来并不会为企业提供多大价值,只有将海量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分析优化,提取企业所需的数据信息才能促进企业增值效益。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任何企业均需要重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财务会计转型。

(二)会计成本核算问题

虽然目前很多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核算工作仍然是一项繁琐的环节,如何准确核算成本并尽量节约成本是企业利益的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在于成本,其中“显性”成本在于对企业人员的必要经费和薪酬进行核算,“隐性”成本则在于对企业部门数据的疏漏进行核算。在转型期间,大部分工作人员不适应对这两个成本性质进行区分管理,难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财务会计与业务会计的矛盾冲突

会计工作的主要漏洞在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数据核对出现差异,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会计工作脱离了业务范畴,无法履行决策职能,而业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所能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极为有限,且无法进行精细化的加工整理,二者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最终导致矛盾冲突,究其原因主要与员工能力差异、数据服务无法共享等因素有关,这类“隐性”成本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此外,专业的会计核算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能,将工作重点局限于外界数据搜集上报、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环节,自我潜能尚未被激发出来,无法有效辅助财务部门开展管理工作。

(四)财务会计职能问题

目前很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过于重视报表和上级监察部门数据反映工作,忽视了对大数据信息的预测、控制和分析工作,最终导致企业常常在经济效益评估、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现有条件下重要决策定夺等环节举棋不定,影响到企业经济转型和业务整改等重要工作。

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对待

财务会计能为管理会计提供数据和信息来源,对管理会计起到辅助作用,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两个方面,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根据资金运动、实际成本以及对实际利润的影响对二者进行区别对待,例如:①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可根据具体服务对象确定会计工作内容,财务会计面对的是企业外部,管理会计面对的是企业内部;②注意区分二者工作空间,避免职能交叉,财务会计工作空间为企业整体,通过编制合并报表来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管理会计则是整体和局部并重,在成本控制和决策规划方面侧重于企业整体,而绩效考核与评价方面则侧重于企业局部责任中心;③区分二者对企业人员的行为影响,财务会计多以确认、计量、传递财务信息为主,涉及到的人员管理行为较少,而管理会计则注重通过业绩报告和计量结果影响企业人员行为,激发其工作潜能;④区分二者时间跨度,财务会计工作时间固定,主要是按月、嫉妒、年度编制中期报告,而管理会计工作弹性和时间跨度较大,因管理者对财务信息需求不同而变动;⑤区分二者数据信息的精确度,财务会计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高,核算成本分配率时需保留五位小数点,力求真实准确,而管理会计则不求绝对精确,但要用到线性代数、统计概率论等方法来规划未来战略。

(二)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设机制

企业需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和广泛社会招聘的途径引进大批人才,并不断推进在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可通过淘汰式考核机制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可加强与行业内其他优秀企业的交流,在行业内组织企业共同针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实践研究,分享在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宝贵经验,通过互帮互助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此外还需完善人才资格考试体系,推广CMA考试,并将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内容作为必考知识点,突出人才评价的效果。

(三)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①财务功能的集中整合,企业可借助信息化技术,促进财务工作的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让财务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数据分析、差异解释、风险管控等高价值回报的工作中;②财务向业务渗透,财务分析从面向结果转型为面向过程,财务人员可深入到企业业务运作当中参与规划的决策,并在财务管理中落实企业战略;③企业其他运营部门的人员也要纳入到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当中,并对管理会计的职能、方法、工作范围有清晰的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企业可针对自身特点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差异化设计,将具有共性的财务工作交给独立性较高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规划提供支持。例如在某畜牧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转型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时通过实时关注“两金”等高风险指标项目的相关经营状况变化,并及时掌握市场对瘦肉型商品猪、种猪的需求,将本企业和竞争企业的优劣数据输入财务系统进行量本利分析,结果发现市场逐渐向“公司+合同育肥+品牌”的趋势发展,且消费者对商品猪的质量要求逐渐增高,通过制定详细的分析报告和竞争战略规划,提出了“好种猪+好服务+好收益”的农商联合发展模式,计划用3~5年时间完善综合加工到优质猪肉品牌专卖连锁店的一系列计划,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亿的目标。

(五)规范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部门可通过财务软件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每月需备案留档以供后期查看,月末结束后上传至企业管理层,让其了解会计核算的日常数据和资产运行状况,利于开展下一阶段的运营工作;会计核算流程方面需根据企业具体核算科目特点建立最契合的会计核算体系,例如重视对“隐性”和“显性”成本的核算,忽略非重要信息,并突出决策辅助功能和管理会计对总体信息的反应功能;针对会计报表需尽量简化形式和内容,提高报表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六)做好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服务

①在电算化基础上利用软件系统将原本较为分散杂乱的财务处理与成本核算等业务进行标准化、集中化、规范化处理,为财务转型提供管理和信息基础,并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系统实现资金流、报表数据、审计、税务等内容的集中处理和共享服务,确保所有数据信息在源头到加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统一的标准,为财务融合和战略决策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②开展业财融合服务,财务人员需深入到一线业务当中,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提供的精准数据信息分析业务开展对财务的需求,对业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其业务经营能力。③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战略深入落实到一线业务管理当中,严格执行预算要求,保证资金、税务、绩效、财务、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五、结束语

财务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可通过区分对待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完善组织架构等措施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并结合财务信息化建设、规范核算体系、促进财务共享和业财融合等措施契合市场与价值导向,实现企业财务转型,开源节流,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

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1.王丹桔。浅谈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J].活力,2009(2).

2.田亮,李素其。会计人员如何在新准则下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J].会计之友,2008(14).

3.周浩,郭雪凌。浅析会计职业判断的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0(2).

4.黄丽琼。论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与提高措施[J].中国经贸,2009(24).

5.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六

中专会计电算法教学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必不可少,必须学好记牢。根据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多接触具体案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只有这样,当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就能迅速掌握其工作要领,在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做出成绩。

一、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当前中专层次的学校会计专业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计电算课堂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会计软件的熟练应用,同时也涉及到单位日常账务的处理过程。当开展案例教学时,如讲《会计电算化》时,精心设计课件着重通过整套的实务例题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电算化中的整个总账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购销存模块、UFO报表。案例教学时采用的电算化实训题,要求学生多练习手工做账,练习独立完成整套账的分录及报表制作,案例教学可使学生清楚做账前及对整套账的账务流程清晰,有效地联系手工账与电算化之间的程序差别,教会学生手工实训和与电算化实训有无缝衔接。大多数中专学校之所以采取的会计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理论教学环节,而且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战”的感觉,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开展思考和动手等实际操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调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维、勇于实践。采取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体会到担任不同操作员,全程完成一套账的任务的成就感。不仅可以磨炼学生之间的分协作能力,还可以锻练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二、案例教学结合岗位实际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多采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应再现用计算机替换手工做账事例。如在案例教学课件中应设置会计软件的演示、模块操作两个模块,演示操作是对课程中有关软件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特性,演示系统原始状况的设置、总账模块的设置。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的实验机会,能亲身感受实例教学带来的真实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亲身经历上机操作实践,不仅能加深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效果,实例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印象十分深刻。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

以下以东莞大华有限公司财会运行中20xx年1月份会计电算化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数据受篇幅的限制明细本文未列,但是其全部详细资料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介绍:

(1)系统管理:

1)增加操作员;

2)建账;

3)编码方案;

4)操作员权限。

(2)系统初始化:

1)部门档案;

2)职员档案;

3)客户分类;

4)客户档案;

5)供应商分类;

6)供应商档案;

7)外币种类;

8)结算方式;

9)会计科目及初期余额;

10)凭证类别;

11)应收账款初余额明细;

12)其他应收款初余额明细;

13)应付账款期初余额明细。

(3)日常工作:企业1月份经济及会计分录如下(由苏念奴制):

1)20xx年1月5日业务;

2)20xx年1月10日经济业务;

3)20xx年1月16日发生的经济业务;

4)20xx年1月31日经济业务。

三、结合岗位教学须常态化

中专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目标就是将来在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并胜任该岗位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提前在校学好并掌握会计电算知识。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标,课任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将来工作岗位的实际,准备足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为正常开展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准备素材。教师必须清楚让每一名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技术技能,是每名中专财会专业学生不二选择。正因为如此,学校要为财会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专业工作出路进行谋划工作。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寻找如何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强化中专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的案例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制订科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相当长的实习机会到企业财务部开展实习和见习活动,完成实习和见习计划任务。二是在校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将现实中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块设计成实验演示课件,供学生练习使用。

1.课堂教学离不开案例。课任教师应根据中专会计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精选一批典型的教学案例,成功的案例积累必是课任教师亲自参加社会上具体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经历所总结出来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教学案,同时课任教师还可以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完备课堂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课任教师也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和相关教师成功的经验,归纳出课任教师自身具有特色的`案例。

2.会计电算化案例同样需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室来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因为只有在多媒体教室才能更好地应用声、光、电和银幕来充分展示会计电算化整个运行过程。教师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手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从全方位,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地演示各种会计电算化实用软件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创造条件让学在实验室上机练习的课时数增加。课任教师必须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练习做好相关内容的讲解工作。在学生模拟练习时尽可能按排足够的指导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单独经历一套或几套会计资料从原始的会计凭证的录入、过账直至报表的产生整个流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软件在实际应用时的操作方法,为将来掌握更多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积累经验。这就是会计工作岗前针对性强的仿真演练。

4.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深入,目前出售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都带有具体的内容说明、操作方法的现场演示、疑难解答等帮助性的辅助文件,基于现代都普遍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学就可以完全掌握其相关核心技术。为学生岗前训练提供了可能,即使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缺其能力。

5.会计电算化应用考试必须通过上机考试,在筹划会计电算化考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全面规划,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最终检验从最初的初始化到凭证的录入到报表的生成整个过程,以此来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目前中专会计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中专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结合会计岗位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中专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实践教学的探索是每一位会计电算化课任教师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对会计行业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不适应当下经济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两者不断融合。本文在比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的融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提出了个人观点。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分析

一、前言

在会计学中,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但都对财务管理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边界不断打破,越来越趋于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应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二者融合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分析,进而从思想、制度、操作层面设计融合策略。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及区别

(一)含义

财务会计是针对企业中已经进行的交易与事项等,采用确定、记录与报告等程序进行深加工,并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向其他的利益集团提供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可以如实反映出企业中资金的运行轨迹以及经济上的发展历史,通过货币来作为计量尺度,并依靠文字等方式进行进一步阐明。管理会计是在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采用专业的方式来为企业中的财务会计提供相关的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以促进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与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决策的一个分支,其中包括了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两种[1]。

(二)联系

首先,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从某一层面上来讲,两者之间又是互补的,都是企业会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相同的利益目标,工作环境也具有一致性,其最终目标就是要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所服务。最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中,信息是相通的,可以互为所有,且在企业中,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常常会利用到管理会计中的结果。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其主要的信息大多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通过对这一信息进行深加工与使用,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区别

首先,包含的内容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中的负债、资产、利润、收入、费用以及所有者权益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如实地反映出企业中的实际经营情况与成果。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为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以及责任、资金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说,两者在所包含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针对外部进行,并向外部提供一些较为基本的信息,所以其对象大多为与企业相关的个人或是团体等,因此又将其划分为外部会计。而对于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科学的经营信息与决策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所以也将其划分为内部的会计。再次,工作的重心不同。在企业中,财务会计主要工作的重心在报账上,且以过去的信息为主。而管理会计主要的工作内容在于经营管理服务上,因此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以未来的发展为主,在掌握历史信息的基础上,管理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汇总,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此来促进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2]。最后,时间的跨度不同。财务会计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时间大概在月、季度或是年,即存在时间的硬性规定。而管理会计编制的时间,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几年,完全依据管理人员的需求来进行,因此在时间上弹性相对较大。此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核算的程序、精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象相同

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并主要是通过人的加入、设定目标、收集以及加工等利用经济信息来充分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此来促进管理者来进行利弊的分析。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因此两者所针对的对象在整体上看是一致的,都是以价值运动以及物资运动作为自基础,并且以信息运动为其纽带。同时其对象都是建立在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研究上的,通过对企业中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来为需求者提供帮助,所以对象是相同的。

(二)属性相同

对于会计来说,主要是为了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站在本质上讲,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属性,都是属于管理活动会计,这在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都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加工,之后利用有价值的经济信息,进行经济活动的掌控。对于整个过程中的财务会计的侧重点主要是能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进行记录以及总结,管理会计是利用已有的经济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管理而服务,所以二者属性相同。在会计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两大强有力的分支,在提供信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这两种信息系统中所需要的信息却都来源于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原始信息,并都通过以自身特点为基础来进行加工与汇总,以保证最终输出的信息出现不同[3]。

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策略探讨

(一)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上来讲,普遍重视财务会计,且对于会计的认识还处于对资金进行计量等方面上,这样就造成了对会计管理上的认识不全,忽略了其职能。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想要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相关认识,全面树立起正确的会计观念,认识到目前的发展新形势,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同时还要建立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吸引专业素养高、综合技术强的人员参与到财务与管理中去,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内部培训工作,增强团队的整体建设,以此来为两者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完善会计制度

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与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分不开的。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准则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会计制度,明确分工与权限问题,从而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好企业中的各个资源,制定出明确的发展道路,以信息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4]。

(三)设置管理会计部门

目前,财务会计部门往往担任着预算、决算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效果往往不高。因此,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分离出来,并成立专门的部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必须要发挥出两者的职能,以此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不断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不断分析与综合,这样才能为两者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淑萍。对新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趋势的探究[J].新经济,20xx,(02):94-95.

[2]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xx,(01):78-79.

[3]李玉丰。王爱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xx,(05):52-53.

[4]张顺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相关性的比较———基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析[J].会计师,20xx,(06):41-42.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4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