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梦的论文【通用10篇】

发布时间: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梦想是一种团结的力量,它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彼岸。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关于中国梦的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国梦论文 篇一

一、“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内在价值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梦想”等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概念术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中国梦想”更成为当下的中国最强音。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学学校的“中国梦”教育教学①更加凸显其时代的价值。

(一)契合学生乐于梦想的身心发展需要

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也都需要自己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曾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梦。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中国人也都需要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中小学生则更需要拥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生最美好的愿望,是人生追求的目标。青少年时代是做梦的时代,所以才被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正因为青少年处于做梦的年龄阶段,所以才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中小学生处于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没有成熟,他们存在着巨大的潜能;他们没有确定,一切都有待重新发现;他们也没有完成,他们需要一步一步地逼近梦想、实现梦想,并在自己面前树起新的梦想。正是在这一层面,“中国梦”教育教学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和拥有梦想开始,成功的道路是由梦想和目标铺出来的。伟大的梦想和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梦想和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梦想和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没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会使人失去动力,没有具体的梦想和目标会使人失去信心。一个流传很广的比塞尔人的迷茫故事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正是在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个人梦想的意义上,“中国梦”教育教学为学生个人梦想的生成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充分展现的背景空间。

(二)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健康主流思想的引领。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良好舆论环境的支撑。正在剧烈转型的今日中国,正在进入“陌生人社会”的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用“共同价值”“共同意识”筑牢发展大厦的根基、加固相互信任的链条。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3]多一些“最美”的张扬,让中小学生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一起为宏大的“中国梦”、也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点滴幸福而努力,成为基础教育教学学校“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又一重要价值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它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和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这是“中国梦”教育教学必须首先明确的基本共识。[4]近代以来,特别是近90多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关联;没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没有人民幸福,更谈不上个人幸福。“中国梦”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其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而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受益者。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人梦想,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但全体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彼此血脉相连、休戚与共,中华民族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不懈奋斗是大家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全体人民心中共同的梦想。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

“中国梦”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图景,更是一种走向“现代性”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文明国度,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没有对外掠夺和侵略,没有对外种族奴役和欺压,完全靠民族自身的勤劳、隐忍和智慧,走出了一条令人信服、更值得后起国家效仿的复兴之路,为落后民族争取民族自强提供了新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范例。“中国梦”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表现在“中国梦”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中国梦”的实现,将使古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这种自信心的恢复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出现,从而使世界各国文化真正平等交流、共同发展。[5]中国的复兴,走的不是战争道路而是和平发展道路,不是用中华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而是要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生,不是要取代其他国家的地位而是要实现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更是代表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渴望。特别是在这一各国利益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既需要向世界学习和借鉴,更应该担当起更大的责任。事实正是这样,中国同现存世界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并逐渐发展为当今全球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6]也正是在这一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便成为“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一种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梦”提出以后,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认为“中国梦”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和正能量,但也同时产生了对“中国梦”的某种歧解、误解和一知半解。在基础教育教学学校,这两方面的表现不仅同样存在,而且尤其需要为“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基本内涵和达成路径等主题提供学理的阐释和支撑。

(一)“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教育教学

2012年10月5日,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Chinaneedsitsowndream)”。这是世界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客观承认,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全球角色和全球地位认知的变化。事实上,“中国梦”的提出有它的历史发展原因和现实国情基础,这是“中国梦”教育教学必须予以揭示的主题。从时间的维度看,“中国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文明的传承,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中国梦”不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而且体现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特征和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中国梦”把历史、现实、未来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把握历史、顺应时代、面向未来的崭新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战略视野。[7]从空间的维度看,“中国梦”是在放眼世界的大视野下提出来的,显示出中国的非凡自信与坚定追求,同时“中国梦”又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现实的土壤之中,并期望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精神文化有特别巨大的贡献。[8]没有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没有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没有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因素的充实,没有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复兴演进,便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梦想”。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国人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国情分析基础上的文化自觉和主动选择。从这一层面上说,基础教育教学学校的国情教育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注重自然国情教育教学、历史国情教育教学、现实国情教育教学和比较国情教育教学则是“中国梦”教育教学之国情教育教学必须考虑的几个维度。在具体实施中,“中国梦”教育教学之国情教育教学还应摈除那些大而不当的、既落伍于现实也违背历史真相的空洞说教,以更真切、贴近现实的内容(例如对现实中危机、困境的强调,对历史中耻辱、灰暗的陈述,对自身传统与美德的讴歌等)和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国情教育教学模式[9]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培养一名理性的爱国者。我国通常把国情教育教学(时事政治)作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全面、历史、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知国、爱国、报国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但客观地说,国情教育教学还有相当大的缺憾,不仅表现为品德课程难以独立担负起国情教育教学的重任,还表现为报喜有余报忧不足,浪漫抒情有余忧患意识不足,更缺乏对过去中国现代化不足和失误的深层次分析与反思。[10]从期刊网上还可以看出,人们对国情教育教学的重视度和关注度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高潮,[11]而后国情教育教学便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在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今天,这一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教育教学

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这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种期许。那么,中国需要怎样的梦想?“中国梦”有着怎样的意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第二主题。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这一表述富有诗意,通俗凝练,意味深长,描绘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图景,也体现了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梦”不只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项推进,而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体现在人民对于安居、乐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环境美好和精神充实的期盼上,[13]也充盈于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能有所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助、居有所屋”的渴望中,但在本质上,“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追求,即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它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之梦。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区的发展已经走上国际的舞台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需要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发展格局中,并在区域及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14]提到“中国梦”,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美国梦”“欧洲梦”(及“印度梦”)[15]。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1931年在其著作《美国史诗》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日后家喻户晓的“美国梦”概念,其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与“美国梦”不同,“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与“美国梦”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互补性,正如“美国梦”并不完全排斥集体一样,“中国梦”无须排斥个人作用,可以鼓励个人积极性;个人幸福可以和集体幸福一致,推动国家发展。此外,借鉴和吸收“美国梦”的开拓、进取、独立精神等积极因素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愿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从利益观上把“民族梦”与“个人梦”紧紧地连在一起,把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和个人的现实理想紧紧地连在一起,构筑了实现“中国梦”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中自然地包含着“我的梦”,实现“中国梦”为每一具体个人实现“我的梦”提供机遇和条件,而每个中国人的具体梦想是“中国梦”的真切展开。事实上,“中国梦”体现一个由国到家的过程,而“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由家到国(再到世界)的过程。如果中国不发展,普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就会更小;同时,如果没有普通人为梦想而作的坚实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中国的进步和繁荣,也就谈不上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16]未来的世界更加需要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理想危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唯我所求的思想在作祟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理想教育教学的简单化、形式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包括理想教育教学在内的品德与德育工作,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确立对理想目标终身追求的信念。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增强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做“大梦”的空间,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用真正对学生有帮助、有触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规划人生,以“个人梦”去丰富“中国梦”,从而让理想教育教学真正落地。

(三)“中国梦”的达成路径教育教学

“中国梦”不能仅仅是人们的仰望星空,更需要人们去寻找切实而具体的达成路径。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先进文化,坚持按照现代化总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7]而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梦”不是精英梦、权贵梦,而是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梦。欲挽救深重的危机,实现民族复兴,不能仅靠少数精英,而必须有待每一个中国人的觉醒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行动,需要实干。其中第一要务就是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第二是勇于攻坚克难,它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第三是善于开拓创新,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社会,在人口众多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所有这些要求我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中国梦”是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自然需要每一个具体中国人的责任担当与实在努力。因此,它对基础教育教学学校道德价值观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的责任心、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尽心尽责是对世界公民的起码要求,因而责任教育教学也就更加重要和迫切。事实上,孩子本来就是有梦想的,给他们更多接触社会和体验生活的时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个人梦也才能做得更大。重视责任教育教学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自觉选择。为此,责任教育教学首先是帮助人们通过认识个人职责的具体性质,提高责任意识(即责任感)的过程,也是培养人们的责任意志和信念,使人们能坚定地履行责任而不是遇到干扰或困难就逃避责任的过程,更是通过教育教学使人们养成责任习惯——时时尽职尽责,失职主动承担责任——的过程。作为价值观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教育教学更需要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实效。当然,基础教育教学学校的责任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教学上,而应该更加关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终身发展,更加关注社会、时代、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未来,最终指向对时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社会和谐负责任。责任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具有自知、自控、自律、自觉的能力,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重、自立的品性,让学生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对自然负责,对时代负责,对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实施方式

“中国梦”教育教学在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统一学生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等方面的价值实现,不仅依赖于“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丰沛内容,更取决于“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实施方式。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学科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内容和积极开展“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构成了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独立设置“中国梦”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

“中国梦”教育教学试图通过中国基本国情教育教学、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教学和伦理道德责任教育教学等,使学生达成知国、爱国、报国,进而热爱人类的精神品质和能够负责任的生活。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是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基点是中国基本国情教育教学,对于国情的了解成为“中国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许有人认为,“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小学的一些学科中都有,比如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品德与社会、生物学、语文等,学习这些学科自然就进行了国情教育教学和“中国梦”教育教学,没有必要再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式的国情教育教学和“中国梦”教育教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一个学科负载的价值太多,就有可能忘记它自身本来的价值。即便是“中国梦”教育教学的某些元素适合而且应该以潜在的方式融入相关学科中,但其涉及的内容与主题是否自成体系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即使各门学科可以渗透一定的“中国梦”教育教学主题,这种渗透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中国梦”教育教学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有其固定的内容(可以进一步组织论证),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是对一定的年级或学段来说,实有独立设置校本课程的必要。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的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中国人口”“中国环境”“中国文化”“中国科技”“中国军事”“中国外交”“我与中国”等多个主题。这些内容或主题不只为“中国梦”校本课程所独有,其他学科课程也会涉及一个或多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梦”校本课程是否还有独立设置的必要?“中国梦”内容与具体学科课程是否有“叠床架屋”的重复之感?其实,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点和不同理解角度来设计“中国梦”校本课程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学科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

相对于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学科教学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也许更容易实行,在师资、课时与课程资源上遇到的障碍也将最少。在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确实有许多国情教育教学和“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些内容,运用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进行“中国梦”教育教学,强化其“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功能。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整个学校环境的营造乃至家庭、学校的配合,使“中国梦”教育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以学科教学渗透方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对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高度把握学科的发展以及我国在这一学科发展中的历史、现状(水平与位置)和未来可能,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和已有认知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以学科教学渗透方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有意识的渗透式“中国梦”教育教学也可能会破坏原有学科自身的独特性,同样也不利于“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系统实施。也许教师在谈到某个相关主题时,顺便跟学生谈一下与“中国梦”有关的意义,但这是不是所谓的渗透融入式“中国梦”教育教学呢?如果学科教师有意识地去谈“中国梦”教育教学,会不会导致“贴标签”的结果,消弭乃至破坏这个学科的独特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呢?这是以学科教学渗透方式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必须正视的一些问题。

(三)积极开展“中国梦”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与独立设置“中国梦”校本课程和学科教学渗透“中国梦”教育教学不同,开展“中国梦”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18]构成了“中国梦”教育教学的第三种方式,并且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适应性。首先,开展“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丰沛,它可以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进行思考,例如从学生身边切入,从学校及地区切入,然后推广至国家、民族问题。已出版的《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等“中国梦”研究系列著作①对于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其次,开展“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适合和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活动方式和类型不同于学科课程,包括搜集资料活动、做活动记录、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社会考察与宣传活动、设计与制作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根据“中国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同而从中加以选用或综合应用。例如,一些中小学开展的“童眼看中国”“童眼看世界”“中国梦•我的梦”活动就是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中国梦”教育教学样例。再次,开展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全程的“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有助于“中国梦”教育教学取得更好的实效。“中国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关注和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这也是基础教育教学学校实施“中国梦”教育教学最希望看到的结果。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中国梦”教育教学的任务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艰巨。作为“中国梦”教育教学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基础教育教学学校校长和教师都需要有足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教育教学自信,以满腔热情、充沛精力、教育教学之爱和无穷智慧开展“中国梦”教育教学,为实现“中国梦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理念: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月25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它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于“中国梦”一系列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梦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状况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正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

一、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应重点加强“中国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既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促进学术研究与教育效果的双赢。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使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有图有像有声的教学。

第三,深入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自身成才之间的关系。使广大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懈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发展平台

首先,加强校园自身的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设中增加雕塑、书画、摄影等烘托爱国主题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起到励志的作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加强校史展览馆的建设,让大学生更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过程;以“中国梦”为内容,通过影像资料、图书画片及名言警句等软装饰,展现“中国梦”的历史溯源及宏伟蓝图,让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中国梦”的校园物质文化中,接受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民族复兴”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大学传统和特色融入其中,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共同理想信念,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和新的要求,使“中国梦”成为大学校园中充满着激励作用的正能量。

第三,加强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国梦”教育可以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落实发展

首先,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国梦”主题学习参观活动。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高校应定期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讨活动。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紧密联系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思想,通过社会调查,使广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国梦”理想信念。

第三,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逐步引导大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更多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 何菲。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3(8).

[3] .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是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中国梦论文 篇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文化具有塑造的功能,建设先进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同样具有塑造的功能,这种塑造功能主要在于提高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品格。“即通过提升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水平来获得来自外部的地位或评价的认可。”例如中东的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确实在经济上成为“富裕国家”,但是国民的文化素质落后,整个国家缺乏与其经济水平相配套的文化建设,导致其在经济发展上一味依赖石油、缺乏持续稳定性和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在国内政治建设上至今不乏专制独裁的例子,在国际地位上从来没有以大国的角色出现过。相反,美国的头号强国地位的确来自于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其源源不断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离不开二战以后世界人才的大规模引进和美国历届政府政策对于文化发展事业的大力支持。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必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强国引领,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文化,才能迸发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政治文明服务,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发展提出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输入和发展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主流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入,引起人们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迷茫,弱化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心理认同感。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西方政治思潮声名鹊起,中共十七大前夕围绕“中国是否应该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学术争鸣在中国学术界激起不小的波澜是多元文化对中国主流文化冲击的典型例证。多元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民主的形成,但是就其消极方面来说,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混乱,弱化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然会削减对于共同理想的信念,对于社会的有序稳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冲击主流文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公民存在价值冲突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必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旧的利益关系格局,带来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构”,由于文化建设发展工作相对滞后,市场经济中强调的功利主义、竞争第一、主体绝对自由等文化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提倡的共同富裕、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等价值取向发生强烈的冲击,甚至一些行业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恶心竞争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冷”思考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在国内迅速升温,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普通大众都掀起了对于传统文化高涨的热情。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需要以冷静、理性的头脑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的我国现阶段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首先,区分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建设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先进文化。在继承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警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诸如八股文、贞节牌坊、姨太太等限制人的自由发展、等级观念等等是必须坚决抛弃的。如果不加甄别的学习传统文化不但不能够发挥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其次,“国学热”、“新儒学”等传统文化热的现象过分重视商业价值,忽视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一种“虚热”的现象。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课程和书籍的大规模涌现,传统文化在商业的运作模式下,学者难以潜心研究其博大精深的深层内涵,普通民众更多的是一种盲目跟风的行为。浮躁的社会环境以及部分学者急功近利的利用传统文化,不利于发挥传统文化在培养人崇高的道德情操方面的积极作用,更不利于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以及采取何种方式真正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价值观困境问题

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社会繁荣的背后,原有的道德体系崩解,适应现代社会并且能够为现代公民所接受的道德体系以及价值观由于诸多社会因素的阻碍还没有及时确立,“市场经济自身的消极方面总是要以不同的形式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来消融、瓦解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民的价值取向出现了“空窗期”的迷茫困境。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困境问题,不是简单的我们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德规范的问题,最实质的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还没有建构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现代公民的民族文化。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处在从传统向走向现代型的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由于存在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继承的问题以及公民的价值观困境问题,中国社会文化建设问题值得思考。尤其是在“中国梦”的号召下,我们更需要从本质上解决现阶段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设发展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凭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和内聚力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一)走中国道路丰富和创新民族精神

主席在谈到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时这样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望世界,日本战后凭借“大和文化”的凝聚力量实现迅速崛起;美国正是凭借勇于开拓、民主法治的美国精神实现了200多年时间把自己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成就。大国崛起中离不开各具特色深入民族血液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通过极具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凝聚整合民族精神的力量,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更要在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丰富和创新民族精神。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新形势,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实质,深化民族精神的内容,不断赋予其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着共同理想的实质和实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过程中经验总结等一系列反映中国道路精髓、灵魂的内容都应该与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创新。

(二)弘扬中国精神积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关键期,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实质,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力量的中华民族文化。只有符合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人民的心理认同和自觉维护,“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体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发展为对于民族共同理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认同,积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动力,最终内化成为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全社会的凝聚力。

(三)凝聚中国力量推动民族文化复兴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是无比强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重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的过程中要给予人民出彩的机会。强大的中国力量推动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完善,促进文化体制改革,最终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四

关键词:中国梦 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92-02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在十二届一次人大会议闭幕式上,他从中国梦实现路径、科学了内涵、民族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发表了关于中国梦为主题的重要讲话,中国梦的研究随即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1 关于中国梦的特点研究

吴建民(原中国驻法国大使)认为中国梦有三个特点:“第一,规模大。中国的崛起是13亿人在崛起,人类历史上没有13亿人的国家崛起的先例。第二,领域广。中国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量杰出人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第三,与世界分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找到了自己企业发展的空间,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机会。”[1]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汪玉奇研究员认为中国梦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最广泛的民族共识,二是有最强烈的民族情怀,三是有最彻底的民族信念。”[2]

孟东方、王资博认为中国梦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梦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第二,中国梦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第三,中国梦体现了世情与国情的统一;第四,中国梦体现了静态与动态的统一;第五,中国梦体现了合力与张力的统一;第六,中国梦体现了求同与存异的统一;第七,中国梦体现了刚性和柔性的统一;第八, 中国梦体现了国富和民福的统一。”[3]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梁丽萍认为:“中国梦萌发、形成于耻深痛极的近代百年,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作为一种最为朴素、浓烈的民族情感。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二是坚定的民族自信。”[4]

2 中国梦与美国梦研究

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研究,朱继东指出:“‘中国梦’和‘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大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他们也有诸多差异。一是具体内涵不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与‘美国梦’突出个人和金钱,强调个人奋斗和成功不同,‘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紧密相连。二是文化背景不同。三是根本价值不同。四是实现途径不同。五是实现目标不同。六是前景不同。七是产生影响不同。”[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认为:“从本质上说,美国梦不是一个为世界准备的梦,而是一个分裂世界的梦,一个为美国自己谋幸福的梦,而中国的现代化梦想,不仅要实现物质上强大的梦想,还要实现“构思一个普遍有效的世界政治制度”的精神梦想。”[6]

还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美国梦”主要是指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受限制的机遇来追求财富、积累财富。在“美国梦”的追求中,私有财产被看作通向个人自由的通行证。财富带来排他性,个人聚敛巨大财富的成功被当作唯一的或主要的成功标准。在美国梦的笼罩下,人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主,过度消费。在美国社会,一切主要都围绕着占有、分配资本及保护私人财产权利展开,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都以各自的方式被设计为使财产利益增值。同时指出:“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的钱”。而中国梦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现代化的新中国,这是一个具有“新中国精神”的新中国。[7]

3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研究

关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国梦’,不能没有党这个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各族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现实选择。”[8]“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是做中国梦最热烈、最自觉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付出了最大牺牲、最大努力的先进政党。”[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10]

有的学者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第一,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三,坚持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有机统一。第四,坚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有机统一。第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第六, 坚持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有机统一。第七,坚持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第八,坚持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11]

辛鸣认为:“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确立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价值,九十余年来的中国道路又奠定了“中国梦”坚实的实践基础。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既对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对在我们政治话语与时俱进的同时保持意识形态的一以贯之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价值。”[12]

梁丽萍认为:“‘中国梦’不是精英梦、权贵梦,而是人民的梦。欲挽救深重的危机,实现民族复兴,不能仅靠少数精英,而必须有待全中国人民的觉醒与奋斗。”[13]

辛鸣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14]辛鸣认为: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15]

参考文献:

[1]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N].北京日报,2012-12-3. [2]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1).

[3][11]孟东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4]梁丽萍。百年沧桑“中国梦”[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

[5]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思想理论,2013(2).

[6]十字路口的国家路径选择:美国梦? 欧洲梦? 还是中国梦?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J].人民论坛,2011(9).

[7]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社会科学,2007(9).

[8]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1).

[9]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 (1).

[10]肖贵清。畅想中国、实干兴邦[J].党建,2013 (2).

[12]辛鸣。“中国梦”、中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学习时报,2013-3-11

[13]梁丽萍。百年沧桑“中国梦”[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

中国梦论文 篇五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梦想的民族,5000年来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走过一个“辉煌—衰落—复兴”的三部曲。我们的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很早就把梦想播种在这方土地上,把汗水挥洒在这方土地上,把热血浇灌在这方土地上。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瑰丽的神话正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向往光明和进步的生动写照。《诗经》中说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同篇》,孔子把人类社会分为两个理想阶段,一是“小康”,二是“大同”。“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梦想,一直是历朝历代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自秦汉肇始,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周秦伟业、两汉胜景、大唐气象、两宋富庶、元朝拓疆、明代兴旺、康乾盛世,光芒耀眼、令人神往。然而,壮丽的辉煌之后,却经历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魇和百年抗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在这一梦想的感召下,孜孜求索、前仆后继、奋起抗争,唱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从林则徐、魏源等少数开明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反思落后积弊,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阶级新兴官僚发动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探索民族复兴的各种救国主张和力量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才迎来曙光。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壮烈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创造性提出了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梦想。今天的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想的延续,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主题。它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积淀,来自近现代以来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迪。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现实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每一次重大而成功的理论创新,都源于对发展现实的准确把握,都集中表达了实践的迫切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是适应当代中国各方面事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结果。今天的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为世界所瞩目、所惊叹、所羡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物质基础。这是一个梦想即将成真的历史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现有的改革“红利”已较充分释放,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关系调整陷入困境,妨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性约束难以解除,改革的整体性、关联性、复杂性和难度都比过去增大,前行道路上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不仅要解决快速发展所积累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还要解决好发展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的意识领域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考验异常严峻。同志特别提醒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同志对中国梦作出集中而系统的阐发,并不是一时兴起的随意发挥,而是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当下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正视,是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的结果,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民族特质。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锻造了中国梦独特的民族性。中国梦孕育于国家衰落、民族危亡时期,凝结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深重的苦难、坚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品格、心理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自然生成,也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张扬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最终指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前途紧密相连,强调集体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个集体梦、民族梦、国家梦,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梦的提出,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渴望,不分阶层,不分地域,不分身份,没有意识形态色彩,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全球华人空前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极强的包容性。而且,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和谐和平,中国梦实现靠的是和平崛起,靠的是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努力,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伟大梦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实现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短短三句话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

”、“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蕴含着六个具体指向,具有很大的包容量、高度的凝聚力,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中心任务。中国只有成为强国,才有实力和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跃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仍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要务。

充分民主是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凝聚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这就需要不断拓宽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丰富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确保人民群众在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将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着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高度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这就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努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升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世界影响力。

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满足民生需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确保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序解决;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充满活力。

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中国梦,就要保证我国人口的适度合理增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保证人民能够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洁净的空气,在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中享受宜居适度的美好生活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中国梦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又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归根到底就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对接着“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群众期盼,必须让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真切地感受变迁、触摸幸福、实现理想。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步前进,都是理论和现实密切互动的结果。现实要求理论创新,理论创新驱动现实发展,如此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任务的需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述,对于激发全党的理论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梦创新了党的理论的话语空间。中国梦用最通俗易懂、最形象化的语言,向人民群众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读了人民期盼的共同富裕,解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科学崇高又喜闻乐见的理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更加具体。这种话语体系上的创造性转换,打通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中国话语与外国话语之间的隐性阻隔,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迅速为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

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中国梦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么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的深刻回答,解决了科学发展中如何继续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学说的历史性问题,形成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决定道路的哲学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运用和深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涵,成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在哲学原理上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及时回应了我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谁来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对民族、国家、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和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政治动员,是对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的深化与拓展,彰显了我们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坚定自觉与执政自信。它已超越一种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升华成一种政治理念和执政追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践价值。梦想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体现的是一种抱负。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就会成为变革社会、促进进步的巨大力量。有一位外国专家曾经说过:“13亿中国人民不能只靠人民币来引领。”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物质财富上一穷二白的时代,但也面临着精神懈怠、信念缺失的危险。“中国梦”的提出和阐述,正是凝聚共识、鼓舞士气的选择,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凝聚人心、激励民族的大思维和大战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在社会转型分化的背景下,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阶层、群体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往往各有诉求甚至大相径庭。中国梦的提出,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描绘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宏伟蓝图,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五彩缤纷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汇聚起十三亿人民的深厚伟力。

中国梦触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力量,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与世界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自身的发展往往与世界的发展具有联动性,呈现同频共振、互动发展的态势

。中国梦与世界梦辩证统一,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中国梦所包含的世界意义,就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不仅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而且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在当代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必将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面新旗帜。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道路选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天的世界对“中国信息”充满饥渴、对“中国奇迹”充满惊叹、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赢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荣耀与民族尊严。实践充分证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愈加凸显。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必须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之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让我们冲破思想差异的樊篱,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羁绊,找到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将个人力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巨浪。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面对日益凸显的发展瓶颈、深层次矛盾问题,唯有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闯过激流险滩驶向潮平岸阔。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国十三亿人,每一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追梦、圆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每一个人放飞梦想提供广阔空间、实现梦想创造充裕机会,并引导人们把小家和大家、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让人们从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看到前进的方向与力量,看到美好生活的壮丽图景。众人齐心,其力断金。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人一把力,就一定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实干成就中国梦。多次强调,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日子等不来。中国梦的每一步实现,从来不是靠空口白牙,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透过历史回音壁,回首我们走过的路,什么时候实干,什么时候就能夺取胜利;什么时候不务实,什么时候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态度和勇于拼搏、敢于攻坚的奋斗勇气,而热衷于纸上谈兵和虚谈废务,那么,梦想最终只能止于梦想,难以到达现实彼岸。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好梦成真,离不开艰苦奋斗、离不开真抓实干。强调坚持实干兴邦,就是针对眼下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言行不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现象而发出的严重警示。实干成就中国梦,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干、干实实在在的事,谋务实之策、说务实之话、办务实之事、求务实之效,不空发议论,不投机取巧,不懒惰懈怠,不半途而废;就是要立足当下,干好自己的事,干好该干的事,不玩虚招,不装样子,不回避矛盾,不胡乱折腾;就是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岗位,成就梦想皆靠奋斗。对党员干部来说,就要对党讲党性,对己讲良心,埋头实干,勤勉有为,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诺必践,嬴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对每个社会公民来说,就要在中国梦的坐标系中去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方位,去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中,体现人生价值、让人生出彩。

关于中国梦的论文 篇六

一 引言

在美学与德国哲学的洗礼下,王国维将西方的思想融入到对《红楼梦》的探究中,它突破了传统的美学观与文学观,接受了叔本华、康德等人的“游戏说”,王国维认为“美在自身,而不在其外”,这种文学观念突出了文学的审美特性。《红楼梦评论》中所阐述的文学观是一种新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它开辟了独立的文学批评,因此,它在文学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二 《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

王国维生活在文化融合、裂变和冲突的时代,因此,王国维将中国哲学作为基础,将西方哲学作为辅助,将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融会贯通。对《红楼梦》悲剧美学的阐释和发现,指的是将叔本华的悲剧美学观点转变为自身的文艺思想,将文艺实践和文艺理论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相结合。《红楼梦评论》将庄子和老子的哲学作为基础,阐释了痛苦的本源,又以佛家的思想解释了如何解除痛苦,使人生超脱。在王国维的思想之中,传统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具有很重要的位置,有着浓厚的学术功底和学术兴趣,在融合了叔本华的悲剧哲学之后,将西方思想作为立足点,创作了《红楼梦评论》。

悲剧艺术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代,并且在当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悲剧作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意识来源于西方的悲剧理论,并在其思想的影响下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观与美学观。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的第一章就明确指出欲望是生活的本质,而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来源欲望的满足与否。由此可见,王国维认为,人生的本质就是悲剧的演化。作为西方的悲剧家,叔本华认为,人在意志的驱动下不断产生欲望,论文联盟这些都为《红楼梦评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依据。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体现了人生的悲剧色彩,并且文中的人物也蕴含着个体生命的悲剧。王国维在《红楼梦》中看到了充满深刻的悲剧思想,并站在与传统乐天思想相背离的高度上,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评价,这些都在无形中表现了王国维独到的文学素养与审美眼光。悲剧来源于哲学,将人的本质作为最本质的问题,是人对自我意识的发掘,哲学的归宿和出发点是人,悲剧的归宿和出发点也是人,《红楼梦》将人作为描写的目的,是其悲剧理论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识到,生命和人世都不能让我们得到满足,《红楼梦》通过优美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人世的巨大痛苦,展示了人们通过减少生活的欲望而获得的解脱。但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解脱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觉察自身的痛苦;第二,观察别人的痛苦。例如,贾宝玉的解脱就是一种悲壮和悲剧的解脱,将生活作为立足点,将悲剧的苦痛作为基础,最终成就人世的解脱,正是《红楼梦》这部作品伟大的原因。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悲剧美学的主要来源,并且对《红楼梦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之所以为悲剧,主要就是其文中塑造了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并且认为《红楼梦》的结局就是悲剧人物在经过漫长的痛苦挣扎后最终放弃了生活的欲望,从而在精神世界上得到了解脱。《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目睹了大观园中的生命走向痛苦与绝望,并深刻感受到个体在悲剧命运中的渺小,最终他在悲剧性的人生中寻找到解脱的方式,放弃了世俗的享乐与美好。在王国维的思维意识中,只有没有了欲望才能真正得到心灵上的解脱,故而,他认为贾宝玉最终真正走上了解脱的道路。由此可见,在西方悲剧理论与哲学思想的影响下,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刻揭示了富有悲剧色彩的悲剧美学。但是,由于叔本华是唯心主义的代表,所以王国维的悲剧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应从西方哲学悲剧思想的角度客观评价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中,悲剧主要被划分为三种,其中一种的悲剧是由于命运的不幸造成的,另一种是由于他人的陷害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由于人物的相互差异而造成的,在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中,也深刻揭示了这个观点。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体现在这三点,但是,他觉得《红楼梦》悲剧中最后一种最感人。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更大的悲剧体现宝黛之间的爱情,由于人物性格以及命运的不同,黛玉与宝玉最终都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他们在痛苦的挣扎过后,终于找到了解脱各自痛苦的方式。王国维正是看到了别人忽视的悲剧性,以悲剧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评价做了新的诠释。由此可见,王国维的《红楼梦评价》对中国的传统悲剧模式来讲是一种新的突破,对中国悲剧美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王国维认为,悲剧能够将真善美相结合,在没有建立完善的美学历史的前提之下,使用美学理论对悲剧进行审查,在深层次上对人类进行研究。通过对悲剧的了解,使民族避免浅薄而带来的危害,虽然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悲剧美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消极意识,但是转变以往中国悲剧的开展模式,对中国悲剧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为悲剧美学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艺术审美的方式对痛苦进行逃离和忘却,王国维反对以文载道的思想,重视在文艺中存在着的独立价值,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传统的意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甚至于整个大家族的兴衰,都是由于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是因为人内在的问题,在通过痛苦的经历之后得到解脱,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西方的悲剧思想相融合。在使用悲剧理论的过程中,王国维从小说无功利的、人性的和艺术的角度出发,避免了外部环境对现实生活的干扰,将人作为本体进行结构和剖析,对人性进行道德评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对悲剧的固有性和深刻性进行揭示,让读者有振聋发聩的感受。王国维的美学和哲学观点,正是对人生的关怀,对人生意义和人的问题的阐释。

转贴于论文联盟

王国维的悲剧意识突破了传统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他的精神世界内一切始于悲者,他认为,传统的喜剧美学没有真正正视现实的弱点。因此,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崇尚,由于中国人不喜欢悲痛,所以,中国悲剧必须要通过喜剧的结局呈现出来,而中国的作家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所以,小说往往是呈现完美的结局。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深刻批判了传统文学的某种狭隘、庸俗的观念,为了真正地体现人性的真、善、美,王国维觉得有必要宣扬悲剧的存在价值,王国维从人性的角度描绘了人生本质的痛,同时深入探讨了悲剧中善的伦理价值。所以,在王国维眼中,悲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同时也呈现了人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王国维的思维意识中,悲剧是人性真、善、美三者的有效结合,并在关于美学的探讨上有着重要价值。

三 《红楼梦评论》的学术价值

1 表现在悲观主义与美学思想上

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与美学思想,他对人生的内涵做了新的诠释:“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王国维认为,人们由于无法满足欲望,必然会产生对生活的痛苦,这些虽都是暂时的,但是欲望一旦满足后,将会产生对生的厌倦。所以,生活、痛苦、欲望三者无法超越,最终构成了悲剧。在王国维的眼中,文学不仅在于表面上这种生活、痛苦、欲望的结合,同时也蕴含着要从悲剧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他认为“吾人之知识与实践之二面,无往而不与生活之欲相关系,即与痛苦相关系……然则,非美术何足以当之乎?”在王国维的思想意识中,对于人物的描写都离不开痛苦与解脱的纠结,因此,要想与欲望作斗争,就要学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由此可见,《红楼梦评论论文联盟》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在悲观主义与美学思想的探讨上。由此可见,王国维是站在美学的角度上,用西方的美学理论来审视《红楼梦》中的人物,并且深刻揭示了个体生命所呈现的悲剧命运,这种新的观念对作品本身而言也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不仅扭转了传统的悲剧模式,同时也对中国悲剧的探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突出地表现在文学艺术的独立与自由上

在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中,他的悲剧思想打破了传统的乐观意识,这不仅唤醒了民众的悲剧意识,同时也促使人们在生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德国美学思想的影响下,王国维的悲剧说、游戏说都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文学观,并且与原有的文学观有着明显的区别。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描写了人在痛苦中的解脱,如文中的贾宝玉身上所折射出的就是在封建社会中痛苦挣扎的影子,最终摆脱了对世俗的束缚。同时,王国维还认为《桃花扇》与《红楼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表现了世人厌世,想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但他认为,《红楼梦》中的解脱才是真正的解脱,而《桃花扇》中的解脱非真正的解脱,由此可见,王国维将《桃花扇》与《红楼梦》进行对比,实质上就是将文学与人生、国民、历史、政治等问题的结合,并且在生活中反映出文学艺术的独立与自由。在《红楼梦》中的个体生命中,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代表独立与自由的典型形象,处于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中,为了追求生命的价值,他们毅然选择了对个体自由的向往,但是,最后在命运的压迫下,他们只好放弃了最初的追求,选择了解脱的道路。由此可见,《红楼梦评论》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在文学艺术的独立与自由上。

3 突出地表现在文学观与美学观的转变上

《红楼梦评论》突出了王国维新的文学观与美学观,他认为,“文学美术亦不过成人之精神的游戏”,文学则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这种新的文学观与价值观强调了文学非功利性的一面,并且赋予着新的审美特征,这在无形中也突出了“消遣”与“游戏”的独特性。王国维的这种文学观集中体现在富有开创性的评论中,他站在美学的高度上揭示《红楼梦评论》的重要价值,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用西方的现代思想批判了传统的文化思想。同时,《红楼梦评论》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它从人生的角度出发,突破了传统的文论诗学,这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由此可见,《红楼梦评论》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观与美学观的转变上。

中国梦论文 篇七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已经是第三届,主题是"我的梦 中国梦"。昨天,牛通社记者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见证梦想吧。

滑梯检测员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滑梯检测员,这可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

这样,即使以后年纪大了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滑滑梯,不用在小朋友面前脸红了,因为我是滑梯检测员,是来工作的嘛。

我知道当检测员需要很多科学知识,我会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技能,拿到世界级滑梯检测资格证,这样我就可以去检测全世界的游乐园,玩遍各种各样的滑梯,真是爽啊!

牛通社记者 杨樱琪 文一街小学四(1)班

我想当旅行家

我的梦想是当旅行家,走遍世界上所有的地方,用相机拍下所有美丽的风景。了实现我的梦想,我要努力学习,特别是历史和地理,更要学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我还要锻炼出强健体魄,翻山越岭都难不倒我。

牛通社记者 华心愉 学军小学 五(6)班

我只想慢慢地长大

我所有的任务都只有一个--学习,所有的理由都名正言顺--为了你的明天。

妈妈啊妈妈,我不想惹您生气,我只想慢慢地长大。小树要经过无数的风雨阳光,岁岁年年才能长大。为什么我的成长就不能慢一点,让我有时间看一看这一路的风景,让我有心情在暖暖的阳光下发一会儿呆呢?妈妈,我只想慢慢地长大!

牛通社记者 杨程 卖鱼桥小学 五(3)班

我的记者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梦想,从做青年时报小记者开始。为了体验社会,我独自到天桥上卖艺练胆,将卖艺所得捐给了藏北山区的儿童。时报记者报道了我,我的卖艺练胆还在牛通社网引起热议。很快,我成了牛通社小有名气的记者。

如今,我已经是牛通社的四星级小记者,学军小学记者站的组长,离记者梦更近了一步。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牛通社记者 袁也 学军小学 六(2)班

我要创建糖果王国

我要做个糖果发明家,制造出各种各样不会伤害我们身体和牙齿,而且五彩缤纷、新奇美味。有治病健身的"速效中药糖",能当笔和尺的"百变文具糖",展开当书或报纸看的"随心阅读糖";吃了就调节身体温度的"暖洋洋糖"和"凉飕飕糖",甚至让人飞翔的"超人糖"……

我要去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联盟,共同创建我们的糖果王国。

牛通社记者 郎天悦 现代实验小学 二(4)班

我想成为"白衣天使"

自从爷爷患上癌症,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我就发誓要成为"白衣天使"。

我知道,这个梦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需拥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我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我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牛通社记者 张雨沁 春芽实验学校 六(1)班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的演说家。

从小,我说话有些结巴。是我现在的语文老师李老师改变了我。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老师的眼光中那份鼓励和肯定,让我有如神助般流利完成了朗读。后来,结巴再也没有困扰我了。

牛通社记者 薛思宁 茅以升实验学校 五(3)班

文学璀璨之星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成为文学璀璨之星!从三年级开始,我一直坚持写作,终于写完了两部原创小说,一部是科幻小说《星尊》,另一部叫《李全传》,是白话文的古典演义。虽然还没出书,但我已经为梦想灌溉了一棵小树苗。

牛通社记者 雷哲远 现代实验小学 五(4)班

成为霍金那样的科学家

从小我就沉浸在新奇的生活中,每天都为我的发现而感到兴奋,甚至痴痴地想:火星上是否真的有生命的存在?宇宙中有没有"地球的兄弟"?

当我读到关于科学奇人霍金的故事时,这给了我的心灵一次神圣的洗礼。虽然我还看不懂他写的书,但是懂得了科学需要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科学斗志。

牛通社记者 徐鸿健长寿桥小学 五(5)班

我要当村长

我的梦想是当老家那个村的村长。我要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一定实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有房住。还要把村里的羊肠小道建设又大又宽敞的水泥路 。我会像对待学习一样把难题逐个突破,成为好村长。

牛通社记者 陆炜 春芽实验学校 五(2)班

我想成为一名大侦探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柯南那样的名侦探,为社会发现隐藏的犯罪分子。我最喜欢看《名侦探柯南》,侦探要具备清晰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可以做到,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牛通社记者 戚成康 春芽实验学校 五(1)班

为孩子们写童话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童话家,为孩子提供优美的童话,传递幸福和知识,并且让他们从书中获得自己的梦想,长大后为祖国增添一份力量,增添一份光彩。我要让我写的每一个文字传递美好的梦想,让每一个文字永不黯淡,永远光芒四射。

牛通社记者 徐珂崇文实验学校 五(3)班

新浪微博博友 晒梦想

@吴法天 我的梦想是,期待有一天,守法的人不再孤单,违法的人心有畏惧,

司法为我们许诺一个公平的审判,一个体现正义的社会。

@小程_0101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开一间流浪猫狗收留站,但是我现在知道一定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行,所以我要努力赚钱,无论到了多大的年纪,只要有了能力,一定要完成!

@阿拉辩证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位服装设计师。爸爸听到后告诉我说那没有用,我的梦想应该是考清华、北大。并要求我这样说。可这个梦想我从未曾忘记。

@zennM 小学的时候想做同声翻译,初中时想做服装设计师,现在高三了,翻译是我的理想,设计师是我的梦想。

@东门瞎吹 小时候就想做和环境、植物有关的工作。高考录取的时候填了相关的五个志愿,如愿以偿。尽管,没有想象中的好,我的许多同学考研时都转了专业,可我还是想固执一回,守护我最初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就是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

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

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前,每当我看到科学家们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总会感到羡慕和敬佩。是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他们,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是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赢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天。

因此,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成为这个国家的栋梁。每当我看到浪费时间的人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惋惜;每当我看到灰心丧气的人时,会为他们感到悲哀;每当我看到不务正业的人时,我会感到愤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而我,至少有一个梦想,一个目标。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有了这个梦想,就等于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直通往胜利的顶峰。

中国梦论文 篇八

经济的好坏决定“梦”的有无,或者更确切地说,决定“梦”的真实性和可能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梦”的性质。“梦想”具有的个人性是不容置疑 的,国家梦想建立在个人梦想之上,一个由失去梦想空间和梦想激情的人民所组成的民族是不会有国家梦想的。经济的基本单位也不可能是国家,经济理性是建立在个人的健全理性之上的,因而 ,合法的私有财产无论在什么国家都受到了(至少在法律上的)切实的保护。个人的梦想是有别的,正如个人的利益是相异的,而这种异质的、或者多少有些差别的梦想和利益的交融程度,就是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表征。“中国梦”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理想,在各种文化交融激荡中取得在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多元共存文化氛围,在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冲撞中取得在核心利益统领下的多元利益 相生相济的格局。“中国梦”与“好经济”都既是个人的,又是民族的,它具有完全的人民性。“中国梦”是一种国家理想,它牵引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实现在于坚守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道路,坚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中国精神,坚持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中国风度,坚信并依靠众志成城、愈挫愈勇的中国力量。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梦”落实为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人民幸福的三重要义,这三重要义进一步具体化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健康与永续发展。“中国梦”有圆梦的路线图和日程表,在建党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改革开放一百周 年,这些重大历史坐标中分别为民族、民主、民生问题树立了前进的路标和指示,因而,“中国梦”是一个不断铸梦一圆梦的过程,而梦想的终极,是一切人自由发展是其他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的共产主义愿景。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和深入,“中国梦”也同样是一个“世界梦”,是世界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和必要条件。民族的东西,也必定是世界的东西。“好经济”是一种群众期盼,与经 院经济学家的理论构思有着较大的差别。经院经济学家,或称经典经济学家,他们对“好经济”的解释尽管在投入产出、资源有效配置、利润最大化、边际效用等细节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期许 。但是,归根结蒂,对于经济的“客观性”的过度追求不得不使经济学为了“科学化”而丧失伦理境界。事实上,对道德和社会心理的量化正成为经济学的无奈选择,对一切科学的实质在于其能有 效地数学化的盲目崇拜导致了经济学不得不在“经济场”中蜕变成为一场语言(数字符码的)游戏。作为群众追求和向往的“好经济”,在民间反而获得了其本真的蕴意。民间“好经济”的希翼 寄托在经济正义、机会平等、秩序公正以及对人性向善的再确认(如果对于善的内心信仰和个人行为是一种善性确认的话,那么,经济生活与经济运行的伦理化,即经济学与人学的圆融,则是对善 性的再确认)。“好经济”关乎个人幸福与国家强盛、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之间的平衡,而落脚点在于人的可持续的幸福生活。在此意义上,“中国梦”的内核与“好经济”的“矢的”是一致的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这个和谐的背景下,人(类的和个体的)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这是“好经济”的旨归,也是“中国梦”的灵魂。

二、“小人物”故事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一系列的“小人物”能够获得出彩机会的故事连续。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好经济”是“小人物”活动的主要平台,现实的“小人物”奋斗史或多或少与经济生活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离开经济生活而探求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思索民主、文明与进步的主题,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的。“中国梦”一旦离开了“小人物”在经济生活中争取积极权利的机会与获得消极权利 的机制,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迷梦。

(一)“小人物”的积极权利与“好经济”

以赛亚•伯林把自由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消极自由指的是不受别人阻止做出某种选择的自由,这种 自由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公共权力对个人自由的不必要干涉,从而保留个人行为的自由空间。因此它是被动的、消极的、防范性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指的是某人追求某些东西以实现自身而成为 “某人”的自由,是决定他的言行和作为方式的根基。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旨在确证和实现自我行为的可能范围。这种可能性若不被外界的、盲目的、他者的力量役使,则“我”的行为是自 由的。积极权利与此相仿,是人们争取获得人生成功机会的过程中,是他所面临的可能范围和条件的总和。“好经济”为“小人物”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有效平台。

1.起点公平和程序公平。对“中国 梦”的向往和担6忧,来自现实生活中特权机制的存在,人生出彩的机会被压抑或者剥夺。对机会均等的呼声愈来愈烈,这与特权等级所指认的那种“仇富‘仇官”现象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官 商、富人的仇恨不是来自各自地位和生活享受的悬殊,而是来自制度的不平等以及特权秩序对“小人物”在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积极权利的限制。“官二代”“富二代”与“穷二代”之间的裂 沟,有人认为在建立“私法秩序”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合。维克托尔•凡贝格认为,所谓私法秩序,“作为一种没有特权的、享有同等权利的个人的秩序,与一种特权秩序形成对照” 。它使人们从利益固化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而成为一个个享有公平就业、创业机会的个体。显然,在暴利或其他优势行业设置种种进入壁垒,而使人生创造能力的大小完全决定于身世和家庭的陈 旧体制是与“好经济”的前提相悖的,它阻止了“小人物”梦想的放飞。从“好经济”的角度来看,征收高额遗产税、打破地域隔离、行业垄断,使一切合法劳动、诚实经营都能获得相同的成功 机会是至关重要的。税收、户籍、国企、教育改革方面的持续深入,以及政企分开等改革深水区的清疮引脓,是为“小人物”提供出彩机会的制度前提。

2.环境与制度。在社会契约的某些历史点( 或段)上,权力的最终归属理所当然是人民群众。“民贵君轻”这个“常识性”的道理在古代等级社会曾经作为权术而出现。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民权才成为整个社会制度的首义。“ 小人物”在创办企业、经营产业的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审批手续和花里胡哨的各种印章,是刻烙在人民心上的符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正在不断完善,然而,迄今为止还有很多不如 人意的地方。权力寻租、权力滥用、腐化堕落的印象一旦在群众中形成,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愿望和激情。创业的文化和制度环境远远比自然环境更重要。“小人物”的积极权利不得受 到来自合宜制度之外的任何侵害,权力必须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政府官员对于经济发展所能做到的,就是“守夜人”的角色。更具体地讲,就是服务要满足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健康 运行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既要靠政府官员个人品行修养的提高,更要靠健全的制度。“好经济”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小人物”在经济领域获得与其投入和智慧相适应的合理报酬。

3.尊重劳动 、鼓励创造、保护收益。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批判,“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的发展和活动;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他们的思维而不是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 行为(当然,这些需要是反映在头脑中,是进入意识的)。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特别是从古典古代世界没落时起,就统治着人的头脑。它现在还非常有 力地统治着人的头脑”(P381)。“中国梦”作为一种未来愿景的勾画,本身寄寓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眷恋,然而,它的现实化并不是精神的内在生成过程,需要有为之付出行动的群众 力量。因此,“中国梦”实现的依靠力量,源于亿万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倘若对劳动缺乏应有的尊重,一味鼓吹经济投机,靠运气与嗜赌的人性劣根来为经济繁荣增添一些曲折感和激情,则 经济势必走向坏的方面,表面繁荣的经济局势与人的幸福感会成反比。“小人物”追求的目标是层级化、递进式的,然而,无论其人生定位于哪个坐标点,社会所需要提供的就是对合法劳动 、创造进取、财富积累和合理消费的保护与激励。“好经济”能够使“小人物”的一切创造欲望得到重视、创造才华得到涌流、创造成果得到尊重。人民在积极享受权利的同时,发展了自身的技 能,增进了自身的财富,提高了自身的价值,从而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天然合一。

(二)“小人物”的消极权利与“好经济”

“中国梦”与“好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实现力量具有一致性 ,那就是生产实践和劳动人民。“小人物”其实并不小,那种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群氓”的观念的荒谬是不需更多批驳的。世界文明的进步,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制度的,无一不是人民 群众的推动下取得的。然而,勤劳勇敢并非人的天性,禀赋差异也并非能够按照理想样式加以矫正。“消极权利”是人的基本的生存权和共享发展的权力,是人对于同胞所应该持有的宽厚和仁爱。 那种认为增进人的消极权利会造成懒惰无为的思想,这只是对自身的优越感抱着傲慢的态度而目空一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是在人们遭受“大锅饭”的饥饿以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经验结论。 在一些人看来,“好经济”意味着纯粹的“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或者“按智分配”。那么,由于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资产积累的程度不同、智力天赋的厚薄差异,因此而造成的收入差距鸿 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饱暖自知‘贫富由命”“贵贱自怜”的思想深深扎根于那些一贯坚持“客观真理”的人的心中,由此造成的社会人情淡漠、道德滑坡,使人不难联想到霍布斯所谓的 “人与人之间就像狼一样”的冷血世界。“消极权利”是个人不去努力争取也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这个基本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应该不断扩展。因为“中国梦”不是特权阶层和富人俱乐部的 诗意遐想,而是每一个守法公民的社会理想。“好经济”尽管如同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对个人的创造和财富给予尊重和激励,然而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就放弃了那些创造能力有限、禀赋相对较弱的 人民,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就忽视了社会底层人民过更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如果说“积极权利”的主要表征在于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那么,“消极权利”却不视竞争为“人的必然伴侣”,它 更加强调的是人的伦理关怀(尽管客观上它形成“积极权利”实现的条件,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但是,这种出发点会让人鄙视那些自恃的人的狡黠。这是一种康德似的“绝对命令”的情怀) 。

1.社会福利。那些城市治理的“专家”们对“高房价”“高物价”,城市新移民的“挤出”效应感到莫名的兴奋。经济不是成为圆梦的手段,在这里变成了破梦的矛刺。这样的经济 ,对于“小人物”而言,是最为地道的“坏经济”。教育产业化和卫生产业化的鼓吹者就是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而使“属丝‘小人物”的健康权、受教育权被“合理地”剥夺,从而固化他们所希 望的阶层分化。经济竟然成为“排挤‘掠夺”他人健康生活和正常发展的工具。不能不说这样的经济,无论其取得的产值多么令人瞩目,都是坏的。社会福利是一个综合体系,从本质 上说,福利本身应该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和谐而使用的手段。安居、卫生、教育如果不能成为人民的基本福利保障,那么,“中国梦”的现实感则会大打折扣。党的十八大预告 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喜讯,而这正是“好经济”的预兆。

2.生态权利。没有哪一次综合性的政府报告和党的文件比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关注生态问题。之所以把生态问题提升到如此重要的地 位,不是因为人们过腻了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生活而希望“回到丛林去”,而是生态权利作为人的普遍的“消极权利”而遭到反复压缩。这里需要特别针对某个提出征收“呼吸税”的“专家”来 说明一个基本的事实:“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是那些掌握着资本的少数人,然而,“自然界的报复”(对象则是每一个人。这样一来,“坏经济”对于“小人物 ”的无限蹂躏则昭然若揭了:少数掌握资本权力的人,在攫取资本利润的同时,对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对于这种恶行的后果,他们只需要承担按人头所应该负担的责任。如果加上“ 呼吸税”,则进一步印证了坏经济损不足以济有余的本性。“中国梦”是一个美丽的梦,美丽中国这样朴素简练的词语饱含着人民对“好经济”的憧憬。除此之外,宪法和物权法所载明的财产所有 权、各种法律赋予人民的人身安全保障、免受经济侵害和消费自由的权力,都是公民的消极权利,它们不需要人民为此而积极争取,是保障“积极权利”的可能性根基。“好经济”营造的“消极 权利”场域,是人民“有梦”的前提条件,而“积极权利”的空间范围则决定了人民梦想的大小。“中国梦”不仅仅是“经济梦”,然而却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经济生活中,“好经济”使“中 国梦”既有华丽的表述系统,又有实在的内涵意蕴。

三、“中国梦”不是一种抽象的想象力

许知远在《醒来》一书中说到,“富有感染力的言辞容易打动人,更容易诱惑人”。“但语言表达与现实情况间存在着多少差距,我们能够多大程度上相信,那些时髦的谈论是否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梦”是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想象力?尽管中国崛起被简化为经济上的成就是轻薄之举,然而改革开放30余年所取得的成就在经济上的表现尤其令世人震撼。人们毫不怀疑中国在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然而,从乡村到城市、从家庭到工厂、从学校到广场一切变化的表象都可以用经济来概括。改革开放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再启蒙运动,它与其他历史阶段的启蒙运动一样,经济生活的启蒙意义是至关重要的。正是经济上的飞跃发展,“中国梦”才不是凭空想象,梦想来源于现实。同样,梦想也会高于现实,正因为高于现实,它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除了繁华的经济中心,“如果你愿意把你的眼界放得更开阔一点,你就看到了另样的中国。生活显得停滞,不那么充满希望,建筑是粗俗丑陋的,年轻人眼神迷离,山川河流是被污染的,像一个世纪以前一样,土地仍不够耕种,通往城市的打工之路日益狭窄,要进入世界经济循环的链条,他们需要更多的技能”。中国需要梦想,因为形势依然严峻。“中国梦”不是一种抽象的想象力,它通过“好经济”的构建而能够完全实现。这里有多个层面的意蕴:一是“中国梦”的人民性在经济生活中体现为个人幸福感的不断提升,“中国梦”是具体的个人梦想的集成;二是“中国梦”的现实性在经济生活中是对整体财富增加以后,人的多样化需求的尊重;三是“中国梦”的世界性在经济生活中更加体现为一种和平崛起,从而为持续发展提供国际环境。正如所说的,为人民造福才是中国梦的真谛。造福于民的过程,正是“小人物”充分享有“消极权利”、不断增进“积极权利”的过程,正是“好经济”的型塑过程和“中国梦”的圆满过程。德斯蒙德•莫里斯在《幸福之源》一书中把幸福分为十七类,其中“目标的幸福”(成功者)“竞争的幸福”(胜者)“合作的幸福”(助人者)三类尤其令人深思。“中国梦”是全中国合法公民的梦想和希望,它绝不可能是某些人附庸风雅的摆设。因此,对成功的鼓励与限制,对竞争的宽容与规范,对人的伦理关怀不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吗?只有这样的整体,才能承受起“中国梦”之重。寄情于“小人物”的“好经济”,既是“中国梦”型塑和拓展的前提,也是“中国梦”此岸性的完美表达。

中国梦论文 篇九

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也被更多人的研究。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群众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三从四德这样的思想不可能随着旧制度的灭亡而消失,依然会影响着群众的思想、思维、行为。这是当前中国梦认同并实践化的过程中,现实存在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方面的障碍。这样的糟粕思想会导致群众文化缺乏现代意义上的责任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公众无法对国家、社会的产生应有责任心,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无法形成社会发展合力。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众文化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没有社会主体角色由传统人向现代公民的转变,中国梦不可能取得成功。

二、群众文化建设自身发展的自发性与盲目性

只有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才能孕育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良好社会共识,这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是实现社会需要与满足群众需要的统一。但是群众文化具有原生态性、自发性等特征,当缺乏社会主导文化引导的情况下,群众主体的文化需求就可能会处于自发状态,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它就会产生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影响群众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的形成。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性问题。如: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因种种原因无法持续坚持下去,因临时需求而开展,缺乏持续影响力,无法对当地群众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活动;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处于自发、随意性状态,无法发挥群众文化集体的效应;有些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内涵,缺乏精雕细琢,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与加工,导致群众无法从群众文化活动中真正体验到群众文化的感染力;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则是创新性不足,只注重休闲性、娱乐性,忽略如何从形式上创新来展现文化艺术魅力,导致群众文化缺乏鲜活的感染力。

三“、中国梦”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激发群众文化的活力,增强主旋律文化的影响力

群众文化要求服务于全体人民,符合群众意愿需求,具有独特的传播载体和优势。它所具有的鲜活性为群众文化建设赋予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要强化主流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传播中,要发挥群众文化的草根性,激发文化的活力,以积极健康的主旋律文化感召群众,以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感染群众,增加草根阶层的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从文化功能和价值来讲,更具有实践意义。以往文化宣传被人指责是政治说教,流于形式,所以群众文化要改变严肃、呆板的传播形态,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活力的群众文化。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群众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而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重视发挥群众文化的特色,激发群众文化创造的活力。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离不开众多普通大众的创造活动。在中国梦背景下,更应该激励群众勤学善思,发挥自身的主体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新文化和新风尚。为此,要加快促进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为人民群众信息全面科学可靠的信息,为群众文化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推动群众文化的和谐向上。同时,发挥群众文化的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接受和尊重群众的文化趣味,体现价值关怀。对于大众文化中的一些不高雅现象,要给以引导,促进雅俗共赏。文化从学术走向大众,让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载体,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使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文化的功能。

(二)融合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厚内涵

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任何形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支撑,浩瀚而博大的历史文化精华为文化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内涵,而且提高了文化自身的深度,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将传统文化融合于群众文化之中,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一种继承与沿袭,而且是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来丰富群众文化的表达,有助于群众文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创新和丰富我国社会文化的内涵。所以,要不断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从中汲取筑梦圆梦的精神养分,滋养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国梦”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发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群众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文化的资源,还应该从群众生活工作的实践中去探讨和挖掘。也就是说,群众文化建设是对传统文化的过滤和加工,是对通过不断开发、挖掘、研究,找出和时代精神吻合以及符合人民发展的合理成分,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合理融合,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让中国优秀文化为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可。中国梦是民族梦,是每个人的梦,只有广大群众都亲身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创造实践中去,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凝聚社会力量,将中国梦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中,转换为群众文化创造的动力。

(三)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完善群众文化建设设施

首先是工作机制的建立。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工作顺利展开与进行的关键,其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中,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完成一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实现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其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机制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领导阶层,是工作正常与及时展开的关键。第二,文化体制的改革。发展群众文化最基本的是鼓励群众自发自主的经营文化,这就需要对现行的文化体质进行改革,以为群众兴办文化社团、文化单位以及文化经济体提供机制上的保证。第三,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加强。基层文化队伍是整个群众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建设主体,也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培养一些具体有高素质与创新思维的群众文化建设人才便迫在眉睫。其次是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政府群众工作的民心工程,其建设与发展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文化基本设施,作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部门在投建时,务必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审视目前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地方政府部门还应根据国家相关文化建设政策,统筹民众力量,结合本地群众文化发展实际需要,建立一种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率高速且覆盖面广阔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

四、总结

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我国整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所在。在新背景下我国开始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健康良好的群众文化便成为实现梦想的力量源泉———增强民族向心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改善民族亲和力以及发展民族国际影响力,因此在21世纪不遗余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便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梦论文 篇十

中国梦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这一客观事实,把人民幸福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将个人梦的实现与民族梦、国家梦的实现紧紧相连,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党的根本宗旨的有机统一。

二、从形式上看,中国梦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和简单易懂的组织结构,成功跨域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大众之间的鸿沟

理论与理论实践者之间并不是直接贯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大众之间亦是如此。一方面,作为理论形态存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确有大众化的内在需求,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表现形式一直不是大众的习惯性话语,而是具有严密理论逻辑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作为实践主体,需要理论指导和引领,但他们既不可能从自身的实践中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可能自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在人民群众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需要搭建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需要具备一些特征:通俗浅显的语言形式和简单易懂的组织结构。首先,中国梦的语言通俗浅显,用最通俗的语言和表述形式阐述了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是良好文风的标志之一。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立场: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抛弃了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八股”文章,而用不加修饰、形象生动的语言来阐述国家的大政方针,因此有了“正能量”“梦想会火”“梦想距离现实,其实并不遥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复兴是最大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等日常语言。这些语言朴实不夸张,清新而不失自然,可信性因此而增强,权威性也不曾弱化。中国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内容阐述清楚,一步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超越迷茫与晦涩,以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和可信性迅速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传播,以致“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其次,在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中国梦针对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未来要求进行了安排,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具有人本特色。在结构安排上,中国梦多维度诠释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例如,从发展的维度看,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民族与个人均衡发展的“强盛中国梦”;从幸福指数来看,中国梦是要实现人民生活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的“幸福中国梦”;从精神文明角度看,中国梦是要实现全民族文化水平共同提高的“文明中国梦”;从价值取向看,中国梦是要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梦”;从生态文明角度看,中国梦是要实现自然环境大为改善的“美丽中国梦”。每一个中国人均能在这幅蓝图中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找到与个人梦相契合的同频共振。这种安排为广大人民群众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另外,从外形看,中国梦简短、精炼、通俗,便于阅读,易于掌握,符合大众阅读和接受知识的习惯;但同时又不失严密的逻辑,构成了完整、系统的有机整体。对于阅读技巧不高或时间有限的大众而言,中国梦的外形易于接受。从内在架构看,中国梦是“纵横交错”的组织形式。纵向,中国梦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衔接的立体结构;横向,中国梦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蓝图支架。

三、从影响上看,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成功范例,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阶段的到来

首先,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新优秀成果。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就与中国国情、中国大众有着相互结合的内在要求;也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与时俱进地和中国国情、中国大众紧密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才取得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与时俱进的优秀成果。中国梦正确回答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带来的影响。中国梦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新的实践。其次,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型示范,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阶段。毛泽东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首先要使理论大众化。在党的十七大上,我党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性任务。而中国梦的提出是对这一重任的出色完成,影响深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阶段。自中国梦提出后,我党自上而下地努力改进文风进而改进党风,努力贴近群众进而改进作风,关注民众心理进而凝聚力量,着力排疑解难进而赢得民心,这些都受到了中国梦的直接影响,也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方式,使党和国家建设均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且其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梦以强大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拉近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又一次成为现实;揭开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神秘面纱,走进了人民大众,为群众所掌握,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改造现实的锐利武器。中国梦必将在党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关于中国梦的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0 4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