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论文(精选6篇)

发布时间:

你爱阅读英语吗?你想在阅读中提高英语吗?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中英文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中英 篇一

关键词:隐喻;隐喻概念;认知。

Abstract

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theexactnatureofmetaphorfromtheperspectiveofhumancognitionthroughexamplesofmetaphoricalconceptsofloveinnglishandChinese.Itisconcludedthatlinguisticmetaphor,asthetoolforhumancognition,isdeeplyembeddedinlanguage,thoughtandcultureanditsinterpretationiscontext-dependent.

Keywords:metaphor,metaphoricalconcept,andcognition.

I.引言

早在人们开始研究语言的那一刻起,隐喻的本质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直至最近数十年来,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它对人类语言和认知的重要意义。传统语言研究中隐喻仅仅被认为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是一种用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而且隐语式表达被排除在常规语言范畴之外,也就是说常规语言不包括隐喻。这些传统隐喻理论受到现代隐喻研究的强有力的挑战:隐喻是"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I.A.Richards,.)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被重新定义为"隐喻表达",它是跨语义场映射的表层实现式。如今隐喻再也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也是人类思维现象,而且"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Lakoff,.)莱考夫和约翰逊()曾经整理出大量语言实例来证明,隐语概念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借鉴两位学者的部分例子,本文分析比较了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概念,借此探讨隐喻是如何根植于语言,思维和中英文化的。

II.中英文中"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概念

隐喻概念是指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式,它在语言中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距最先开始研究隐喻的认知特征的理查兹统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突际中品均没三句话中就有一个隐喻(Richards,.)在描述抽象物体时,隐喻思维尤其能够帮助人们化抽象为具体,通过人类已知的熟悉的经验来理解和体验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中英文中有关于爱情的隐语就是这样的例子:

()Wecan''''tturnbacknow.

此例中,爱情被隐喻为旅程。爱人必须一起克服路途中的困难向目的地前进,否则他们便无法维系爱人关系。英语的这一表达强调的是两人一起奋斗的决心。汉语也有相识的表达: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十八春》张爱玲)

不同的是中文的这一表达暗示着说话人的无奈,尽管他们惋惜着逝去的爱情,但他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类似地将爱情隐喻为旅程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Lookhowfarwe''''vecome.

()It''''sbeenalong,bumproad.

()We''''reatacrossroad.

()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

()Therelationshipisofthetrack.

()Themarriageisontherocks.

()Wemayhavetobailoutofthisrelationship.

()Ourrelationshiphashitadeadendstreet.

()情长路更长

()情路艰辛

()坠入爱河

()分道扬镳

()牵手

上述例子大部分都来自于日常语言,这说明传统修辞中将隐喻排除于日常语言之外是不对的。两种语言都将爱情比拟为旅程,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思维的共性。显然,中英文中爱情是旅程的相似的隐喻概念并非出自偶然,但在这些隐喻表达的深层结构中是否存着总的原则,用来解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答案是肯定的。尽管中西语言有差异,但其思维的共性:人们在看待爱情时的相似视角使不同语言产生了相似隐喻表达式。那么该如何解释这些隐喻表达运作的机制呢?根据布莱克的互动理论,隐喻意义是跨越于不同语义场的语义映射。对于这些例子来讲,爱情是目标领域(targetdomain),旅程是源领域(sourcedomain),两大领域之间对应着一系列关系:首先,爱人被看作是一起旅行的旅行者,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的关系则是交通工具,载乘着他们前往目的地。期间路途常不平坦,时有岔路和困难的困扰。由此可见,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是从源领域(旅程)到目标领域(爱情)的映射。在这一映射系统中,各中对应关系是很有逻辑条理:

爱人对应旅行者。

爱情对应旅行工具。

爱人的共同目标对应旅行的目的地。

爱情的挫折对应旅行中的困难。

人们在思想概念系统深处用这些对应关系把关于爱情的知识与关于旅行的知识联系起来。作为已知的常用的知识,旅行的知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爱情这一较抽象的概念,可见,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植于人类思维的隐喻概念是人们借用已知知识认识未知世界的一种工具和式。隐喻式思维有助于人类不断扩展其认知概念系统。

III.中文有关爱情的特色表达

由于文化和思维的差异,中文又有不同于英语的描述爱情的式。古诗词中就有大量的例子: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白居易)

()思为双飞燕,衔泥筑君屋。(〈〈燕赵多佳人〉〉古诗歌)

()如鱼似水相知。(〈〈驻马听〉〉柳永)

这些例子印证了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我们传统哲学说讲求的对立统一前提下的和谐观。在中国人看来,大自然是一个由万物生灵,包括人在内的和谐家庭。在描述爱情这一美好情感时,人们不忘记联想起自然界天然一体的和谐美来。比翼鸟、连理枝、双飞燕、鱼和水都是和谐美的象征。这些例子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人世界观中的和谐观。除开这些明晰的爱情隐喻之外,汉语文学中不乏大量的暗含式隐喻表达: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诗四首》汉苏武)

()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成秦晋。(《西厢记》元王实甫)

()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这些表达皆源自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结发"来自于中国古人的婚俗:人们在婚礼上讲新婚夫妇的头发绑在一起,祝福他们的婚姻能够长久。"秦晋之好"则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晋结盟修好的典故。"糟糠"源于宋弘的故事:汉湖阳公主相中有妇之夫宋弘为驸马,但他宁可杀头也不愿抛弃于自己共患难的结发妻子。这些例子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属于汉语言文化特有的,要了解其背后暗含的深刻寓意,读者必须先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由此说明,隐语概念既根植于语言、思维又根植于文化。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隐喻式及其表达。

IV.结语

总而言之,以上例证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隐语是人类基本的认知现象,语言隐语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和结果,它深植于人类语言、思维及文化中。中英文中有关于爱情的隐喻的相似点是基于人类思维的共性,其不同之处,尤其是中文中独特的表达式则是源于文化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式。那么,对隐喻的理解又常常不得不借助于栽培他的文化背景。

参考书目:

.柬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外语研究〉〉,第期。

.柬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外国语〉〉,第期。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外国语〉〉,第期。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外语教学与研究〉〉,第期。

.李子光,,〈〈中外文学名作爱情描写鉴赏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袁林、沈同衡,,〈〈成语典故〉〉,辽宁人民出版社。

.Lakoff.C.&Johnson..Metaphors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中英 篇二

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旅游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中英文旅游语篇的差异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引言

旅游资料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包括图书、宣传册、导游图、景点介绍、明信片、幻灯片、电视录象片、电影记录片等。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一手信息,对旅游景点、旅游资源、服务设施等进行了介绍以及宣传。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要求文体生动传神,因为它还要传递信息。但是它也不像科技文,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准确、严谨,因为旅游资料的读者是普通的旅游者,他们希望旅游资料可以写的通俗易懂。无论是中文或者英语的旅游资料都具有这样的一些共性,比如准备传达信息,文本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等。但是他们的差异也很大。本文将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分析中英文书面旅游资料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二、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的对比

英语旅游资料的基本特点是:重在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等信息的传递,对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而中文旅游资料则多用描速性的语言,并不十分看中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中英文旅游资料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1词汇从词汇的角度看,中英文行文用字习惯不同。英文用实际的信息词使得文章简洁精练,表达直观通俗。英文旅游资料注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形容词使用较少。中文旅游简介一般写的非常有“文采”。大多使用形容词以及四字成语来渲染气氛。笔者在游览英国著名的温莎城堡时看到了以下的一段介绍:Wind-sorCastleistheoldestroyalresidencetohaveremainedincontinuoususebythemonarchsofBritainandisinmanywaysanarchitecturalepitomeofthehistoryofthenation.TheCastlecoversanareaofabout5hectares(13acres)andcontains,aswellasaroyalpalace,amagnificentcollegiatechurchandthehomesorworkplacesofalargenumberofpeople,includ-ingtheConstableandGovernoroftheCastle,theMilitaryKnightsofWindsorandtheDeanandCanonsofStGeorge’sChapel.从这段英文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温莎城堡的基本信息:简单的历史,位置,作用以及城堡的组成等等。这段简介中用词很简单,均围绕介绍温莎城堡的基本状况,并且用来修饰城堡如何如何的形容词很少。这是一段对黄山著名的迎客松的介绍: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除了对迎客松基本情况的介绍以外,文中大量用形容词以及四字成语,比如“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等来描写该松,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2句法从句子结构来看,英语是形合法造句,它是一种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其基本形式构架是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个基本构架的扩展机制,在于从属成分与此构架的有序挂靠。汉语以意合法造句,它是一种注重话题(topic-prominent)的语言,它的主语和谓语不一定具有英语中那种严格的形式关系。并且汉语对旅游景点的介绍常常伴有大量的平行结构,讲究音韵美。WestminsterCathedral—seatoftheCardinalArchbishop,andtheleadingRomanCatholicChurchinEngland,wasbuiltattheturnofthecenturynearVictoriaStation,onekilometerfromtheAbbey.Thesinglebellinthe84mhighcampanileisdedicatedtoEdwardtheconfessor.ThisgiftfromGwendolen,DuchessofNorfolk,isinscribed“StEdward,prayforEngland”。这段对于伦敦著名的西敏斯特大教堂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就三句话,其中第一句是个长句,整个句子由主句WestminsterCathedralwasbuiltattheturnofthecenturynearVictoriaStation.扩展开来,读起来简明清晰。句与句之间意思层层展开。再来看看对于峨嵋山的介绍: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中英文旅游资料对比分析□杨雪(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四个方面对中英文旅游资料进行了比较,并对中英文旅游语篇的差异原因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妆素裹,白雪皑皑。这段介绍中用了多个排比句,句子之间重意境上的相连。但是这段描写也将峨眉山的四季之美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勾起了人们想去峨嵋旅游的强烈愿望。

2.3修辞基本上英语的旅游资料文本中很少用到修辞手法,但是中文的旅游介绍文很喜欢用拟人以及比喻这两种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Yellowstoneishomeofthegrizzlybearandwolf,andfree-rangingherdsofbisonandelk.ItisthecoreoftheGreaterYellowstoneEcosys-tem,oneofthelargestintacttemperatezoneecosystemsremainingontheplanet.西湖,有着少女般的魅力,她不象雍荣华贵的妇人,没有凌人的富豪气派;她不象名门淑女难以亲近,象当年浣沙于情流的西施,清丽脱俗。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第一段是对美国著名的黄石公园的旅游介绍,整篇介绍没有用修辞手法但是依然准确清晰的将信息传递给了读者。第二段对西湖的介绍运动了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吸引读者对西湖的向往。2.4篇章结构受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在文章的布局上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英文的表达方式多是开门见山,最重要的信息一般放在最前面,按线性式方式展开文章,内容逻辑性强,结构严密。中文喜开头引经据典,再引出景点介绍,并且注重细节描写,螺旋式的展开描写。ExeterisanimportantcommercialcenterfortheSouthWest,andsuccessfullycombinestheadvantagesofamoderncitywiththecharmofonewithalonghistoryandcolorfulhistory.AspectsofthishistoryareeasilyseeninthemedievalCathedral,theGuildhallandtheQuay,whichisnowapopularwaterfrontvenue.Exeterhasapopulationof100,000andhasalltheshopsandculturalandrecreationalfacilitiesyouwouldexpecttofindinathrivinguniversitytown.SomeofthebestcountrysideinBritainisveryclosetoExeter.同里可供游客观光的明清时期的四家宅邸有退思园、崇本堂、嘉阴堂、耕乐堂等,它们或宅院相衔、景致独特,或宅院深深、雕刻景致;罗星洲是泊于湖中的孤禇,景色秀丽,为佛、儒、道三教合一的胜景;历史文物陈列馆、陈去病故居以及《珍珠塔》景点群、松石悟园更是古镇文化的浓缩;“三桥”、百米长廊、串心弄等可称是它的骄傲。而现代的高档宾馆又和古朴的客桟琴瑟相协,所以,同里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欣赏与一体的旅游胜地。第一段话介绍了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区,第二段是我国江苏省的一个古镇同里的旅游介绍。第一段介绍中开门见山的讲了这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商业中心,然后展开文章的介绍,为什么这样说。而第二段是从一些细节介绍开始,直到行文最后才讲到重点,同里是一个旅游胜地。

三、原因分析

中英文旅游资料文本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英文化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由于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上的差异,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等。首先,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人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而英语民族由于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的影响,强调理性,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天人各一。主客体分明,强调客观性,客体意识突出。这就是为什么英文的旅游资料介绍相对比较客观,而中文的介绍中会融入很多人对景物的情感。第二,中英写作审美观不同。中国写作美学一贯强调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并且汉语的行文用字讲究四言八句,平行对偶,声情并茂并且诗意盎然,这种风格是汉语景物描写的常式,受此影响,汉语旅游资料也具有了这些特点。从英语的写作审美角度来看,汉语的写法过于笼统含糊并且有些夸大其词。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其语言表达强调客观实在,景物描写、介绍直观明了。

四、小结

今年是奥运年,相信会有很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那么好的英文旅游资料,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觉不能忽视旅游资料的中翻英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首先分析英汉的旅游资料文本的差异,只有深刻的了解到了这两种文本各自的特征后才能更加有助于翻译的进行,才能译出即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同时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好文来吸引游客。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张莱相。英语语言学笔记精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中英 篇三

中英德育方法的分野

首先,英国在德育方法上采用引导式教育。英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大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说教、灌输及一些标准答案的提供,而主张以“中立”方式呈现含有道德价值观的教材,指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判断什么才是正确的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同时对社会的道德问题有所反映。而中国德育方法,过于注重整体模式,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过于强调硬性的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过于重视课堂的直接教育,忽视了学科的融合教育。

其次,英国注重生活化的德育隐性方法。英国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其育教材主要以现实为题材,不空洞,以让学生在现实模拟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由麦克菲尔的“课程发展课题组”编制的《起始线》与《生命线》,前者为中学生使用,后者为小学生使用。比如供中学生使用的《生命线》它以问题式进行,如:一个男孩请他喜欢的女孩看电影,,该由谁付款?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判断,旨在使初中生学会关心和发展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1]可以说这些作品来自学生,更容易有所感悟,易产生共鸣,增强教学的效果。而中国的德育方法上,虽然也也有一些生活类的道德规则,但通常很少以具体的生活模拟来达到德育效果。

再次,英国施行体谅式教育。体谅式教育是由彼得麦克菲尔为代表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在实践基础之上所确立的德育方案,此方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德育的重点内容。此方案通过生动活泼的具体现实事例,教育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为他人着想,从而形成自己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人格。体谅式教育把情感因素放到道德教育的重要位置。体谅式教育在教育孩子为他人着想方面,有些类似中国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虽然中国也注重情感作用,但并未在现实中有效实施。

中英德育方法比较后的借鉴

从中英德育方法与途径的异同分析来看,中国德育应从英国德育方法与途径中吸收有益经验,来促进中国德育效用的提高。对于此问题,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意见,如郑传芳、潘玉腾在《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与异性》中一文提到,要注重隐性课程的效用,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教育效果。余斐在《论渗透式生活化的英国道德教育——兼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中提出,道德教育手段要艺术化和技巧化,即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老师应采用一些艺术化的手段,将道德教育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结合,让学生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中国德育效用,应加强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道德作为人处于社会中的应遵循的规范,并不是单一的。道德教育也不是一项独立的、单一的系统工程,而是与周围的一切环境有密切关系。个体道德既不是固有善良本性的展开,也不是单纯环境强化的产物,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德育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建设,加强环境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必对德育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想象一个一切都向钱看的国家,会培养出怎样的社会人。一个自私自利的家庭,会培养出高尚无私的孩子?毫无任何人情味的校园环境,可以培养出关爱他人的学生?国家、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群体都应发挥自己德育功能,共促和谐、积极的德育环境。

中英 篇四

关键词:英国脱欧;中英贸易;欧盟;“一带一路”

1英国脱欧的原因及进程

一直以来,英国的地理独特性使其深受“例外主义”思想影响,对欧洲大陆国家采取均势政策。“例外主义”思想深深地融入了英国与欧盟的历史关系之中。1975年,英国议会就是否应留在欧盟(共同市场)发起了投票,得到67%的赞成票。1984年,针对当时欧洲经济共同体和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撒切尔夫人发表了一番强硬的言论,主张减少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预算的支付。这些无一不强调英国在欧洲的特殊地位,主张经济自由和国际合作,反对欧洲的联邦化。其次,尽管欧盟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化,但英国在货币政策、申根体系等问题上依旧采取“例外主义”做法。2010年英国政府首次在最高级别会议上讨论了退出欧盟的可能性,英国这次退出欧盟的程序就此开始。债务危机、移民难民问题爆发后,欧盟机构对于其成员国国内政治决策的进一步干涉,导致英国与欧盟的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欧盟内部爆发各种现实问题,债务危机导致欧盟各主要成员国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英国财政赤字,经济持续低迷,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近几年频繁爆发游行抗议和矛盾冲突。对长期向欧盟缴纳“会费”的英国也表示不满。因中东北非地区长期战乱而迁徙到欧洲的难民,以及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事件,对各接受难民的欧盟成员国家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这些因素加起来的结果就是使得英国越来越倾向于脱离欧盟。

2英国脱欧的影响

2.1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未正式脱欧之前,英国在欧盟的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内,一方面能够在市场上享受优惠;另一方面不会受市场统一监管政策的约束,也不会受其他国家市场动荡的拖累。但是脱欧后这些待遇都需要重新谈判界定。长期来看,英国的支柱产业金融业会受到很大影响,金融市场将会持续动荡。英国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40%以上,同时伦敦作为欧洲和世界金融中心,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都在欧洲设有总部。但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和企业表示,未来会计划搬迁到德国法兰克福或其他欧洲大陆国家。那么英国的银行、基金和证券等金融行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脱欧后英国经济发展是好是坏还很难肯定,但无论如何,都很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恐慌大增,导致大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大量资金撤离英国,以及英镑贬值。英国脱欧后就不再享有欧盟优惠政策,英国能够拓展的自由贸易空间相对有限,英国政府和行业代表需要尽快就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过探讨,避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增加,影响出口和投资。英国将承受经济方面巨大的压力。英国脱欧可能会在中长期降低英国的实际人均收入,退欧公投本身也损害英国经济。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布脱欧公投结果,受此影响当日美元对英镑的汇率较前一天下跌逾10%,为198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随后有所反弹。英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而实际工资却在不断下降。从英国2016年举行公投至今,英国经济为脱欧公投每周损失约6亿英镑,短期内英国经济仍将维持1%左右的低速增长。2.2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脱欧不仅会给英国的经济带来冲击,还会给长期以来一直较为稳定的欧盟一系列制度安排带来巨大影响。首先,脱欧会导致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英国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欧洲的重要经济共同体,英国是爱尔兰、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主要出口伙伴之一。如果英国无协议脱欧,欧盟将会遭受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经济体量的损失。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在国防和安全、恐怖袭击等领域也有影响力。一直以来英国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在国际机构和组织中拥有极高的话语权,而英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一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英国脱欧,那么欧盟的地位和影响力下降将无法避免。英国脱欧使欧盟发展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正如前文所述,主权债务危机、难民问题、恐怖袭击以及社会矛盾使欧盟各国惶惶不安,而英国脱欧进一步刺激了欧洲各国的离心倾向。英国脱欧后,原先与德法形成的“三足鼎立”将不复存在,德法之间的成矛盾会加剧。以往在欧盟内部英国发挥牵制平衡德法两国的作用:一是在欧盟内部,英国充当领导的角色比德国和法国多些,使欧盟的政策不能明显偏袒任一国家,需要多方妥协,才能顺利达成共识;二是英国的存在能平衡德国在欧盟内部优势地位,因为无论从经济、军事、科技等单项实力上说,还是从综合国力来看,德国比法国更优越,因此,也更适合引导欧盟,但是法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不能忍受德国单独引导欧盟。长期以来,英国将德国在欧盟内相对独大的势力进行平衡,使欧洲处于均衡状态。英国脱欧后,德国和法国间的一些问题会突显,哪个国家接替英国作为德法平衡方成为难点。

3脱欧对中英贸易关系的影响

3.1推动中英两国经贸合作。中英两国的双边贸易今后可能迎来大发展。近年来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也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和长足的发展。尽管英国脱欧公投以来,英镑汇率有所下降并引起金融市场波动,造成了投资者信心削弱,但是目前看来并没有动摇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已经有超过500家中国企业在赴英落户,涵盖了银行、地产、能源、科技等领域。除投资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中英货物贸易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且在不断改善。以2018年为例,全年中英货物贸易总额超过820亿美元,同比上升约12%,其中中国对英出口537亿美元,英国对中国出口283亿美。中国主要向英国出口服装和日用百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年来还出口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等,而英国的优势集中在创新、高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互补性突出,合作潜力巨大。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合作的发展,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变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而英国在脱欧公投以来经济依旧能保持平稳增长,英国政府多次表示希望在脱欧后加强通中国的经贸关系,促进投资、扩大服务贸易。中英经济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同时中英进行经贸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3.2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英国持积极态度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英合作逐渐升级。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西方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在2017年5月14至15日在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英国在内的18个国家财长或代表共同签署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2017年12月,在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中英双方成立了首期10亿美元中英双边投资基金。其目的在于推动中英以及第三方市场创新、可持续和消费型增长机遇,促进中英贸易。2018年1月,英国出口融资厅宣布,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英国企业提供250亿英镑的资金。“一带一路”为中英贸易合作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首先,中英市场和产业的优势将得到互补。中国的制造业同英国在金融、技术方优势互补性很强。中英两国合作,不但会给各自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也可通过三方市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其次,英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同前英联邦地区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参与和组织各类国际组织有深厚的积累。而中国对于参与和组织“一带一路”这种规模庞大的全球化工程还是没有足够的经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还缺乏深入了解。英国则刚好能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宝贵的资源。“一带一路”提倡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的精神,中英能够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可以共同推动全球化进程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3.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阻。在短期内,英国宣布脱欧结果这一事件引发了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并导致英镑下跌10%。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利于英国的出口贸易,提高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减轻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但另外,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贸易将受到英镑贬值的影响,导致中国企业出口商品的利润率下降,中国企业利益受损。英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曾于2014年10月发行了三十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0月在伦敦发行了50亿元的央行汇票,以及中国财政部于2016年5月在英国发行了三十亿元人民币国债,为首次在香港以外的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国债。伦敦已成为除中国香港之外的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是人民币在欧洲市场流动的关键根据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伦敦作为离岸中心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英国脱欧后,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到挑战,其离岸中心建设的竞争力也会大幅下降,人民币通过英国在欧洲推广成本也上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阻。战略面临的不确定上升。3.4中国通往欧州的渠道变窄。长期以来,中国通往欧洲大陆的渠道之一就是英国,英国是中国连接欧盟的重要桥梁。英国脱欧后,英国在欧洲的贸易空间可能会受到欧盟限制,可能很难对中欧关系里发挥直接的影响力。2015年英国入亚投行,成为欧洲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之后德国、法国以及其它几个欧盟国家也纷纷加入了亚投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中国向英国投资的总额每年都在不断升高,同时也显示了中国非常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能力,其它欧洲国家也可以借此机会加深对中国的了解,选择是否向中国企业敞开大门。英国与欧盟、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走向不明,使许多中国设立在英国的企业前途未卜,未来可能不再享受欧盟的优惠政策。英国脱欧使未来充满未知,中国通往欧洲的渠道可能变窄。

4应对策略与建议

英国脱欧为中英两国的贸易关系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加快中英双边谈判,推动贸易便利化发展。英国退欧后,在欧盟体系下签订的协议将要重整和重新认定。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最关键的一点就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双边合作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双边贸易便利化;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合作潜力,推动中英贸易增长,激发市场活力。其次,防范英镑汇率波动风险,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英镑汇率波动给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外贸企业的收益带来风险,因此要通过相应的汇率措施和政策,积极调整人民币的国际汇率,防范外汇变化带来的贸易风险,促进中英双边贸易的良好发展。第三,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平台优势,加强中英两国在“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中英两国要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中国的制造业、工程学和建筑业等优势,同英国的金融服务、技术、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为21世纪提供世界级的可持续基础设施,不断拓展新合作空间,实现两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金玲.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J].国际问题研究,2016,(4):24-36.

[2]毕晶.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正面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8,(11):37-42.

[3]姜琍.英国脱欧对欧盟和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05):113-129+162.

[4]任琳.英国脱欧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6,(6):21-30.

[5]陈卫东,钟红,王家强,等.英国脱欧将对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J].国际金融,2016,(7):10-14.

中英 篇五

中英文双语演讲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配合我院的第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院学生会学习部举办“中英文双语演讲比赛”,欢迎全院同学踊跃报名。

二、演讲比赛内容:原创:

本次演讲比赛分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部分。

⒈主题演讲:

以“青春·信念·责任”(“··”)为主题,题目自拟。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主题鲜明,选材典型,能够体现时代要求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明确新世纪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奋发成才。演讲者可围绕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作为学院学生在新形势下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演讲,(中英文一起)时间约分钟左右。

⒉即兴演讲:

主题演讲结束后,每位选手进行即兴演讲,举办方将准备若干词语,选手根据随机抽取的词语进行即兴演讲,(中英文一起)时间秒钟以内。

⒊出场顺序赛前抽签决定。

三、演讲比赛组织形式

⒈参赛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⒉组队方式:各系派出~名选手参加预赛,并确定一名选手作为本系参赛小组联络人。

⒊赛制安排:

本次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预赛中,每位选手须在限定的时间内(中英文一起,约分钟)自由演讲,题目自定,评委会将评出优秀选手进入决赛,所有通过预赛的选手即取得决赛资格。

四、比赛时间:

初赛:待定

决赛:待定

五、比赛地点:

初赛:学生多功能厅

决赛:学生多功能厅

六、比赛规则:

⒈中文、英文演讲依次进行。

⒉表意明确,健康向上。

⒊中英双语达要求口齿清楚,语音标准,语调有节奏感又不缺乏感情。

⒋举止大方,表现自然,与观众有目光交流。

⒌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⒍有适当的肢体语言。

七、演讲比赛活动流程

⒈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⒉各系学生会学习部将“青春·信念·责任”演讲比赛参赛人员名单、制定联络人、年级、班级、联系方式等,报至院学生会学习部,时间截至×月×日。

⒊进行预赛,通过预赛的选手正式进入决赛阶段。

⒋正式进行决赛。

⒌决赛包括现场英文提问,计总成绩,演讲时间总计不超过分钟超时扣分。英语提问不得超过分钟,英语回答不得超过分钟。

八、评分标准

、中英文发音标准,口语流利,节奏感强;

⒉话题围绕“青春·信念·责任”(“··”)的主题,展现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奋发成长。

⒊选于自信投入,热情洋溢:

⒋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

⒌台风自然大方,不怯场;

⒍回答问题积极思考,不急不躁;原创:

⒎问题分析解答深刻透彻,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⒏中英文演讲时间总计不得超过分钟,回答问题不超过分钟,超时扣分;

九、比赛评判及奖项设置

⒈本次比赛决赛阶段邀请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担任评委,采用~人制评分,依据思想性、语言、仪表、感染力等方面量化评分。

中英文论文 篇六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学导入作为一种新的导入模式,可以拓宽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符合《要求》中集多种教学模式的需要。另外,我国普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大都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把注意力集中在数理化和生物的学习上,对英美文学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融入英美文学导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学知识和西方文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文化素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习期间都学习过英美文学,其中一些教师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就是英美文学。教师掌握丰富的英美文学知识,有能力在导入中融入该方面的知识。所以,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能力几方面来看,英美文学导入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受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感、疲惫感和焦虑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文学导入“可以减轻学习者的焦虑感,以利于语言习得”[2].英美文学导入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的负面影响,对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时,即使没有家长、教师的督促,学生也会对这一学科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从中获得学习这一学科的乐趣。目前,我国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到大学一年级基本学习了十年英语,多数学生已经对英语产生厌倦感。所以,让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英美文学方面的知识在高中阶段接触得较少或只接触一些浅显的内容,在导入中加入英美文学内容会使学生们觉得很新颖,从而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解并提高学习兴趣。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FacetoFacewithGuns”中有一个句子:Turingthosepa-,likeBlake’sThames,seemsto“markineveryface,marksofweakness,marksofwoe[3]”。这句话实际上引用了美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著作《伦敦》中的诗句,教师可以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特点对《伦敦》进行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课文中句子的准确理解。《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SectionA部分的文章标题是“AsHisNameIs,SoIsHe!”,有的教师会根据文章标题从人名的角度进行导入,但如果从文学角度进行导入会更加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这个标题实际上出自《圣经》箴言第七章,原句是“A,soheis.”教师可以从《圣经》这个角度进行导入,学生基本都听说过《圣经》,但了解得不是很多,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圣经》中伊甸园、诺亚方舟、出埃及记等著名的故事。另外,《圣经》不仅是__的经典,也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许多英美文学中的著名作品都与《圣经》有关。综合考察这些受《圣经》影响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文学作品对圣经典故的运用非常灵活多样。就圣经典故的类型而言,就有语典、人典、事典、意象、结构模式、观念等诸多种类[4].霍桑的《红字》、梅尔维尔的《白鲸》、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许多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中的对白、典故和意象都源自《圣经》.通过从《圣经》角度进行导入,学生们可以了解《圣经》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增加对英美文学和英语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学生们可以从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出现了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约翰•弥尔顿和美国作家大卫•梭罗,教师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用这些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教师也可从课文中出现的单词进行导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中出现了colony这个单词,学生们看注释都知道它是“殖民地”的意思,教师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导入,欧洲的清xxx移民在北美先后建立十三块殖民地,美国文学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就如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样深远,历史学家巴斯认为,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6].清xxx提倡的谦卑、诚实、勤奋、节俭以及在艰难环境下的乐观精神也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民主并塑造了美国人民的性格,美国人的勤奋、节俭和乐观与清教主义是分不开的。同时,很多美国作家在创作中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这些作家的作品文风简朴,语言清新、直接。所以,通过对清教主义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从根源上了解美国人的性格,有助于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只注重科学知识而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会成为一个只拥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人文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精神方面的修养。《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中出现了本•xxx,教师可以把xxx作为导入的对象。xxx不仅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自传》中,xxx为自己规定了十三条需要培养的美德,包括节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决心、简朴、勤勉、诚恳、公正、适度、清洁、贞洁和谦虚等。这十三条美德对当今的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xxx为典范,在日常生活中以十三条美德要求自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些美德进行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并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所以,英美文学导入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了解得相对匮乏,同时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入方法也比较单一。所以,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英美文学知识进行导入,既可以解决课堂导入的单一问题,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了解西方文化并提高其人文素质,这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发展需要,满足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英美电影文学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周震,丁文英外语电化教学2002-02-2026

2、独白与交往,何去何从?——浅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吕洪灵;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8-0126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中英文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4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