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9篇

发布时间: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文献综述 篇一

【关键词】彝族;仪式;丧葬

一、国外丧葬仪式理论研究概述

在人类的文化史中,对死亡问题的探索就从未止步过。对有关仪式、丧葬问题的研究,国外各个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的国外文献综述部分就仅只做一个概述。

西方的人类学家如进化人类学派的著名学者弗雷泽很早就注意到人类死亡意识存在着从最初的拒绝接受死亡到最后接受死亡这样一个演变的过程。他对原始民族死亡观念和相关仪式的研究刚好符合他的“巫术――宗教――科学”的进化公式。①古典进化论的另一代表人物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论述万物有灵论时指出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灵魂有三种形式存在:在大地上游荡;转生;灵魂在另外一个世界有特殊位置。法国著名人类学家范热内普将死亡归为为“个人生命转折仪式”的一个阶段,他指出丧葬更多强调的是分离仪式,他把对丧礼的研究放入到人生仪礼的完整过程中来看,试图去挖掘其内在的结构模式。特纳延展了范热内普“阈性”阶段的理论,他认为阈限阶段处于“结构”的交界处,是一种在两个相对稳定“状态”之间的“反结构”状态。

二、国内学者对丧葬的研究

(一)对丧葬通论性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丧葬通论性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的:一是史学的角度,二是民俗学的角度。席克定的《灵魂安息的地方》和罗开玉的《丧葬与中国文化》,徐吉军《中国丧葬史》等主要是从丧葬文化历史方面进行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丧葬文化进行通论研究的,如徐吉军、贺云翱的《中国丧葬礼俗》,周苏平的《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等。

(二)对少数民族丧葬文化的研究

如夏之乾《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主要是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侯晓琳的《藏族丧葬经济研究》及吴合显的《苗族丧葬礼仪的变迁――以湖南省凤凰县山江苗族地区为例》等都是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及其丧葬的文化功能进行分析。

三、对彝族丧葬文化进行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彝族丧葬文化研究:主要是从万物有灵,灵魂永恒;丧葬中使用的经书祭词;文化功能;变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围绕万物有灵,灵魂永恒的观点进行研究

卢敏飞的《腊鲁送魂归故乡――广西那坡县彝族丧葬习俗考察》,作者对那坡彝族的丧礼进行了仪式描述分析,得出丧葬仪式折射出万物有灵,灵魂永恒文化内涵。鲁仙美的《武定县石蜡它彝族罗罗颇丧葬文化论》,作者主要是通过概述罗罗颇丧葬习俗,来分析丧葬习俗中所体现出来的万物有灵宗教思想。起国庆、冯炽安的《论彝族人生祭祀礼俗》和杨剑龙、王国旭、杨高洪的《哀牢山中部彝族腊鲁人的风葬习俗》也是从丧葬仪式中分析中得出丧葬所体现的是万物有灵,灵魂永恒的思想。

(二)围绕丧葬文化内涵的观点进行研究

这一类学者主要关注的是丧葬仪式中所使用的经书祭祀词,如余舒的《威宁彝族丧葬祭祀及仪式的文化内涵――以和为例》以及余舒的另外一篇文章《彝族丧葬仪式及象征特性――以蘑菇村为例》。李永祥的《滇南彝族丧葬经书浅析》,作者在基于自己对新平县老厂乡周俊章毕摩的调查,对丧葬仪式中所用的十五部经书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探。杨长明的《彝族史诗里的丧葬文化解读》,蒋星梅《彝族创世史诗〈冷斋调〉的死亡文化解析》等都是从经书入手,进而解读其文化内涵。代琳娜、杨甫旺《云南彝族祭祀祈神及丧葬活动中的民间舞蹈》,海佐良的《告别亡灵的仪式――跳歹》,主要是对彝族丧葬过程中的舞蹈进行概述从而分析其文化内涵。覃春霞的《双柏县大麦地彝族尼苏支系丧葬仪式音乐考察》,作者主要是从音乐的角度,将大麦地民族音乐中的贝玛经腔还原到丧葬仪式中,来展现当地彝族尼苏支系的民间宗教信仰、仪式音乐和仪式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从功能论的观点进行研究

穆春林的《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作者从功能学派“文化需要说”中的“文化迫力”及民族心理学中的“民族偏见”的视角,从丧葬的细节中探析彝族人的生死观以及这种观念的社会功能。樊秀丽《从凉山彝族的灵牌玛都祭祀看其社会功能》,本文作者以丧葬中祭祀层次为视角,来梳理凉山彝族灵魂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金永锋、王春燕《巍山彝族丧葬文化特点及其传承功能》,本文中作者还是以功能学派的观点对巍山彝族丧葬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传承功能进行了分析。

(四)从丧葬文化变迁的观点进行研究

项红的《彝族丧葬习俗中的〈查姆〉》,作者对《查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从丧葬文本经书看变迁对文化的影响。肖雪的《凉山平坝彝族丧葬文化变迁的斜向性结构研究――以喜德大石头和冕宁漫水湾平坝为个案》中,作者发现经济发展是导致变迁的原因。赖继年的《丧葬易俗与生死观念的转变》,作者主要是探析丧葬习俗和生死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黄龙光的《滇中彝族纳苏民间丧仪调查民俗志报告》,作者主要是指出滇中纳苏彝人的丧葬已经有了明显的汉儒痕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迁。沙友富、丁杰、吉布呷呷的《凉山本土彝族与“都市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之比较》,作者主要对比了传统彝族与现代经济冲击下都市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其中出现的一些变化体现的也是一种文化变迁。邓立木《彝族丧葬文化变迁浅析》,文中作者把云南和凉山地区彝族的丧葬形式进行对比,得出应该以多元的文化视角来看待这些文化差异。

注释:

①参见:郭与华。《死的困扰与生的执着――中国民间丧葬礼仪与传统生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8―29页。

【参考文献】

[1]郭与华。死的困扰与生的执着――中国民间丧葬礼仪与传统生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徐吉军。中国丧葬史[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4]李永祥。滇南彝族丧葬经书浅析[J].华夏地理,1991(4).

[5]邓立木。彝族丧葬文化变迁浅析[J].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学报,2000(4).

[6]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2).

[7]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广西民族研究,2003(2).

[8]陈华文。关注人类的最终归处――以20年来丧葬文化研究著作为例[J].民俗研究,2004(1).

[9]金永锋、王春燕。巍山彝族丧葬文化特点及其传承功能[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0]苏静。浅析甘孜彝族的丧葬习俗[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篇二

【关键词】文献综述;批判性思维;毕业论文;英语专业本科生

0 引言

文献综述也称研究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文献综述虽不是本科生论文必备的一个章节,但却是论文撰写的起点,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避免重复劳动。但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在文献综述的部分普遍存在文献搜集不全、阅读不深、仅罗列信息、个人观点多或故意突出个人观点的重要性等问题,直接结果就是论文的选题重复性特别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态度、研究能力不足之外,也曝露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因为文献综述的“综”性需要学生归纳、总结、提炼,而“述”作为评论则需要学生具备批判的能力、辨析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提出解决方案。

1 文献综述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探究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存在问题的根源,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

1.1 不会搜集文献,不懂何为“综述”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本科生不懂得何为文献综述,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本科生的论文中引言或介绍部分仅仅是作家、作品的介绍或某些理论的介绍。也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搜集文献或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断章取义。

1.2 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因论文指导工作过程中已强调要避免选题重复,选好研究度,尽量做有意义的研究。很多本科生由于学术积累不够或思考不深入,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选题不当,重复研究。

1.3 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有些本科生可以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综述,但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不能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内容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与选题连接牵强附会。

1.4 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

因为跨专业考研、实习机会、跨行就业等原因,不乏一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此种原因在本文中不予探讨。

综上,除了“不懂”和“不愿”的原因,述评能力差是造成学生无法完成文献综述任务进而优化选题的主要原因,而前文提到,述评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反映,那么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2 专业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

批判性思维在能力上体现为可以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正。能够理解和表达极为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判断、习俗、信念、规则、程序或规范的含义或意义,包括归类、理解意义和澄清含义。能够识别意图和陈述之间实际的推论关系、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意在表达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征形式,包括审查理念、发现论证和分析论证。能够评价陈述的可信性或其他关于个人的感知、经验、境遇、判断、信念或意见的描述;评价陈述、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间实际的或意欲的推论关系的逻辑力量,包括评价主张,评价论证。能够识别和维护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根据数据、陈述、原则、证据、判断、信念、意见、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得出结果,包括质疑证据、推测选择和推出结论。能够陈述推论的结果;应用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规范的和语境的术语说明推论是正当的;以强有力的论证形式表达论证,包括陈述结果、证明程序的正当性和表达论证。能够监控一个人认知行为的自我意识、应用于这些行为中的因素,特别在分析和评估一个人自己的推论性判断中应用技能导出的结果,勇于质疑、确证、确认或改正一个人的推论或结果。子技能包括自我审查、自我校正。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是求真的、开放的、系统的、分析的。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缺席”还是“在场”,前人已有多篇论述。思辨能力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素质。而大学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将思辨能力作为其最具价值的教育目标之一。1998年,由多国高等教育领导者组成的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将思辨能力视作决策者的重要能力,认为大学教授思辨能力等核心技能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将来成为更高效的职场人士和负责任的公民。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尽管并未使用“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等语词,但都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文科专业学生,英语专业生除了语言技能外,应该拥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来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 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在培养计划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添加诸如辩证法、逻辑、辩论方法等方法课,演讲与辩论、思维与写作等实操课,语言学、文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拓展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进行实际的操练,并能够展开比较,因为这一过程定会引发讨论和思考,提高逻辑、批判能力。

2.2 考查方式的改革

实施动态的监控与考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改变一张考卷占据大比例的考核现状,这样学生才能更注重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并且也更能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3 注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现在学生的认知途径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各个学校也在积极参与并推动教学改革。在既有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可以尝试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改变传统的输出和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强调启发和开放式结尾问题的设置,传统授课方式和seminar、workshop等方式的结合,课堂和在线学习的结合等,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3 结语

文献综述过程中曝露的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只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一种表现,除了提高批判能力,也需要专门训练等对策来解决。在说与写的语言输出过程中,学生不能分析、归纳、评论,提交自己观点的例子亦不鲜见,其原因也非几条能够概括,但是,如果教育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行动,即先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提高。但正如与写文献综述的一个原则相呼应的是,我们必须恪守欣赏与批判并行的原则,为达到批判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的目标,多赏读、涉猎经典,是先行一步的。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

〔2〕李枭鹰。文献综述――学术创新的基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9.

[3]孟金兰,董艳芬,郑凌云,王建红,汪胜。本科生文献综述撰写能力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Vol.25 2007 No.23.

[4]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01).

[5]时俊卿。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6]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文献综述 篇三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披露 XBRL技术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技术方面的研究

Glen L.Gray,Roger Debreceny(2001)认为财务报告信息很难明了直观的被使用者获取,传统形式的财务报告信息的交互性较低,而XBRL技术的出现能为实现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公司的内部之间的信息的检索提供支持,因此他认为XBRL技术的产生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提供保障。

Bovee(2002)等指出,分类标准本质上存在一定的信息缺失,导致分类标准存在不足,因为分类标准与企业偏好的财务报告信息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Katz(2004)指出XBRL分类标准均必须遵守XBRL技术的相关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必须法规准则。必须既考虑软件技术的兼容,也要满足人们浏览的需要。分类标准应当包含一般的揭露财务数据信息的标记。应尽可能保证XBRL计算链接库的合计关系要正确,减少扩展分类标准的使用标签定义与XBRL属性要正确描述链接库的结构要合适以及标记的位置要正确等等。

Garbellotto(2007)指出SRCD模块可以帮助管理者及使用者的更好的了解财务信息,因为该模能够块更深入细致地描述了XBRL GL与XBRL FR之间的关系。

V.Cortijo,E.Bonson,T.Escobar(2009)等认为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的关于XBRL的分类标准不利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的可比性、会计财务信息的循环利用的实现。

Alexander Kogan,Rajendra P.Srivastava(2010)通过对美国对于XBRL技术的使用及推广情况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美国证券交易所无法准确的检测上市公司提交的财务报告信息的有效性,没有充分发挥出XBRL的优势。

(二)XBRL推广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Pinsker(2003)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专业人员对XBRL知识的掌握不足和相关使用XBRL技术的经验比较少,不能保证XBRL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而且,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者认为XBRL的使用并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效率性。

Kennedy and Hodge(2004)调查结果发现,通过使用XBRL技术,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获取信息,提高了使用者接收信息和整合接收信息的能力,使用者更有可能准确地获取和整合附注中的有效信息。

Chang C.,Jarvenpaa S.(2005)他们建议XBRL国际组织在制定相关准则和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尽可能的符合每个国家的国情,充分推广使用XBRL。

Dave Henderson(2012)他们建议在宣传和推广XBRL的优点与好处的时候,相关机构和组织应该为企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来消除他们对兼容性和系统复杂性的担忧。

Kristing,Brands(2013)通过研究发现在推广使用XBRL技术的时候许多相关的准则和政策存在很大的偏差,而且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一)技术方面的研究

沈颖玲(2004)分析了XBRL技术的特点,发现国际关于XBRL指定的一些准则不太适合于我国的情况,于是她探讨了如何借助于XBRL技术来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体系的建立,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XBRL准则,从而改善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准则存在的不同,她还探讨了如何推动XBRL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林琳、潘谈(2007)针对目前XBRL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BRL和Web技术的柔性化的财务报告模式,简称“X―W模式”,来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这种解决办法也为XBRL的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充分发挥XBRL的优势。

朱建国、杨周南(2010)等认为我国在推广XBRL中要重点关注XBRL分标准的认证工作,完善XBRL体系,他们主要从理论知识方面研究了XBRL分类标准的认证工作,并研究出一种更加标准分类标准认证的体系。

林炎滨、潘谈(2012)为了提高应用软件输出的财务信息的质量,他们构建出了评价财务信息报告质量的标准体系,每一层次都设有对实例文档质量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信息质量的准确性。

(二)XBRL推广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杨周南、赵秀云(2005)从现行信息系统的角度研究了XBRL在国际上的发展,然后论述了XBRL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并着重讨论了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建立符合我国的XBRL分类法。

娄欣轩、刘宇、王学[(2007)根据供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了XBRL的应用对有关利益者的影响,相关XBRL软件的出现可能降低他们原有的顾客对ERP软件的需求。

李文卿、朱建国(2010)认为应该构建和统一的分类标准,应该放开对XBRL应用软件的限制,大力推广和宣传对XBRL的使用,激发上市公司参与应用的积极性,而不仅仅由交易所单方面强制推行。

刘永春、罗莉(2012)认为目前我国XBRL的应用远远没有发挥出XBRL所具有的优势,还知识停滞在形成财务报表信息这一环节,他们认为应该将XBRL的发展和应用放到企业财务信息流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总结

综合国内外对XBRL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在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且比较深刻、精确、细致,而我国的研究大都是一些描述性的阐述,比较狭窄笼统,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国内和国外基于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研究大部分有着共同点,都主要集中于研究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有效性、培训、信息的安全性、对审计活动的影响等等;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各个国家也逐渐意识到XBRL的优势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加关注XBRL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颖玲。会计全球化的技术视角――利用XBRL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体系[J].会计研究,2004.(4):35-36.

[2]潘淡,林琳。公司报告模式再造:基于XBRL与WEB服务的柔性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7.(5):80-87.

[3]王学[,刘宇,娄欣轩。XBRL的需求分析及推广策略[J].商业研究,2007.(11):84-87.

[4]杨周南,朱建国,刘锋,等。XBRL分类标准认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0.(11):10-15.

[5]Brands,Kristing,2013,Does the SEC XBRL Mandate Meet Investor Expectation?”,Strategic Finance,Vo1.95,PP56-57.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篇四

一、首先明确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对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如选题意义;研究主要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其中,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同时介绍文献查阅方式和手段。研究内容包括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难点、解决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研究工作进度计划。参考文献一般列出至少30篇。

二、抓好论文文献综述这个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是导师关注点,同时也是你需要下大功夫的地方,做好文献综述,才能为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文献综述主要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与不足等方面内容构成,全面整理与所写论文相关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内容时,必须认真研读文献,不能用简单的相关研究成果简单堆砌的方式进行,因为综述主要是在搜集和整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中找到以往研究的大体思路,要分点呈现,将文献归类分析,初步了解与自己论文研究相关的前人成果,掌握学者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哪些可作为自己论文研究借鉴,哪些是自己论文创新点与主攻方向。要避免简单堆砌,一定要注意文献综述应带有评论性质,带着你的眼光来评判,归纳和评论研究成果与不足,这样才掌握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三、掌握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技巧

文献资料是撰写硕士论文的基础,文献越详实,那么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就充分,对论文框架的建构、写作倾向有更好的把握。硕士论文的文献选择应以与论文相关的经典著作、核心期刊为主,注意文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代表性。从文献形成时间方面看,应以近3-5年的近期文献为主,然后再是时间较长的。

除了文献综述,还有同等重要的论文提纲,在拟提纲时,应注意一般为三级章节条目,如一般格式绪论-问题-原因-对策,然后每章内再进行论点细分,拟定提纲时应注意,一是论文字数与提纲大小相匹配,不然要么每个条点要么论述不充分,要么存在论述冗长的问题,为论文写作带来麻烦。二是要注意提纲简洁、准确和中心突出,能够一目了然清楚论点,真正解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问题。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文献综述 篇五

【关键词】财务职能 产权理论 研究综述

一、财务职能

财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产生特定经济关系的总称。笔者认为,财务职能与财务本质、财务目标和财务环境密切联系,它是在财务本质的作用下,为了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在特定的财务环境中所行使的职则与功能。

二、财务职能理论的发展

(一)引入产权理论前。

在引入产权理论之前的财务职能观点主要围绕“职能”的含义展开研究,有的偏重于从功能上来界定财务职能,有的偏重于从职责的行使上来诠释财务职能。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吴水澎(1987)将财务的职能概括为决策、计划、控制、组织、指挥和协调功能。他认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科学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正确地处理与企业有关的财务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该观点将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相结合,对财务职能进行了很好地诠释。

而刘恩禄、汤谷良(1991)将财务管理职能具体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他们对于财务职能的理解与管理学中管理者的职能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但是决策职能并得到有效的阐述。

将财务职能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耿汉斌、谷行素(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财务职能。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财务的职能有六个:筹集资金、垫支资金、增殖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价值、财务监督。他们对于财务职能的研究局限于资金的运动方式上,没有将视角扩展到整个企业。

郭复初(1997)认为财务职能主要表现为筹资职能、调解职能、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此外,他还对财务职能与财务作用的概念加以区分,他认为财务的作用的表现形式更宏观。他的贡献不仅在提出了财务的几个职能,更重要的是将财务职能和财务作用概念进行了界定。

余绪缨(2001)将财务的基本职能与财务的三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收益分配决策,以促进企业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顺利进行。他的观点将财务目标作为财务职能的起点,动态地从企业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活动中来实现财务的职能。

陈毓圭(2002)对财务职能的概念进行了厘清,他认为对财务职能有两种不同的表达,这源于职能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偏重于功能的发挥,指一种工作所起的作用。他对财务职能的含义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这样的划分使得财务职能所包含的层次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

(二)引入产权理论后。

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它本身不是产权主体,也不是财务主体,因此我们需要区分所有者和经营者并分别界定其职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观点是把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在此基础上论述财务职能。该观点下的学者认为原始产权的主体是出资者,法人财产权这一派生产权的主体是企业。基于企业法人财产权、法人债权、法人所有权之间的产权安排将将财务职能划分为资源配置和监督两大职能。因此,筹资、调节、调节、投资、分配等四大职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企业财务监督职能并列起来作为财务的两大基本职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产权的最终主体是所有者,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即经营者并不是企业产权的主体。他们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三、财务职能的深入探讨――从三个角度看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离不开财务本质,在达到财务目标的同时又受到财务环境的影响,所以,本文将深入挖掘财务职能与财务本质、财务目标与财务环境的关系。

(一)财务本质与财务职能。

从财务职能的定义看,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财务本质的具体化。对于财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主要是由于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不一致所造成的。笔者认为,研究财务职能问题应把握两个方面:首先,财务的本质和职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其次,应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内容如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区别开来,最后,将财务职能同财务管理环节如计划、控制等区别开来,各个概念的厘清,有助于对财务职能的进一步划分与概括。

(二)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

财务目标是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理财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的方面,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活动。企业的财务职能就应该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总的来说,财务职能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前提,只有合理组织财务工作,行使财务职能,财务目标才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三)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

财务环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财务环境从不同的维度来影响财务职能的行使。财务环境是财务职能发挥作用的土壤,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它总是伴随着如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市场、经济体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在其内涵与外延方面发生变化,影响各项财务职能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水澎。略论财务的本质及其他[J].中国经济问题,1987.3.

[2]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3]郭复初。财务通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篇六

一.关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1、 关于毕业实习文档(实习手册,实习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相关文档(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如果指导老师没有完成相关文档填写,请在5月10日(本周三)之前上交文华620办公室;如果是学生没有上交的,请各位指导老师联系学生,对于没有特殊合理的理由不能在周四之前上交的,或者不跟指导老师联系的毕业生,请各位指导老师在周五向学办提供名单,教学办将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列出通过答辩资格初审的学生名单。

2、 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必须符合相关要求,请各指导老师必须严格把关,利用相关技术进行再一次审查,保证外文翻译的真实性(比如以前有些学生从网站上下载有中英文对照的文章,直接上交),保证文献综述的可靠性、科学性,不能抄袭文献上的段落,只能引用其观点、技术方案等,且必须注明出处(有注释),如果发现上述问题,请责令毕业生重做,情节严重并拒绝重做的可以不给其答辩资格。学院也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学生重做。另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成绩各占毕业设计成绩5%,请各位指导老师给出成绩并于5月12号前报教学办。

3、以论文方式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的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必须和毕业论文密切相关,是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基础,请各指导老师严格把关、审查其答辩资格。

4、毕业生5月20号之前要基本完成毕业设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向指导老师提交中英文摘要和论文初稿,以便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修改。在各位老师指导的基础上,每个教研室还将组织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进行检查、修改等工作,以确保论文质量。

5、5月10日开始,实验中心和辅导员将对毕业生进行考勤和点名,各毕业生必须返回学校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各种实习工作已经结束,如果确实有特殊事情的要跟辅导员和指导老师请假,并有老师的签字同意,考勤情况将作为是否获取答辩资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毕业生必须经常和指导老师交流汇报毕业设计进度、成果和遇到的问题,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每个星期三次以上。请各位指导老师向毕业生强调,并同实验中心老师和辅导员协作,作好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管理和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二、浙江省第三届“舜宇杯”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预赛和决赛。

三、清考出卷和监考工作。请各位老师在5月11号之前出好试卷,并打印出来交到学办。

四、毕业答辩资格审查和准备工作。5月20号,请各位指导老师给出具备毕业答辩资格的复审名单。

五、在教学任务确定后,确定下学期教材

六、学校工作计划修订

七、05级学业导师提交期中工作总结

文献综述 篇七

关键词:盈余预测;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盈余预测的文献综述与研究建议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3日

一、盈利预测的特征分析

魏刚、陈工孟(2001)运用一系列误差衡量标准,比较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之间盈余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的外部所有权越大,其盈余预测的精确度却越小。

杨萍(2010)以2006~2008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预测值的精确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其修正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业绩预告的精确性在逐渐增强的同时及时性在减弱,而与之相关的准确性并没有因此得到普遍的提高。与“自愿性”业绩预告相比,“强制性”业绩预告的准确性明显较低。

徐宗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1993~1996年的盈利预测数据,对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利润实际完成数超过利润预测数,表现出稳健预测的特征,并且在1988年徐宗宇对盈利预测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检验,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预测准确度与公司规模正相关、与预测期反向相关、与新股发行定价正向相关。

姜硕、李祥艳(2005)运用两种误差衡量标准,比较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1年盈利预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已比较精确。在用绝对预测误差模型解释精确性变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统计回归结果的解释力较强。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对于模型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是无偏的,并且其制定过程也是显得比较理性,盈余预测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正相关,而且不同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并与债权融资正相关。

二、影响盈余质量的因素研究

张亚丰(2008)系统地分析了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主要因素,从会计信息质量、盈余的可预测性、财务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和激励行为特征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影响独立盈余预测质量的主要动因,并指出只有通过改进会计信息系统及完善交易主体激励相容约束机制才能最终提高盈余预测的质量。

徐宗宇、邵清芳、陈维良(2012)以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本Jones模型和线下项目法分别计算线上项目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操纵性应计利润,考察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线上项目盈余管理程度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2)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时,终极控制人更有动机通过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陈旭东(2007)采用决策有用性的观点,定义了盈余质量,认为盈余质量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决定盈余质量属性背后的因素,从会计选择与股权结构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盈余质量是如何被决定的。通过理论分析表明,股权结构通过两种竞争性的效应,侵占效应和协同效应影响高质量会计报告的供给和需求。

程小可(2005)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研究了盈<www.chayi5.com>余结构在公司业绩预测中的增量效应,即盈余结构在盈利预测与经营性现金流预测中相对总括盈余而言的边际作用;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对设计出的盈余结构业绩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论显示:盈余结构项目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方面,均比总括盈余具有更加显著的预测能力,并且盈余结构在现金流预测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经济学意义。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a)实证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的(年度)盈利预测比随机游走模型(年度)盈利预测准确;徐跃(2007)发现利用财务分析师的季度盈利预测一元时间序列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比利用年度盈利的一元时间序列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更加准确。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b)利用财务分析师的公开盈余预测进行套头交易策略研究,以及王征、张峥和刘力(2006)对六大券商财务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组合研究,都证明了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经济价值,而且在统计上显著。

徐泓、蒋砚章、刘雅萍(2005)以净利润作为衡量企业年度盈利的主要指标,建立基于中期报告的各种盈利预测模型,设计的预测模型分为综合运用年报数据预测和中报数据预测两类,并对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差异检验,从中提炼出最佳预测模型,以扩大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张雁翎、陈涛(2007)以随机抽取的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1,000家被并购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检验效力问题。本文通过三种验证各模型效力的实证方法比较了6种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第一类误差的方法认为Healy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和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能有效地检验出盈余管理行为:预测误差标准方法则认为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是最优的模型;而根据对操纵性应计部分的短期效应的实证则认为Healy模型、修正的琼斯模型、KS模型和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是较优的计量模型。在综合考虑各种实证结果和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前瞻性修正的琼斯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检验盈余管理行为的效力最强。

郦玉敏(2005)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正确可行的方法,即体现在盈余质量的三个方面:盈余的预测能力、盈余的持续性和盈余的现金支持,只有盈余的现金支持才具有现实意义。

四、研究建议

通过上文对盈余预测三方面的文献回顾发现:(1)在盈余预测的特征分析中,大家着重研究的是准确性或者是精确性,对于其他的特征没有深入研究;(2)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得比较零散,重点研究某一因素的文献还很少;(3)在评价方法的文献中,对于评价预测模型没有什么创新,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刚,陈工孟。IPO公司盈余预测精确性之实证研究——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与香港本地企业的一个比较。财经研究,2001.3.

[2]杨萍。基于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的盈余预测特征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姜硕,李祥艳。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05.7B.

[4]吴东辉,薛祖云。对中国A股市场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实证分析。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

[5]徐宗宇,邵清芳,陈维良。试析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4.

文献综述 篇八

【关键词】投资效率;过度投资;投资不足

一、投资效率的概念

投资效率是指企业投融资活动形成的资源配置状态,是为企业带来的运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提升状况。但是,由于委托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企业的资本配置低效,从而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非效率投资行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其中,过度投资是指项目决策者在投资项目净现值小于零,会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实施投资的一种行为;而投资不足是指项目决策者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情况下,仍然决定放弃投资的一种非效率投资行为。

二、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

投资效率方面的基础理论目前主要有委托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资产期限匹配理论和税收理论。从上文已知,委托理论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主要对委托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委托理论

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由于委托问题的存在,公司的内部人有可能利用职权为自身谋取利益,通过在职消费、消级怠工、过度投资等行为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此时,外部投资者有理由怀疑公司管理层在扩大公司规模时是否完全从投资者利益出发。因而,不论管理层所作投资决策是否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公司都要为外部融资付出不同程度的“溢酬”,从而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的提高可能会使公司放弃一些原本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导致投资不足。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Myers和Majluf(1984)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部投资者会降低购买风险证券的价格,从而会增加外部融资的成本。这是因为,外部资金供应者出于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考虑,认为要确保他们不以被高估的价格购买证券,就应适当地对所购买的证券打折扣,这种对价格的折扣传递给管理层的信息却可能是证券价格被低估了。由此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管理层发现不发行证券可能更有利,就会相应地减少投资机会,从而造成投资不足。

三、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公司治理、债务、会计信息质量等角度探讨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1)公司治理。Goergen和Renneboog(2001)从投资对现金流的关联角度入手,研究发现所有权结构影响投资对现金流的依赖性:即当实业公司在公司的所有权比例很大时,过度投资增加。Richardson(2003)从公司治理结构与自由现金流的关系入手,发现治理结构有效地减少了过度投资,其中具有独立董事的大公司的经理较少可能发生过度投资。唐雪松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机制在制约过度投资行为中基本有效,但是,独立董事并未发挥作用。(2)债务。Jensen(1986)认为负债可作为支付现金股利的替代措施,通过减少经理人可以自主控制使用的现金流而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成本。唐雪松等(2007)研究发现举借债务是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制约机制。(3)会计信息质量。Biddle、Hilary(2006),Watts(2003)认为高质量会计信息能通过改善契约和监督,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来提高公司运作效率。Biddle,Hilary,Verdi(2009)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来提高投资的效率。李青原(2009)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负相关,同时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在具有较高审计质量的公司中更明显。

以前对影响投资效率制约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公司治理、债务、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本文认为,外部治理环境、会计稳健性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效率。首先,外部治理环境。所处地区治理环境好的上市公司,由于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终极股东的利益侵占效应,进而能够改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其次,会计稳健性。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以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问题。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对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行投资,降低了企业的价值。会计稳健性要求对损失的确认较为及时,这将使经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到自身的名誉、薪酬问题以及被解雇的可能性,抑制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也有助于提高债务契约的约束作用,对债权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可以使企业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助于把握住好的投资机会,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四、投资效率的计量方式

最早系统的提出投资效率计量方法的是FHP(Fazzari等,1988),他们使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来度量过度投资。他们设计了一个公司在不同融资领域下的投融资决策模型,并将现金流结合进投资q方程。其模型预测,对那些外部融资能力受限的公司而言,现金流的运动可能是其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vogt(1994)构建了一个包含投资机会、现金流及其交互项在内的计量模型,依据交互项系数的符号来判断样本公司整体为过度投资还是投资不足,如果交互项系数为正,则为投资不足,反之,则为过度投资。Richardson(2006)认为,企业的新增投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预期的投资支出,与企业的成长机会、融资约束、上一年投资支出、行业和其他因素相关,另一部分为企业的非正常投资支出,正的代表过度投资,负的代表投资不足。该模型首先估计出公司正常投资水平,然后用公司实际投资水平与估算的预期投资水平之差大于0的部分代表过度投资,残差越大,公司过度投资程度越大。

我国对于投资效率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借鉴国外。在以上关于投资效率计量方法中,由于Richardson(2006)能够计量特定公司在特定年度的过度投资程度,能够很好的量化非效率投资的程度,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使用,如辛清泉(2007)、李清原(2009)、王彦超(2009)。但是对于这一方法,预期的投资水平能否代表最优的投资水平还值得斟酌。

五、总结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非效率投资问题在我国确实存在。但是,有关投资效率的衡量问题,学者们各持己见,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的测量方法。此外,由于我国对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尚没有一致的结论。通过对上述文献的述评,使我们对有关投资效率的研究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便于我们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应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文化、监管及公司治理进行分析,以便建立更加有效地投资效率模型,为未来的学术研究领域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J].审计研究,2009(4).

[2]王彦超。融资约束、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J].金融研究,2009(7).

[3]徐晓东,张天西。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J].财经研究,2009(10).

[4]梁光红,龚蜜。企业过度投资国内外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1(12).

文献综述 篇九

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

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

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

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

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

”、“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

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

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

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

、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

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

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

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

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

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

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

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

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

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

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

,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

,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

、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

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

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

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

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

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

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

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

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

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

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

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

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

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

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

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4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