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毕业论文优秀9篇

发布时间: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论文 答辩 规范化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8-01

0.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所以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基本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共涵盖6个专业共287人,共完成 287篇毕业论文,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软件编码方向)39篇、软件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50篇、软件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方向)32篇,网络技术专业5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过程控制方向)75篇、图形图像专业34篇。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 2013届专科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

2.过程分析

2.1 征题与选题

本届毕业生共292人,为了使学生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我系在教师中进行广泛征题,所拟题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难易程度适中,但未能保证学生一人一题。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实验性、动手性强的论文选题,要求导师以体现工学结合,专业与现实选题为主,报销优秀的版面费,负责统一打印论文;增加动手训练机会。

2.2开题

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正式下达毕业论文任务,选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开题报告。

2.3答辩安排

成立了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的评阅及答辩总体安排。对于论文评阅,要求教师按照论文的学术水平、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规范性、论文结果等进行全面、认真地审阅和评分。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进行了审查。

在答辩前召开了答辩组成员的培训工作会议,把答辩的安排和程序提前通知学生,确保答辩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很好的准备。增加了同行评审,抽查了部分学生参与了论文答辩。

在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进行了毕业论文成绩总评,同时评选出本年度系级优秀毕业论文,共计24篇。

3.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按照相关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和部署,组织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了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具体管理规定。并详细做出了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作为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管理文件,主要内容为:当年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如动员、部署、检查、评阅、答辩、评定成绩、总结等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时间安排等。

制定了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细则。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与进程,指导记录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选题、开题、撰写、指导、答辩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本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原则注重过程管理,哪怕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失败,多次尝试,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锻炼。经过这样的改革,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真正的投入,得到了回报,那就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本身的规范性也有明显改善,基本杜绝了论文严重抄袭行为。

4.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毕业论文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许多人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这是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有部分学生不按学院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我系的具体管理规定敷衍了事。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组织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积极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二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加强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要提高学生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以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切实的表达。

四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宝坤。关于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纪嘉明。高校毕业论文普遍性原则及规律探讨[J].江苏: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参考文献;NoteFirst;本科毕业

设计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毕业论文中有一类是综述类论文,其注重培养学生对科技文献查阅、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随着科技文献的快速增长和子期刊的快速发展,学生面对的文献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通过手工收集、整理、组织和引用这些文献信息十分繁琐与困难。文献管理软件能帮助学生高效完成毕业论文相关工作[1]。文献管理软件的种类很多,分类方式也很多,中文文献管理软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NoteFirst、NoteExpress、Mas个人学术空间和CNKIE-Learning四款软件[2]。本文围绕NoteFirst简介及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用,阐述参考文献管理软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作用。

1NoteFirst简介

NoteFirst是一款网络版文献管理软件,由西安知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功能上不仅与国外主流文献管理软件相当,还具有全面支持国标,支持多语言方案,SCI、EI收录期刊所要求的双语参考文献自动形成等功能[3]。NoteFirst是科技文献服务市场上第一款把科技文献管理和开放存取、科技资源交流共享相结合的服务系统。NoteFirst个人使用版本有普及版、专业版和高级版,普及版用户可永久免费使用。三个版本在功能上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在使用权限上稍有区别。NoteFirst的功能:(1)文件管理;(2)文献收集;(3)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形成;(4)参考文献自动校对;(5)科研协作交流;(6)免费科技文献[4]。笔者在实践中发现,NoteFirstV4.1具有较高的文献管理效率,本科生将其应用于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收集和管理,论文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NoteFirst在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本次毕业设计学生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论文题目是“金属三明治板的国内研究综述及弯曲性能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金属三明治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金属三明治板的力学性能分析。此论文与NoteFirst软件有关的内容如下:(1)采用NoteFirst查阅并管理100篇近十年研究金属三明治板的中文文献;(2)对文献分别按时间、类型和研究方向分类;(3)整理三明治板的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的文献,着重分析比较弯曲性能、疲劳性能和腐蚀性能;(4)采用ENoteFirst编写参考文献格式。在毕业论文开始后的3个月时间内,学生不仅要学习和应用NoteFirst软件完成相关文献的查阅与管理,还要进行一些论文题目相关专业知识的补充学习,为后续力学性能的分析做准备,因此,对于本科生圆满完成此次毕业论文,并取得优异成绩具有一定难度。图1是学生利用NoteFirst软件所查阅和管理的部分文献,可以看到这些文献与此次毕业设计题目十分吻合。学生按论文格式要求便可生成参考文献列表,不用一一手动输入,提高论文写作效率与质量。图2是分别按照论文、期刊和力学性能整理的文献,如果要查阅某一年某种力学性能的论文,直接点击链接就可以打开具体内容。图3是根据查阅文章,建立的论文提纲框图,可以看出其逻辑性较强,且内容安排合理,为后续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总之,借助NoteFirst软件,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相比往届毕业论文有大幅度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NoteFirst软件要花费一定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毕业设计之前学习一些与毕业论文相关的文献管理软件,培养良好的文献及知识管理能力。

3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过程,是我国高校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运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NoteFirst的文献检索与整理、引文标注、按格式要求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等强大功能,可以轻松完成参考文献的修改和参考文献格式的变更;这种文献管理模式不但效率高,而且可将参考文献引用过程中的错误减少至最低,尤为重要的是在文献查阅与管理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构建起整个论文的框架。因此,工科院校在培养高素养工程人才过程是,应引入一些文献参考软件以提高学生的文献管理与论文写作能力。

作者:蒋小霞 张天星 张帅 刘俊萍 万元 张波 单位: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维。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106-107.

[2]郭垚。四种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对比[J].情报探索,2014(5):101-105.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时期的海军工程系水下兵器科,1958年,我国第一用电子计算机在此研制成功,1966年创建计算机系。1970年开始筹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后,又以原“哈军工”计算机系的部分教师为基础组建了计算机教研室,1975年成立了“哈船院”的计算机系。1984年,计算机系的603研究室与学校计算机室合并组建了计算中心,2001年,计算中心并入计算机系,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年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基础,成立软件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署办公。

学院全面总结了建系30多年来的办学经验,为了适应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认真听取了来自行业学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和高年级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培养出计算机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流工程师为目的构建了新版培养方案。

1调研与研讨工作

1.1行业协会调研

各专业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具有本专业、本行业规范制订的职能,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学院为各课程组长配发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

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一书,使教师们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专业公共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公共核心课程大纲和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示例。

2008年10月,学院承办了“2008年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论坛(黑龙江地区)”,充分研讨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教学实践与建设,共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质量。此次论坛邀请蒋宗礼教授作专题报告,介绍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与规范、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交流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和教学经验。

1.2同行及用人单位调研

主要围绕学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训基地、管理措施、学生就业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联想、曙光、中兴、华为、百度、中国平安保险、IBM研发中心、中科院软件所、北京新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久其软件开发公司等十余家著名企业单位。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主要可以概括为加强学生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基础、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及自学能力;养: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展示自我价值的能力;写: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全面性、条理性、逻辑性等。

1.3教学研讨会

学院前后召开了20多次各种规模的教学研讨工作会议,与会教师就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课程群建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内容进行专题研讨。教师一致建议进一步加强数理基础、强化实践创新,规范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门专业课的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大纲中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初步形成学院本科各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包括四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和ACM班。

2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宽口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前沿和基础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院的层次和水平,我院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致力于培养计算机专业一流工程师的战略目标。

目前学院按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学制四年,前三个学期打通专业壁垒进行培养,后五个学期再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和ACM实验班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培养目标如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IT行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ACM实验班,实验班面向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企业,强调问题求解能力,培养数理基础扎实、程序设计能力强、能够适合国际计算机行业高端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面向软件企业,强调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软件工程基本理论、能够从事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型人才。

信息安全专业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强调保密特色,培养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与保密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从事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计算机专业一流工程师,形成新版培养方案

学院根据在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在校高年级学生的调研结果,参照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

3.1构建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基础与理论训练,由四个层级的课程构成,自底向上依次是学校公共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学院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另一条主线是纵贯四个学年的实践与能力训练。原来的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偏多,实践环节薄弱,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的问题(如学院的数字逻辑与信通学院的电工技术),本次培养方案将在此方面进行改进。适当增加一、二年级课程量,使学生保持高中阶段发奋学习的劲头,在三年内基本完成理论教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设置多模式培养方案。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学生愿意做、喜欢做,才能成功等。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生毕业就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回炉现象发生。

3.2课程建设与改革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思路以及现代化教学管理方法,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强调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引进国内外经典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具体措施有:把握好教学内容,信息量要大;把握好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把握好实践教学,培养能力;把握好课程衔接,承上启下。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2008年,学院申报成功省级新世纪教改1项,校级新世纪教改19项。“数据结构”入选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入选2008英特尔――教育部精品课程,目前学院共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学院精品课程体系汇集了一批学术造诣高的知名教授,产生了一批特色鲜明、内容翔实的教学成果,形成了一批高水平、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带动了学院整体课程教学改革和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质量。

3.3实践环节

科学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的科技创新事业,“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的特色已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积累,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全面地总结并展现出来。实践教学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建成了成系列的软硬件专业实验中心和上规模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也已经建成。今后学院将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切实建立起一支业务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岗位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加大对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力度,不断更新内容,加强实验室开放,逐渐达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全天候、开放范围全校性、开放内容多样化,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1培养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开设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性质的课程。通过学术造诣较高的教师与新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启发学生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综合培养和训练。其教学模式,包括授课方法、教学媒介、考核手段等均体现研究型教学的特征。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充分考虑了新生的特点,重在激发新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4.2搭建优越的软硬件环境,为本科生实践创新提供支持

为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投入为保障,政策体现为推力,教师指导为支撑,科协工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学院设置了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和ACM/ICPC训练基地四个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近三年来,学院直接用于学生科技创新经费投入7万多元,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在保送研究生及学期综合成绩评定时予以加分;学院在创新实验室安排了11名专职和8名兼职指导老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人),为学生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

4.3充分利用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学院教师在为ACM程序设计大赛研发的“在线评判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网上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计算机语言类考试设计,能够实现考试的整个工作流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实践证明,“网上在线考试系统”是一项有益的教学改革措施,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通过上机考试,将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也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该系统是全新的、可操作的、通用的考试系统,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学院从2007年起将此系统应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Java语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考试中。在机考过程中,该系统运行正常,实现了预期目标。

4.4精心组织实习,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毕业实习效果如何,将直〈WWW.CHAYI5.COM〉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学院从目前毕业实习质量不断下滑的现状着手,运用目标管理思想,对毕业实习全过程实施弹性目标管理,贯穿于毕业实习全过程。学院的毕业实习选在中软国际无锡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进行,该基地是2008年由中软国际与无锡市政府联合规划的面向IT软件人才的市级人才实训中心。培训事业部根据“六艺”人才的需要,在“五个真实”(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工作机会)的人才培养实施理念下,以中软国际的大型项目作为实战教程,完整地还原办公场景和客户需求,由真正的资深项目经理带领学生完成部级软件研发,增加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及企业文化的灌输,让学员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得心应手于以后的工作岗位。

4.5研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系统”,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考虑到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管理的繁杂,该系统注重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同时灵活性是系统具有通用价值,适用于任何高校的毕业设计管理,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脱离了大量手工统计操作的模式,促进了学生、教师在毕业选题及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的互动,推动了毕业设计的良好运转,使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总地来说,新版培养方案重视基础、强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广深厚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计算思维和综合运用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从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工程的研究和开发的全方位综合素质,包括数学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团队协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秦辉。 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5).

[2] 余欢。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凸显办学特色[J]. 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3] 臧斌宇,赵一鸣,李银胜,等。 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4] 刘建东,田野。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8).

[5] 宁丽霞。 计算机教学模式与培养实用型人才初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篇四

关键词:应用型软件人才;实践能力;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1

一、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1]

黑龙江东方学院属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自2009年以来,我院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五个突破,五个构建”逐步探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软件人才培养更是强调动手能力,为此,我们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框架,突破“以考为本”、一卷定优劣的传统考核办法,形成一套应用型软件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2]的一种有效模式――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

为保证软件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学习不断线。我们把实践环节分成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程实验,第二层次是课程设计,第三层次是技术实训,第四层次是校企合作,第五层次是毕业设计。

(一)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侧重于验证性实验。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课堂上学完循环语句后,做一个实验,让学生编一段有循环结构的程序。通过验证性实验获取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加深理性认识,达到巩固理论基础的目的。这就是说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基础。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该综合应用一门或二门以上课程知识,做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贯通几门课的理论知识,培养一种专业应用能力。课程设计比课程实验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是验证性实验,而是综合性实验。但不管怎么说,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仍然停留在实验这个层次上,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层次上。为此,我们引入了技术实训这一新的实践环节。

(三)技术实训。引入技术实训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我们要求学生毕业前,掌握一个完整的开发平台,而不仅仅是学过一门门课,比如说,目前软件开发平台主要有3个平台:.NET平台,J2EE平台,和LAMP平台。这些平台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过的一门门课,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等,但这些平台不等同于这一门门课,这些平台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起来的整体。比如。LAMP平台,由LINUX操作系统、阿帕奇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语言有机整合起来的平台。只有掌握了平台,才能实际开发软件。所以我们要通过技术实训,让每个学生掌握一个平台。其二,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学校讲授的计算机技术滞后于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比如说,我们也开设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这门课,但当前流行的AJAX技术,我们没有讲到。再比如说,我们也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但目前流行的Struts、Spring等框架,我们没有讲到。所以,我们应在技术实训阶段把这些当前流行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尽量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训阶段,指导学生应用IT企业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仿真的商业案例项目,掌握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等开发流程和开发规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我院先后与海康软件公司、哈尔滨黑大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易第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齐二机床集团等企业合作,并致力于实训基地建设,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直接以实际开发的项目作为实习训练项目,相当于在专业IT公司工作超过半年的员工具有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方便毕业后直接上岗,参与实际项目研发。

同时,我们还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的项目经理人来我院讲座或授课,在2009年我们对软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把企业引入到学校的合作培养工作中,使培养的学生能达到软件人才的要求,尽可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五)毕业设计。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应该是用获得的专业能力真刀真枪地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案或方法,以培养集成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第8学期是毕业设计阶段。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在校外找工作或已经工作,没有精力做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考虑将毕业设计与技术实训或将毕业设计与校企合作同时进行。每个学生在技术实训或校企合作开始时就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毕业设计要求的课题作为技术实训的实践项目,或以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开发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以技术实训或顶岗实习获得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毕业设计。实训或实习结束时写出毕业论文初稿,将毕业论文初稿作为技术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主要考核依据。这样做,可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我们将实践环节分为五个层次,通过课程实验,巩固理论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贯通理论基础,培养专业应用能力;通过技术实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培养集成创新能力。其中,以毕业设计培养集成创新能力,它的实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三、结束语

本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性院校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它提出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五层次实践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尽早适应软件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性职业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07级、08级软件专业学生的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做到软件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我们还会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他们是怎样造就实用型人才的?――黑龙江东方学院高就业率解析(一)[J].光明日报,2011,6

[2]贾宗福,齐新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09,10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软实践教学 论文写作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C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08-02

一、高校毕业论文现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太差一直成为网上公众热议和诟病的话题,一些毕业生为了顺利通过毕业论文,通过网上卖家提供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自检,然后将涉嫌抄袭的内容和段落进行模糊处理。而“在一些专科类院校,论文答辩更像是一种时装秀。学生台上一站,一问一答基本上就毕业了”。[1]这些现象反映,如今的高校毕业生论文抄袭现象严重,质量堪忧。毕业论文已不是“试金石”更像“遮羞布”。对此,高校毕业论文制度的废弃,抑或改革另辟蹊径,一时又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开展本科专业试点建设工作。高职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更强调其应用性,特别是生产性综合项目要以真实的生产性项目、产品、任务、作品、方案等内容的研发、设计、制作、生产、调研等作为学生毕业设计项目,改革与实际应用无关联或少关联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要求每个毕业设计必须有企业介入,设计项目从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来,或按实际应用要求与企业标准进行设计,提倡校企合作共同设置有实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结果作为企业应用方案。这些要求更能体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大学生毕业必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一环节,其实仅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的一个手段,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论文里有创新思想,但不应是“硬杠杠”。因此,毕业论文的原创思想该如何要求与甄别,的确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与研究,否则这一设置会把很多学生逼上抄袭之路,而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悖。

二、重视与突出软实践教学

学生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技能,不能仅仅依靠一门课程独立完成,需要多门课程的综合支撑。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如何体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视对知识点的质疑和发现,殊不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就是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如何把这一环节落实到位,必须依托课程研究性、探究性、问题式等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我们以为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就是要突出“软实践”教学,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2]需要更加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软实践”教学应该通过阅读实践、话题实践、评鉴实践、展演实践、科研实践和评价实践等模块来实现。

在课内外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术思维训练,以尽快提高学生的研究、写作能力,以期学生能在学期(年)末完成一篇小型的、比较规范的学期论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为此,在实验班级教学中,可以研究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介入文学研究领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研究兴趣,根据相近的研究兴趣确定研究小组成员,每小组一至五人不等,分成若干个研究(探究)小组。在阅读实践阶段,教师主要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话题实践和评鉴实践阶段,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确定研究的角度、思路、方法,在科研实践和评价实践阶段则要训练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利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等,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然而,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训练周期。因此,在课程“软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研究性论文的要求也不能过高,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三、探索实施软实践教学

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作为教育主、客体的教师、学生都有着相应的责任。所以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当确立了探究性、研究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应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和实践空间,探索“软实践教学”的模式与路径。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争取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研究的思路进行拓展,这主要包括与地方文学艺术团体合作,加强学生文学实践活动,将地方文学艺术(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项目等引入课堂,也包括开展诗歌朗诵、课堂小型戏剧这样的实践性较强的环节来补充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探索实施讨论式、启发式或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前对于讨论资料的准备、主题发言的准备、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研究性论文写作能力。另外,课堂讨论环节对于形成并提炼出论文的观点或主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这一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的设计和实践。占有丰富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研读,是发现问题形成观点的前提条件。学会探究本质上就是要学会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揭示其蕴含的真谛。而规律往往是存在于大量的现象之中,创新的思想和观点也总是掩藏在纷繁的资料之中。众所周知,材料是文章的“血和肉”,是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文章观点的依托和支撑。做科研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进行研究现状的分析,这其实就是对研究题目的前沿问题的敏锐追踪,必须弄清楚所探究的问题哪些是前人未曾解决的,有哪些问题前人还没有提出来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才有可能把握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阅读实践、话题实践阶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关键环节。此外,相互交流是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头脑风暴法”,评鉴实践也是旨在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资料的搜集以后,开展讨论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谈写作,犹如无米之炊。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提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对于文学评论而言,如果没有对作家、作品的研读,谈论文写作那是无从说起的。我们只有持久地对某一作家、作品的关注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才可能对与其相关的问题产生质疑和思考,进而有探究解答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进入研究性论文写作的构思准备阶段。在传统的文学课教学中,学生往往忽视对作家作品的阅读,仅满足于文学史的框架性的了解。加之,90后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读图”的一代,他们常常把时光浪费在资讯图片的“浅阅读”上。所以,在实施课程“软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阅读实践列为六大实践环节之首,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要有效推进我们所倡导的阅读实践,必须适应网络时代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要以数字技术、软件技术、新一代移动技术、新兴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精品课程”网页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性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读书宝”、“多看阅读”、“iReader”、“云中书城”、“书旗免费小说”等智能手机阅读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学术前沿著作,指导学生研读学科相关理论性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其学术视野,设计阅读计划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在“浅阅读”成为时尚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书面阅读这种“深阅读”的优势,毕竟网络阅读的准入门槛还是较高的,且在一种人机对视中,它缺少书面阅读环境的宽松与舒适。它无法像书面阅读的纸质介质那样能够给读者以重量感和质感,也难以让读者通过触觉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感知和想象,增加阅读体验和感悟。而这些体验和感悟对于论文的写作来说极为重要和难得的。此外,在阅读实践、课堂讨论实践与论文写作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当前教育确实存在某些功利化的趋势,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责任容易被淡化。但在笔者看来,文学欣赏课程应以实施“软实践教学”为理念,培养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专业知识、较为深刻的人文思想以及健康的审美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半岛都市报[OL].http://.cn/system/2012/05/10/010143636.shtml.

[2] 王敦。应用型地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J].百色学院学报,2010,(2).

[3] 成都商报[OL].http://.cn/l/2010-03-16/1506186378.shtml.

[4]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1-03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is to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key point,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higher techn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determine its teaching process must highlight practical aspect, must strengthen to the higher level of occupation skill train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mod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以应用为宗旨,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顶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专业改革和建设,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到教学体系的主体地位。

我们针对软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及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的状况,进行就业岗位分析,形成了“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

依据市场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能力为主线,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理论、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并融“教、学、做”为一体,重在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标准化建设,为全省及至全国高职院校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1岗位、能力及工作任务分析

充分分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任务导向,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递进式课程体系建设。

1.1.1岗位及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及分析,岗位可以分为软件开发员、软件产品检验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信息处理技术员、软件及计算机销售与推广人员、软件技术支持人员等。

1.1.2工作任务、岗位能力与n程体系的关系

本专业的工作任务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按照软件开发流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这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及课程紧密联系。(见表1)

1.2创新“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并创新“任务导向、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4+1+1”、“4+0.5+0.5+1”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4+1+1” 模式主要内涵:“4”是以专任教师为主的2年4学期在校理论教学、单项技能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习;“1”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岗前软件真实项目开发、硬件实战维修维护职业能力培训;“1”为一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该模式已在2010届毕业中试行,效果良好。

“4+0.5+0.5+1”模式主要内涵:“4”是以专任教师为主的2年4学期在校理论教学、单项技能实训、能力模块综合实习;“0.5”是以专职教师为主的半学期校内“软件实训平台” 综合项目实战;“0.5”为校企合作的企业真实项目岗前职业能力培训;“1”为1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根据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平台的完善,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将本专业学生的综合项目实训环节通过引进“软件实训平台”在校内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本专业教师的项目综合实施能力。(见表2)

1.3教学内容实施

1.3.1模块实训

模块实训是小案例,是验证性实验,学完一个模块单位后,要求学生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项目任务)以巩固本单元所有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将演示一个实际的项目,并提出与本单元模块相关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自主得学习并查询相关资料来完成模块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功能。然后教师给学生讲解模块功能的关键代码,并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行模仿完成。通过模块内容的实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学会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项目实训

所有模块单元学习完成后,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有开发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真实项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有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并积累开发经验。这个阶段要进行用户需求调查,所有过程完全按照公司软件开发的规范运作,并在一周时间内,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小组人数根据项目的大小而定。

1.4教学方法改革

1.4.1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在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前期将企业开发的案例简化为学生易于接收的实例或者小项目,讲授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并熟悉开发工具使用,课程是以实际工作要求来训练学生。

1.4.2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将放弃“提出概念、解释概念、并举例说明”的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将案例作为重要载体来组织教学,通过案例“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方法,归纳并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

案例教学采用滚动拓展模式,先精选出一个典型、简单的案例,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使学生在知识的逐步扩展中,建立起知识体系的结构。

案例的选取与改造,同时要兼顾知识性、针对性与趣味性。

1.4.3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在小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及操作过程。在“任务驱动”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发挥、自主创造,并在考核中,对学生的创新给出较高的评价及肯定。

在具体的教学的工作过程中,教学方法将用于各个阶段:任务调查、任务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任务拓展。

2 明确核心课程,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及核心课程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

以“程序设计综合能力”为核心,按“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项目开发训练”等学习方向及过程,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程序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高级编程基础、网站开发基础、项目综合开发等五大模块,重点体现在专业核心岗位技能的要求,突出学生实操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核心课程,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建设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实训及专业综合项目实训课程的开发。加强教材的建设,建设必须按照项目教学和工学结合教材及相关实践指导教材编写。

3 创建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从资源建设及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资源建设主要以核心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包括教学目标及标准、教学指导文件、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内容,建成的教学资源先进、项目丰富的资源库。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搭建在平台之上,为专业提供教学及研究共享的平台。

4 创建服务地方经济及人才培养的社会综合服务平台

4.1提升教育培训的服务能力

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大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基础技术的培训、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职业综合技能方面的认证培训的推广力度。

利用我院职业鉴定站的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了软件职业技能鉴定及硬件维修维护等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4.2提高生产和科技服务能力

积极开展企业科技开发、产品研发工作,争取为企业提供免费服务。积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的培训、城市劳动力的再就业培训。通过计算机的培训,解决农民工的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提高企业的新增员工职业素质。

鼓励教师积极加入政府及行业专家库,积极参与各种顾问评审咨询活动等,并利用广泛结识各界人士,拓展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5 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建立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优势,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方式,搭建合作对接及信息沟通平台。使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得按需组合,相互的支持、集合优势团队、共同发展等的良好运行机制。

采取积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国内外合作办学将有较好成效。积极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本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训的安排、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创新课程体系结构,积极探索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力争使学生与企业的需求“零对接”。

1)建立了校内专家及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将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内容确定等专业建设工作,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实时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与企业联合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的基地。

3)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就业。

参考文献:

[1] 潘安福,熊健民,何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 于海静。美德日澳高职产学合作及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3] 何向荣。“科技新服务型”的高职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4).

[4] 金之亮。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5] 王珍妮。计算机软件技术高级工教学实施方案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6(4).

[6] 曾文权,曾文英,龙立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

[7] 陈斌,杨桦,凌晓萍,等。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平台―双主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

[8] 曾峥,简国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5).

[9] 聂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水平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8).

[10] 禹树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4).

[11] 赵航涛,刘燕。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政产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6).

[12] 孙冬,郭祖华。基于市场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七

实践。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总结,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毕业设计的实施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在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在毕业设计实施阶段中存在一些问题。

(1)在需求分析阶段中毕业设计创新的意识不强,学生创新意识薄弱,比较缺乏探索新问题的动力和能力。

(2)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有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的信心,虽然会有一些很好的思想,但由于没有马上进行实践,或者做了实践遇到困难就退了下来,这样很难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整合、系统化,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3)毕业设计的通过要求较低,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准备就业的阶段,加上毕业设计一般都能全部通过,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小于就业压力,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

二、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展示学生本科学习成果和专业能力的综合环节。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面临着挑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是要求模拟实现一个应用系统,完成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到编码实现的基本过程。以下围绕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若干探讨,包括需求分析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概要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详细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需求分析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求分析是关乎毕业设计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现在的软件设计中返工开销占了总开销很大比例,而导致返工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分析不明确。可以看出需求分析在毕业设计中所占有的地位。需求分析的任务不是确定系统怎样完成的工作,而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那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它所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要求。

在指导学生在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进行需求分析时,学生对自己要处理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话到相关的企业做调研,确定目标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达到的标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从以上几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需求分析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毕业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并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为完成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阶段,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借助于网络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进行实际调研,对系统的整个流程掌握清晰,在完成毕业设计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独立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概要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要设计阶段将软件系统需求转换为未来系统的设计;逐步开发强壮的系统构架;使设计适合于实施环境,为提高性能而进行设计。概要设计阶段具体的任务有总体设计、接口设计、数据结构的设计、模块设计、其他设计等。

在概要设计阶段,毕业生对业务处理过程了解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调查了解清楚所有的业务流程才能设计出适合各流程业务节点用户业务特点和习惯的软件,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更受欢迎。在概要设计阶段,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到相关部门调研,不断努力,反复修订毕业设计的概要以求达到完美。完成这个阶段任务,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更深的认识,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应用于实践,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充满了自信。

3.详细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用某种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描述出来。

详细设计阶段,通过对每个模块进行算法分析设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辅助的工具,反复修改论证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每个模块的各种设计思想,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阶段,学生通过算法分析、代码设计在加强理论的同时加强了上机的实践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反复求解,学生会对毕业设计和所用到的设计工具有更深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近几年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对以上方法进行了实践,比如:在《教师工作量统计软件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UML、Rose等在当时还属于较新的技术,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和相关的技术、工具。在《教师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运动会后台管理系统成绩管理设计与JAVA实现》要求学生以J2EE技术应用实现毕

业设计。J2EE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布式应用技术,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学习了如何基于J2EE技术设计和实现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

通过多次毕业设计的实践,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得到了一定锻炼,在实际软件开发工作中都能较快地进入角色。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搞好毕业设计实施阶段中的各项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大挑战,需要我们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俊林。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

[2]洪月华。毕业设计中信息素养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9(1).

[3]罗勇,文彬。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2).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毕业实践;软件实训;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3+1”模式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通过实习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以达到企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据我们这几年的实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软件专业毕业生由于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而软件公司基本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培训大学生,而是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为公司创造效益。

在将近八个月的毕业实践期间内,部分同学由于找不到实习单位,无所事事,荒废了提高自己的关键时机,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忘得所剩无几。另一部分同学在无法找到合适实习单位的情况下,选择参加各种培训机构,而往往项目实际开发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限,实际效果与宣传相差太远。

如何真正解决以上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学院专门成立了工程实践中心,从财政预算上向实践教学倾斜,并下设各个专业的工程实践中心,高薪聘请在公司工作多年资深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实践中心负责人,实行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并重的教学理念。

2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策

软件大学生无法成功就业的根本原因就是欠缺实际开发项目的能力,再加上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就无法通过企业的第一轮笔试关,即使通过笔试,在第二轮面试中,因为没有熟练的项目实际开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回答企业技术主管的各种实际问题,最终难免被淘汰。

学院充分认识到毕业实践在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学院工程实践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平时实验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着重改革毕业实践,校企合作,打造真正的毕业实践基地。

以软件工程实践中心为例,在毕业实践设计环节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专门安排八个月的毕业实训环节、利用大连软件外包城市的有力条件、与多家知名软件公司合作,成立了校内软件开发实训中心,在实训课程体系、实训项目选择、过程管理等方面完全模拟软件公司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高薪聘任著名的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担任实训负责人,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毕业生,对全院毕业生开放,自由选择实训方向(目前提供J2EE、、嵌入式、数据库管理),全程免费。刚开始时,学生倾向校外培训,报名人数较少,现在由于效果显著,知名度不断提高,选择在校内实训中心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3毕业实践内容体系建设

软件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首个原因是所学知识落后于企业使用的最新知识和技能。据我们调查,大连高校软件专业方向课在Java方向只讲授到J2EE基础,甚至有的只简单讲授了JSP,而企业已经全面使用了SSHA和RIA软件开发框架体系。学生面试时被问起是否使用Struts、Hibernate、Spring和AJAX时,头脑中简直没有这些概念,使用经验更无从谈起。

在实训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全面采用与企业衔接的最新软件技术和架构,如Struts2、Spring、Hibernate、AJAX(熟称SSHA)、SOA技术(Web Servie, SOAP, UDDI),尤其是最近两年逐渐兴起的WEB2.0、RIA开发技术,如DWR、DOJO、EXT JS和Flex等以及整合服务器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的方法,这些已基本超越大连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内容,使我们的学生站在了软件开发技术的前沿。

实训软件平台全面采用企业最流行的产品,如数据库使用Oracle、MySQL、DB2等,应用服务器使用JBoss、WebLogic、WebSphere、GlassFish和Tomcat。开发工具选择大多数企业普遍使用的Eclipse、MyEclipse、NetBean、JDeveloper等开源产品。

毕业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最新的技术和框架与课堂学习有所不同,我们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边学边练边使用,重在自学,重在应用,每个技术都在项目中大量使用,保证同学们都能熟练精通。由于反复使用这些技术,同学们不像理论学习那样容易遗忘,他们基本能在不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熟练编写相应的软件代码,这正是企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4实践项目的选择和开发策略

以往毕业实践的课题都是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在线购物等简单应用项目,脱离企业实际,应用范围窄,实用价值小。

我们的毕业实践选题是针对大多数软件公司的热点应用领域,选择已开发完毕的实际项目来开发,实用性强,开发工作量大,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业务分析能力。经过认真筛选,确定了办公自动化(OA)、通用进销存、CRM、简化ERP、连锁店经营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几个实际项目,学生们在开发过程中参观了实际企业的运作,如物流公司、服装连锁店等,实地了解软件在具体业务中的使用流程。

我们也利用各种渠道与各行业企业联系,免费为企业开发应用软件,企业也愿意与我们合作,因为不用支付昂贵的开发费用。如我们为大连今冶机械有限公司开发了外贸CRM管理系统,由项目经理带领15个实训同学,开发为期14个月,已经投入试运行,取得了企业的信任。今年初与大连北市汽车配件城合作开发大连汽车配件网,其他项目也在进一步的洽谈中。同时学院自己的所有项目完全由实践中心自主开发,目的就是锻炼学生,实现学院的无纸化办公。

在开发策略上,所有项目采用团队开发模式,每10~15人为一组,独立承担项目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工作。在团队开发软件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工作的分配和调节能力、工作目标的确认和跟踪能力得到提高,这些是合格员工必需的,也恰恰是公司最看重而学生较欠缺的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不断针对实际问题言传身教,讲解合作的策略、沟通的技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这些能力。

熟练运用软件团队开发工具也是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在理论教学中涉及很少,学生欠缺较明显。在实训项目开发中,全面使用企业流行的团队开发工具产品,如CVS、Subvision、VSS等,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完成了项目的共享、更新、提交和版本管理等,为将来到软件公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毕业实践过程管理体系

管理出效益。没有严格的管理,即使知识体系再先进,也无法保证每个开发小组都能按计划完成各自的开发任务。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对新知识渴望,对新技术兴趣浓厚,但做事普遍比较散漫,缺乏责任心,随意性严重,这些都是工作中的大忌,不及早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和作风,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酿成大错。

我们在实训过程中完全实行公司化管理,为每个准员工配备工作卡,上下班使用电子指纹打卡器打卡,杜绝代考勤,将之与学分进行挂钩,违反纪律就得不到相应的学分,严重的延缓毕业,甚至得不到学位证书。

项目经理为每个小组制定详尽的日、周、月开发计划和进度,每个小组长对经理负责。每天小组开会,总结项目遇到的问题,并布置开发任务,每个人都要求仔细填写每日工作记录表,并汇总遇到的问题。每周由项目经理召开总结会议,小组长汇报各自小组的开发进度、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新思路新建议,并形成标准报告。这些环节和措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钻研、工作总结、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而这些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习和掌握的,必须在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中才能领悟并潜移默化地掌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当今软件系统因为功能复杂,系统结构庞大,团队开发,客户要求高,开发时间短,因此对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软件公司普遍成立了QA部门,专门负责软件测试、质量评估,对系统中的Bug进行检测。而在校学生普遍缺乏质量意识,为提高进度和工作量,编写的软件稳定性极差,初期阶段对此根本不介意,这也是历届实训在开始阶段一定会遇到的问题。

在软件实训中,专门强化学生对软件质量的责任感。项目经理和QA成员每天对各小组的项目进行测试,每周编写测试报告,统计Bug出现率,并进行学分扣除,每周召开质量会议,不断地灌输质量意识,提高每个学生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在项目的考核中,也把软件质量作为第一指标,加大质量在考核中的份额。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引导、督促和考核,到实训结束时,每个同学的质量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软件成功部署后,所有开发小组召开项目总结大会,对开发项目进行综合评比,从文档编写、架构设计、代码规范、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每个成员编写项目开发报告,总结在实训中的经验和教训、成功与不足。从每个同学发自内心的报告和发言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确实成长了,稳重了,成熟了,责任心强了,经验丰富了。

6改革成果和思考

经过我们精心打造的毕业生,得到了软件公司的青睐,每期实训生近70%能进入软件公司工作,其中20%能进入较知名的软件公司,这在目前经济危机企业普遍减少用人数量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学生知识和技能娴熟,到企业能很快适应,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做事认真、工作细致、责任心强等诸多方面都符合企业的要求,有几名同学刚工作1~2年就成为公司的主力,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正确的。

模拟软件公司不如真正的软件公司,我们计划成立软件开发公司,以零利润接揽实际的国内和外包软件项目。因为面临无法按时交付受处罚的风险,强迫我们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模拟软件项目永远达不到的。我们已经和多家软件公司接洽了很长时间,他们也非常愿意把合作初期的非关键项目外包给我们,为他们节省巨大成本,同时锻炼毕业生的能力。

近三年毕业实践环节的改革和创新证明,加强毕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学生经过系统的毕业实践锻炼,自信心大大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迅速,能迅速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融入到实际项目开发中。

参考文献:

[1] 龚威,王赢,谢媛媛。 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的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9(9):136-138.

[2] 赵国冬。 实验创新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9(9):30-31.

[4] 刘书勇,张国印,武俊鹏。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8):14-16.

[5] 邱钦伦。 对软件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9):23-25.

[6] 马润成。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就业形势和工作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0):68-70.

软件技术毕业论文 篇九

本是为防学术不端的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近来频频遭遇攻克。淘宝出卖个人自测服务系统,大学生可根据检测结果提前对毕业论文进行针对性的“易容”,而记者甚至还在百度文库中搜索到一份自称从中国知网内部工作人员手中拿到的“知网论文反抄袭检测系统的算法与修改秘籍”。

这种状况,让学者对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在高校的推广提出了质疑,防止学术不端究竟该靠什么?

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有用吗?

自1991年WordCheck软件应用以后, 自然语言文本的抄袭识别技术在国外就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多个抄袭识别系统,可以说国内正是效仿国外从而诞生了这类技术软件。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告诉《北京科技报》,反抄袭软件的核心原理就是把两段话进行比对,简单说就是把一段话与已有文献库中所有文献的字符串进行比对,看文本字符串的相似度达到多少。

“比对原理很简单,难的是构建对较对象的数据库。”沈阳说,“理论上,最完善的系统必然是拥有世界上所有文献的数据库,这样,抄袭的文章丢到里面进行比对才不会出现侥幸逃脱的可能性。”

据了解,中国知网开发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官方检测系统,其比对库包含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等,基本覆盖了除书籍之外的所有中文科技学术文献。

对于任意一篇需要检测的文献,该系统首先会对其进行分层处理,按照篇章、段落、句子等层级分别创建指纹,而比对资源库中的比对文献,也采取同样技术创建指纹索引。原则上,只要检测文献与比对文献存在一个相同的句子,就能被检测系统发现。

《资源科学》杂志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学术月刊。从2009年1月起,编辑部开始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自由来稿进行检测。根据两年多的使用情况,该刊副主编李家永研究员认为,该系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检索工具。

他向记者解释,该刊来稿的文字复制率分布具有稳定性特征。“复制率

“抄袭现象泛滥也与电子文档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复制非常便利不无关系。在政治、法律、道德环境建设跟不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速度的现实情况下,用技术手段解决一些问题也是合理的逻辑。”李家永认为。

检测系统遭攻克源于先天不足

沈阳告诉《北京科技报》,检测系统在两个字符串进行比较时有多种模式。第一种属于绝对相似,也就是出现与其他文献一字不差的句子。针对这种情况,系统自身会设定一个起限的字符串长度,如有超过该起限的若干个连续字符跟别的文章是一模一样的,那么系统就会将其标红。

另一种则是相对相似,如果作者在抄袭时进行词语替换,这样的比对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现有的方法中,特征词串法就是把段落中不重要的词先过滤掉,留下一些特征词串,系统会设置一个阈值,比如,在60个字符中除去那些不重要的词,特征词串超过20个相似的就被标注出来。国内外有些系统还能做一些简单的词替换的检测。

但沈阳坦言,目前国内外的成熟技术只能做到绝对相似的检测没有误差,如果作者从直接抄袭上升到词替换、语义抄袭甚至是核心思想抄袭,这类检测还无法做到天衣无缝。

使用不当会影响系统检测的准确性

“目前系统的检测标准对于任何论文都是一样的,事实上,并非所有论文都是复制率越高,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李家永指出,“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评价体系客观上是不同的,报道研究成果的论文复制率相对较低;而综述性、评论性文章需要大量引用其他文献,必然会出现较多的文字、句子,甚至段落与他文重合。”

他进一步解释,特别是批判性文章,开篇就要摘录一些原文内容,然后作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列举大量文献资料作出证明,这就涉及大量“复制”;作者得出别人的研究结论不能成立只需几句话就够了。像这样的文章即使复制率高达80%,也应该算是好文章,因为学术探讨在求真的过程中更需要去伪。

因此,李家永强调,“抄袭必然复制,但复制不等于抄袭”,作为检测系统的主要指标,复制率对于把好稿件初审关来说很有帮助。如果图方便,机械地把检测软件的复制率作为判断论文是否抄袭或者剽窃的依据就属于使用不当。

防止学术不端根本在于制度

目前国内外的论文抄袭检测技术并无多大差异,其客观上提高了学者的抄袭成本,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一部分直接抄袭的行为。当然,还有一部分被测试者,可能出于审慎的目的,或是规避检测风险,从追寻系统漏洞的角度寻找应对的办法,这样一来,检测变成了一场人与计算机的博弈。

作为国内曾经的反剽窃软件技术研发人员,沈阳认为,人脑的反应速度总是高于机器的,它可以迅速适应各种检测模式。因此,该软件的应用变成了一个漫长进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

而另一方面,沈阳也担心,随着软件技术不断被应用,其本身必然遭到更大面积的曝光,软件从一个黑盒走向了一个透明盒子,其有效性实际是在降低的。因此,检测软件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作为判别学术清白的唯一利器。

“要从根本上杜绝抄袭、剽窃的行为,一方面通过完善学术评价体系降低学者抄袭、剽窃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抄袭之后的惩戒力度。”沈阳告诉记者,在国外防止学术不端最核心的不是技术手段,而是制度约束,抄袭、剽窃一经查实,惩处力度非常之大,这是使得大多数学者远离学术不端的最重要的原因。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软件技术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4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