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论文(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工程检测论文 篇一

(1)测绘工作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所需的地形资料,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测绘工作人员提供小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地形图及有关信息;在具体设计建筑物时,需要测绘工作人员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

(2)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要需要将建筑物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放样于指定位置,便于施工;

(3)在工程建成后及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需要及时变形观测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和稳定性。

2建筑工程测绘的重要性

2.1工程设计阶段

在工程设计阶段中,建筑工程测绘能够给设计方提供较为详细的图纸资料,能够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占地范围内有无地下管线,能够较好的了解周边环境。若没有建筑工程测绘带来的各种管线探测图和比例尺地形图,那么无从谈得上工程设计。

2.2建筑施工阶段

在建筑施工阶段中,第一步就是要实地对构筑物、建筑物进行定位放样,建筑物的摆放位置随着建筑物的用途、特点、功能等的不同而不同。同时,还要合理确定建筑物定位的精度要求。定位精度过宽、过严都不好,定位精度过严,会延长放样时间,增加放样的工作量,施工速度会减缓;定位精度过宽,则有可能会出现质量事故,而建筑物定位的精度主要是由建筑工程测绘来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测绘在高程放样方面,能够确保模板施工平整度,也能够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还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后混凝土平整度。对于那些施工面积较大的建筑工程,测定一个详细、准确的标高控制系统面是保证混凝土面平整度、模板施工总体平整度的必要保障。此外,建筑工程项目在竣工后也需要测绘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测绘成果报告,这是有关部门及业主单位验收审核的重要依据。

2.3建筑工程运行管理阶段

建筑工程竣工后,就会进入运行管理阶段。通过测绘技术,能够实时观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不正常现象,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

3降低建筑工程测绘误差的有效途径

(1)测绘准备是整个建筑工程测绘工作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了数据准备、测量方案编制、图纸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校核、仪器校核与检定等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仔细检查各专业平面位置的标高,重点检查这些标高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同时还应该对预留洞口的位置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如实地向管理人员反映,以便可以及时进行解决处理;第二,要重新检定全部的测绘仪器,合理调配施测人员和测绘仪器设备。

(2)务必要保证施测人员固定,每组人数以4人为宜。在施测前,要及时检校测绘仪器设备;在实际测绘过程中,要合理、正确使用测绘仪器设备;在钢尺丈量、对中、整平时,应及时进行高差修正、温差修正、尺长修正,另外,要详细做好外业观测记录,数字务必要做到准确无误,记录内容务必要完整详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建筑工程测绘误差,必须要至少两人核算计算成果后方可实施,一旦发现错误,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并且查找原因。

(3)做好复测工作。复测是降低建筑工程测绘误差、确保测绘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检查建筑物高程数据、平面位置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复核设计图,施测人员要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地校核,包括矩形建筑的对边尺寸是否一致、隔断长度与分段长度的总和是否相等、基础图与平面图的符号、轴线位置、标高尺寸等是否相符等;第二,复测定位,在完成建筑物定位后,要及时复测平面几何尺寸、标高、角点坐标,看其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是否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相吻合;第三,复测高程,在将水准点引入到施工现场后,要及时进行复测,仔细校核图纸上每个数据,尽量防止出现用错高程的现象,以便防止建筑物出现高程升高或高程降低的后果;第四,复核观测记录。对于外业所测的记录,回到室内后应由同组的其他人员进行全面复核,可以采用加减还原法进行。

4结语

工程检测论文 篇二

1.1跟踪检测

跟踪检测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承包人整个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测,确保承包人在所有的工作实施中都能够有效顺利进行,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采用2014年新颁布的监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来看,跟踪检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于承包人自身而言,其自检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初检、复检、终检三个环节,尤其是要注意终检过程并不是承包人自身随意完成的,而需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终检工程师来进行最终的检测;另一方面就是监理单位对于承包人的检测工作,其过程必须贯穿于整个水利建设工程的始末,尤其是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整个的跟踪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我们重点针对承包人对于整个工程施工中所应用的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试验检测。

1.2平行检测

平行检测也是监理单位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采用2014年新颁布的监理规范的定义来看,其主要就是在承包人进行试验检测的同时,监理单位也进行同样的检测操作,进而和承包人平行进行,对承包人的检测起到进一步验证的目的。具体来看,平行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重点:(1)平行检测必须是监理单位进行的;(2)平行检测的一个前提就是承包人自身检测是合格的;(3)在平行检测中必须确保监理单位的独立操作属性;(4)在抽检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规定。一般说来,平行检测是较为复杂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所以在当前监理单位监理过程中并不常用,仅仅在一些对于质量要求过高或者是复检中才得已使用。

2.水利建设工程监理中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的运用

2.1确定检测试验的单位

2.2跟踪检测相关注意事项

在水利建设工程监理中实施跟踪检测方法需要我们注意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施工工序进行检测,具体说来,在跟踪监测中需要我们重点进行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比如水利建设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些钢筋、块石、水泥、外加剂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一般说来,对于原材料的跟踪检测需要满足100%的数量标准;(2)对于中间产品进行试验检测,比如水利建设中最主要的混凝土就需要我们重点试验检测其质量,其数量标准一般为25%~30%即可;(3)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工序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对于工序的检测来说一般抽取30%左右进行跟踪检测即可;(4)对于一些不容易进行质量控制的隐蔽工程进行跟踪检测。

2.3平行检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在水利建设监理中使用平行检测方法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1)对于平行检测来说,因为是监理单位进行独立操作的,所以必须确保试验检测过程的严密性,尤其是要加强监理单位对于具体平行检测试验操作人员的严格监督和控制管理,确保试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平行检测所需要应用到的一些仪器是我们进行平行检测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确保了仪器的质量才能确保平行检测的准确性;(2)对于平行检测的使用条件必须明确,平行检测一般是在承包人自检合格后才进行的,因为平行检测主要的作用就是核验,所以只有针对承包人自检合格的材料才具备核验资质,对于一些自检就不合格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平行检测;(3)在平行检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注意到检测费用的支出。

3.结语

工程检测论文 篇三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中,质检实验室作为质量检测单位,应该要对自己检测的工程项目负责,并确保客观公正的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测。在此过程中,其可以依据的质检评定的凭证主要有在质检目标、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投标合同等,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依据与凭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实验室的主要工作范围主要是对企业的资质进行有效认证,到建筑工程的实际检测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成立一定的质量检测组织结构。另外,在具体的质检工作中,实验室必须要谨遵客观、公正的检测原则。对所收集到的凭证应该报以客观的态度,和公正的作风。若质检员本身参与到该项目中,那么其就不应该再参与到质量检测工作中。所有的质检工作都应该按照一定的秩序规范完成。

2质检实验室工作环节

2.1做好计划以及准备工作。

质检实验室将整个一年的检测管理内容都做好计划,该计划不仅要包括管理目标,同时还应该包括检测凭证等,为了确保检测计划真实完整,具有可行性,质检实验室应该设置一个评审团,专门来负责此项工作,对各项计划内容进行评审,同时该评审团还需要负责分工以及分配责任等,以此为后期的正式评审提供条件。

2.2进入评审阶段。

评审阶段主要包括如下环节:首场会议,一般都是由评审团团长来主体,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此次评审的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介绍评审时间等内容,通常首场会议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半个小时即可,而正是开始之后,评审工作者要认真的观察以及检测,并且随时询问,与项目负责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现场评测、现场碰头等环节都在评审工作者有所体现,最后一个阶段是最后会议。

2.3编制质检报告。

评审工作主要是以质检报告的方式呈现,该报告中既要包括评审内容,同时还要包括报告最终的结果等。尤其要注意将符合评审以及不符合评审的内容都明确的标准出来,并且配以专业性的分析,便于查看人员了解原因。质量报告必须要规范合理,能够定量化的内容一定要定量化。

2.4进行跟踪性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报告中所评审不符合规格的部分,施工单位必须改进,保证安全的进展下去,此时质检实验室应该排出专业评审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地跟踪监督,分析纠正违规部分的情况,并且应该记录好报告。

2.5结论。

质检工作室的人员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去工作,首先做好工作计划和准备工作,然后开始评审,编制建筑工程质检报告,最后进行跟踪性实施。当完成这些后,质检相应部门就会根据该年的评测情况,全方面的进行评测,评测主要包括计划制定的合理性,评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急需改进的方案。

3管理评审工作流程

3.1制定流程与目标实施。

建筑工程质检过程中应该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记录评审工作笔记,这样在展开工作时有依据可循,有所指导。该流程主要有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在评审范围内,严格规范,组织工作结构,然后评审人员就可以确定,之后制定规划,目的是确定评审基本目标,对评审的工作内容作好记录和分析笔记,最后还需要编写评审报告,在报告中标注公众出现的不符合规格的质量问题,还需要质检人员跟进工程改进,跟踪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2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建筑工程质检实验室组织的管理评审活动,应按照资质评审规则以及管理规则,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完成

3.3确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标准。

质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的核定工作,他们的岗位职责是执行各项技术规程、施工规范等,要求他们对工作质量负责,保证其准确安全率。建筑施工质检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通过统一培训,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业的地位日益突出,质检工作人员贯穿始终,建筑质检工程师必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4施工中参照管理评审记录。

将建筑管理评审的过程记录完善,并将其进行整理、归纳做出报告,把报告作为质检实验室的的工作理论依据。

3.5归纳评审过程中的文件。

将评审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进行综合归纳,如程序和标准以及记录等,归纳时要保持文档的齐全,以及形式规范、保存的完善。

3.6质量问题纠正。

质检实验室在评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记事纠正,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进度问题。纠正的同时要继续跟进监督工程实施,防止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出现,需要工程施工人员与质检实验室评审人员各部门协调工作,来共同实施工程,做到良好的监督。这些对工程的总质量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4结束语

工程检测论文 篇四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建筑工程检测;工程评价;验收检测

当前,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建筑物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更加重视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高效的质量检测环节来保证建筑物时使用寿命,满足市场对于建筑工程的新需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检测环节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是目前工程施工领域比较认可的手段,加之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破坏性小、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的使用范围更是逐年扩大。

1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1.1建筑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探测射线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技术分析和检测,常用的射线有声光电等,检测环节对于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小。目前,我国已经针对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以及实践检验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操作流程,同时将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评价、探伤和基本检测工作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建筑物本身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的检测,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势。工程项目建筑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管道焊接、设备运行、材料管理以及构件质量等内容进行检测。例如,进行建筑物钢结构检测中,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其焊缝射线检测,结合焊缝质量检测结构判断结构成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筑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涉及到热效能、电效能以及光效能反应,能够根据反应的不同结果对结构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探测,并依据检测的参数判断工程施工的质量情况。

1.2无损检测技术基本特点

在建筑工程评价和验收中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不会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破坏,不仅能够完成相应的检测任务还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②检测工作具有全面性,由于无损检测技术本身不会对建筑物结构本身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对建筑物整体以及各个细节上的检测,实现了对建筑项目全方位的检测;③检测过程具有全流程性,针对建筑项目的检测工作无损检测技术不仅仅局限在对结果的检测和分析上,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自身特点随时随地对其进行反复多次检测;④无损检测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建筑物本身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重复性检验,其检测的过程和原理都是依据相应的技术原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能够将检测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检测环节具有上述明显的优势特点,因此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都已经开展了针对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而在工程评价和验收环节使用无损检测技术也成为了施工人员普遍认可的方案。

2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工程项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是借助超声波、红外线和冲击回波等技术实现的检测,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对项目施工材料、建筑结构以及受力情况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本文主要从超声波检测、冲击回波检测以及红外线成像检测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1超声波检测技术

在进行工程建筑项目混凝土材料基本强度检测过程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对混凝土材料避免的快速质量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借助声波传输的速度、振幅以及住频率等信息对建筑物中混凝土材料强度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并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参数模型对材料结构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如果存在曲线的情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物结构内的传输速度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声波变化判断建筑结构内部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尽管能够对建筑物混凝土表面进行相应的强度检测,但是如果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厚度偏大,那么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将不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度的准确检测,此时应当使用超声波回弹技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应当选择超声波无损检测以及超声回弹无损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建筑项目检测的准确度,其形成的数据信息报告资料也能够作为后期工程评价验收的质量检测依据。除此之外针对混凝土机构的焊接位置进行质量检测要使用超声直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于上述检测技术,超声直射无损检测技术对于混凝土焊缝接触位置的影响最小,并且不会影响焊接处表面的水平,在保证检测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将检测工作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降至最低。具体检测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检测探头移动位置大于0.75P,同时探头移动过程中还要控制好探头移动的速度以及探伤过程的灵敏度,保证探头的灵敏度值要大于工作标准数值。在调整探头移动的位置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角度偏移,但是要尽可能地保证对混凝土材料焊接内部检测工作的全面性。如果超声直射无损检测设备出现收集信号与标准信号不一致的问题时要及时查看检测钢板表面,找出并确定钢板表面裂缝位置,判断检测的波形特点,结合超声直射无损检测技术确保钢板结构的焊接质量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2.2冲击回波检测技术

冲击回波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建筑物混凝土结构钢珠的位置调整产生不同的应力波从而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检测。如果建筑物结构中应力波存在异常现象,就会形成发射波,相应的冲击回波速度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形成特定的频谱图,从而使得检测人员技术发现建筑物结构中的质量问题。冲击回波技术实质上是利用冲击波峰值频率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通过频率数值对厚度和缺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快速确定出现问题的位置。

2.3红外成像检测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共组原理是对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中的热量和热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如果建筑物结构内部存在问题,其表面传导温度将会发生变化,通过对异常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准确地找出结构中的异常位置。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中不需要和建筑物直接接触,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并且检测的结果更加直观。

3结语

在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中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保证工程的建筑施工质量,同时对建筑物本身的影响很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评价和验收中要注意对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建筑物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粤聪。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8,3404:26-28.

[2]王晨。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6:58-59.

[3]赵祥。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3:58-59.

[4]陈肖肖。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1:49-50.

工程检测论文范文 篇五

工程测量对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广泛应用于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它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失误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工程测量的重视,充分认识工程测量对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1)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工程测量对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工程进行总体的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图纸。

在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分析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各种客观因素,同时对工程的大小、方位等进行测量,尽量做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在设计中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通病,杜绝安全隐患。工程测量作为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所应用的基础技术之一,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测量对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工程施工阶段有很多环节是需要工作人员反复测量并校对进行的,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施工的有效性。笔者对一些需要严格进行工程测量的环节进行分析,以期从提高工程测量的精确性上,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①工程平面、高度控制桩位。任何工程施工都需要有一个符合标准的平面与高度,施工人员必须对工程平面与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出现桩位偏差超出规范要求的情况,一旦误差过大,将对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修正,很可能会出现工程检验不过关、工程返工的情况,这不仅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同时也会造成工程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损失。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测量人员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对工程平面、高度控制桩位进行严格的放线测量,保证桩位设置的精度与规范性,同时对工程其他基础施工进行测量,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②工程垂直控制放线测量。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是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离不开工程测量技术的帮助。工程测量不仅要对建筑工程整体的垂直度进行放线测量,同时还要对每一个楼层的垂直度进行放线测量。工程测量人员所测量的垂直度数据是施工人员施工的重要依据,精准的数据信息是保证建筑工程垂直度的关键,它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工程测量工作中,垂直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③工程竣工阶段的工程测量对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作用。工程竣工之后并不会马上投入使用,相关工作人员还会对工程进行最后的验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其中工程测量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工程测量人员将对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程点进行详细的测量,尤其是一些易于变形的地方,更会提高重视,以专业的态度与技术进行测量工作,从而参照国家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打分,同时也为工程后期的修正工作提供数据参考,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加强工程测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加强工程测量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将工程测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工程测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1)提高工程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测量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测量的精确性,因此,必须做好工程测量人员的培训工作。这不仅需要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对其法律素质与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以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作。

(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等进行管理,同时还应该对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定期进行维修与养护,以保证工程测量仪器使用的有效性,进而为提高工程测量精确性与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提高认识,严格管理工程测量程序。工程施工阶段需要提高对工程测量的认识,并加强对工程测量程序的管理,规范工程测量流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放线测量,以保证测量数据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工程检测论文 篇六

教材的选择应符合我院专业培养的要求并且应具有光电工程的专业特色,针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光电检测技术”、“光学测量”、“自动控制原理”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我院学生整体上电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经过更换几次教材,最后我们选定的是自编的《传感与检测原理》。根据教学大纲32个课时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调整:适当控制光电传感器的学时,避免与光电检测技术课程重复的内容(如光电导、光生伏特器件等),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一些新型的传感器的介绍比如红外探测器、图像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一方面使光电学院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当下热门传感器的发展动态,其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一些新型的传感器的发展,紧跟时展,为学生在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一定的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对专业知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结合专业特点,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针对光电学院的学生以后做毕业论文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做重点详细的介绍。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在讲授过程中,分别介绍了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霍尔式、光纤、CCD、温度传感器等一些经典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其应用。各种传感器章节相对独立,可以适当地调整讲授的顺序。传感器的讲授基本遵循从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分类、等效电路、特性参数到应用这一思路。另外结合较常见的被测量,教师适当地总结归纳常用的传感器的使用要点及其选择依据,如都是测量位移的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或电感式传感器在使用的时候区别在哪;又比如都是做开关,电容式传感器和电感式传感器在原理上是否有区别,等等。以前我校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的验证性试验。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原理的分析,学生只是机械化地记住了传感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但是当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缺乏对传感器的直观认识,甚至有学生体会不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价值。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将“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知识学以致用的快乐,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传感器与检测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来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通过对吊扇和空调的对比,举出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又如教室里的自动感应灯、审讯室的监听设备、家用的电磁炉都是怎样工作的;又如医学上的进步:X照影技术、内窥镜手术等如何实施;机器人如何识别周围环境;最新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怎么实现在高速路上的行驶;等等。通过分析吊扇和空调工作原理的区别,引出传感器的重要性。这些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2.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教具。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原理多,公式复杂,推理较多。在传统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黑板画原理图或组成图时,一方面图形较为复杂占用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图形缺乏立体感,无法形象地描述检测过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让传感器参与的控制/检测系统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形象化、立体化,让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PPT,学生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形状,对传感器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检测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3.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接触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并搭建其相应的检测系统,一方面通过实验来验证原理,加强对基本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测试技能、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霍尔传感器时,结合实际科研,采用霍尔传感器来定位,通过实际检测系统,对霍尔传感器的应用,包括霍尔元件的电路处理等进行介绍说明,加深学生对霍尔效应和对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又比方说,要设计一个测温系统,我们根据不同的测量温度和精度要求会选用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又比方结合我校光学工程的特色,在他们比较熟悉的光学类的科研项目中,通过具体的项目介绍各种不同光电类传感器的选取依据,包括不同类型的光源的选取。通过传感与检测原理知识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更了解传感与检测原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认识到了传感与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5.教学与生活、社会需求相结合。

目前,部分同学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了解对本课程学习的意思,光学工程专业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跟他们以后的工作、研究方向没有关系,缺乏上课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枯燥理论的学习让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听课,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在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要有侧重点,通过一些热门的话题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知识点,如在介绍一种传感器的时候,通过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或者仪器,比如在介绍应变式传感器的时候,首先向学生介绍他们较为熟悉的电子秤重计的工作原理等,在介绍电感式传感器时可以先给大家介绍窃听器、拾音器等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设备和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工程检测论文范文 篇七

1.1桥梁基桩

之所以要对铁路桥梁基桩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基桩上的混凝土是否完整。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则如表1、图1所示,从中可知钻芯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直接检测,能够判定存在疑问的基桩。例如,某铁路桥梁工程的365桩长为55m、桩径为1.4m、C30,,412桩长为55m、桩径为1.2m、C30。若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365桩与412桩进行检测,则可能会因波速与桩底清晰度而导致测试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缺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声波透射法运用其中并结合钻芯法,则会减少或消除误判、提高检测效果,从而为桩体的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从而使得其存在一些隐患,提高了工程的风险性。而声波透射法虽然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缺陷,但是其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是有前提限制的。测点的声学参数概率分布是近似为正态的分布即是声波透射法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前提。因此,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基桩方面的质量检测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图1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则施进行解决。

1.2地基处理桩

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1.3路基填筑

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1.4隧道及挡土墙

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2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里程的标定问题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2.2空洞定位问题

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3结束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工程检测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0 48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