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论文(通用5篇)

发布时间:

细胞生物学论文 篇一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产业的开发需要生物学的发展。我国在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 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反映了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1]。细胞生物学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建立,更促使该学科取得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2-3]。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围绕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多年的《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突出教学主线。《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多,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晰,使得学生感到内容多而乱,不容易系统地理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成为本课程改革的关键。比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选用了翟中和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三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全书分为15章,内容较多。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从课程的体系出发,以真核细胞三大体系为主线。将所有部分分为膜系统(第一章到第八章及第十五章内容)、骨架系统(第九章内容)和遗传系统(第十章到第十四章内容)三大系统。

整合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多且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广,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容重复、轻重不分的情况。针对这些特点,细胞生物学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必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如前八章的内容可以从膜系统相关性来讲,不管是物质代谢、能量转换、还是信号传导都是发生在细胞的膜上,这样联系地讲解起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另外,《细胞生物学》课程与其它课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因此,在该课程的讲解过程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先行课中某些内容重复,又要为后续课程留有余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细胞生物学的联系性、统一性和辩证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承前启后的教学方式,既保持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解决相关课程间的重复教学问题,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积极作用[4]。

追踪学科前沿。《细胞生物学》课程发展快,因此,教学内容是否新颖,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细胞生物学》的教师需要站在该学科领域的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及时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应用价值归纳总结后在相关的章节中进行讲授,从而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和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后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一个学习小组或一个宿舍集体为单位,进行课后小论文。在一些重要章节讲解介绍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论文题目,通过学生的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过程操作、结果分析和论文写作等环节。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以后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写作大有帮助。

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细胞生物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找出与本课程的实践结合点,培养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在设计实验的时候、一改以往有的单纯的、验证性的实验,开设一些具有设计性的综合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操作和结果观察与分析中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并对整个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学习,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有科学研究的教师,要鼓励一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自己的一些课题。一般到大三时候,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学过的一些专业基础理论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实验,通过他们的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大大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3 考核体系的改革

树立科学的考核观,使课程考核过程化。课程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最后成绩包括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30%)和平时成绩(20%)。课程考核过程化不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起到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把考核有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促使“教、学、考”有机结合,形成“教、学、考”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部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背诵、考试作弊、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

通过对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合理的改革,优化改革后新教学体系已在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宏。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4).

[2]余晓丽,杨珂金,高宛丽,陶爱丽,吴红。高师院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新课程设置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李玉玺,刘俊华。对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科学教育,2009(5).

细胞论文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器的形态,功能;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三节:细胞质

细胞质的概念

细胞溶胶【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示意图:

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质中各结构之间的联系。

【提问】什么叫细胞质?

资料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总结】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各细胞器就是各个车间,具有一定的功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提问】在分析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必须先将各细胞器分离出来再加以分析,那么用什么方法分离各细胞器呢?

【讲述】分离得到各种细胞器后,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线粒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联系线粒体的功能,猜猜心肌细胞与腹肌细胞相比,二者线粒体的数量上应该有没有区别?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比不飞翔鸟类的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多,为什么?

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多达20__个,一般细胞中为几十个至几百个。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什么叫质体?叶绿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核糖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高尔基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液泡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中心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各细胞器之间的液体部分叫什么?

【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各细胞器的膜层数,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思考、回答:

细胞质是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成分:有各种细胞器和透明、黏稠、流动着的液体组成。

细胞器的成分:有膜包被,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无膜包被,如中心体、核糖体等。

他们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差速离心法

学生回答:

分布:动植物细胞

形态:颗粒状或短杆状

结构:双层膜:内膜折叠成嵴;基质,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和少量的DNA.

功能: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95%能量)

质体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有色体含有色素,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形态分布:在很多植物细胞内,呈椭球形、球形,

结构:双层膜;基粒: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

基质:少量的DNA

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共性:双膜、DNA、能量转换站

分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功能:蛋白质、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形态:椭球形粒状小体(无膜结构)

组成:RNA和蛋白质

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分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形态:扁平囊状结构和小泡

分布:植物细胞

形态:泡状结构;细胞液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有机酸和碱

功能:调节细胞的内环境;液泡具有一定的浓度,可以是细胞保持膨胀状态

形态: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不具有膜。

分布:总是位于核附近的细胞质中。

功能:与动物细胞有丝__有关。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

含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细胞论文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三)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细胞生物学论文 篇四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育、增殖、衰老、死亡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学科[1]。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专业的一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基础[2]。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医学专业学生从分子细胞层面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为专业课学习和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3]。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6]。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是新形势下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7-8]。本文结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

1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1.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法医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均需要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并根据教材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因材施教,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注重基础理论,由浅入深。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构建并完善由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现象及本质等所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及基础实验技术的理解。授课教师应该以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对细胞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等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精炼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内容较多,但课时有限,所以,任课教师应精炼教材内容,有的放矢授课。该门课程的必修内容是认识人类自身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精练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章节,同时,课后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2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使用启发式教学。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启发式教学相比传统单纯由教师讲课的教学方式更具有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培养,因此,启发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有很多细胞结构图和分子机制图需要制作成动画,以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视频课件资料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后,使用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在事实案例基础上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还应该熟悉细胞的病理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但是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所以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1.3理论课考试方式的改革建议

首先,优化考试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优化理论课程的考试内容:(1)建立和完善理论课程的考试题库,保证理论课程考试的有效性;(2)根据本院开设的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设置相对应的考试题目;(3)指导学生撰写综述性论文或科研标书,以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优化考试形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优化理论课程的考试方式:(1)构建综合丰富的考试方式。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试体系;(2)增加创新能力考试的比重。任课教师让学生按照要求写出科研标书并进行打分;(3)增加平时表现考试的比重。平时表现考试主要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予以评分并记录。然后,优化评价方案。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期末闭卷考试及平时表现考试优化评价方案。理论课考试中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理论课总成绩的70%,试题从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同时理论课考试中也包含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完成综述性论文的情况。

2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2.1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

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大纲。由于受到课堂学时及硬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很多院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实验课内容仅仅局限在一些验证性和基础性的实验。任课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增开一些与理论课程密切相关并且与学科前沿紧密联系的综合设计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在基础性实验之外开设一些探索性及创新性较强的综合实验,例如细胞融合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等。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然后,设置开创综合实验。任课教师应当结合理论课内容及相关临床应用,修改完善实验课教学大纲,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为重点,在实验课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强且创新性强的综合实验,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设想,培养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2.2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

首先,应用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相比,在启发式的实验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后,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分析研究最后得到的实验结果以探索实验原理。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方便课堂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可以方便地解决一些不容易讲解或者难以开展的实验。另外对于某些受条件所限而不便亲自操作的实验,学生可以观看教学演示片,全面了解这些前沿实验仪器的结构、性能和用途。然后,开展研究型教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课程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采用开放式的研究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放式研究型的实验课教学,让学生经历严格的科研训练,为以后申报、参与以及实施各种创新性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2.3实验课考试方式的改革建议

首先,优化考试内容。为全面、科学地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考试内容应该以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为主,以考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为辅。这种改革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拓宽学生对实验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其次,优化考试形式。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课程的考试应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时段的综合评测,包括平时课堂考试及综合实验考试,平时课堂考试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实验考试包括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开放性及探索性实验考试等。然后,优化评价方案。实验课的考察应该以考察学生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为主,包括以下几点:(1)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占实验课总成绩的20%;(2)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技术手段、实验操作方法等,占实验课总成绩的20%;(3)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占实验课总成绩的60%。综上所述,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并积极学习本课程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最前沿的实验技术。其次,任课教师也需要精心把握课程内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并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交叉运用。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案和课件的内容,在上课时适量引入案例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任课教师也需要加强实验课教学的比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并不断探索研究新实验,使实验课堂更富有学术气氛。以上这些举措是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具有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郑皓 单位: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

参考文献:

[1]杨宏新,王妍,李晓丹,等.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933-936.

[2]丁童.医学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特点与教学模式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559-560.

[3]蔡丽希,陈小萍,许桂芬.医学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696-697.

[4]付燕燕,陈彦,吴健,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35-136.

[5]唐历波,李栎,肖憬.临床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治学之法,2014(6):178-179.

[6]胡传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213-214.

[7]曲学彬,张强,高锦,等.基于案例的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8):591-592.

细胞论文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二、重难点: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三、板书设计:

一、认识原核细胞的和真核细胞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

1、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

3、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胞的主要特征,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把细胞进行分类,学习一下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

学生阅读【探究活动】认识一下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教师提问:

1、原核细胞包括的细胞的种类?

2、真核细胞包括的种类?

教师总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等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人类。

教师小提示:

区分细菌与真菌?

细菌和真菌都是个体微小的生物,细菌一般是杆菌、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总结原核细胞的特点:

1.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2.原核细胞的结构:

(l)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的细胞器。

(3)核区:由DNA分子组成。

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据构成该生物的细胞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不等于原核生物,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但它们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是真核生物。

细菌常根据形状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细菌常根据形状来命名,如大肠杆菌。也有的根据功能来命名,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较大区别,两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1-10μm) 较大(10-100μm)

染色体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环状DNA,DNA裸露,不与RNA、蛋白质连结在一起 一个细胞有多条染色体,DNA、RNA、蛋白质连结在一起

细胞核 无核膜、无核仁 有核膜、有核仁

细胞壁 主要由胞壁质组成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内膜系统 简单 复杂

微梁系统 无 有微管和微丝

细胞分裂 二分体、出芽、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无丝分裂 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转录与翻译 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

五、小结:

本节主要叙述了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细胞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0 48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