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论文范文【最新6篇】

发布时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煤矿安全生产论文范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一

(一)井下长距离传输的安全问题

随着煤矿企业现代化机械化生产的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地下隧道及煤炭开采的不断扩展和延伸,这就使得电源设备的线路不断延长。从而会引发长距离传输的问题。例如,容易引起火灾,导致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不完善的电源管理系统

有一些煤矿供电系统的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较差,有些工作人员甚至是高低压、电缆水管都分不清。而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只要电机能够旋转,能够生产煤炭就可以;疏于对电源设备的管理,主要表现为对电源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低,对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范不落实,从而导致在供电这个安全生产的结点上出现了巨大的管理真空。

二、从技术层面提升矿井安全供电的保障措施

(一)企业必须正确选择供电电源

首先煤炭开采企业为保障自己的供电安全,在选择电源时必须进行充分论证,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电源容量,电力变压器的运行模式和工作环境,传输距离,以及变电站的连接与电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煤矿供电设备的安全要求要达标,电源的电力供应达到一级负荷的标准时,能够保障两个电源的供电要求。这才能保障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生产。

(二)构建一个合理的电网结构

合理的电网结构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合理的电网建设,首先要考虑采用双电源、双回路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当一个电路中有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另一回路能承担煤炭企业用电负荷。当一个电路在正常运行,另一个回路需要处于充电状态,作为备用等待。此外,如果主要设备在煤矿井下,必须保障良好的通风,瓦斯抽放泵要做到双回路供电专业化,辅助设备及控制回路应当与主设备有一样的双电源。煤炭开采企业还要针对区域电力系统的特征,调整煤矿开采,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过渡环节和冗余线路,而且严格禁止使用迂回的电源线。此外,煤炭开采企业还要优先考虑分布节点和变电站的设计应与负荷中心接近的原则,尽量减少电力调度的操作半径,同时尽量减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数量。

(三)提高供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供电设备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的保护方案、完善的保护设施,才能提高故障时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地下高压电机和电源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必须加强短路、过载、欠压脱扣接地情景的保护。煤矿采区变电所、变电站或配电点线,过载、短路、漏电保护装置需要安装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同时这些设备必须是单相断线。漏电保护器和遥控装置,需要动作可靠系数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启动时必须的最大容量是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分销网络应安装过电流和短路保护装置,使用容量最大的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和动态分段电缆。熔保险丝要谨慎选择,以避免不断融合的问题出现。针对各个煤矿井下的差异,不同企业应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设计继电保护方案,从而减少故障的影响范围,降低故障排除所需的时间。

三、从管理层面确保煤矿企业供电安全

(一)强化煤矿供电安全观念

煤矿的开采工作中供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极为复杂的工作。因为,供电系统一旦中断,煤矿生产的运行也同时中断,与此同时也会对工人的人身安全产生影响。所以,供电的安全思想必须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领导层面重视供电安全,加强供电安全制度建设,加强供电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责任到人,重视落实。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

由于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入职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导致很多员工并不具备基本的规范操作和安全保护技能。技术水平较低,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这些给安全带来了重大的隐患。所以,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二

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特大安全事故率长期居高不下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瓶颈。仅仅依靠政府问责的手段,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机制、管理机制、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保证煤矿的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煤矿安全生产机制

2.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和行为制度。制度是办事的规程和行为准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石。人作为生产的主体,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主、以物为辅,充分展示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制度监管人的方式,变为以人为主导的自主监督型,明确职责和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完善安全检查制度: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要求做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能将检查流于形式,切实做好检查记录,本着谁检查谁负责的态度,同时过后要对本次检查的结果给以总结,并以公告的形式张贴。提出好的和不好的方面。做到好的要继续发扬,不好的要召开班组会议进行讨论,切实使每个人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不足,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处罚奖励机制:做到处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不能制定没有奖励只有处罚的制度。同时过分的处罚只会引起职工的逆反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甚至打消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只奖励管理人员,只处罚车间工人的现象。只有正确的做好安全处罚与奖励机制才能使安全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2.2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人、设备、原料、生产环节和生产方法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人不仅仅是设备的操作者,还是各个环节的执行者,人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不同工种的在岗职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规作业,对于变换工种的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严格做到持证上岗。(2)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具。(3)对所处环境的危险源了如指掌,同时现场配备相应的救援装置。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当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并不定期进行相应的演练。(4)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上级组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过各种事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几种常见的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吸取血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建立独立的应急部门和专业的救援队伍也是必需的,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发生危险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2.3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进入煤矿生产厂区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条幅,但是天天面对这样的安全警示条幅,有几个人从心底里去认真思考过、重视过。所以煤矿事故并没有随着这些警示条幅的悬挂随之减少。这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职工个人要从自己本身去理解企业的安全培训,并且认真对待这件事,把它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努力做好。首先,必须提高所有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安全与自身的息息相关性。要把安全当作每个人应负的责任,既是对自己负责又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要知道安全面前无小事,一次小小的马虎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从思想上重视才是保证安全的根本,做到把安全当成一种习惯。这就要求企业从多方面不同角度不断培养职工的这种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方式方法很重要。传统的学校式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已经让人感到厌烦和抵触,这样的方式虽然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果,实在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用新颖的方法,比如采用视频、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吸引职工的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不断吸取专业培训机构的经验,甚至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培训。

2.4安全生产保险制度

煤炭作为国家生产生活能源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安全生产则是国家一直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迫在眉睫。在发达国家,为了保证企业的事故伤亡率,社会保险机构建立了工伤预防基金,把企业的事故伤亡率和企业需要缴纳的工伤保险税费相结合,企业事故伤亡率越高其缴纳的保险税费就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去通过升级生产设备,提供安全培训等方法去降低事故伤亡率,从而减少税费的缴纳。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一种风险抵押金制度与保险金制度,这种制度同发达国家实行的工伤预防基金相似。事实证明,该制度对促进煤矿企业发展和事故率的降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制度还能抬高煤矿的开采准入门槛,把那些生产设施落后,安全保障不健全的小煤窑排除在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的事故率。抵押金或保险金一般要由煤炭企业自有资金支付,按时足额存储。抵押金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否则要依法处置。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煤层的赋存,地质条件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重视度不够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指出了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安全生产制度,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安全生产保险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正常、有序、安全进行。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三

第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起步较晚,在提出“有法可依”的初期,以“立法宜粗、不宜细;以原则化、概括化”为指导思想,致使一部法律通过以后,需要国务院或其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立法机关制定一系列的条例、细则、办法,随之而产生了行政立法替代人大立法的倾向,不符合法治的精神。而行政立法更多体现在部门立法基础上,有“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另外大量的安全生产标准通过部门规章性质颁发,造成标准的支离破碎,从执法效力上看也是不易操作,大打折扣。同时,我国法律制定后,由于不能及时修订,造成法律执行效率的低下。

第二,监管机构责任划分不清,体制运转不畅,多方管理,职能交叉。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监管本格局中,国家监察限于自身力量薄弱和执法权限的不完整性,需要政府政府及地方煤矿监管部门通力协作和配合,需要突出企业主体责任,需要矿工强有力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据统计,70%国有煤炭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大都进入深部开采,普遍存在着井深已延深至300米以上,部分煤矿甚至达到千米以上,瓦斯、地温、冲击地压时刻危及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在621个国有重点井工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98个,占48%;低瓦斯矿井323个,占52%;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有555个,占88.1%。据对45处国有重点煤矿和125处地方国有煤矿的调查测算,中国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的欠账就约505亿元,而大多数小型煤矿则根本不具备国家要求的安全生产条件或差距较大。使得全国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在客观上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第四,社会组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具体体现在:(1)工会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作为安全生产中独立个体的职工,在市场化的劳动关系中,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一直处于极弱势的地位。(2)新闻媒体机构舆论监督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安全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自始至终,舆论监督也应贯穿于安全生产的自始至终。强化舆论监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事故隐患无处遁形,使违法乱纪暴露于光天华日之下,是搞好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对策

(一)政府及其监管部门应当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完善相配套的法规、标准,尤其是各种操作规程、设备的安全标准、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的具体要求要上升到法律角度;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快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同时修改《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提高量刑标准和罚款金额,制定有关法律,把真正的业主和矿长同罪并罚,让藏在幕后的隐形“杀手”与在前台替罪的煤矿法人代表一同受到法律的制裁。

2.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在我国处罚措施太轻是造成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有的矿主重复犯一种错误,或者一个重大隐患经多次指出就是不改,直到酿成重大事故。但是法律规定处罚太轻,使得有的业主感到违法成本很低。

3.加大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预防装备

要想获得安全的产出必须确保足够的安全投入,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齐全、到位,这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于事故高发的煤矿企业而言,先进设备设施的采用可大大提升煤炭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4.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事实证明完善的培训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减少伤亡事故,而且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煤矿培训的重视力度,但仍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对此,一是需要国家建立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国家政策补贴以及煤矿筹集资金的办法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免费的培训,培训后统一向煤矿劳务输出,建立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机制,督促企业农民工缴纳三金,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的素质,这是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根本出路。二是建立通过政策的倾斜和引导,加快对于煤矿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增加生源供给;三是企业自身应注重对于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确保严格知章、守章,避免三违。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1.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推动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和完善新闻媒体对重大隐患及事故公布、曝光的舆论监督机制。各新闻媒体要主动构建安全信息传递和公示、曝光平台,根据政府和安检部门提供的执法检查情况,对本地区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予以及时或定期公布,组织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和深层次分析。同时,要做好安全专题的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特别是对那些久拖不改,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隐患,要进行跟踪报道,必要时,可在上一级主流媒体上进行曝光。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也要协助、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支持、帮助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各界对安全工作的高度关注,促进隐患的整改,督促煤矿企业增强责任主体意识,自觉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摘要】我国作为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产煤大国,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煤炭工业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等。其中,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问题尤为突出。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7%,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近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美国的70倍、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理念,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当前,综合治理已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四

碱沟煤矿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周边,属于乌鲁木齐市矿务局所管辖范围之内。该煤矿的矿井占地面积约为8.3km2,在倾斜跨度上超过1800m,东西方向上的长度超过4500m。据地质勘探查明,该煤矿的水平地层煤炭储量超过20亿t。为了提高碱沟煤矿的防灾水平,该工程在西四区和6区进行了相应的通风防尘、防瓦斯爆炸等大量工作,例如,设置了可以每分钟通过530m3的U型通过竖井,有效排除瓦斯气体;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全部机械化的回退式综合采煤系统,并实时监测在工作空间内的瓦斯浓度含量,主要包括对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监测,一旦超标,立即停工检查。由于煤炭开采区的工作区域主要是变质程度较低的长焰煤,这类煤炭的特点是着火点较低,每开采3个月或半年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再加上回采作业时形成容易漏风的采空区,一旦易燃气体进入后,发生爆燃的几率就会非常高。为解决这一难题,碱沟煤矿安全技术部门在工作区域设置了D50mm防灭火管道,管道布设在工作路面,与此同时也安装了吸尘装置、喷雾设备以及喷水设备,其目的就是使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立即降落到地面,防止其浓度升高。以上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该煤矿生产过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防范了大型事故发生,但仍难以避免一些小型事故发生。

2一通三防的实施措施

根据碱沟煤矿目前的安全防护现状和已经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建议该煤矿在通风、防尘、防瓦斯和防火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在原有的KJ66煤矿安全通风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先进的系统评价模型,分析人和机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将人和机器的操作过程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影响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2.1通风措施

通风系统可以将地面上的干净空气不断输送到煤矿开采区,同时再将煤矿内部含有瓦斯、甲烷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通过循环管道输送至开采区外。通风系统的构成如下:通风动力装置、风速监测装置、流向监测装置、通风管道等。2.1.1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煤矿通风措施的重要方面,是衡量通风措施的可靠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可以快捷地找出设施中的问题环节,并进一步改良和优化。通风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1)通风系统方面。通风系统图纸的指标值为0.028,通风合理性指标值为0.015,开采工作面指标值为0.054,回流通道指标值为0.074,风速指标值为0.049。2)通风装置方面。通风装置的正常使用率为0.324,通风动力装置为0.156,通风设施维修率为0.004,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情况为0.147。2.1.2通风安全建议由于通风系统中对于各个分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一旦某个分系统出现问题,其他系统的通风效率会明显降低。因此,应该在合理布设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理论,建立相互独立的通风系统,保证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矿时,在考虑通风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开采,不能够在通风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下盲目开采,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2防尘措施

煤矿粉尘不仅可能引发爆燃事故,对于采矿工人的呼吸道伤害也非常严重,甚至会引起尘肺病。防尘上面需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综合防尘措施和防暴措施要完善,防尘洒水管道必须正常运行,设置合理的粉尘含量检测点,定期冲洗开采工作面,做好采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和监测。运用一通三防定期检查采矿工作区的通风系统是否完善,利用洒水系统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不间断的喷洒,防止粉尘浓度过高;增加作业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此外,对于在矿井下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劳保防护用品,如口罩、风罩等,降低粉尘对工人身体的损害。

2.3防瓦斯措施

煤矿采掘过程中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需要严密防范。瓦斯中主要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和甲烷。研究表明,当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5.3%时,一旦遇到明火,在密闭空气中就会引发爆炸。2.3.1安全性评价煤矿瓦斯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来衡量,包括:瓦斯排放系统指标为0.315,瓦斯气体含量的等级指标为0.147,报警装置的指标为0.5,瓦斯气体的安全监测装置的指标为0.197。2.3.2防瓦斯安全建议防止瓦斯浓度过高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1)防范瓦斯气体。对于矿井内部可能发生甲烷或一氧化碳聚集的部位,必须做好通风措施,并且防止已经抽出去的瓦斯气体再回流到矿井中。2)防范明火。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明火的因素有:静电、电火花、碰撞火花等。在矿井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章制度操作,最大程度上减少明火的产生。3)阻隔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瓦斯气体爆炸的部位,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爆防水隔断措施,比如:水幕墙和隔水爆棚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减少通道的转弯,清理逃生通道,方便发生意外时快速逃生。

3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通风除尘、防尘防瓦斯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安全措施经费的合理到位。在订购安全设备时,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部门需要共同商讨设备的技术要求是否达到本煤矿的安全防护条件;对于已经老化的陈旧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质量低劣的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淘汰。平时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备用措施和方案的编制。

4结语

煤矿安全工作需要从基层做起,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从技术上进行改进,做好“一通三防”,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规范化工作意识,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企业效益。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五

煤矿生产中重要的生产环节就是机电设备的运输,机电运输贯穿在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涉及的范围广,技术性强是机电运输在煤矿生产中的特点。最近几年,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运输设备在煤矿生产中不断地被投入使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造成了设备事故频发,机电运输设备状况直接对安全生产产生影响。因此就要加强对机电运输设备的管理,从而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故障发生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关键技术,对我国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从另一方面上讲,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工作,要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机电运输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不容轻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的。随着现代煤矿开采的频繁,加上施工过程中巷道开采的延长,因此对开采运输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加强运输设备的管理工作,以免造成由机电运输设备引起的安全事故。

2井下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措施

2.1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的建立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时,要严格执行国际以及地方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标准及政策,并根据相关政策出台与本企业相符合的管理制度,所有的生产作业都要按照制度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将管理制度执行下去,相关的人员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施工人员,都要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每个人对安全生产有了足够的认识,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对违规操作严格处理,从根本上保证煤矿施工的正常运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对积极维护机电设备运行制度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奖励,并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2加强技术培训,掌握机电设备基本原理

对煤矿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从目前我国煤矿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很低,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技术水平都很一般。因此要想加强企业的业务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定期对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有关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的技术培训,一步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员工都能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基本机电设备维护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目前我国实施较为广泛的保护技术有三种,分别是过流保护、接地保护以及漏电保护。由过载以及短路等原因造成的电网过电流是引起电火灾的主要原因,过流保护是防止过电流的有效措施。漏电不仅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同时还会引起电路的短路,造成瓦斯爆炸、煤尘等事故。因此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在供电系统中加入绝缘监视等设备。

2.3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排除安全隐患

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要注重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要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时检修。在设备启动运行之前都要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检查,确保机电设备的各种参数正常,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维修,从根本上减少由于机电设备引起的安全事故。煤矿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工作性质有很高的危险性,如果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极有可能引起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在井下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上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安全。对井下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维护以及管理,一方面能保证生产作业高效进行,另一方面还能对煤矿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煤矿企业一定要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有足够的认识,提高对井下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管理模式以及维修技术进行改进,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从而全方位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六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良好服务机电技术管理作为煤矿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使机电技术管理能够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就要切实加强机电技术的基础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从管理观念入手。应牢固树立“机电为生产服务”的观念,保证机电设备按时到矿和各工作面的设备正常衔接,从而实现机电系统能力的最大化和设备配置的最优化。

(2)从管理实际入手。应针对每个工作面的设备准备,拟定工程网络图,并在地面进行配套安装和调试。

(3)从管理目标入手。考虑到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煤矿机电技术基础管理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同时还要从管理实际入手,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同时还要从管理目标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并将管理目标与安全生产管理结合在一起,使机电技术管理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保障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在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既关系到机电设备的管理效果,同时也关系到机电设备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只有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满足实际需要,同时,较高的现场安装质量,是实现机电安全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机电设备安装操作规范。在安装每一台设备时,应要求安装单位提前制定出完整的设备安装作业规程,并经主管工程师进行严格审批,把设备安装质量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检查。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增加质量检查程序,保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安装质量的目的。

(3)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安全性的检查。为了保证安全性要求,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应重点对安装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进行检查,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和抢修考虑到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安全性的要求,在机电技术管理中,只有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才能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维护和抢修,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为了有效解决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消除机电设备安全隐患,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故障报警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修理,同时应按照机电设备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满足机电设备的使用要求。

(2)建立领导管理责任制。应落实机电设备各级领导的包片、包机责任制,实行定期上岗巡回检查制度;将机电设备管理与领导管理结合在一起,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效果,促进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使机电设备管理效果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建立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应加强对现场机电设备的检查,即:对机电设备进行逐台开盖检查;对电气设备实行双测双绘、开盖检查管理。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机电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做好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就要从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机电技术的基础管理、加强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几个方面出发,保证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篇七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以上事故和重大事故总量均有下降,安全生产整体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2014年上半年,全国接连发生了河南省平煤神马集团长虹矿业公司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重大透水事故和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等26起较大以上事故,分析这26起安全生产事故原因,主要暴露了以下问题:瓦斯仍然是危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26起事故中,有15起为瓦斯事故,咱事故总量的57.7%,仅贵州今年就发生4起较大以上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非法、违法、违规和违章行为严重,26起较大以上事故均与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和违章违规作业有直接关系;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环节薄弱,部分矿井领导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国家文件,形式主义严重,井下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地区性,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发生重大事故后,红土田煤矿不吸取事故教训、不认真排查隐患,继续违法超层越界生产,在半个月时间内又发生重大事故。

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2.1加强煤矿灾害治理和技术创新

加强煤矿井下瓦斯、粉尘等有害物质的治理力度,排除事故安全隐患,保证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瓦斯爆炸和火灾为研究对象,研究重大事故的根本原因,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灾害预防性和可控性。严禁非阻燃电缆和皮带入井,减少引起火灾和瓦斯爆炸的危险源。国家根据煤矿井下具体情况,设立科技攻关项目,开发成套灾害治理装备和新技术,引导煤矿企业加强自身的安全技术投入,从多方面解决危及井下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

2.2加快煤矿整顿工作进度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2部门《关于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云南、黑龙江、湖南等地为重点,加快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和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不能拖延和观望。定期通报各地整顿关闭工作完成情况,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矿井。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条件,避免多元化的开采格局,保证煤矿行业健康发展。

2.3加大监管监察和警示教育工作力度

研究适合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政策,制定“政府机关监察,民间团体协助,煤矿企业高度负责”的监管监察体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察力度,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工作,扩大警示教育工作的范围,保证警示教育工作的效果,尤其是增强矿长、管理人员和井下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一矿出事故、万矿受教育,一地出事故、全国受警示”的警示教育目标。

2.4引进先进管理方法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创新,在煤矿企业推广并维持“6S运动”,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从生产设备、环境和从业人员自身排除危及安全生产的隐患,在根本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结合2014年上半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从灾害治理、技术创新、行业整顿、监管监察和警示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避免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煤炭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煤矿安全生产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0 4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