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素质本位;教学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武昌理工学院以“一切为了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根本目的,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实现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今后的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学校创立的成功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大学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更是激励学生志存高远、成就人生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实施成功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是其关键之一。为加强课程建设,真正落实向每一门课要质量。学校今年要求进行每门课程建立核心档案材料,从11个方面进行要求,包括了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习题、实验课、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考核等,通过对《有机化学》的研讨我感到收获很大。

一、《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质本位”

在建立制药工程《有机化学》课程档案材料的过程中,我对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评体系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新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将传统的“知识本位”转变为“素质本位”,进行全方位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品德教育、知识教育或心理教育等,而需要从教育制度、培养模式、课程计划、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全面贯彻“素质本位”理念,树立“内化”教育观。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促使学生将教育内容内化为素质,成为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即在强化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同步推进非专业素质教育,按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

(1)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理解碳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2)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相互联系的原则

(3)掌握分离、提纯及结构测定技术

(4)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有机化学问题,自学有机化学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以下非专业素质:

(1)诚实守信的作风;

(2)开拓创新的精神;

(3)团队合作的能力;

(4)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同时,应采取有力措施,着重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质,以解决每个同学不同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和学生共同定下答疑时间。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质和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观念体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和“能力体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二、《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应该把握的基本点

《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标准适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有机化学》是在无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应用现论和方法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注重培养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制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如有机合成、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离反应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此目标,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

1. 注重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有强烈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勇于的创新精神。

2. 突出学生个性、尊重潜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本门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 教材选用和推荐的参考书相结合,拓展知识面。教材可使用由李良学主编的《有机化学》,参考书可推荐如下几种:

姚映钦,《有机化学》(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吕以仙、陆阳,《有机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改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一刀切、满堂灌、教完“拍了屁股走人” 的方式。而是要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有计划的辅导和答疑。,有针对性的开小灶。

5.考试改革。该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以课堂提问、讨论、互动、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的形式记分,实验考核课以预习报告分、实验过程管理分、实验报告分和实验考核分记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精神、诚信品格。近几年将护理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的考查改为以小论文的形式。一方面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总之,该课程考试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以考知识为主向以考应用能力为主转变;二是由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向开卷、面试和实验等多种考试形式转变。

6.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写出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利用寒暑期到医药企业参观学习,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把产、学、研有机的结合起来。

暑期每年我系都到制药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09级到武汉联合有限公司进行暑期社会实践,10级到中联药业四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以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实现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今后的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通过下到制药厂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我系学生在组织安排、以及校内外联系等方面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较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坚韧顽强的吃苦能力,逐渐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基本掌握研究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培养学生在制药工程领域里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为脂肪烃化合物,芳香烃以及醇、醛、羧酸、胺、糖类和氨基酸的结构、性质;及贯穿着整个《有机化学》学习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学习的难点为立体化学,有机波谱分析及生物大分子。

护理毕业生毕业论文 篇二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实践教学体系 森林保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orest Entomology

NAN Xiaoning, HE Hong, GUO Xinr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 712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ntomology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Protec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completed a "four-level integration of open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able to apply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orestry entom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es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1 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森林昆虫学是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的统称。而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将实验、实习放在理论课程之后,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相对独立、容易出现内容重复、购置重复、低利用率等现象,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教育部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在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与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运作规章制度尚待完善。森保专业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必须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构建起以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森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各项措施。

2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森林昆虫学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以实践学研究型为主题”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实验技能全面、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森林保护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目标。

层次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块。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为主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以森林昆虫学、森林动植物检疫、资源昆虫学内容为主的专业实验课等实验教学。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的统筹安排,进行实验内容的分层设计,随现代技术的改进不断加强实验内容更新,在保证各项功能实验开出的基础上,将实验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层次分别设计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减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逐年增加,通过实验的分层设计带动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整合实验内容和实验资源,创造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和条件,制定相应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增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设置开放式实验教学基金,从而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层次二:教学实习模块。传统的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缺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们针对该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实习地点、内容、方式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集“认知—调查—分析—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实习模式,即把原来的普通昆虫学实习与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合并,然后按照基础实习、专题实习、创新性项目实习三大部分组织实习。选择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历史悠久和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地处我国南北地域分水岭的秦岭火地塘作为实习基地,开展森林昆虫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秦岭独特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全满足了森林保护专业的实习要求,不仅使实习内容实现了南北兼顾,克服了以往实习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缺陷,而且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森保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内容。独特的实习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相关专业和同行带领学生实习,从而提供了极佳的同行交流和切磋机会,促进了全国各院校森保专业在野外实习基地的交流内容。

层次三:大学生创新项目模块。近两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创项目的运作和一些科创项目具有影响力科研成果的产生,带动了学生投入到创新性科研项目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将科研创新训练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真正作为实践教学的功能,看作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科研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从本科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随着学校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该模式势必在全校范围各个专业推广而实行。

层次四: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然而毕业阶段本科毕业生必然存在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和完成毕业论文的矛盾。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时间、精力以及热情投入方面都会大打折扣,毕业论文的验收和考核模式的单一,限制了部分学生选题的范围和学生投入时间,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过程流于形式。根据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全国范围对森保专业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将毕业班学生根据考研阶段毕业生、找工作阶段毕业生、考公务员阶段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依据毕业班学生类型确定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和考核办法以及毕业论文内容,从本科阶段随着本科导师的确定,毕业论文的内容也渐渐形成,从而避免了毕业论文与工作或前途之间安排的冲突,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 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实施

(1)健全规章制度。改革和完善了关于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势在必行,以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进程、实习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重新编写,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和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科实验室的开放等相应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经费来源以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形式和开放共享形式,通过设立开放性实验室基金配备专门人员来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可行经验。

(3)培训青年教师促质量。制定相应的《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试行)》,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还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森林保护系举行了中、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 篇三

那么究竞什么是介护?是否等同于我们熟知的护理,在我国究竟怎样推广这个概念和培养介护专业人才呢?正文当中,会系统介绍日本介护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字典释义到社会理解并与护理概念进行比较,提出介护福祉理念在我国推广,以及培养介护专业人才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介护;理念推广;介护人才培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年均增加860万人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计算,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30%以上。于此相对的是我国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都处于探索中。

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素来有“银发之国”之称,是当今世界各国当中老龄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的日本也经历过养老行业的发展和探索阶段,也曾面临过社会资源不足,人才紧缺,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发展,社会福祉制度和养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特别是日本“介护”福祉制度的构建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壮大,近年来引起了很多国内专业人士的关注,但对于“介护”概念大多解释模糊,或直接等同于护理,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介护”。

一、什么是“介护”

日语的“介护”是一个造词,是由日语词“介抱”的“介”和“看護”的“蘸”两个字组合而成,日语古语辞典中并没有这个词。日语的“介抱”即为中文“照顾”的意思,“看护”即为中文“护理”的意思,“介护”即可视为介于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照顾”和专业人员提供的“护理”之间的一项工作,台湾学界将其翻译为“长期照护”。

“介护”这个词在日本出现,最早是与1963年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相关联。日本养老制度的构建经历了补缺型,适度普惠型,普惠型,三个阶段的社会福祉制度,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则是三部法律的颁布,1946年的《社会救济法》、1963年的《老年人福祉法》、以及1997年的《介护保险法》。其中的《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了建立养老院新体系,新建一批专门面向失能老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但是在大量新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里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究竟由谁来照顾老年人。从前的养老院都是由阿姨来给老人做饭并照看(日本称为“寮母”),但在特别养护老人院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症或者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的失能老人,照顾他们的工作与从前阿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政府也考虑过采用一些护理专业的护士,但护士的数量不足,完全应对特别养护养老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当初设立这种特别养护老人院,就是怀着为了解决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由专业设施代为照顾的初衷。所以照顾老年人的人员,如果要让一些完全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就背离了当初的初衷。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进行这项工作,为了吸纳人才,日本首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并且大力推广设立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机构,来壮大服务人员队伍。那么这些长期从事照顾老人的人员,却无护理专业资格者,究竟怎么界定?他们没有护理资格证,肯定无法称其为护理人员或者护士,就在这个时期,“介护”一词诞生了。

二、“介护”专业的发展

介护专业产生之后,随着日本特别养护老人院和地区养老院援助活动的实践积累,对介护工作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确立了日本《社会福祉士法》以及《介护福祉士法》,对介护给予专业的资格认证,以保证介护工作的专业化。

1997年颁布的《介护保险法》更是彰显出了介护人员多年形成的专业水平。日本政府为开发介护保险法给付标准评级体系,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全国被评为优秀的养老机构中选定51家,由专家对机构中的介护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天24小时跟踪,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具体到分钟的详细记录,最后得到2379名介护人员向3800位老人提供的约1000万分钟的具体资料,此项调查的依据完全是介护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并依托这项调查,开发出了沿用至今的判断介护服务对象初步状况的电脑评断工具。

三、介护与护理的区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传统的护理专业,介护还有必要当做一门专业来对待吗?那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看介护和护理的区别。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0 4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