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论文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篇一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让菜,在美好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但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说中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西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说中餐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那西餐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中餐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从此可见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的共识,也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基础。在世界科技腾飞与国际交往不断加强的今天,丰富的生活和新鲜的思想为千年的中西方饮食文化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饮食带着中华民族文化神韵逐步走向世界。

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 篇二

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冲突现象的原因纷繁复杂,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必然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交流差异,甚至是冲突,产生这些差异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有:

(一)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整体、圆式为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进行对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追根溯源,我们发现思维定式往往会忽视具体个体事物的差异,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伴有感情色彩,并带有倾向性的固定看法,会直接造成交际障碍,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二)价值取向不同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BarnettPearce等人的理论,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处世哲学等无不受到所在群体价值观的影响与作用。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了自身群体固有的文化的观念,成为该群体人们的处世哲学、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可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判断标准。以中西方文化为例,在我国文化中,中国人推崇谦虚礼让,追求随遇而安、随波逐流,不喜欢个人出风头,不爱争强好胜。而西方文化则推崇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中,西方人崇尚独立思考与判断,喜欢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

(三)社会行为规范与处世哲学不同

社会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在交流时,经常会出现用自身所在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处世哲学来判定对方行为的正确与合理,由于双方的社会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同一社会行为常会产生误解、不愉快甚至更糟的后果。比如在中国,人们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这一行为表示友好、关爱的意思,但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行为。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恰当的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人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会产生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后果,这些问题都是源于交际双方不了解文化差异造成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尽量避免交际中产生误解或冲突。

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 篇三

东西方服装审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装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

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

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平稳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中西方送礼习俗特色差异 篇四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红包是一种装钱的特殊红色小纸袋。这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由父母或朋友送给小孩的礼物。红色也可以送给没有结婚的亲戚或朋友。未婚的职员同样也希望从老板那里得到红包。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或关系亲密的亲人朋友生日时,也会送红包。红包里的钱可以是几元,也可以是一大笔。

俄国人社交中讲究送礼,尤其是亲戚朋友之间。礼物选得合不合人心意很重要,礼物的价格倒在其次。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又有一定纪念意义的礼物,像旅游纪念品就广受欢迎。去人家里做客或参加聚会,俄国人通常送鲜花、糖果或小纪念品等。对俄国人来说,直接送钱给他们是一种侮辱。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社会交往中,给主人/女主人赠送一份小礼物是比较得体的做法。通常,这种礼物是酒、巧克力、花等等,不必包装。其他在生日、周年庆、婚礼、领洗礼等场合赠送的礼物轻重要依你们的关系而定。

对西方人而言,圣诞节的精神是向周围的人表达关爱。因此,圣诞节可算得上是最重大的送礼节庆了。礼物大多数是写满祝福与问候的圣诞卡,但小卡片铺天盖地、漫天飞舞,表达了浓浓的关爱之情。

文化差异 篇五

1、对待赞美

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 https://m.baihuawen.cn/ 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

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3、谦虚和自我肯定

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首先必须自我肯定。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宴请的时候,主人会详尽地向客人介绍所点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欢;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常见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 篇六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产生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强,跨国界、跨种族、跨文化的经济与社会交流迅猛发展,因此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人们交流时冲突时有发生。常表现为:

(一)问候语的差异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见到熟悉的人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干吗去?”等来问候对方。对中国人来讲,这是普通又随便的问候话,但西方人听了迷惑不解,他们可能会认为“我吃不吃饭、我干吗去和你有什么关系”。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简单地问候对方。

(二)隐私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甚至收入,在中国,这是人们之间表达关心的常见方式。然而,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而西方人则讲究个人空间,注重个人隐私,不愿让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由于中西方隐私观念的差异,所以在中西方交流时会发生冲突。

(三)时间观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要想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但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这说明中国老百姓的时间观念不够强,使用时间上具有普遍的随意性。在平日的生活中,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较强,人们都对时间做了精心的计划与安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四)餐饮习俗的`差异

在西方,若要宴请宾客,主人通常会提前两周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前三天答复是否邀约,以便宴请的主人准备适量的饭菜。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表示诚挚邀请完,然后就将注意力转到谈话的主题上。而在中国,由于人们喜欢谦虚礼让,即使心里已经接受别人的邀请,还是要表示出推辞一番。在中国人宴请宾客,即使主人摆满一桌美味佳肴,也总习惯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就餐方面的差异,是因为在西方人们不喜欢含蓄表达,讲求尊重个人权益,注重个人空间。以上只是跨文化交际实际场景中常见的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例子,只有我们深刻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篇七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8(6):121-123.

[2]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53-154.

[3]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22(4):279-282.

[4]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J]。绥化师专学报,2003(11):90-92.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浅谈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0 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