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最新5篇】

发布时间:

“时代楷模”是中宣部组织的重大典型宣传项目,通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制作播出《时代楷模发布厅》的形式,定期向社会发布重大典型人物事迹。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2019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 篇一

从文中我了解到陈立群校长的先进事迹,他婉拒高薪,投身支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陈立群校长不仅自己做到了“好老师”,他还培养出一支“好老师”队伍,让孩子们享受教育、感受幸福。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年轻人,陈立群校长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陈校长真真正正践行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做到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做到心有大爱、无私奉献。他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陈立群这样的好校长;而一个孩子的成长,更需要陈立群这样的好老师。我要向陈立群校长学习,扎根一线,潜心研究教育,深入钻研课改,带领老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 篇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知名高校的校长,放弃退休后的舒适生活,毅然决然来到西南地区一座偏远的大山深处,不取分文义务支教,用其智慧的一生,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了一方的教育观念。这个故事被千百万网名誉为“放牛班的春天”。

有这样一个人:1957年11月出生于浙江申临安市,其先后在浙江省几个知名学校任过校长,用其渊博的知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将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带领一所所学校走上成功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用其质朴、赤忱的心,谱写了一本不平凡的书籍。这个人的名字叫陈立群。

2016年,陈立群从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学军中学退休后,拒绝多家民办中学的高薪聘请,带着唯一的“条件”——分文不取,毅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上任后,他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理念,为台江县民族中学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设立陈立群奖金,大力培养教师队伍。陈立群尤其关心贫困学生,自费资助多名贫困学生,用心哺育祖国未来,用爱与责任呵护了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正是陈立群的付出与关心,让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新生活。

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而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在贫穷落户的偏远山村,能够顺利读完初中已经是很大的成就,很多孩子根本不敢想像大学生活,读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陈立群的到来,改变了孩子们的思想,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考大学的梦想,更是帮助他们实现了这个梦想。陈立群说过:“给我一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我在浙江是锦上添花,在这里却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固然是美谈,可“雪中送炭”才最让人刻骨铭心。陈立群校长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送上冬日里的暖阳和雪地中的炭火,这样的他又怎能不受台江县人民和贵州省群众的爱戴呢。

陈立群说:“所有的帮扶总是短暂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立群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也知道在贫穷落后的地区限制教育发展的原因,因此,陈立群经与爱人商量决定后,把他所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人才奖的20多万元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学金,奖励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教师。陈立群积极探索校长培养机制,义务作报告开讲座,培训校长、教师,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下、考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国脱贫攻坚决胜之时,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无疑是给我们注入一股强心剂,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心之一,他的先进事迹在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中引起了更深层次的触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立群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其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实践了其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宗旨。他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时代楷模朱有勇学习心得 篇三

这次中宣部授予朱有勇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既是对朱有勇院士的高度褒扬,也是对涉农高校师生、尤其是云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极大鼓舞。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的教师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在新时代做“四个引路人”、成“四有”好老师,朱有勇同志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一直把“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因为这份初心,他脚踏实地,可以数十年如一日扎在一个课题里,就是因为想为农民实实在在做点事,帮农民解决些实实际际的困难。他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讲空话、大话、套话,身上有土、脚下有泥,不仅带出一个个知农爱农的专家学者、青年技术人才,也带出了一个个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更加坚定强农兴农的决心。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回信中,总书记深情勉励涉农高校师生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朱有勇同志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的学生,选择农业意味着大有可为,同时也意味着既要在科研上追求顶天,也要在实践中甘于立地,能够躬下身、沉下心,才能真正看到农民的需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通过向朱有勇同志学习,使我们更加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朱有勇同志扎根深度贫困的直过民族地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深入调研、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扶贫又扶志,为改变当地贫困落后面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朱有勇同志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无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多难啃,只要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全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云南的脱贫攻坚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学习时代楷模陈立群心得 篇四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时,中央宣传部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陈立群本是浙江名牌高中校长,退休后,拖着病体,独身来偏远的贵州大山里义务支教。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而他的故事,被网民誉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

62岁的陈立群出生于浙江农村,也是个放牛娃,因家境困难一度辍学,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人生轨迹得以改写。近40年的从教生涯中,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退休后,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陈立群,都被他婉拒了。“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陈立群说,“我在浙江是‘锦上添花’,在这里却可以‘雪中送炭’。”

习近平总书记给“好老师”立了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陈立群正是“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使命,真正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名言用在陈立群身上,真是恰如其分。陈立群的事迹之所以感染人,是因为他践行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真谛。如果每位老师都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教育孩子,笔者相信,中国的教育肯定会越来越好。

陈立群所代表的“中国好老师”,既严厉严肃又温和温暖。他们,传递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度、精神热度和家国气度。他们,像一把把打开少年梦、成才梦、强国梦的金钥匙。他们,深谙为师之道,“少年强则国强”“先天下之忧而忧”。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哪里能做更多事就去哪里,让自己的生命在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中延伸。

中国当下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存在着地域差距,这样的差距更需要越来越多的“陈立群”站出来,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中国教育需要更多的“陈立群”,希望老师们可以将陈立群作为奋斗目标,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真正为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时代楷模朱有勇学习感悟 篇五

朱有勇院士获得“时代楷模”荣誉,是对他长期以来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把科研成果用在广袤农村沃土的高度褒扬。

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初心”精神。在学业有成时,朱有勇院士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回到云南工作,献身云南科教事业。在功成名就、年过花甲时,他心系贫困群众,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朱有勇院士把个人的科学梦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和忠诚担当的崇高品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报国情怀。朱有勇院士始终坚持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推广应用于国内外3亿多亩旱地作物,为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科技扶贫工作中,朱有勇院士立足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面对面给农民学员讲课,手把手传授知识技能,为澜沧县培养出大批乡土技术员和致富带头人,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创新意识。朱有勇院士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植物病理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的成果,成为国内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我省农业领域第一位院士。近年来,朱有勇院士聚焦三七产业发展需求,解决了三七生产中的高产低质、农残超标、连作障碍等重大问题,为我省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省科技厅将在全省科技人员中持续开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学习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先进事迹的系列活动,增强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科研工作与大地贴得更近、与群众贴得更亲。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充分发挥好院士、专家作用,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强化我省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到贫困县、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把科技特派员队伍打造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2019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94 4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