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优秀7篇

发布时间:

疫情之初,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白衣为甲。他逆行,闭目凝思。他冷静,直言问题。他答疑,给人希望。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钟南山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乐观积极,心态良好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_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 篇二

在20_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州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奋不顾身与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线。他不顾年事已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悉心指导救治病人,在这次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确诊治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病因不明患者从河源送来,其时该病人已出现双肺弥漫性渗出,呼吸窘迫的重症迹象。一连5天,医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断恶化。这一异常情况很快报到钟南山院士那里。

钟院士非常重视,亲自对该病人进行会诊。但是将病人送进icU的4天临床监测中,所有的诊断都显示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例。在暂时不能确定病因的情况下,钟院士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制订了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采取无创通气等疗法来暂时缓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钟院士率医务人员为病人殚精竭虑寻找救治方案时,从河源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曾经抢救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全部感染同一种病!钟院士立刻预感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特殊传染病,当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体医务人员做好准备,考虑各种可能性。他请示广医一院将该病人的病情上报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应省卫生厅要求派出专家到河源会诊。

但此时,中山、江门等地也相继有医务人员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即刻赶往中山会诊,接着去了江门。后来,钟院士自己也赶到中山,参加调研。大家隐约感到,一场大仗即将打响。

春节期间,广州地区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谣言散布开来,越传越邪乎,如什么某某医院死了上百医生,什么某某医院已经被关闭,等等。随着恐慌的蔓延,全城刮起了抢购风,药店里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里的白醋都卖断了货,甚至还有人囤积居奇,卖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价!此时,广州非典型肺炎发病进入高峰期,短时间内,转送到广医一院的病人骤增,达到21人。

这时,钟院士主动请缨,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们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第一,当时病因不明,谁都没把握能治好病人,而治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当时已经很明确,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接治最严重的病人,等于给自己寻找危险。

但钟院士没有考虑这些,他的心中只有病人。他说,如果有了危险,医生都逃避,那要医生做什么;他还说,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艰巨的救治任务舍我其谁?

从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垒。每一个“非典”病人送进所里来时,他都要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细细观察;危重病人往往无法说出话来,为了和病人作足够的沟通,他耐心地查看病人的嘴形,猜测病人的手势,观察病人的眼神,辨认他们写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研究,钟院士率领他的助手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多数“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我们都还记得20_年“非典”肆虐时期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整个人类而言都是一场生死的考验,但科学最终战胜了病魔。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钟南

山院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再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彰显了一名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危急时刻尽显科学家英雄本色,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 篇三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

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

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www.xiaozongshi.com ,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2003年,钟南山再次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事迹学习心得 篇四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说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可以贡献生死。在国家面前,身为国人,不能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不做。

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钟南山院士再合适不过了。

去时雪满天山路。

201月18日,在一张去往武汉的高铁票。

这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了的未知的危险。

一个80多岁的老人,匆匆赶车,无座、补票。

透过这张票,能感知责任,使命,以及义无反顾的逆行。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二次出塞时,曾写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面有一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化景为情,慷慨悲壮,钟南山此时的逆行亦是如此。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南京中央医院,因为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即紫金山)的南面,父母便给他取名为“南山”。

第二年,在上海沦陷后,南京遭到了日军的轮番飞机轰炸,医院自然是日军轰炸的重点对象。

一颗炮弹把钟南山所在的房子掀翻了。

当时钟南山的外婆不顾一切,立马跑到废墟里,一直挖挖挖,把钟南山给挖出来了

然而一开始,钟南山并没有展示在医学天赋,相反,其体成绩却非常突出。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一位来自厦门的选手,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记录,这个选手,就是钟南山。

钟南山的父母亲都是医学世家,父母亲都是医学大家。

钟南山的医学启蒙是当父亲的科研助手开始的,年幼的钟南山一开始对从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父亲经常用小白鼠来研究各种病毒实验,就让少年的钟南山充当小白鼠的饲养员,他经常看着父亲提取小白鼠的脑细胞进行各种实验,就这样,他的医学启蒙就开始了。

钟南山的父亲是儿科医生,小时候只要街坊邻居的小孩有病,就直接带过来,每次父亲都是尽善尽职,从父亲那,他懂得了医者人命的天职。

后来,钟南山到北京求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

直到1971年,才从北京调回广州,此时,父亲问他:南山,你多大了啊?

钟南山回答:“35岁了”。

“35岁了”,父亲重复着钟南山的话“35岁了”,便不再说话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钟南山才真正地当起了医生。

所以,永远不要说太迟了,只要敢于行动,永远都不会太晚。

种树最佳的两个时机,一个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钟南山说,治病也要治心。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由新西兰重症监护主任写的书《我们如何生,我们如何死》,里面也说了和钟南山一样的观点。

一个医生,除了关注病情,更要关注病人本身。

医生是要医治病人的,医的是病,治的是人。

钟南山曾接诊过一位病情较重的女患者,可病人一直坚持要生二胎。

钟南山耐心询问,循循善导,终于他发现,其实并不是女患者想生,而是其家人要她生。

钟南山表示,如果可以,让他跟她家人沟通,一个是为了她身体着想,一个是为了孩子着想。

女病人听后,为钟南山的善解人意感动不已。

年1月18日那天,因为当天航班已经没有票了,在社稷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地买了一张无座的高铁票,逆行出征……

在非典到今年的疫情,他一直都在逆行出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最后成了所有人的英雄。

最后祝愿钟老荣获“共和国勋章”,实至名归,民心所向,高风亮节,国士无双。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钟老就是当代中国的脊梁。

“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 篇五

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决定,追授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李培斌同志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李培斌同志是xx大党代表,是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好干部。他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基层司法调解岗位上,用心维护着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我们要以李培斌同志为榜样,做优秀共产党员。

一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对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上坚信不疑、政治上坚定不移、行动上坚决贯彻。李培斌同志正是因为对党有着坚定得理想信念,时刻想着自己是党的人,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我奉献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二要学习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事事处处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察民情、解民忧,真正多做解决群众问题的事,做对群众有益的事,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好干部。李培斌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作为党员干部,应增强自律意识,弘扬清正之风,恪守廉洁底线,以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起自身良好形象。李培斌同志对调解工作十分上心,对群众利益十分关心,对自己的地位、利益却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向李培斌同志一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时代的蓝图已然描绘,前进的号角催人奋进。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道路上,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以自觉以李培斌同志为榜样,以实际行动担起时代的责任,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 篇六

最美儿媳孙延花今年也60岁了,20__年在下班的路上,她遭遇车祸,左腿高位截肢。车祸后婆婆细心的护理让孙延花特别感动,当时她就想,伤好后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车祸让孙延花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挣钱。为了减轻家庭的生活压力,孙延花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和打理家庭的责任。每次做饭、收拾庭院,孙延花都要穿上15公斤重的假肢。从房间到厨房短短的十几步,她的腿都会被假肢磨出血来。为了让年近九旬的婆婆每顿都吃上新鲜的饭菜,孙延花每次都要比平常人花一倍的时间做饭。

孙延花坚强面对生活的困难、身体的不便,仍然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婆婆,她的这份孝心也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最美逆行者”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 篇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新干县神政桥乡青年干部__,把这首诗当做座右铭。13年来,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当亲生母亲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领导同事、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

__年,21岁的__带着女孩般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刚结婚时,她已经知道婆婆患有轻度精神病,但她却有着一颗纯朴善良的心“谁没有父母呢,婆婆不能自理,只是添一双碗筷而已。”没过多久,__才发现了婆婆病情的严重性:婆婆大部分时间记忆失常,神情呆滞,思维糊涂,行为怪异。常趁人不注意,将剪子、菜刀、绳子、碗筷之类的东西藏起来,把拖把解开,或用一些小东西插在家里电器开关里,造成电路短,或用水洗电视机等。更糟糕的是,婆婆白天大部分时间不定时的睡觉,晚上总是在家里走来走去,摆弄家中的东西发出很大的响动,或开灯,开水龙头,甚至随意敲门,闯入房间。

由于丈夫只有兄弟俩人,哥嫂有实际困难无法照料老人,因而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__夫妇肩上。看着婆婆病情如此严重,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__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都要陪婆婆说说话,期待能唤醒婆婆的记忆。她还和丈夫一块四处求医问药,期待能够治好婆婆的病。但结果却十分令人失望,不但没查出病因,而且吃了药后还产生副作用。__只好暂时放弃治疗的想法,从此一心一意、无怨无悔地照顾好婆婆。每天做好饭,她盛好第一碗饭端给婆婆;平日里,经常买婆婆喜欢吃的零食;冬天天气好时,和丈夫一起牵着婆婆下楼晒晒太阳;婆婆有时有些大小便失禁,常常把尿屎拉到身上,她和丈夫特意买老年人用尿不湿给老人用。有时到外边办事,她就把婆婆安置好在房里,还给她准备了一个小便桶。结果,婆婆把尿洒得满屋都是,有时好好的被子都被她撕成好几段,棉絮这里一堆,那里一团,这让房间里充满不堪忍受的异味,一般人稍微一闻就会呕吐,但她却从来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地整理、收拾房子,把撕碎的被子重新换条新的;还为婆婆擦洗好,拿干净的衣服给婆婆换下。为照顾患病的婆婆,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同样身体不好的父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

俗话说:滴水穿顽石,爱心化甘霖。__十三年如一日为婆婆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聊天,精心侍侯婆婆。婆婆因患病时间长,不管明白还是糊涂时,都不太认人。__清楚地记得,女儿两个月大时,躺在婴儿车内,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的很可怜。婆婆从卫生间走出来,不但不抱,反而漠然地从女儿小小的身躯上跨过去。看到此情此景,__默默流泪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无奈和委屈。还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早晨,一家人准备到哥哥家吃团圆饭。一大早家人吃好面条,只等婆婆吃好后出发。可老人吃了近一小时,碗中还剩了一些面汤,端在手中,在客厅踱来踱去,总是不吃。__就接过婆婆的碗,准备将剩面汤倒掉好洗碗。没想到婆婆紧随在后,突然间抄起卫生间的拖把,劈头盖脸地向__打来,嘴里还嘟噜着:“让你浪费,让你浪费!”哥哥赶紧上前抓住并说:“妈,您干什么!”她的腰部已重重的挨了一棍,委屈之泪夺眶而出。但她掩饰着,尽力平静地说:“没关系,妈误以为我浪费粮食呢。”像这样的情形,__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次,种。种无奈、委屈都放在心里,从来不向别人抱怨。特别是改行到乡镇工作后,她更是忙碌,有时在外忙完后,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为老人准备饭菜。有人曾经问她为什么对婆婆这么好,她只是笑着说:“谁都会老。孩子孝顺老人是应该的。”

__不但把精力放在照料婆婆的身上,还十分爱丈夫、爱女儿,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她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用女性特有的坚强和韧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心呵护家庭每一个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小家庭。她的丈夫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女儿乖巧懂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成绩一直前茅,家里墙上挂满了省、市、县各级竞赛奖状和荣誉证书。她在执教的12年间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爱生如子。她所任教的学科每年成绩优异,辅导学生多次获省、市奖项,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她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深得学校领导和同事认可。__年到乡镇工作后,她更是一心扎根农村工作,各项本职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除此之外她还十分注重大家族的和谐,呵护关爱着家族的其他成员,丈夫的哥哥因嫂子在外,一人独自在家、孤独寂寞。她热情的让哥哥在自家一起生活了四五年,一家人其乐融融。

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__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的婆婆,用如水般平静地孝心践行着“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名言,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7篇《钟南山的个人先进事迹》,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294 4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