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发布时间:

生物这门课程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实也一门非常有趣的科目,初一的学生需要认真对待打好知识基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一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和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常见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牡丹、刺槐、槟榔、玫瑰、菊、杏、苹果等

4、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种子的传播方式:借助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籽粒饱满、具有完整的胚、储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和抽样检测

4、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开花和结果

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花的结构:花瓣、花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花托、萼片

3、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受精:花粉粒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5、人工辅助授粉

目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方法:先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涂抹或倾斜撒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二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三节青春期

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如何复习生物 篇三

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思考可以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学的东西更扎实,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所谓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钻的体现。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帮助,但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四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

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五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

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5、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6、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7、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8、排尿的作用:

①排出废物的作用;

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9、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www.chayi5.com≥出体外;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1 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