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4篇

发布时间: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4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光化学烟雾: 篇一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治理水土流失措施(3个 篇二

恢复植被 植树造林

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修建缓坡梯田

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修建保水保土工程,修水库、堤坝、沟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三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重要作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2)森林分布

【特别提示】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得以大面积保存

(3)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森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深度思考]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的破坏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案]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的破坏会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泥沙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道与湖泊淤积,造成湿地萎缩、洪涝灾害加剧。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受破坏。

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6.方法技巧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信息解读:

不同区域内森林的生态功能有所差异,如在湿润地区,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区,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沿海地区,森林能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在城市,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的作用。

(2)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图中西部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平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平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200米。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表区为四川盆地;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

5、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其基本的思路是: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1 4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