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通用9篇

发布时间: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9篇《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一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地位成就

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土地制度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三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A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民国初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1)原因:

A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等。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原因:

A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B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B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四

有关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五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9课)

1)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③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①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②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⑤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⑥活动:A.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B.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C筹划海防D创办新式学堂

⑦失败标志: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⑧积极作用:A.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B.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0课)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①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②主要表现: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此外,还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高一历史知识点 篇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

①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chayi5.com〕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七

城市的发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因经济发展兴起的城市:

汉唐丝绸之路(敦煌、楼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明州、扬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的中小工商业市镇(棉纺织的松江、冶铁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镇)

(1)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5)推行:汉初严厉推行;中唐以来以后又有了某种松动。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6)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7)评价: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高一年级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八

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朝是我国历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成为信史。

内外服制的内容:“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二重证据法:纸上之材料(文献)和地下之新材料(考古遗迹)互相印证。

司母戊鼎:青铜器的代表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

1)主要是礼器;

2)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3)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

甲骨文:

1)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2)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3)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4)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2顺口溜 篇九

原始农业耕作法,刀耕火种 是方式;

精耕细作之农业,铁犁牛耕 为方式;

作物原产在中国,南方水稻 北方粟 ;

妇织儿锄(男耕女织)《田家》景,小农经济之方式 ;

“你耕田来我织布”,印证小农(经济)之方式 ;

天府之国四川成,战国工程都江堰 ;

重农抑商之政策,战国商鞅 始推行;

二牛三人为耦犁 ,播种工具耧车 忙;

灌溉工具翻车 图,曹魏时期 始出现;

农业灌溉工具新,筒车 出现在唐朝 ;(高转筒车出宋朝 ,风力水车明清 现;)

农耕文明之繁荣,唐 朝工具曲辕犁 ;

素有“丝国”之美誉,“ 丝绸之路 ” 西汉 开;

钢铁冶炼技术先,南北朝 之灌钢法 ;

瓷器故乡在中国,著名“瓷都”景德镇 ;

私(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位,切记是在明朝 时;

“夜市千灯照碧云”,商品经济之发展 ;

宋代商业很发达,最早纸币宋朝 出;

城市商业大变化,(经商)区域限制被打破 ;

(宋代)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策,不利市场(开拓)贸易(往)来 ;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之变化,自然经济始解体 ;

(鸦片战争后)破产农民进城市,自然经济始解体 ;

洋务运动代表人,李鸿章 与曾国藩 ;

“ 自强 ” “制器”为先要,江南制造(总)局 体现;[李鸿章]

中国患贫须求富,开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民族工业兴起因,“外企”“洋务”之刺诱;(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诱导)

民族工业兴起于,近代洋务运动 间;

甲午战后民资发(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

(1920)厂矿资本均增加,政府鼓励及实业(思潮);

“短暂春天”民国初,纺织面粉 发展快;

(1920)乐用必需之国货,研究实业救国(热)潮 ;

“渐仿洋装显细腰”,最早出现在上海 ;

(19世纪中期)英商中国开餐馆,最有可能在上海 ;

“断发易服”之主张,始于戊戌变法 时;

“剪辫易服”法令颁,是在民国初期 时;

军警剪辫之情景,辛亥革命 与之关;

(19世纪80年代)中国自建第一(铁)路,唐胥铁路 要记住;

别肠转轮既万周,(送者未返君尽头)交通工具变生活 ;

电气能收夺化工,赞扬中国电报(电信)业 ;

长春一汽制造厂,成就取得“一五”(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

中共八大提任务,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一个萝卜千斤重”,农业生产浮夸风;

“确保亩产十万斤”,联系“ 大跃进 ” 运动;

凤阳改革鼓先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剩下全都归自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农村经济体制改,未改(变)土地所有权 ;

(1980)经济特区之开放,深圳 崛起世界惊;

中国南海边画圈,广东福建设(立)特区 ;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与海南(岛) ,五大特区成亮点 ;

天津上海14城(市),沿海靓丽风景线 ;

长、珠、闽、渤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从南到北连成片(或形成面 );

1990浦东 开(发),经济发展大战略(步骤);

经济特区、互联网,出现改革开放 时;

哥伦布航海向西行,发现美洲 新大陆;

(17世纪) “海上马车夫”之称,贸易强国是荷兰 ;

众多商船贸易强,17世纪属荷兰 ;

18世纪 立霸权,殖民帝国是英国 ;

迪亚士到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到达美洲哥伦布 ;

到达印度达伽马 ,环球航行麦哲伦 ;

(新航路后)欧亚非美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 现;

工(业)革(命)率先用机器,生产部门棉纺(织)业 ;

工业革命影响深,动力改良蒸汽机 ;

(工业革命时期)动力影响最深远,瓦特改良蒸汽机 ;

(1830年)英国煤量迅速增,蒸汽广用 是原因;

交通工具也变革,火车轮船 都出现;

(19世纪后期)坐船游览泰晤士,(工业革命)牺牲环境 气熏天;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发明电灯爱迪生 ;

(第)二次工(业)革(命)始出现,钨丝灯泡 最早现;

飞机电话和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才出现;

1933行“新政”,美国总统罗斯福 ;

(罗斯福)新政开辟新道路,国家干预(经济) 是核心;

(战时共产主义)负面影响比较大,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 ;

解决困难和危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

(斯大林)经济体制之特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

“赫、勃、戈”改(革)共同点,缓解计划经(济)弊端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缓矛盾,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仍稳定,“ 福利国家 ” 政策(实)行 ;

管理代替行政令,承认市场之调节 ;

货币围绕美元转,“ 黄金 ”“ 货币 ” 挂(钩)美元 ;

提供短期之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管;

灾后重建获贷款,(提供长期之贷款)请把世界银行 找;

社会一张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 建;

欧共体改称为欧盟,欧盟旗帜 要记清;

经济政治双重性(质),区域组织是欧盟 ;(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0世纪50年代,欧洲联合始于经(济领域) ;

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APEC) 建;

APEC成员国,环太平洋之国家 ;

经贸金融三支柱,银行、货币与关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选总结》,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1 4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