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发布时间: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还是提高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学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分数乘法计算题 篇一

1.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学习本单元的最直接的基础是整数乘法。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按照十进位制原则书写,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重点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

2.学生学习现状

教过的老师都有体会,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年级组教师的交流发现,看似简单轻松的小数乘法,事实上是计算中的难点,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对小数计算并不适应。今年我们学校共有6个平行班,每班学生在40人左右。这一单元检测下来,我教的班级成绩最好,平均分为93.23分,最差的班级平均76.2分。整个年级达到优秀率(90分及以上为优秀)的仅仅28.7%。

学生学习的困难究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通过作业分析可以发现以下是几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数范围的扩展,让部分学生感觉不适应,特别是理解乘积有可能比因数小。二是数字与符号抄错明显增多,导致计算出错。三是计算难度增大,计算步数过多,学生出错几率增加。

如何解决这个现状?这是我们教学本单元提高学习有效性的探索重心。

二、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基于以上学生学习错误的情况分析,我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比较发现,在教学行为的安排和走向(学习材料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上有以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选好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⒈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沟通联系

我们一般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选择与“元、角”有关,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⒉巧用转化和对比,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新知学习时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关系,从而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理解算理是比较容易的,因此重点还是放在熟练计算方法上。可以通过两个专项练习来突破:一是复习练习整数乘法(经常进行乘法口诀背诵),二是给予整数乘法的积,给积点上小数点。

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应用中发展计算能力

要减少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计算的灵活性。要适时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学习计算,应用计算解决问题。比如,计算8.5×56,7.85×56,我们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进行练习。某超市店庆活动,原价8.5元/千克的提子,以优惠价7.85元/千克出售,某天共售出提子56千克,这天提子收入多少元?比原价销售减少多少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根据现在的单价乘数量算出总价,再用原单价与现在单价的差乘数量算出减少的收入。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做数学,讨论数学,学生兴致盎然,思维得以发展,计算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主动重视对比,帮助学生摆脱负迁移影响

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会产生正、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学生往往很难进行自我调整。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这是正迁移,对学生学习新知是有益的。但同时,受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计算带来的负迁移影响,在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困生就受到了它的定势影响,出现竖式计算中小数点对齐再计算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将正确和错误的竖式格式经常性对比,从而帮助学困生摆脱小数点对齐计算带来的负迁移影响。

此外在乘加两步计算时,学生也会将乘法计算 方法和加法计算方法混淆,于是有学生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加数(小数)末位对齐去算,然后再像乘法似的去数出小数点位数。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分辨加法和乘法的不同算理。加法是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小数点对齐能保证计数单位相同。而小数乘法是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整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就是保证计数单位相同,最后将计算结果转化成小数。其次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强化,减少混淆。

又如计算1.5×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5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差异网☆www.chayi5.com)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整十数在整数末尾加零。有了这样的经验迁移,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这些情况下,首先要理清算理,其次通过对比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异同,减少负迁移的影响。

总之,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受负迁移影响比较多,所以在教学中要主动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迁移,在比较中辨析,在比较中发现,通过题组练习“算”和“想”,减少负迁移影响,从而减少错误,使计算能力朝扎实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减慢训练节奏,练习要少而精

要想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必须要加强练习,增加练习量,这似乎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小数乘法中,经过实践,我认为反而要减少练习量,放缓练习节奏,为什么呢?因为一道小数乘法,实际上是一道乘加四则计算。它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只要计算中有一步出错,就将导致整道题的计算错误。

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下学生计算出错的两种主要情况:

⒈抄错数字和符号,弄错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计算题形式单调,由一系列数据与符号组成。而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较笼统,因此,将数字或小数点抄错,又如数位写颠倒:将十分位上的数字与百分位上的数字交换写,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这是因为学生会将一些感兴趣的数字特征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在四则运算中,还会受“凑整”强刺激在计算中的特殊影响,导致在计算时忽略运算符号,从而出现运算顺序出错。例如2.5×0.4÷2.5×0.4=1÷1=1。

⒉计算复杂,步数多,不耐心做题,导致计算错误

作业本中有道题目:1.075×13.5= ,光是整数乘法就是四位数乘三位数,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法时都不曾练到,同时还要涉及确定小数位数。大家知道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小数位数较多,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于繁琐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耐烦,因此不再耐心审题和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这些集中错误告诉我们,计算过程中步数多,是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学生不理解算理,不掌握算法造成的。所以,一部分学生今天对,明天错,不稳定。其实他们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因此练习要少和精,训练节奏不能太快,要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检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⒈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求学生计算时,先放下笔观察,看清楚全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后再做题。

⒉培养整齐书写的习惯

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字迹必须清楚,书写整洁。即使是草稿,也要花时间指导学生做到工整干净,字迹清楚。

⒊培养认真耐心查错的习惯

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典型性的学生错误。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讨论中,辨析问题的本质。课堂中做好示范,引导学生自查错题。教给学生检查的步骤:一查解题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二查是否抄错数字和符号,三查计算过程的每一步,四查结果是否合理。能查出错在哪一个环节,错误原因是什么。防止看到错题就盲目重写,既费时间,又不会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法,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并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抓到底。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 篇二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分数乘法计算题 篇三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第一题人造卫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2.思维引导: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14×21的积比2000多比2500少)

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

2.引导用其他方法计算。(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21看作20加1 ②把21看作7乘3

114×21 114×21

=114×(20+1)=114×(7×3)

=114×20+114×1 =114×7×3

=2280+114 =798×3

=2394 =2394

③把114分成100、10和4 ④用表格计算

114×2

=(100+10+4)×21

=100×21+10×21+4×21

=2394

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

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14×21

⑵算理:乘得的数字该怎样对齐?

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⑷课本34页试一试

①54×312 列竖式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312×54

②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47×210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三、反馈练习,强化理解

1.填空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②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位对齐。

③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如果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④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0×()<1201200×()<801

2.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计算280×50,积末尾有( )个0。

A.2 B.1 C.3 D.4

⑵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 )。

A.三位数B. 四位数 C.五位数D.不能确定

⑶672×53=( )

A.670×53×2×53 B.672×50+672×3C.600×53×72×53

3、竖式计算。课本34页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口述算法,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

4、森林医生。课本34页练一练第二题(通过改错,强调易错注意问题。)

四、拓展应用,升华提高

1.列竖式计算。

386×15 407×28540×3062×204

2.应用题。

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140×80列竖式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添上几个0。

五、作业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1.出示144×5 44×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校对后提问:计算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提出新的计算问题

出示例题及相关的场景图。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三位数乘两位数)

2.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

4.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160,就是求出了15幢共有多少户。再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相同?(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么乘?

师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26改成302×26)

让学生写出竖式进行笔算,同时指名板演。

这三道题目中,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目,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然后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练习。

这三个乘法算式,哪个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112)

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水果批发部算一算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钱?

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每种水果的总价,你会求吗?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学生汇报后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四、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乘法的新知识,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谁还能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1.在比较中建构新知

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新授内容,但学生在学之前也有所接触,不少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计算了。因此,在教学时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的网络。先通过两道不同的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练习新授的144×15,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新知识可谓迎刃而解。然而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的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的得到整理重组,学生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分数乘法计算题 篇五

一、学生解不同类型乘法计算题的错误情况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不存在学生对某种类型的题目绝对不会做的情况。通过教学,学生对乘法运算法则均能基本掌握,但是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率的差异是明显的,也就是说,某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较容易出错,其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题型\&错误率%\&A类:不进位\&2.0\&D类: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6.9\&B类:一次进位\&2.8\&E类:一个因数末尾有0 的\&4.6\&C类:多次进位\&9.5\&]

(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2 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A类:多次进位的\&15.1\&B类: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题\&20.5\&C类:因数中间有0的\&10.4\&D类: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8.6\&]

从以上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错误出现增多的一些发展趋势:

1.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率增高。

2.有两次以上进位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明显高于不进位或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计算题(见表1)。

3.有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多次进位但不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见表2)。

4.因数中间有0 的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因数末尾有0 的计算题。

二、学生乘法计算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

根据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将学生在乘法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列入表3(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3 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次数\&错误率%\&错误次数\&错误率%\&粗心错误\&66\&27.7\&112\&15.9\&加法及进位错误\&69\&29\&303\&42.9\&乘法口诀错误\&61\&25.6\&159\&22.5\&位数错误\&10\&4.2\&66\&9.3\&0 的错误\&11\&4.6\&5\&0.7\&加法与乘法混淆\&5\&2.1\&37\&5.2\&其他错误\&16\&6.7\&24\&3.4\&总计\&238\&70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与学法计算题中的错误类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除法计算我们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学生在学完每项内容的三四周后,出现最多的错误仍然是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积累性错误是指与先前所学内容的混淆而产生的错误,表3中的加法及进位错误即属于这类错误),这两项错误的总和占了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不同位数乘法时所犯错误次数总和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了在乘除法计算的教学中,在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要将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处理。这类错误在乘除法计算中,其表现形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一些主要的错误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1.粗心错误。(1)忘记在横式中写得数;(2)抄错题或抄错得数;(3)当因数有0 时,在列式计算后,忘记将0 移下来等。粗心错误在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看来,既不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却又感到头痛。其实,经常出现粗心错误的学生往往不是由于认知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某种偏差引起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的,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学生计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要克服这类错误,应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训练,如加强审题、估算和检查等程序,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2.加法及进位错误。乘法计算中的加法运算有两种思维过程:一种是内隐的思维过程,即在两个因数相乘时,将口诀运算中十位数上的数目记在头脑中,当两个因数中高一位数相乘以后,再加上这个数;另一种思维与普通加法运算的思维过程相同,是外显的,即乘法运算中最后一次运算――加法运算。学生较多的错误发生在内隐的思维过程中,如:

[ 6 3 9

9 7

4 4 7 3

5 8 5 1

6 2 9 8 3][×]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从儿童思维发展进程看,内隐的思维出现得较晚,可以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其二是这种思维过程中,有一个短时记忆的过程,这种短时记忆在受到干扰时极易遗忘。乘法口诀不太熟练的学生出现这类错误较多,这主要是当他们在做一个因数与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相乘时,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这时原来进位的数往往就不清晰了。此外,在初学竖式乘法时,对乘法运算的规则不太熟悉,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这也是使得短时记忆消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学习竖式乘法的初级阶段,可以用笔将进位的数记下,以减少错误,同时需要加强口诀乘法的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这种错误是可以逐渐减少的。

3.口诀错误。在竖式乘法中,口诀错误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见表3),尤其在6、7、8、9口诀中错误率明显增高,见表4。

表4 口诀错误情况

[口诀顺序\&1\&2\&3\&4\&5\&6\&7\&8\&9\&错误率%\&0\&0\&2.5\&6.5\&2.5\&13.7\&15.1\&32.4\&27.5\&]

(错误率指各项口诀错误次数占总口诀错误次数的比率)

从表3、表4我们可以看出,口诀错误在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乘法运算时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含6、7、8、9口诀乘法运算中错误发生的频率更高,这种情况与除法运算中的口诀错误比率大致相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在初学乘法时,按顺序往往可以准确无误地背出乘法口诀,但顺序一打乱,错误便出现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按顺序背诵时,学生往往采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背诵,而且记忆的成分比较大,这在初始阶段有助于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背诵口诀,但在学习的后阶段,应经常采用打乱顺序的口算乘法训练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诀乘法的熟练程度,达到自动化,以减少运算过程中口诀乘法的错误。

4.有关“0”的错误。常见错误有:

(1)当因数末尾有“0” 时,在列式计算中忘记将0移下来。此类错误已列入粗心错误。

(2)当因数中间有“0” 时,学生漏乘0,这类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对“0” 的理解不够。

“0” 的问题在乘法计算教学中是被作为难点来教的,因此错误的比例不高,但仍要在教学中强调对“0” 概念的理解,对经常出现此类错误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5.加法和乘法混淆错误。有些学生受到加法定势的影响,在用一个因数各位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位时,时而出现加法计算,如:

[×] [ 4 6

4 2

9 2

1 0 4

1 1 3 2]

分数乘法计算题 篇六

关键词 分数应用题;教学;单位“1”

一、激发学生兴趣,消除惧怕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用题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内容,特别是分数应用题,学生不理解,不会解题,教师讲解也似懂非懂。正因为这样,学生解不了习题,就会产生惧怕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同样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精讲详讲外,应该多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努力学好的兴趣,才会对分数应用题不惧怕,才会努力去学习解答方法。

二、弄清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便正确解题

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往往是弄不清分数乘除法的意义造成的。因些,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数学知识存在很大的连贯性,教师还要多结合实际,让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解法,举一反三,通过练习,达到融会贯通,从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法。

三、让学生找准、抓住单位“1”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进找准、抓住单位“1”。在未接触分数应用题前,学生多数解答应用题还得心应手,但接触分数应用题后,特别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就弄不清了,往往是乘法应用题用除法来解,除法应用题用乘法来解,原因是找不准、抓不住单位“1”。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准单位“1”。怎么找呢?一般来说,题中谁的几分之几、占谁的几分之几、相当于谁的、比谁的多(少)……就把“谁”看作“1”。如,一条公路长300米,修了全长的■,修了多少米?“全长的■”,就是把这条路看作“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修了其中的3份,而“1”所表示的量是全长的长度,是已知的,就用乘法计算,列式:300×■。而另一类型也就是除法应用题。如:一条路,修了180米,是全长的■,这条路长多少米?“是全长的”也就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它所表示的量是未知的,应该用除法进行计算。列式:180÷■。只要教会学生找准、抓住了单位“1“,并掌握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是未知的用除法进行计算这一要领,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就易如反掌了。

四、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是建立在整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由此,教材在先讲分数乘以整数时,安排了两个复习内容,一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怎样列式?突出整数乘法的意义;二是同分母分数相加,为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作好准备。教学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两个复习内容,通过复习旧知,导出新知,运用旧知学习新知,使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方法。教学例1就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揭示例题,理解题意,抓住2/9块是什么意思,画出图示;第二步,引导学生想:每人吃2/9块,3个人就吃了3个2/9块,用以前学过的分数连加的方法求3个2/9是多少?并列式计算;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第四步,归纳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就是几个相同分数连加的简便运算;计算法则就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则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可使计算简便。从而使学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迁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又如,带分数乘法,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学生先对通常难于理解,教学中就可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出现算式后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学生就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一是把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计算;二是根据带分数的意义,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三是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来计算。从比较中,学生不难发现,显然方法二是很麻烦的,就会感到方法一与方法三是简单的,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计算,学生发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从而看到带分数乘法把带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从而认识到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为什么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道理。

五、强化训练,熟能生巧

分数乘法计算题 篇七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 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 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 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分数乘法计算题范文 篇八

拓展即开拓展示。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小学低年级的计算主要为中年级的计算学习打基础,也就是说中年级的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其实是在低年级算理算法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从知识的前后关系上看:整数的计算内容到中年级基本结束,学生升入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小数与分数的计算,而小数计算的方法以整数的算法为基础,因此整数计算的基础扎实了,才更有利于小数计算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点合理进行拓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一、在口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理解了口算的算理,明确了算法以后,教师可将被除数的位数从三位改到多位,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如学习300÷3以后,拓展到3000÷3、30000÷3,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管是几位数,只要末尾有零”的一类口算题的算法。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后,拓展到整十数乘整百数、整百数乘整百数等口算。这样学生学到的口算方法就从一道题类化为一类题。在进行以上拓展的时候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负担,学生只要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很顺利就掌握了一类题目的计算方法,在遇到单位转化的问题,出现整百或整千数的计算时,学生也能灵活解决了。假如按照书上的计算要求不进行一点拓展,如果在计算中稍有变化,有些学生是很难迁移运用的,只要出现被除数或者乘数稍有变化,学生就会因为没有学过而不知所措。因而在口算教学中加入拓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好方法。

二、在笔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四年级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关于整数部分的笔算学习就全部结束。其实学生到了五年级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内容,比如计算圆周长面积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3.14这个数去乘,乘数的数位会变多,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数位也会变多。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进行乘数及被除数、除数位数的拓展,到了五年级,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方法也可以直接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不拓展,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碰到了多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就不能正确计算了。进行乘除法笔算教学拓展的方法也不一样。乘法从两位数乘两位数拓展到多位数乘多位数分两步走。先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进行一次拓展,从三位数扩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迁移,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然后到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后拓展到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数乘三位数。以上乘法笔算的拓展都不需要另外增加课时,只需在新授时加入一两道题,进行算法迁移即可。而除法的笔算拓展内容需要另立一课时,对除法的笔算法则进行全面梳理,并且重点突出跟商0有关的笔算书写格式。除法笔算的拓展也分两步走。首先是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之后进行拓展,将被除数拓展到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本次拓展不需要增加课时,只要直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新授课时增加一道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就能将算法进行迁移了。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这次拓展需要另立一课时,帮助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整体构建。实际上乘除法笔算的拓展不仅仅是帮五年级小数乘除法打基础,也是让学生在四年级阶段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顺利计算。

三、在简便运算中进行拓展

四年级学习混合运算以后,学生开始学习整数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到了高年级这些简便运算从整数拓展到小数与分数中。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四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学期学习乘法分配率,整数阶段的简便运算。课本上虽然没有涉及减法与除法的性质,但是学生学习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是否能避免将这些简便方法进行负迁移呢?学生遇到有些复杂的简便运算题涉及了减法与除法的性质,教师是否就题论题讲过就算了呢?到了高年级小数的简便运算的学习是否只限于加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呢?基于这三点,我觉得学习了整数的简便运算需要拓展,而且拓展的内容较多,需要增加一些课时来帮助学生对比消化,以达到灵活运用。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后,需要增加减法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与乘法运算律,又可以避免学生将这些运算律进行负迁移;下学期主要是学习了乘法分配率以后与上学期所学习的乘法结合律要进行对比强化,让学生正确建模,达到分辨清楚的效果。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分数乘法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1 48342